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哦7哦 发表于 2020-10-26 08:59:15

东野圭吾巅峰之作《恶意》:人性的恶,离我们到底有多近?


悬疑、推理、罪恶,这些是在东野小说中常出现的主元素,而只有你读过《恶意》,才能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了解他笔下预设人物所透露的深不见底的人性。
豆瓣高位评分,被称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齐名。
当一个作案段位高明的凶手,遇到一个嗅觉灵敏且执着的侦探,他们之间谁会成为最后的猎手。
看作者如何着手让“恶意”开出令人颤栗的花朵……
01
声名鹊起的作家之死
日高邦彦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却在出国前一天晚上离奇被杀。
现场看似是一场临时起意的谋杀,经过初步的勘察,凶手也很快被锁定:是死者的生前好友,野野口修。
被自己生前好友和一直有帮助过的人杀害,这似乎不合常理……
日高邦彦和野野口修是小学、中学时同学,毕业后各奔前程。七年前野野口修拜访已成为名作家的日高,再续他们之间的情谊。
野野口修努力想成为作家,但却一直走得不太顺畅。当再次邂逅已经成名的日高时,他除了满满的“欣喜”,心中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日高的推荐和帮助下,野野口修终于成为一名儿童书作家。他辞去了教师一职,从此专职于写作。
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看似合理的境况下,却隐藏着巨大的漩涡,一场不惜以死为代价的预谋就此展开……

02
刑警加贺恭一郎的出现
4月16日晚,刑警加贺恭一郎接到一通报案电话,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家中遇害,发现尸体的是野野口修和日高新婚不久的妻子日高理惠。
加贺在案发现场勘察时,意外发现野野口修和他是旧相识,是曾经一起供职教师时的前辈。
在初步的观勤后,加贺和另外两名警察在负责送野野口修回家的路上,他们之间展开了第一次别开生面的“谈话” 。
看似随意的聊天,野野口修却能感到这是一场不着痕迹的审问……
而回到家后不久,野野口修的职业病又犯了,他决定将这案件的始末以手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有意还是无意暂未尝可知。
细心的读友在阅读中,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野野口修在日高遇害后所表现出的冷静和追索式的询问超出了悲伤之情,也超出了一个作为死者好友应该有的反应。
这是男人的理性思维决定的,还是一个作家所具有的特质?
我想加贺警官是有思考的。
很快,凶手被捕、并对杀人事件供认不讳,而唯独对作案动机随口搪塞,避而不谈。
凭着警察的直觉,加贺并不愿就这样草草结案了事。
他打破惯性思维的阻挡,从遗漏的蛛丝马迹中为读者呈现了一波让人不寒而栗的人性料理……
http://p3.itc.cn/images01/20201025/6dcab111fec3447d803c3f0fcdce56a5.jpeg
03
野野口修的手记
小说以野野口修和加贺两条叙述主线进行,各种的心理圈套和预设包袱,以及对人性的审问,绝对一次次冲击你的直观感受。
通过手记,野野口修以毒杀猫事件拉开序幕,引加贺查出自己是日高的影子写手,接着又暴露出自己和日高前妻有婚外情的倪端。
就这样,他一跃从杀人者逆转成为受害者。
媒体的追逐,民众对真相的了解意愿,一切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就在读者以为真相已完全浮出水面时,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误入歧途、陷入另一个陷阱……
不然,何以称为东野圭吾。
不得不说,一个人的印迹一旦在另一个人的头脑中留下了某种痕迹,就很难擦拭。
加贺警官心里隐藏的野野口修一直都有在活动,并成为他最终破案的利器。
而野野口修也会隐约地感到,加贺警官的眼底隐藏着一种不好捉摸的深意。
这深深浅浅,类似于温情与理性间的角逐正在层层展开。

04
关于人性的反思
小说以第一人称不定时聚焦的叙述方式,代入感极强。情节环环相扣,即便在故事戛然而止时,仍不能从中抽离。
它让人久久沉浸于茫然和思考:人性中不可剔除的恶意,它距离我们所处的生活究竟有多近?
当一个人的生命,甚至他所有一切活着的构筑,都成为了别人窥窃和污蔑的部分,这种恶所滋生的冷,胜过寒冬的冰雪吧。
善有善的纯洁,恶亦有恶的羞耻之处。
倘若在生活中,你在不知觉间就成了“身边人”局中的一份子,想一想也是极恐怖的事情。

记得看过的电影埃《误杀》,同样惊心动魄。男主利用心理、推理,甚至是民众的道德、正义感来完成不在场证明的殊死搏斗,这是一场因爱催生而犯下的罪孽,剧情反转、惊悚、令人细思极恐,给观众留下极度的深思……
所有的恶都不是必然产生的,总有因果。
小说中有提到,野野口修的一家,曾被迫搬到他当时就读学校的所在区域。
他的母亲在他少年时就表现出了看不起日高和在这片区域居住的人,这无疑催生了野野口修藐视他人的优越感。
在多年后,当野野口修看到日高的成功和自己的落寞境遇时,心灵上的落差是显而易见的。
或许,这仇恨的根源就是所谓的“见不得别人好”,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
“凭什么,我那么努力混得还是不如他?凭什么他的事业就能一帆风顺,人生也能处处得意?”
书中的野野口修,在感受到别人光辉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和不尽人如意,甚至是龌龊的一面。
强烈的对比之下,他如何能忍受呢。
这大概才是,一个人最深的恶意。
当一个生命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恨上,寒意则如后背的空气。
作者:简y,精读读友会会员,从简约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野圭吾巅峰之作《恶意》:人性的恶,离我们到底有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