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门 发表于 2022-3-7 11:56:59

南歌子 感旧 苏轼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情感的力量可以跨过天地,超越生命,这是因为它所产生的影响会聚集在人们口头笔下的争论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随之代代流传。“乌台诗案”发生在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在十二月二十六日获释,次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这半年中,他的妻子王润之也在经历着最大的煎熬,终于在五月底二人团聚。 苏轼在初到黄州时,便用词记录下对妻子的思念,从词中走近,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他最先想到久别的妻子,便以景融情来做表述。 谁说愁绪太短,一直连续无法剪断。他试想妻子这半年来,一定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身边只有明月清风陪伴,任何人都无法猜透她的心情。 如今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尘。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而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南歌子 感旧宋 苏轼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苏轼的这首《南歌子》是为表达与妻子双双思念之心情,对于他而言,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光莫过于“乌台诗案”,这六个月里不只狱中人度日如年,守在家中的亲人也无不备受煎熬。妻子王润之更是需要忍受清风冷月的孤寂,所能做的唯有一心祈祷。任何人都不能猜到她的心情,也无人与其相互分担。 等到祸事告一段落,熬过严冬终于见到春光,细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尘,苏轼的心情也如春天般开始回暖,他似乎可以感受到妻子也有相同的情绪。元丰三年二月中旬,苏辙乘船护送嫂嫂,到五月底到达黄州,自此夫妻才得重聚。苏轼愿意欣喜的备下美酒,为妻子的到来弹奏曲子,不过曲终不完,这故意保留的最后一首需要二人共赏,词也相同,似有余音不绝之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歌子 感旧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