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门 发表于 2022-4-19 20:09:00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解世界可以通过亲身实历或者听人讲述两种途径,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积累的经验会指导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而唯一不变的是对外界感知的本能,对环境的认识,对季节的了解。置身于四季更替,才能更好的区分出二者的关系。是否还记得冬去春来的重要时期,以及用心呼吸过的每一次气息? 闲居黄州的苏轼迟迟等不到城中的春意,于是决定与友人主动出城寻觅。且看他的寻春之旅有何所见所感。 经历过“乌台诗案”的骇浪,如今的苏轼在黄州已经谪居两年。一方面因为看淡了过往的名利,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在困境中自找乐趣。春游便成了最能舒心畅意之事,可是今年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苏轼决定与潘郭二生到去年游玩过的村落寻春。不禁感叹人就如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又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丝毫痕迹都不会留下。一起来到江城边上的酒馆,连喝了三杯自家酿的好酒,那乡间老人对外客最好的欢迎方式是浮现于饱经风霜的脸上温暖的笑容。苏轼与友人约定年年都会来此踏青,也嘱咐朝中的老朋友不用为他担心,更不用想办法内调他回朝。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宋 苏轼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对于苏轼的人生,“乌台诗案”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此后的他不再对少年时的追求抱有希望,这点在往后的诗句中常常会有体现,例如“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有痕迹的人却留不下有痕迹的事,所以个人对于现实往往是无力的,半生的追求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如梦般虚无。这样的情感表达也正是他追求出世的体现。 既然凡事都将逝去,那么能做的只是舒心过好眼下,不急不缓的为未来造就一个美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