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

[复制链接]
953246721 发表于 2019-12-7 21: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1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八股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按照我们现代的说法,考生只代圣贤立言,不许个人独立思考,这是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的精英变蠢。




这说法看似非常正确,但是如果我们稍微细想,就会发现这结论是不成立的。




你让自己的精英变蠢了,你的敌人的精英可没变蠢啊。国家到了危难时刻,谁来组织那么庞大的官僚机构的运转?谁来组织百姓?谁来调兵遣将?




哪怕是太平盛世,不打仗,朝廷总要收税的吧,如何在朝廷和百姓之间维持这财富平衡,也是需要地方官员做具体操作的,要是古代地方官员都像连续剧里那样又蠢又坏,那老百姓早造反了。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1.jpg




在古代中国,帝王要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必然是求贤若渴,所以他的人才选拔机制,怎么反而会是把精英挑出来然后有意变蠢的呢?




事实上八股文也没有让中国精英变蠢,从民间盛传的江南四大才子,到思想家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到给大清续命的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哪个不是八股文科举制挑选出来的,他们变蠢了吗?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2.jpg

雍正登基后的首次科举,求贤若渴的雍正亲自给考生掌灯




02




八股文不仅不是愚民政策,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发明,是一种最好的、衡量考生人文素质的工具。




八股文对文章的形式感要求非常严格,其实就是对对子。




到民国的时候,1932年,科举考试都取消很多年了。




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下联对“胡适之”也对,对“祖冲之”也对。




为什么呢?




对仗工整:胡、祖对孙,三字皆为名词、姓氏;胡对孙,还有胡孙之意,祖对孙,也有祖孙之意,互为呼应,含义双重双关。适、冲、行,皆为动词;者、之,皆为代词/虚词。

平仄方面,三字联,只要最后一字平仄相对即可。
词意方面,都是人名。

所以,“胡适之”和“祖冲之”在对仗工整、仄律、含义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最佳。




只有一位学生答出了“胡适之”,这个人就是周祖谟,之后成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家。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3.jpg




你看,短短三个字,考的是你全面的人文知识素质。形式约束得越严格,越能看出水平的差距。





如果周祖谟不是博古通今,不是智商高群,不是头脑灵活,是答不出陈寅恪出的对子的。




你看到的是对子,其实背后是极其深厚的人文素质。




再想另外一点,五言绝句,20个字,写一首诗,约束你的创造力了吗?古往今来有多少首优秀的五言绝句?是不是有足够的创造力空间?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水平高低?




八股文,句子总比五言绝句长,创造力的空间总比五言绝句要大吧?拿它来当考试工具,谁是状元,谁是探花,上下几名之间,可能有出入。但是看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不是达到了及格线,肯定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工具的。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4.jpg

《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 VS 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人称对王之王的对穿肠







举个现实的例子你就更好明白了,就比如你在单位组织一个演讲比赛,那肯定是题目限定,时长限定。




这些约束,不是为了限制人的发挥,而是让评委更容易一眼看出,参赛者演讲水平的高低。




03

但可能你就会问了,八股文选出的人是日后当父母官的,选的是治国安邦的政治人才,你人文素质好,就代表能当官了吗?




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和他的行政能力,虽然不是完全相关,但也不是完全无关。




爱读书、会考试、对文字敏感的人,整体而言,比那些文字能力不行的人,在能力、智力各方面都会更高一些,心理素质也更强一些。在概率上,这个结论肯定是成立的。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5.jpg

苏秦悬梁刺股,终成六国宰相







还有,能读书的人不见得能干事,这一点还真轮不到我们替古人操心。我们祖先早就知道这些典故,赵括会读兵书,但是长平一战葬送40万士兵。




这样的典故,古人比我们熟。知识和能力,言辞和行动之间不能划等号,古人肯定懂。




那个时代的一个官员,动不动就牵涉到无数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有一个词叫“灭门的知县”,为国家挑选官员,这个政治责任太重了,容不得随便尝试。




所以,咱们不能光看八股文。八股文,只是人才选拔的第一块敲门砖,它不是人才任用制度本身。




通过八股文选出来的人才,要经过历练才能真正肩负重任的。




和现在的公务员重视基层历练一样。中国古代也特别重视官员从底层开始,一层层地历练,逐步积累政治经验,最后才能出任重要的核心政治职位。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6.jpg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讲过“宰相必起于州部”。在明清两代,你就是科举考试考了个状元,要想当行政主官,也得从知县干起,从七品官干起。




所以,哪怕你过了八股文这一关,你也只是个九品芝麻官,而不是一步登天,就可以干宰相了。


04

我们今天指责八股文的时候,就像指责一个钢琴老师:“你怎么只挑手指长的来当学生呢?这不是耽误很多音乐家么?”




但没办法,钢琴老师在孩子中选,他除了这个,还能看出什么呢?




反而像美国这样,只当过参议员,或者只做过商人,完全没有行政经验,也可以当总统。你要是问中国古人怎么看?他会觉得这太拿政治当儿戏了。




八股考试从来就不是只挑选会做文章无病呻吟的人做官。




历史上,一些特别会写文章的文人在政治并不出众,李白、杜甫有才吧,苏轼、柳宗元有才吧,但他们并没有得到重用。




这点在古代比比皆是,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经常发牢骚郁郁不得志。




杜甫在《天末怀李白》里说“文章憎命达”,说明有文才的人当不了大官,那是很平常的事。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7.jpg




而苏轼的弟弟苏澈,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职宰相,比起文才,苏澈比不上他大哥,但比起行政能力,苏澈可是真正的人才。




所以,会写文章的文人,朝廷也并不一定用你,你是人才,但并不是治国之才。







咱们中国人花了几千年时间演化出来的一项制度,它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它也绝不会像看起来那样漏洞百出。它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千锤百炼了上千年的、最不坏的选择。

八股文的作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8.jpg




扪心自问,如果不设科举制,不启用八股文,在古代的各种条件限制下,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工具吗?




从来就没有什么愚民政策,它只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惜时如金 发表于 2019-12-7 2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股文本身没有错,但是它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局限了学子们的眼界。我国古代文化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礼、乐、射、御、书、算等"六艺"之外,还有算学、农学、中医药、天文历法、佛学、建筑、冶金、兵法等学科,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行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只有儒家一家独大,是不正常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immycheng 发表于 2019-12-7 2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股文本身就不是愚民,也从来没有束缚过人们的思想,它只是一种写作格式。在考试中用相同的格式写相同的命题作文是最能够比较出应试者水平的,到今天为止也还在用啊,只是不叫八股文罢了。八股文也不是古代科举的全部,在科举中连50%的比重都没有,古代科举中最重要的是策论。最著名的策略就是宋朝苏洵的《六国论》,有人会觉得这篇文章死板吗?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ivdb 发表于 2019-12-7 2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股文死板吗?死板!可它相对来说对穷学子更友好一些!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woods 发表于 2019-12-7 21: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1.有几个状元能有实绩;2.社会的确在没落;3.顾炎武黄宗羲恰恰是反八股的;4.对联和诗与八股没任何关系。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ui0479 发表于 2019-12-7 2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角度新颖!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pgt3 发表于 2019-12-7 21: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股不是让聪明人变蠢而是不让聪明人学习到真正的本领。不可否认得事实,实行科举制的宋明清全部亡于外地入侵。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只是矮子里巴将军,别说和欧美比,就是和明治维新那些人比也是远远不如。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