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 发表于 2023-9-22 08:18:07

十几万字的骆驼祥子,最初仅有一段话,学学老舍的“扩充写作法”

作者:新新古典主义
大概很多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都会有要求尽善尽美的想法。
这是一个好的习惯,只是如果过于完美主义,恐怕会影响到自身的创作。
尤其在构思的阶段,更不宜求全责备。
如果把写作比作拼图的话,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手中拥有的卡片其实是很少的,我们不知道如何拼,也不知道会拼成何种图案。
我们只有一个意愿,就是想写出一部作品罢了。
在写作或是写作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的作品才渐渐臻于完善。
一些我们熟知的名作家,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
写作《骆驼祥子》的缘由

老舍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创作《骆驼祥子》的经历。
在《骆驼祥子》之前,老舍先生一直都是把写作当做副业,他的主业是在学校当老师。
这样一来,写作只能在寒暑假进行,从《老张的哲学》到《牛天赐传》,老舍先生就是这么写过来的。
他对这个状态不是很满意,一方面是不能一心一意写作,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会影响身体健康,便有了当专职作家的想法。
从齐鲁大学辞职后,老舍先生来到上海,想着寻找一个成为职业作家的机会。
但是一.二八事变后,出版业不景气,文艺刊物更是艰难。
经朋友劝告,老舍先生接受了山东大学的聘书。
他在那里教了两年,发生了“学潮”,很多同事都辞职了,老舍先生也在跟着辞职了。
这个时候,他终于打定主意成为一名专职作家。老舍先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决定在青岛住下来,开启职业作家生活。
和很多著名的作家一样,老舍先生其实也没想好写什么小说。
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搞一票大的,而且要一炮打响,不然只能回去教书。
骆驼祥子素材来源

1936年的时候,骆驼祥子来了。一次和山东大学的朋友谈话时,老舍先生从朋友口中得知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是朋友在北平时期雇佣的。
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最后还是一个穷光蛋。
这时候作家的敏锐就显露出来了,别人听了可能就当成闲时的消遣谈资,但老舍先生听后马上说:“这颇可以写成一篇小说啊”。
朋友又说了另外一个车夫的一些事情,包括被乱兵带走,又牵回来三匹骆驼的事情。
老舍先生在文章里写道:这两个车夫都姓什么?哪里的人?我都没问过。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核心。
可见《骆驼祥子》的来源,确实是来源于偶然的谈话。
但是此时老舍先生手里显然只是拥有了一张卡片而已,他又是如何拼成《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呢。
在和朋友谈话后,老舍先生就决定写一篇关于北平车夫的小说了。
由点到面的构思过程

他构思了好几个月,思考着如何把这个故事扩大,扩成一篇十几万字的小说。
在准备阶段,他还向人打听了骆驼的习惯。后来他觉得骆驼只是作为一个引子,负责引出祥子。
这样一想,就转到如何写祥子上来。既然祥子是车夫,他便要确定车夫的种类。
于是便有了《骆驼祥子》开头那一段,把北平的车夫作了一个分类。
然后以祥子为中心,顺带叙述他周围那些人。这样一来,人物和环境都有了。
但是这只是车夫的社会,对于小说创作来说,还不够完整。
所以接下来老舍先生是这样构思的,他想着车夫拉的车是从哪儿来的,于是人和厂刘四、虎妞等人就出来了。
又想着车夫会拉哪些人,杨先生一家、曹先生、夏太太等人也出来了。
这时候,小说的社会图景已经趋于完善。
这是大图景,老舍觉得还不够,他还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成因。
他觉得还要考虑到人物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会怎么样,人物有着怎么样的诉求、欲望,家庭和儿女等等。
老舍先生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地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
给写作者的启示

一开始只是一点关于车夫的谈资,经过作家的思考想象后,那点谈资已从涓涓细流变成涛涛江海。
写作者在构思的时候,万不可放过哪怕一人一事。这些素材也许用不着,但会给你的构思提供参考。
也不要觉得那点零星的东西没有用,在构思期间不要有求全责备的想法,甚至在写作的时候也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有些作者,总是要准备得十分充足,才会动手写作。
有时候写了几句觉得不满意,便又重新思考,重头在写。
到头来,时间过去了,还是停留在开头阶段。
老舍先生的方法还是挺实用的,由点到面,一个个来扩充,最后得到一部完整的作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动手写起来。
并且,要一直写完。写完再改,不要中途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几万字的骆驼祥子,最初仅有一段话,学学老舍的“扩充写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