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明成化年间放在铁塔地宫的辟支佛舍利面世!

[复制链接]
木之水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12-22 2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水城佛国尽了因。江北水城护国隆兴寺祥瑞重现,道场庄严!




沁园春
水城佛国尽了因
词林正韵 钦定词谱
柳絮游空,杨花巡地,戊戌晚春。
看水城光彩,一湖绚烂,运河天瘦,两岸缤纷。
拜忏归途,廊桥放眼,借景为师洗乱魂。
随如相,观繁华是我,我入风尘。
。。。。
清新。
真亦非真。
虚空尽、无明断了因。
证一心万有,三千一念,半生一梦,一悟三分。
法界回时,莲池开处,一片随波荡入云。
红霞挂,且还完余愿,再渡金身。



护国隆兴寺为明朝八大护国祝圣道场之一
护国隆兴寺始建于北宋,兴于元明清,为明朝八大护国祝圣道场之一,曾占地数百亩,被誉为江北名寺、中原古刹。据《乾隆大藏经》记载,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禅师曾住锡于此,并为之作《隆兴寺重修募化缘疏》。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对明惠帝的南京明朝政府,挥师南下攻打东昌府时惨遭失败。根据史料记载,在这场战斗中,朱棣险些被明朝大将盛庸所擒,靠躲在当时隆兴寺前一个石拱桥下,才躲过一劫。朱棣当上皇帝后,将聊城的隆兴寺命名为护国隆兴寺,隆兴寺前面的石拱桥命名为白玉桥。
关于这段故事,在历史资料中也有相关记载。据清嘉庆二年《东昌府志》和清宣统二年《续修聊城县志·通纪志》记载:“明惠帝建文二年十二月(1400年),燕兵薄东昌。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于白玉桥。燕兵走馆陶,盛庸檄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



聊城护国隆兴寺的寺名由来
在聊城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歌谣:“东昌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东昌三宝中之铁塔原本就是护国隆兴寺的标志性建筑。
据史料记载,护国隆兴寺始建于北宋,兴于明初,为洪武帝朱元璋八大护国祝圣道场之一,曾占地百余亩,被誉为江北古刹,水城佛国。据《乾隆大藏经》记载:明末四大高僧之紫柏真可禅师曾住锡于此,并为之做《隆兴寺重修募化缘起疏》。



《明史》中记载:“是役也(指东昌大战),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公元1399年,刚刚当上皇帝的朱允炆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结果引起了当时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的不满。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对明惠帝朱允炆的南京政府,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南北战争。
燕王朱棣自从起兵“靖难”以来,一路势如破竹。但是攻到山东境内时,却连吃两个大败仗。第一个败仗是围攻济南三个月不克,并且遭到铁铉与平燕将军盛庸的夜袭。攻济南不克后,他又转攻东昌,结果还是盛庸率部将他击败,并且差点被活捉。后来朱棣逃回馆陶,集结部队返回休整,第二年春天,他再次南下攻打南京时,是绕过山东去的。
由此可知这场争夺皇位的南北战争,因为盛庸在东昌大败燕军,燕军从此绕行,使城中的百姓躲过了战争的灾难。



据清嘉庆二年《东昌府志》和清宣统二年《续修聊城县志·通纪志》记载:“明惠帝建文二年十二月(公元1400年),燕兵薄东昌。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于白玉桥。燕兵走馆陶,盛庸檄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据史料记载,1400年冬,燕王率兵攻打到东昌,南京明朝政府将领盛庸领兵屯东昌拒敌。当燕军来到东昌城下时,盛庸背城列阵。交战一开始,燕王朱棣亲自率军攻打盛庸军左翼,未能得逞。复攻打盛庸军中坚。盛庸下令开阵纵燕王朱棣入,随后即令军队将燕王朱棣及其军队重重包围。后来双方在东昌城边上展开了激烈的大战,从上午一直杀到晚上,直杀得尸体遍地、血流成河,但是被包围在中间的燕王朱棣始终没能冲出包围。燕王朱棣走到一石拱桥上时,已经是人困马乏,可后面追兵将至。就命令大将张玉在桥头拒敌,他则继续北逃。但是刚走到桥中央,胯下的战马却因体力不支倒了下去,将朱棣甩到了桥下。而此时,盛庸的追兵已经到来,他只好趁着夜色躲避在石拱桥下。正在危急时刻,他的部将朱能和周长赶到增援,才将在重围之中的燕王朱棣救出。
聊城铁塔
聊城人家喻户晓的建筑——铁塔。“铁塔烟霏”已经被列为聊城东昌府区八大景之一,至今是人们的喜游之地。据相关资料记载,铁塔历经多次雷击和地震,塔身上段及塔刹早已断毁,散落倒埋在地。维修前只存在塔基座和五层塔身,至于其全貌,并不详知。1973年5月,聊城地区文化局、聊城县文化馆和当时在聊城地区搞调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铁塔进行了清理。
从地下挖掘出历年坠毁的塔身及顶,予以整修复原。施工期间,在五层塔身和基座发现石函,石函外陈歹有铜菩萨、瓷瓶、宋元古钱多枚。函内有小型银棺,内有僧人骨灰及舍利子。石函外侧有石刻铭文,说明原有的铁塔在明代永乐年间倒塌,天顺年间由东昌府僧纲司都、纲性深及隆兴寺住持祖崇僧德宁募捐重修。塔为生铁铸造13层,高约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生铁仿木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佛教浮雕孔雀、麒麟、龙凤及乐舞人物等各类图饰。塔四面有门窗、斗拱、瓦拢、房檐等,只供观瞻,不能攀登。铁塔不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在石雕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77年,铁塔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铁塔出土的辟支佛舍利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首次展出明代成化丙戊年间(1406年)存放在铁塔地宫中的辟支佛舍利,这—珍贵的佛教圣物历经500余年终于露出了真容。现存运河文化博物馆馆,这是聊城唯—的辟支佛舍利。据相关资料记载,铁塔历经多次雷击和地震,塔身上段及塔刹早已断毁,散落倒埋在地。维修前只存在塔基座和五层塔身,至于其全貌,并不详知。1973年5月,聊城地区文化局、聊城县文化馆和当时在聊城地区搞调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铁塔进行了清理“当时在塔基底部发现一地宫,清出了石函、银函、铜佛、铜器等一批佛教器物。银函放在石函内,银函里放着若干石英、玛瑙、石灰石石珠,器身正面刻有‘辟支佛舍利’,底部刻有‘大明成化丙戊三日吉日造’。”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说。断定 明代重修铁塔时放入舍利
2010年国庆节期间,中国运河博物馆将辟支佛舍利在“聊城铁塔地宫出土舍利子专题陈列室”单独展出,让世人目睹这一圣物的真容。放入宝塔水晶珠上的舍利,大约有7毫米长,在五彩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格外圣洁。
舍利出土后就一直放在市博物馆的库仓中,在1981年曾经与其他的文物一起展出过,后来将其移交给运河文化博物馆,“在考古发现时,差不多有多粒舍利,只展出一粒,因为这粒体积大,有7毫米,而其他的都在5毫米左右。这颗舍利放在灯光下晶莹剔透,但拿出来是不透明的。”
铁塔本是宋代修建,为何舍利是明代放入?根据对铁塔地宫的考古发现,地宫中出土的文物,除一些早期的货币之外,时代均在明代,石函和银函上有明确的铭刻纪年,可以断定此塔至少在明代成化年间进行过重修。“出土的石函上有记载:古有铁塔,永乐年间倒,天顺年间,东昌府区僧纲司都、纲性深,隆兴寺住持祖崇,僧德宁,发心募缘,至成化二年三月初六日重立铁塔记,就证实了这一点。”
辟支佛舍利的出土不仅让人们目睹了佛教圣物的真貌,也揭开了铁塔的谜团。寺庙德高望重的住持火化后,寺庙的僧人会在寺庙里建一座塔,将高僧的遗物和珍贵的佛教器物放入塔底,其实也就是高僧的墓地。在聊城佛教塔大概有十几处,但大多已经消失,只有三处保存完好,其中有阳谷海会寺、东阿正觉寺、临清的大宁寺,而铁塔是唯一一座铁铸佛塔。“在山东省只有2处铁塔,在全国也只有3处,所以铁塔的价值很珍贵。”铁塔不仅在建筑意义上宝贵,同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其中的舍利,也是目前聊城唯一的。

TA的其他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