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蒋子龙:快乐与磨砺仍来自写作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2-2 15: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蒋子龙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改革文学”代表人物、著名作家。著有《乔厂长上任记》《机电局长的一天》《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燕赵悲歌》《蛇神》《农民帝国》等。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timg (2).jpg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蒋子龙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改革文学”作家代表蒋子龙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

农家小子、产业工人、部队战士、作家……蒋子龙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拥有多个身份标签,这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感和现实感,对引领思想观念转变、推进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蒋子龙文学回忆录》一书紧紧围绕他的文学道路,综合收录了他的回忆文章、评论、序跋以及访谈等,有事件,有反思,有交流。“作家的一生都在尽力发现并了解自己的‘偶然局限’和‘必然局限’,这就是‘自述’类文字所存在的意义。”蒋子龙说。

“拾忆”文学创作之路

2017年,蒋子龙将自己的文学创造之路汇集成一部作品——《蒋子龙文学回忆录》,这是一部一个人的文学史。书中,蒋子龙回首半生,向读者讲述一个惊喜和意外迭出的时代和文坛,讲述一种人与文互相缠绕的宿命。全书共分“文学与事件”“记忆与议论”“创作与反思”“交流与反思”4章,书中对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作家命运、写作、事件、现象的回忆中,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激情与幻象。

蒋子龙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蒋子龙文学回忆录》所收录的是几十年来在各种情况下袒露自己心境的积累,也许写得太坦诚,没有修饰,如同写日记,如同对朋友谈心。创作以丰饶为美,而写这类文章,沉重容易,轻盈难得。

在书的自序中,蒋子龙写道:“编这本书,就想自我解释这种宿命,这就要进行‘创作揭谜’。即使创作不能成‘谜’,每个人却都是一个谜,在降生时完全不知道将走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他说,一部作品的诞生,跟一个孩子的诞生差不多,当时是怎样写出来的,当时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及创作主张等,全收在这本书里了。

蒋子龙坦言,这并不是一气呵成而写就的一本书,是将几十年来的“创作谈”整合、补充成册。他表示:“成书的契机来自广东人民出版社“文学回忆录”丛书的策划者向继东的建议,一见之下相谈甚欢,他意外地发现我竟相当直来直去、敢想敢说,于是谈话变得随意而深入,在那次的交谈中便约定编撰这本书。”

揭秘过往创作心境

与自己以往的作品相比,《蒋子龙文学回忆录》是梳理自己的创作脉络,回望文学之路上的脚步。蒋子龙表示,世上没有光闷头干活不说话的人,作家有时不得不写一点关于创作心得的文字,差不多就等同于“说话”。创作是一种“劳作”,谈论创作得失的文字就叫“说话”或者“文章”。

对自己过往的创作道路进行回忆和总结,《蒋子龙文学回忆录》不同于自己以往创作的作品,在创作心态上,蒋子龙也有别于以往。他说:“创作靠激情,是战场上的冲锋,是酿造过程中的发酵。写这本书需要的是冷静,是战斗后的总结,是给自己酿的酒打分。创作的心态无非两种,顺利时沾沾自喜,卡壳了坚持下去,而写创作谈是针灸大夫在自己身上试针,不是为了治病,而是寻找有疗效的那种感觉。”

在《蒋子龙文学回忆录》中,他自己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回忆那些过往被批判和自己最看重作品的创作过程,像《机电局长的一天》《乔厂长上任记》和《农民帝国》的写作及发表前后的经历,即便时隔多年,仍清楚记得。

对于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蒋子龙感慨颇多,他说:“‘改革文学’原本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如今登堂入室,显然已经被时间和现实所接受,这对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是一种鼓励。现实生活永远大于文学艺术,但不能大得让文学创作知难而退,或躲在远处仰视、漠视,乃至鄙视。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坛,现实题材的创作都不可缺席。”

接近文学意义上的真实

“我希望《蒋子龙文学回忆录》可以让读者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蒋子龙,这是文学意义上的真实,甚至比生活中的我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刻。因为我相信这样一种理论:所有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蒋子龙说。

对自己的文学创作进行反思,通过梳理作者又可以从中得到什么?蒋子龙笑称:“或许天才和大家不需要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回顾和反思,对于像我这种因兴而起,被生活所逼,也可以说是成全,甚至还有点‘歪打正着’的作家来说,没有不断地对创作进行回顾和反思,若想成熟和进步,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蒋子龙经常写一些散文、随笔,但他自嘲:“锐气渐钝,效率减慢,长篇时断时续,尚未进入佳境。”对于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他认为,先有读,后有写,阅读营养写作。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不断地大量阅读,是保持创作力的重要条件。“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写诗’,什么时候不再阅读,创作生命也该结束了。”蒋子龙说。蒋子龙透露,他今后的精力还将放在长篇和散文、随笔方面的写作上,毕竟在他的心里,最大的快乐以及精神上的磨砺仍然来自写作。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