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北漂诗篇》一本诗歌版的“北京志”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7-5-8 11: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北漂诗人作品节选
《极地之境》
安琪
现在我在故乡已呆一月
朋友们陆续而来
陆续而去。他们安逸
自足,从未有过
我当年的悲哀。那时我年轻
青春激荡,梦想在别处
生活也在别处
现在我还乡,怀揣
人所共知的财富
和辛酸。我对朋友说
你看你看,一个
出走异乡的人到达过
极地,摸到过太阳也被
它的光芒刺痛
今年正好是中国新诗诞生第一百年,在历经求索与狂热、没落与辉煌,诗歌的话筒不再只属于文化精英,而是传递到无数平民百姓当中。而当新诗在这个伟大时代遇上“北漂”这一群体后,又为文化界构建起一个新地标。近日,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北漂诗篇》问世了,这一本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最终汇聚了百余位北漂诗人优秀作品的诗集,传达了远离故乡在北京奋斗的创业者们、打工者们的心声。记者还采访到了《北漂诗篇》背后的编选者,在这场充满诗意的专访中,共同探寻北漂诗人们眼里形态各异的“北京想象”。
诗化语言记录北京变化
翻开《北漂诗篇》会发现这本书的目录十分有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不是依据谁的名气大或者谁的作品更好来排列,而是按照诗人来到北京的时间顺序,其中辑一是从2016年到京的新北漂再到1991年的资深北漂,辑二是曾经在北京之后又离京的“前北漂”,该书细心的编选者可谓搭建了北漂诗人的历史链条,而其中的每一首诗也可以说成是用诗化的语言记录了北京几十年来的变化,堪称一本诗歌版的“北京志”。
信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北漂诗篇》的征集是通过网络平台,来稿作品最少在两千首以上,诗人超过了五百位,其中有作家、艺术家、企业家、导演、教师、保安,快递员,三教九流,都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经过精选后的《北漂诗篇》是真实反映了北漂生活及其文化想象和精神地图的最佳选本。
诗人看北京各不相同
北漂诗人对北京是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呢?读者不仅会从这些诗句中看到有关北京的诸多意象——地铁、雾霾、城管、户口等,同时也能感受到百余位北漂诗人的眼里不尽相同的北京,甚至是我们以往未曾发现过的北京。他们或者是认同北京是自己的家,或者是始终充满着陌生感,时而疾呼呐喊,时而颓废愤懑。
信报记者在书中还发现,每一位诗人的介绍当中,还分别有一小段自己的感言,这些感言风格迥异,有的是充满激情的口号,有的是很朴实的心里话,还有的甚至本身就可以当成诗去品读。
北漂诗人感言节选:
孤狼(2015年到京):北京这片土地,我不知道它有什么好,我只知道从我来到北京以后再也离不开了。
周圆圆(2014年到京):北漂就是一个从生存到生活的痛并幸福的过程。
不识北(2010年到京):对我来说不是漂,是玩。在哪里都是玩,区别不大。
苏笑嫣(2002年到京):大城市对于每个人的孤独感都是一样的,但同时,它的包容给了每个人更多的自由,和做自己的可能。
车前子(1997年到京):北京干巴,有什么水?只有风!所以“北漂”对我而言是“北飘”。
逆明星文化潮流而动
据了解,《北漂诗篇》的策划人、出版人是北京言实出版社社长王昕朋,主要编选者是《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和北漂诗人安琪,三位都是对北漂群体关注多年的文化学者。
该书在序言中写着这样一句话:“逆明星文化潮流而动、聚焦沉默的大多数。”该书对草根阶层的关注是在维持一种文化平衡,那些在明星浪潮中沉默的北漂诗人,也同样在为北京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在为我们的首都文化不断输送着营养,因此北漂诗歌可以说是文化界的一种“奇迹”。
那么,《北漂诗篇》的编选者又是怎样看待北漂诗人这一群体呢?
专访师力斌
看重文化上的多元共存
信:对于《北漂诗篇》中的诗歌作品,给您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师:北漂诗歌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举两个向度上的例子。一个是皮村新工人艺术团创始人孙恒的诗歌,《团结一心讨工钱》《天下打工是一家》,所表达的抱团取暖的观念和诉求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非常宝贵的文化品质,这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中普遍存在的悲观、失望、犹豫、徘徊的情绪大相径庭,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普通人群的精神中积极向上的一面。
另一向度是宋庄艺术家诗人群体,他们的诗具有强烈的自省意识,对周围世界敏感而质疑,注重捕捉内在的精神感受,在精神气质上与皮村打工文学小组成员的诗完全不同。
这正是诗歌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好处。一个民族需要批判反思,需要敏感质疑,也需要积极向上。因此,在许多编选者会将这两个向度的诗歌判然分开、不与搭界之处,我们恰恰看重他们同在一处的多元共存。
信:此次诗集中除了有不少知名诗人,还有很多新面孔,是否有借助《北漂诗篇》这个平台首次发表自己作品的诗人呢?
师:从来稿看得出部分作者是第一次投稿,有的作者甚至没有留下联系地址,可见没有投稿经验。90后新北漂叶上达刚从澳大利亚毕业回国,就赶上这部《北漂诗篇》编选,收入本书的是他的处女作。年龄只有12岁的小诗人李圆圆,她的诗《北漂的童年》也应当是她的处女作。
信:多年前网络上的梨花体、乌青体等先锋诗歌一直被网友吐槽,您能否就当下的创作情况谈一谈对现代诗的看法?
师:新诗的声誉和我们的民族工业品牌一样,是在诟病中成长的。但这不能单纯地埋怨谁,新诗这个品牌的打造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特别是批评家的耐心。
用经典诗歌的标准来要求,北漂诗歌也存在不足。但我认为,对于新诗,最重要的工作是发现它的优点。现代诗一百年了,已经创造出足以令人自豪的经典,目前这样的创造还在进行中。网络传播的便利和写作上的大众化,都为现代诗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2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