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门 发表于 2022-4-11 12:25:41

永遇乐 燕子楼空 苏轼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景象不能代表现实,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不自知的潜意识,甚至在有些梦境中,受到自身渴望,喜悦或悲伤等的情绪驱动下,会构筑出一段完整的记忆经历,如果跟随着梦境去追问内心,或许能得到从来不曾想过的回应。既然如此,不妨静下心来,好好做一场美梦吧。 跨越时空的距离,跟随着苏轼的梦境,去感受一下那段不一样的幽清。 元丰元年的一日,苏轼夜宿于彭城燕子楼,这燕子楼是唐朝名妓关盼盼的居所。就在当晚午夜梦境之中,苏轼与关盼盼在楼台前相遇,月色之下,可见盼盼舞动身姿,体态多韵,伴随着凄婉的歌声缓缓飘出,不禁令人动容。 月光照在苏轼身上,皎皎如霜,秋风吹过面颊耳畔,如同流水一般清凉,这清秋之夜如此令人沉醉。望向楼外,只见环曲的港湾里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碰到水面之上的荷叶,荷叶上的几滴露珠晶莹流转,一时间纷纷滑落水中。 苏轼将目光移回盼盼身上,她还是那幅哀愁悲绝的神色,自顾舞动着身姿。苏轼感叹,楼外的景致常有,可多数时候无人欣赏。三更鼓响,声音却仿佛消失在沉静的夜色,楼外一片叶子落下,反而发出清亮的响声。苏轼被这响动从梦中惊醒,再看周围夜色茫茫,想要重新回到梦中再也不能,只能起身在园中各处走动。 眼前看到山中的归路,更觉惆怅不已,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苏轼现在感到十分疲倦,只能无奈的思念着故乡家园。回望身后的燕子楼,无论是梦中还是现实,佳人都已不在,独留下楼内画堂上呢喃的双燕。想来古今凡事都如梦一场,可又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以了却的旧欢新怨。苏轼想到自己在徐州东门上建好的黄楼,等到后世,当有人看到那黄楼的夜景时,也定会为他长长叹息。 永遇乐宋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的这首《永遇乐》是一首感梦抒怀之作,梦境中的无限清幽,绝不在现实中逗留,但梦中所梦,饱含有苏轼的内心渴望,又因这梦中人,也就是燕子楼原本主人的性情之中可找到与自己的共鸣之处,于是身处在同一空间通过梦境压缩了时间的距离,得以见到当年的佳人。苏轼想象在若干年后,有人登上自己的黄楼,也会像自己缅怀关盼盼一样缅怀自己。的确,直到今天,他所留下的一切仍在持续影响着后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遇乐 燕子楼空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