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18:32:07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因为懂得了阴阳之道,行善的人看不出他行善的痕迹。这就像孙悟空的善行,多少人看出他行善的痕迹了?善于说话的人没有漏洞,因为把事物的两面性都说完了,还能有什么漏洞可言?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策;善于关闭的人即使不用门栓也打不开,善于打结的人即使不用绳子也解不开。老子由此表现出一个人自然的心态。其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掌握了阴阳之道才做到的。

因此圣人因掌握的阴阳合一之法善于救人而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救物而没有被遗弃的物,这就走上了拥有大智慧的路。

圣人带领着众人,众人跟着走上了大道做到了对于心灵的守护克制了因私欲而带来的伤害,世上没有伤害了,所有人自然被救了。所以说圣人善于救人。对于物的维护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物也被救了,没有被抛弃的物。人人都回归本性守护自然的天性,真正成为万物之灵的人。一个个都心怀大爱精神与天地同在,所谓到达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世界只会越来越美好,哪有被弃的人,被弃的物?人人都拥有大智慧懂得救人懂得救物了,当然就没有被遗弃的人和物。相反,对于只会放纵私欲之心的人也只懂得如何放纵别人的私欲之心而不可能懂得克制。不懂得克制伤害,伤害就会继续存在。选择不同,结果就会如此的天壤之别。为什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克制与放纵是对立的。那么选择放纵的人自然会把选择克制的人当成对敌。当然,老子乃大道中人拥有最高级的善念,因此一直都是苦口婆心的规劝,对大家为何如此不懂很明白。放纵私欲之心的人自然无法明白大道之理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明白的。毕竟,人之本性就是向善向上的。没有将心比心,意识到犯错了,心总是会虚的。

善人是不善人的师表,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依然,善人与不善人阴阳合一很重要。世上没有绝对的善人但是有相对的善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别人好的要学习,不好的要反省;自己好的要保留,不好的要剔除,时刻保持着探寻错误并改正学习的态度向着本性看齐一直做下去才能使阴阳一直合一。这才是真正的好人。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否则即使得到大智也会使心迷茫。这是很玄妙的。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19:13:17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老子继续讲述阴阳之理。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要选择持守柔弱,做天下的川溪。做天下的溪流,常德就是指雄与雌就这样一直持守雌而向雄看齐而阴阳之间不断的转换过程所以大道的德行不离身,这样就复归于婴儿之心天真的状态。婴儿之心是最柔软的。水也是最柔软的。柔弱就像水像婴儿之心。大河滚滚向西流永远不会停止。对于阴阳的把握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了川溪才有了海。选择持守川溪的心态当然重要。

前一章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意思就是说我们要选择看重重把轻向重看齐而与重阴阳合一,我们要看重静而使躁向静看齐与静阴阳合一,也就是说我们要看重无私无欲,把私欲之心向无私无欲看齐而与无私无欲阴阳合一。这里说到明白了无私无欲,选择持守私欲之心,使私欲之心与无私无欲时刻保持阴阳合一。说的再明白一些,人的自我之心,欲望是不可能消失的,但是要被承载。我们更该有这样的心态知道这样阴与阳之间的关系,时刻明白自我之心,欲望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只是向无私无欲转换更重要,所以我们要选择持守他。

老子继续说明阴阳合一的道理教导我们如何拥有自然的心态。我们明白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好人,但时刻知道自己不是个好人,因为私欲之心是本能,犯错所以不可避免。好人与坏人的本质区别就是好人重视责任,坚定为自己言行负责和坚定探寻错误而改正的态度。这就是一份自然的心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改正而回归本性。而回归现实,人一旦自我就会不求改变,拼命推脱责任,一听到反对意见马上心生火气,于是为了维护自我只拿自己好的一面说事而对别人发起攻击却看不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和别人好的一面这才是常态。人为了欲望爱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而自认为无比聪明这也是常态。纵容欲望的人必然也会习惯纵容别人的欲望。道就与此相反。

所以知道什么是洁白,却选择守住污黑,作为天下的法式。向洁白看齐又要持守污黑,这就是自然表现出来的样子:大白若辱,大智若愚,大成若缺,……颜色越白却越显示黑色,越是拥有大智越看似笨拙,天地之大却看似不全……守也可以说是因为这样自然的阴阳合一导致这样的表象。亲身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就使心灵回归大道的初始入了无极。

白天与黑夜、光明与黑暗的转换如同天地的形成。明白了白与黑所以入了无极。

知道什么是荣耀却选择守持屈辱,就使心灵虚怀若谷。拥有了虚怀若谷的心境,使自然阴阳合一的德行就充足了,于是心灵回归自然的淳朴。大爱大责。小爱小则。无爱无则。能够拥有承受屈辱并一直保持自然的劝化及改正的态度,内心何其强大?胸怀何其宽广?人间风气又会何其质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这种质朴如果分散了只成为了器具,圣人们用它们于是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这就像自然存在的一切物体,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一样,这只是小的制作,功能所以是非常有限的。大道使阴阳合一成就没有尽头的功能,他是不能分散的。既然不能分散,我们就得一直保持克制私欲之心,一直把探寻错误而改正的态度永远进行下去而没有停止了一天而成就大道这样最大的功能。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成长应该像自然一样永远不会停止才是大道。如果停止了就只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小的制作发挥小的功能却不是真正的大道。这在《西游记》里就表现的非常细致了,比如一个个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宝贝,这就是小的制作。为什么有这些小的制作?因为一个个神仙都选择不继续前进了。只有老子的宝贝金刚镯和芭蕉扇最厉害。而金刚镯的克星又是芭蕉扇。老子所以谦虚地说:如果青牛连芭蕉扇一起偷了,他也没办法了。当然,从自然的角度,青牛不可能离开自己的主人又谈什么他也没办法呢?这只不过是说,芭蕉扇比金刚镯更厉害。老子的金刚镯来自于芭蕉扇。这也就是说,老子的大智慧来自于大道,人的一辈子是极其有限的。一个人再有本事都没办法与自然相提并论。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19:17:58

《老子》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以私欲为中心的去对天下进行治理,我认为是做不到的。天下属于神圣的东西,不能去治理。治理就会坏了他,想要把持占有就会失了他。所以一切事物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的要吹冷风,有的要呴热气,有强壮的有瘦弱的,有的该上去,有的该下来。所以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大的过分的措施。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个性与特性,所以又谈什么治理而想要他顺自己的心意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想要用治理的方法去做定然会坏了天下,因此造就对社会的无穷无尽的伤害。关于这个问题就有无数的事实证明了。再谈如果想要把持占有他必然失了他。你只用强力的方式使别人被你统治,别人必然反抗,于是战乱无数,血流成河,因此又谈什么去把持占有呢?正因为这样,圣人就要选择去掉这些因私欲之心而引起的极端的奢大的过分的做法。只有大道的无为而治才是唯一的选择。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19:20:02


《老子》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辅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过的地方,就会长满荆棘。大战之后,必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个 好结果就行了,不敢用兵来逞强。有好结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结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结果了不要骄傲,有好结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结果了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合自然规律的行为,逆道而为必然消亡。

老子在这一章强调放纵私欲用强力的方法辅佐君王治国祸害无穷。有道的人就不会这样做。对于用兵力,老子也不是完全持反对的态度,毕竟天还要打雷刮风下雨也有他的好处。不用兵力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明白用兵的目的,注重好的结果。这就是说把兵力发挥正面效果,克服伤害。逞强,自高自大,夸耀,骄傲都是私欲之心的产物,都是要克服的。做事情保持恰到好处才是最重要的。伤害越小越好。物壮则老,是谓不道。这是自然规律。强壮了就会走向衰老。倚强制人所以就会走向灭亡。最后还是柔弱胜刚强。用大智慧治国无往不胜。人的私欲之心所带来的伤害是一定要选择克制的。人所以不能逞强,不能自高自大、夸耀、骄傲,要向好的结果看齐,伤害越小越好,这些就是让自己走上大道拥有大智慧的方法。只有选择克制了才会让自己去转换而拥有大智慧。正所谓相信自己行,一定行。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19:21:43

《老子》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仰仗它。君子平时以左边为上,打仗时就以右边为上。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的东西,不得已而用它,看轻一些为好。胜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如果看成美事,就是喜欢杀人了。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要带着悲痛的心情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

这一章就更明确的老子对于兵力的看法与态度。有道的人不仰仗用兵力,那兵力是不是就不需要呢?兵力如同用打骂的方式辅助教育,确实也是无法避免的。天都要打雷下雨,兵力能够彻底杜绝吗?当然不能。不过,一定要适可而止,注重好的结果去除伤害发挥兵力的积极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喜欢用兵就等于喜欢杀人,当然就不好了。同样,喜欢打骂就等于喜欢伤害,这就不好了。天要打雷下雨所发挥的还是积极作用。用兵应该也是如此。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20:01:50


《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没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霖,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一直保持阴阳合一虚无的状态是天地的开始,这份朴虽然微小,而天下却没有谁能支配它。侯王如果能守着它,万物将会自动归从。比如天地阴阳相合,雨得到降临。人们没有指使它,它却自然均匀。从大道中产生的万物有了名称,名称也就是有,知道适可而止使有归无的不断循环。相比而言,道为天下的样子,就像河流与江海之间的关系一样。百川归海永远循环不断。这才是大道本来的样子。
大道因为一直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所以才会永恒守常。
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就是指大道阴阳合一虚无空的状态。由大道产生了万物所以叫有名也就是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断的从有到无的反复循环,和百川一直归海的道理是一样的。
说到底,人只有选择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回归本性自然而为,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选择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不自我了,不一心为了身外之物而忙碌了,于是就是使有归无的不断循环而对内心真正了解,因此拥有了大智慧。这就是大道。
只有选择大道才能使社会远离伤害越来越美好。只有选择大道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只有选择大道才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越来越了解对世界越来越了解。只有选择大道才能使我们抛开因私欲之心造成的困扰远离烦恼。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20:05:47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了解别人算是伶俐,小聪明,对自己的内心深刻明白是大智慧。能战胜外人的人算做有力,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把握自己而懂得满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坚强力行执着于自己对大道的选择的人有志气,不失掉人之本性的人长久,因为本性才是我们本来的住所。身死而精神不消亡的人长寿,也就是说,精神能够与天地同在的人长寿。
能够选择挑战自己的价值观使自己一直成长,这才是自然的人生。
大道讲述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而为。万物来源于大道,我们的心灵当然要选择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而回归大道。这才是我们的本性,我们本来的样子,真实的自己。能够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守护自己的本性才是真正的富有与强大。一个国家所有人都这样做到了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21:39:53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广大普遍,充满了每个角落。万物依赖他而生存而它不推辞,万物因他而健康长大而他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就这样保持着没有私欲之心,可称为渺小;万物依赖他而存在而他不以为是万物的主人可以称之为伟大。正因为他从来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伟大。

大道与人就是如此的相反。人因为私欲之心总是爱争功;总是爱占有;总爱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聪明甚至无所不知;总认为自己有本事;总自认为是谁的主人要求别人顺从听他的;总认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要求别人回报;总有那么多的想法,那么多的是非;总因为私欲之心无法使内心平衡;总认为自己很伟大;总认为自己何其的好;总爱找别人麻烦;总爱倚强制人……因为私欲之心,人的想法于是何其多?内心因此是何其的复杂,何其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何其的多?因此又如何能够使内心平静,使家庭,社会得以和谐?选择克服这些因私欲之心带来的困扰选择入道因此是何其的重要?
我们的内心很简单,这个世界于是就是这样简单。一切皆自然而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选择克服自己因私欲之心带来的伤害做到不伤人伤己即可。人生很短暂,我们要学习珍爱生命,健康的活着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相反我们的内心因为私欲之心的困扰被搅得这么复杂,这个世界于是就这么复杂。这只是在伤人伤己而已。大道无私无欲,没有什么想法,于是简简单单,没有烦恼。天下本无事,于是只是庸人自扰之。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21:40:54


《老子》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掌握了大道,天下的人都会来归附。天下人都来归附又不去伤害,从此天下就太平了。音乐与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用不完。

大道又如何用言语表达呢?说出来淡的无味。他看不见,听不见,用起来却无穷无尽。
人的私欲之心总是渺小的。懂得了对他的克制,方法就无穷无尽了。用强力使人屈服得到的肯定是反抗不如用阳光给人温暖使别人自主归从。

718974761 发表于 2021-5-30 21:44:51

《老子》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

老子依然在用阴阳之道来解释阴阳之的关系。唯一阴阳合一才是自然规则。想要收敛,削弱,废弃,夺取却用强力的方式必然不可取。因为强力必然带来伤害。只有柔弱才胜刚强。鱼离不开自己赖以生存的水,人同样离不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大道。而且,就算是自己真正有能耐,也不能让别人太了解自己,需要有所保留。一个国家当然更是如此。私欲之心的克制使阴阳合一所以是一直要保持的。选择克制自己的私欲之心带来的伤害使阴阳合一回归大道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只有自己这样做到了而后带领别人这样做到才能无往不胜。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