大唐“天可汗”的国际含金量有多高?后世均视之为千秋仰止的传奇
作者:坊间五千年我国古代帝王通称“万岁”,哪怕仅当过一天皇帝、称号上他都曾“万万岁”过。然而“万岁”仅是古代礼制上对皇帝的敬贺称谓,若论其实际含金量,则是远远不及我国历史上曾存在过的另种一帝王尊号,那就是“天可汗”、即“天下共主”之意。
“天可汗”虽始于唐太宗李世民,但他之后的五位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及唐玄宗)均承袭了这样的国际尊号,故而唐朝的那段历史也是世界史上最为耀眼的一个篇章。
当代美国总统都不好意思公然说自己是“天下共主”吧?即便厚颜如特朗普、他也做不到让周边八方都对其俯首称臣;相比之下,这“天可汗”却是由唐朝时的周边诸国共同阙请而来、绝非出自唐朝皇帝们的一厢情愿。
四夷归唐,唐太宗初行可汗事
两晋到隋末期间,我国历史上虽有过“晋隋”两个大一统王朝,但一个四散五裂、一个持续时间太短,在当时的国际上并未无法形成巨大影响力。实际上,那时候的整个亚洲大陆缺的是一个能主持秩序的大国,因而诸夷及各国首领都渴望能有一位“天下共主”来结束这样的纷乱。
唐朝初立国时国力确实堪忧,隋炀帝通西域的努力一时间也尽化泡影。对于这样的被动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却以兵行险着的奇招打开了一个契机,大唐后来的“国际化”均始于他的这一神来之举。
唐太宗一人六骑惊退十万突厥大军
贞观元年(627年),东突厥颉利可汗趁唐太宗初即位、根基未稳之机长驱直入,十万兵马直抵长安城的渭水之滨。如果那时候的唐太宗效仿汉武帝跟对方“硬扛”,充其量就再度开启一段“犯强唐者,虽远必诛“的征战历史罢;不过,唐太宗却不知哪来的胆气、竟率寥寥六骑直奔灞桥阵前跟颉利可汗面谈。依仗身后唐军的整齐仪容,唐太宗以君临天下的气势慑服了颉利可汗,二人最后还歃血为盟、缔结了永不互犯的盟约。
唐太宗心里自然清楚,此举仅是危机下的一种权宜之策,而突厥人的承诺也难有长期保障。趁着短短的一段休战空档,唐太宗很快便完成了备战部署,借对方的一次背信弃义之机兵发西域,最终大破东突厥并俘虏了颉利可汗。
这之后,唐太宗摒弃了众大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争议、对突厥族人采取了非常宽仁的政策,此举也奠下了唐朝在西域诸国中的威信。历史上的“灵州会盟”,正是唐太宗晋身“天可汗”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灵州会盟”纪念石雕
在随后数年间,唐太宗对西域的政策一直是安抚与征伐并举。贞观四年(630年),先是有“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唐会要》卷一百),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时,唐太宗的“天可汗”尊号已随漠北的众都督府名扬八方。
初开始时,唐太宗还咨询众大臣说:“我身为大唐天子,行可汗事恰当不?”如果说贞观四年时唐太宗的“天可汗”还仅仅是西域少数民族的共同首领,到贞观末期时、他实际上已成了突厥、薛延陀、吐蕃及西域众多国家的“天下共主”,为圣历三年(武则天时期)“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靺鞨、并为人番”奠下了先决条件,史书里称:“统制四夷,自此始也”。
四夷阙请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朝与周边诸国的史诗式“蜜月往事”
《唐会要》里的藩属国名单多达29个,包括今日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尼泊尔(泥婆罗)、日本等许多国家。出于友好臣服,诸国共同议定“诸蕃渠帅有死亡者,必下诏册立其后嗣焉”,这就是说,这些国家的君主故去后、必须由唐朝下诏册立,其后嗣君主才算获得正式承认。那时期的印度分为五个国家,因而这样的册立频率在“五天竺”中也显得尤为明显。
隋炀帝通西域时一直未能与天竺取得联系,唐玄奘西域归来后,天竺王尸罗逸多“吾闻中国有圣王出,作秦王破阵乐”、第一个便遣使朝贡。后因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时天竺国大乱,唐使王玄策与蒋师仁率领泥婆罗骑兵平定内乱并俘虏了叛王,自此,天竺诸国均视大唐为共主。
武则天天授三年(692年),“东西南北中”五天竺的国王并来朝贡,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中天竺国王还被唐玄宗赐名李承恩、授游击将军,俨然成了唐朝的亲王!
唐玄奘在先、王玄策在后,天竺国与唐朝终成友好联邦
自证圣元年(695年)开始,入朝的诸国开始领取大唐的俸禄,并有粮料等“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较大国家就赐六个月粮食;尸利佛誓(苏门答腊)、诃陵(印尼)、真腊(柬埔寨)等国则赐五个月……这里所说的“月粮”其实是王室专用,即便遭遇自然灾害,相关国家的王室在粮食用度上也能有一定保障。
唐玄宗曾向鸿胪寺卿王忠嗣询问诸蕃诸国的远近距离,王忠嗣说:“臣谨按西域图,陀拔思单国(塔巴里斯坦,里海沿岸国家)、在疏勒西南二万五千里……”如此洋洒洒地说了一大轮后,估计唐玄宗已彻底晕菜了;因为这当中涉及的距离确实好远好远,难怪武则天将西域图以外更遥远的地区都定为“绝域”!
自唐太宗被尊“天可汗”后,随着周边诸国日益增加地入朝为藩,长安城实际上已成了整个亚洲大陆的区域中心。当时还没有什么北美南美、整个欧洲社会尚处于较落后的割据状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样的史诗式往事是否让人甚为神往呢?
在那百多年间,唐朝与周边诸国的关系也非常友好、国与国之间曾堪比一段段“蜜月往事”。
与当时的中亚诸国相比,辽阔无比的唐帝国成了“天下共主”的首选
“天可汗”如何怀化天下、展示共主之尊?
当然,这样的“天下共主”也是不好当的,“天可汗”们必须合理、公正地平衡各方关系,以实现藩属周边的安宁太平。唐朝皇帝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怀化天下”、各国君主均有唐朝授予的钦定官衔;跟这个国家敌对、就等于跟唐朝开战。
总章元年(唐高宗年号)时,婆罗门卢伽逸多(天竺国王)被授怀化大将军;咸亨中,波斯国王卑路斯被拜右武卫将军。唐德宗时候,“怀化大将军”已成为唐朝常置的正三品之职。此外,还有归德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中侯、归德中侯等许多职衔,它们所对应的“李思正、李思义、李思礼“等名字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异国君长。
唐朝画卷中的诸国使臣
兄弟间尚有矛盾,何况遥远的不同国家之间?唐开元八年(720年),南天竺国在朝贡时就向唐玄宗奏请:“吐蕃和大食老是一东一西骚扰我国,请陛下钦准我们以战象兵马讨伐!”反正不用自己出兵,唐玄宗自然同意了此奏请,同时给南天竺的这支军队命名为“怀德军”。如此一来,吐蕃和大食对唐朝的这支“怀德军”就不得不有所忌惮了;当时的许多“国际矛盾”正是这样被平抑,靠的就是“天可汗”怀化天下的威信。
被授唐朝官职、意味着周边诸国均被纳入了同一政治体系当中,在唐朝有需要的时候,这些国家也不能“光拿钱不办事”的。比如大食国,初入唐为番时尚有点桀骜不驯,毕竟人家曾击败过波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正式臣服唐朝后,大食国就在安史之乱后帮唐朝平复过中亚诸国的叛乱、唐代宗时还令其国王阿蒲恭为帅、让他带领军队帮唐朝收复过藩属辖下的两处都城。
这里需补充一下的是,唐代宗虽非当时的“天可汗”,不过大唐威望尚在,各国对这个世界级霸主一直都是不敢肆意妄为的。
打着唐朝旗号的异国军队
时移世易,“天可汗”终成千秋仰止式的帝王传奇
“天可汗”的出现有其历史成因,但天下分分合合终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大势,在此起彼落的政治角逐当中,“天可汗”辖下的唐帝国联盟走向分崩离析也符合历史规律。
随着唐朝的衰退、宋朝的退居中原一隅,到了宋明时期,欧洲已全面进入崛起阶段,中亚大陆上的均衡态势终被彻底打破。尽管后来的明朝也是巨大的大一统国家,但时移世易、周边诸国也不再是当年言听计从的小弟,故而连交趾(越南)从中央政权分离出去这样的大事,明宣宗朱瞻基都采取了退避忍让的策略。
在整个明朝当中,仅明成祖曾在表面上实现了“万国来朝”,那却是打肿脸充出来的,他也不再可能成为“天可汗”那样的天下共主。
不过,昔日“天可汗”的荣光依旧存留在明朝士人的心里。明朝大儒陈献章因在心学概念上掀起过巨大波澜,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陈献章去世后,他的学生湛若水想起昔日中原思想文化“天下大同”的盛况,于是挥笔写下了“千秋仰止”四个大字、借此昭示陈献章在思想文化上的伟大贡献。
后世的乾隆皇帝显然非常渴望能达到“千秋仰止”的高度,可惜“天可汗”已成历史,当时的世界状况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注定,“天可汗”已成为一种无以复刻的传奇、只能作为后世帝王心目中“千秋仰止”式的存在。
当代中国重辟“海上丝绸之路”,其实正为了将过去“汉武帝辟西域、唐太宗被尊天可汗、明成祖下西洋”等辉煌过去重新打包起来,这一千多年间的交好历史、也为我国实现周边双赢的局面提供了厚重沉淀的典范!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本号将坚持文章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文化史论内容;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说说唐朝的盛况,隋粉们会集中过来攻击,李世民“李二”成了主要攻击对象;说说宋朝吧……又有人说连更久远的汉朝都不如。
在头条许多读者眼中,正史都是不靠谱的,只有“隋炀帝很牛、张飞很帅、曹操喜欢熟妇”之类内容很容易获得高点击量。
青云计划改制后,文史作者们如果不往以上方向去靠拢、似乎前途堪忧了!否则,文章要么被集体攻击、要么阅读寥寥,该怎么选择? 吹一吹唐朝就罢了,贬低汉朝就实在没必要了… 有汉一代,哪怕衰落至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对周边四夷仍保持着征服和开拓的态势,唐朝到了后期简直没法看,京师三陷,天子四迁…为了平叛借回纥兵,唐肃宗甚至许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还有什么一点点脸面叫天可汗? 不是把国库钱财都给突厥 才让他退兵的吗?然后太宗卧薪尝胆 抓住突厥内乱好机会 冬天兵发突厥 抓住可汗(还让他回去跳舞[捂脸]) 成就李靖军神称号 太宗@“天可汗” 避重就轻,怎么不说天子九逃国都六陷,终唐一朝恢没恢复隋朝的人口都不一定,上面放的版图仅仅存在了14年,唐高宗时期。唐朝只是文化繁荣,所谓的繁荣都是当时的文人骚客们写出来的 唐朝比汉朝来说还是差远了。武则天丢了漠北,接着安史之乱后丢了东北、甘肃、西域(新疆)、四川西部。汉朝呢。汉武帝把匈奴打得满地找牙,封狼居胥,打到漠北贝加尔湖,汉宣帝刘病已把匈奴成为藩属国,西域(新疆)纳入版图。哪怕汉朝末年,曹操还能灭乌桓等少数民族。可以说,汉朝即使灭亡,也吊打四方。唐朝差远了。 跟我们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比差远了,蒙元帝国疆域是四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半中国领土,绝对的万邦来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安史之乱亡了多好,起码是风光大葬,后150年,两失国都,借异族之兵平乱,事后允许他们在长安洛阳洗劫一月。 李世民称天可汗后的百来年中,唐朝与少数民族部落和平了吗? 汉宋崖山之亡始于天可汗,唐代胡风泛滥,文臣武将多有胡人,500年后,汉人亡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