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科幻] 第五章 潜心农科 任浙大农学教授

[复制链接]
卢老师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8-3 08: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五章  潜心农科  任浙大农学教授
任农大教授前  1918年卢守耕在北农毕业后的首份工作是到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和海宁县愚移中学任教。在海宁县愚移中学任教时,卢守耕把三北榨菜技艺搬家海宁愚移中学堂,吸取海宁“斜桥”榨菜入口脆嫩色香味俱佳的特点,而深得全校师生的好评,是他农学专长的小试。后任浙江省立农业试验场技术员,浙江省立棉业试验场技士,浙江省立甲种森林学校教员等职务。1925年应许璇(中国农业经济的先驱)之邀,他在浙江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更名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1929年又改名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员、讲师,讲授《稻作学》,兼农场副主任。其中1923年应许叔璣先生之邀,任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教员。后来该校转隶浙江大学农学院,他继续留任该校。这期间与吳耕民先生共同编辑了一本“合作原论”,1929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发行。该书阐述合作法规之原则,原理並説明及其相关的理论与经营。说明创设合作社以利小资产阶级与贫民阶级(如农民) 因互助精神而群体获利,作为改革社会的一种方法。这应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籍。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4408\wps1.png
在任浙江省立棉业试验场技士时,卢守耕对三北棉花十份关心,因“姚北之”曾颇有盛名。然而,浙棉的纤维粗短,适纺粗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于 1919年冬,当时实业厅委任关鹏万筹备成立省立棉种试验场,场设余姚县龙泉乡马堰,租棉田 60 亩,建筑场屋一所,专门从事于棉种试验,只是因经费不足,棉地太少,未能充分实施。1928 月,关鹏万去职,省政府委任方君强接办。省政府为谋振兴棉业,扩大业务,以期成立规模宏大、组织完善的棉业机关,做有系统、合理的改造,令方君强详细拟订浙江棉业改良推广计划书,经省政务会议通过后,即将棉种试验场更名为浙江省立棉业改良场。鉴于各产棉区域气候、土壤的不同, 于同年冬扩充场地,在慈溪、平湖各设分场一处, 改善钱塘、会稽两道的植棉事业,然后次第及于他 道,而以马堰为其总枢纽,以利于统一实行相关计 划。此外,1930 年又分设杭州、上虞、萧山三育种 场,以培育优良棉种。在各种组织机构成立的同时,改进棉作也随之展开。
卢守耕他们一行在浙江农林事业发展上,首先扩充棉田,在省立棉业改良场棉田基础上分别堰的扩充至101亩,分为17 区,有繁殖在新浦沿的已扩充到 125亩,其余均为繁殖区。特别是慈溪分场与平湖分场扩充。其次,举行棉种试验。棉场进行的各种试验包括品种试验、播种期试验、株行间距离试验、每棉株留数试验、摘心试验、土性试验、磷肥用量增减试验等七项,试验结果可谓良好。以品种试质又极粗短,因此棉场对于品种的试验也是非常关注,以期品质优良的新品种能够代替劣质种,向南京金陵大学购得120 “百万棉”,栽种 20 亩。试种表明,棉花株干的态蕾的成长,均极优良,颇适于余姚的水土,且“百万 地优良,实为普通华棉所不及。与此同时,还进行巡回选种,即就余姚产棉区域内农民棉田中,挑选本地种的优良棉株而采取成熟吐絮的蒴,其用意就是要在本地 棉种中选择优良的,以育成一种更适合本地的优秀新品种代替日益劣化的旧品种。在本地棉种中获得新品种,其成效较由外地传来的品种既稳妥又确切,因其对于所在地的风土已成习惯,生育状况和培育保护已为当地棉农所熟知,既便于推广,而推广后的培育和保护也较为容易。再次,设立轧花厂、打包厂和储藏库。为杜绝民间调包,防止奸商掺水掺假。在余姚棉业集中的周巷,创设机器轧花打包厂,代替棉农棉商轧花打包,计建筑厂屋 28 14匹引擎 12架,26 “百万棉”为主,在棉产区域设立棉业改良实施区,以科学方法、行政力量督促农民种植改良棉。办理之初,虽不无困难,然经示范种植,尽力指导,结果良好。棉农对于种植改良棉的兴趣逐渐浓厚而信心也,经过省立棉业改良场的努力,改良棉田面积和皮棉产额分别逐年递增。
浙江省立甲种森林学校教员。1924年秋,浙江省议会决议改组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升格为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同时将位于建德的省立甲种森林学校并入该校。浙江省立甲种森林学校创办于1917年,校址设在浙江建德,是当时国内建立较早的林业教育专门学校。浙江甲种森林学校的并入壮大了学校森林科的学科实力,整合了资源,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原甲种农业学校校长许璇担任第一任校长,浙江省农业高等教育由是开始。192411月许璇辞职后,至19251月高维魏继任前,杨靖孚、李崇敏曾相继代理校务。
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以培养高一级农林人才为目标,设农学、森林两科森林科初设之时教育水平虽然还为中等教育,但是其开创基业的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埋没的。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设立森林科伊始就十分重视森林科的教学和发展,森林系亦颇重要,盖浙东多山林地带,森林之保养与生产,颇为重要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历史》,载于《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156期1946.06.09)为此学校积极延请人才到校任教,因而师资精良,学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卢守耕持躬谨介对学子讲:人应具有科学之头脑,对世上一切事物,要尽力用理智去分析,判明是非,然后才能立改革创新措施。更要具有改革社会的热诚,与日俱进的时代,学了知识技能要去改造社会。
任浙农大教授  1925年应许璇(中国农业经济的先驱)之邀,卢守耕在浙江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均为浙大农学院之前身)及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讲授《稻作学》,兼任农场副主任。
解放前的浙江大学农学院,从20 世纪20 年代后期至40 年代末,农学院作为浙江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二十二载这一阶段中国经历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学风的浙江大学农学院,为当时的革命斗争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农学院的教育、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不断推进和发展, 取得卓著的成绩,在全国享有盛誉
表1  农学(农艺)系历任系主任
任职年限
系主任
副主任
备 注
1927-1928
许罗云
原称农艺系
1928-1931
于 旷(矿)
1931-1933
王金吾
1933-1936
肖 辅
改称农业植物系
1937-1945
卢守耕
恢复农艺系
1945-1952
肖 辅
1952-1954
熊同和
改称农学系
1952-1960
陈锡臣
游修龄(1958-1960)
副主任主持工作
1961-1966
杜修昌
陈锡臣(1965-1966)
1978-1984
季道藩
丁元树、谢学民
1984-1995
丁守仁
贾仁清、杜乃震、张国平、徐云碧
1995-2002
张国平
杜乃震、石春海
2002-2009
祝水金
石春海、汪自强
2009
周伟军
樊龙江、蒋立希
,一是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二是毕业生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即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卢守耕担任主干学科作物学主干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实践教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
卢守耕喜欢梁启超的代表作是《饮冰室合集》,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少年,少年强大起来就自然会强大卢守耕专心教育与学术,为了启迪和导青年卢守耕身材魁梧精悍,乌发头,巴宽,穿着合身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他以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进课堂讲授,一是开场白独特,具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二是神态生动有趣,具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三是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具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四是内容丰富有趣,有博闻强记、学识丰富;五是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有感情丰沛、真性情;六是语言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有风趣、博闻强记;加上适当的动作手舞足蹈,有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总之,卢守耕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卢守耕的教育生活是一条河,有起也有伏,有静也有怒;生活是一杯酒,有甜也有酸,有辣也有苦;生活是一出戏,有笑也有泪,有赢也有输;生活,就是一曲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歌,它将我们锻造得成熟,打造得坚韧,磨练得智慧;它有雷电交加、风云变幻;它有日出日落,严冬酷暑。无论怎样的日子,卢守耕摆正自己,善待师生,善待他人,真诚与人合作,微笑着面对周围的这个世界。积极参与系里举行《微笑面对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发演讲稿,以“ 起掌声开头以名言开篇或提出问题以故事起讲或设置悬念或抒发情怀 或诙谐幽默;在“主体结构中,条理清楚节奏有张有弛情感时起时
    在“结尾或揭示题旨,深化主题或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或发出号召,促进行动或展望未来,激起热情但是你要是真正听""了他的话,--""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名家讲课,风格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对所教知识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他们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尊重三尺讲台这个特殊的舞台。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师,有科研大师,有教学大师。高校教师,只有把教学当成神圣的艺术, 并且深谙这门艺术之道,才有可能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教学大师。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卢守耕每天面对学生,其思想行为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暗示性.学生大多都有模仿教师言行的心理倾向,作为教师要做到德高、身正,才能为范。而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尤其是大学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是为师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表率。他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所以受到了他的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了后人的敬仰。学生在学校,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的是向教师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是的,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
卢守耕作为浙江大学农学院负责人,更要求他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立德树人,力争使自己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成为学生的楷模。因为院系主任的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一个风和学风,而一个风、学风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灵塑造、人格形成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卢守耕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我就坚持每天按时上课、下课,决不迟到半分钟,也不拖一分钟课;要求学生不丢撒废纸杂物,我不仅不在教室抽烟,不乱扔粉笔头,而且每次进到教室,发现地上有废纸、粉笔头等,都亲自捡起放到废纸篓里;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文明待人,从不说有伤学生自尊的话,甚至出口骂人;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我首先做到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地批改,并按时亲自检查每个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积极上进,样样工作争创最优;学生校园清洁劳动,也拿着铁锹、拖把和学生一起拖地、铲垃圾;学生训练广播操,和他们一起在烈日下坚持;要求学生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坚持平时关心关爱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由于坚持做到了这些,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自觉为集体争光的习惯,院校凝聚力大大增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好评。
卢守耕说得好: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具有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让我们把这句话作为自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工作技能传授学子们,认真履行教师应有的职责,在工作与生活中给与学子们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同时也由衷的希望们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以归零的心态去迎接新时代大专院校是一个孕育、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也是莘莘学子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请抓住机遇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自身修养,迅速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最后希望全体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彼此的良师益友,共同进步!
卢守耕常让我们看看自然界的植物。在一年中最炎热的盛夏时节,在石墙和滚烫的柏油路的缝隙中冒出芽头的杂草。在阳光的不断照射下,石墙和柏油路都会变得如火烤一般,杂草恐怕活不了多久,就会因为高温炙烤而枯萎。即便如此,杂草还是拼命求生,每当一场小雨过后,它们都会顽强生长,在短暂的夏季开花结果,结束如惊鸿般短暂的一生。活着就要奋力拼搏纵观自然界,动物也好,植物也好,都在这么奋力拼搏地生存着还是与困难正面对峙,正面交锋。这是能否做成大事的关键所在。我颇有感触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就连外国人都赞誉有佳,值得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感到自己有必要深刻领悟上善若水的深刻含义。此成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为至善至柔,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滋养万物。众所周知,水是往低处流的,它总是流向低洼,众人所“恶”之地,看似低下平庸,然而正是这样,它才能包容一切,“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谦虚为下,行众人不愿去效行的意思,正是水的伟大之处。让我对水的品德肃然起敬,它似乎没有自我,然而这些正是它的自我~~努力的做到一切为别人利益着想而不图回报。弘扬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惠及万物而不争名利;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我赞美水的品德,我为水德品德而动容,人生犹如奔流不息的江水,不知疲倦的奔流、奔流,直至大海,如果我们也能像水一样,乐善好施,不图回报,淡泊名利,谦虚如水,我们的心灵也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
成功的教育应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无痕的教育没有斥责,没有指责,没有命令,更没有体罚;无痕的教育只有触动,感动,激动和心有灵犀,快乐地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没有失去尊严,然而心灵却受到了加倍的触动,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成长。这样的教育过程恰似润雨无声,细雨悄悄淋,滋润着大地,滋润着万物。
卢守耕的秧苗佳话回想起来,因从小爱农,种过稻,故在校实验地里或水稻挂钩单位种田时,他熟能生巧,左手拿着一把秧,同时能分出秧苗,右手把秧苗插下去,又快又整齐(横通直通)。而有些师生没插过秧的,左手拿着一把秧,需要用右手分出秧苗,然后再用右手把秧苗插下去,插得歪歪斜斜,种田速度特别慢,最后竞争的结果是,被卢守耕“包围了,觉得特别尴尬。双抢那些事儿,也算是农学人生的一段经历,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更能造就人。酸甜苦辣的艰苦流年岁月早已经过去,可刻在骨子里的那份艰辛却不曾遗忘,不经历“双抢”,就不能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崇高,不会深刻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涵义,卢守耕为自己曾经有过这份经历而感到自豪。
    卢守耕常说:若无稻花香,心中自会慌。民以食为大,农是粮作纲。轻风拂地广,细雨润苗长。放眼丰收日,万户欢歌扬。卢守耕教学子猜厚道王稻花之谜: 其貌虽不扬却有淡清香体型很细小高产丰粮。并讽刺不读书而无知者: “贵人多遗忘,饥时心发慌。而今满肥肠,不识稻花香。”
1927 年7月15 日,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宣告成立. 时年8月1日,改组前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谭熙鸿为首任院长,院址仍在笕桥。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以研究农科高深学术、造就农业专门人才为目的,大学部设农艺、森林、园艺、蚕桑和农业社会五个学系,修业期为三年.当时教师阵容颇为壮观,有农艺系的主任许罗云及教授卢守耕等、园艺系的主任吴耕民、森林系主任杨靖孚、农业社会系主任许璇、蚕桑系主任温敬甫,各系主任均为国内农学硕彦,荟萃一堂.前浙江农专学生改为劳农大学部学生;前浙江农专高中农科学生改编为劳农中等科学生.劳农学院采取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方针,上午课堂学习,下午田间劳动(实习) 。院长谭熙鸿主张农业教育应做到教育学生“学农志农,手脑并用”1927 年秋劳农学院开学后,深感交通不便,院长谭熙鸿亲率全院师生,利用每日下午实习时间自行筑路约2公里,连接沪杭公路,汽车可直接开到学院.当时曾有歌以庆筑路成功,其中一段歌词为: “同学们!同学们!大家起来去做工,铲除一切不平地,康庄坦道利无穷.筑路成功,筑路成功. 伟哉劳农!半日读书,半日做工.大哉劳农!科学改造,革命先锋. ”表达了师生的豪迈气概和精神风貌。   
1928 年 4 月改名浙江大学.当时为划清领导归属系统,曾称“中华民国大学院浙江大学”(简称浙江大学) 。后又接大学院令,经大学委员会复议决定大学区须加"国立"两字, 故于 1928 年 7 月 1 日起冠称国立浙江大学。这些变革对农学院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929 年 1 月,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改称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自迁至笕桥后,学校渐次改组扩大校舍、场地及其它设备渐渐增多,除礼堂、办公室、教室、宿舍外,还有动植物实验室、生物、作物、园艺研究室、农产、林产制造室、养蚕室和温室、化学实验室以及冷藏室、贮藏室、图书馆等。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