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传奇+故事的故事该怎么讲?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7-12-8 12: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奚牧凉
李晨“化身”宋徽宗和蔡京共赏《千里江山图》,“乾隆皇帝王凯”梦中与王羲之、黄公望论争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梁家辉“穿越”为司马光回忆家父司马池寻觅石鼓;央美教授冯海涛“揭秘”青绿山水杰作何以诞生,故宫志愿者集体亮相畅谈义务讲解心语,故宫南迁后人梁金生追忆先辈护宝人生……电视里关于“国宝”的节目一向不少,但这回有点不一样。在昨晚CCTV综艺频道开播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明星成为“国宝守护人”,与文博界各路达人一道,向千万观众叙说9家博物馆、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大时代,“文博+电视”的组合早已不算罕见。《探索·发现》倾向文博知识的严肃传达,“鉴宝”类综艺节目偏重聚焦文物真伪的经济价值,《国家宝藏》则是博物馆馆长与明星同台助力,文博与综艺于中国首次正式联姻。
《国家宝藏》酝酿两年,我自今年夏天以跟组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多少管窥了这台综艺从无到有的些微表里。节目组力图使《国家宝藏》尽可能既避免学术硬伤,又不失活泼轻快;既代表国家形象,又凸显个人表达,其中细碎繁杂之周折艰辛,自不待言。如今节目播出,我定心追忆,不由得回望初心:到底《国家宝藏》想展现给观众什么?在我看来,《国家宝藏》肯定不仅仅是一场“明星图解+标兵事迹”的文博主题秀,它所希冀的,是能够给予观众全新的视角看待文物、历史,以及我们自己。
文物是人类既往历史所有物质文明的总和,当今人站在不同视角、出于不同诉求回望过去时,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与判断也自然各有不同。而在如今的中国,到底文物对于广大国人而言,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是知识的载体?财富的象征?在见仁见智的答案中,《国家宝藏》给出了一个令我认同的答案:文物,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
《国家宝藏》第一期从故宫博物院挑选的三件国宝中,石鼓恐怕是观众最不熟悉,但又最为故宫博物院专家所力荐的了。简单说来,这就是十块如鼓形状的巨石,其上刻有战国时期秦王出猎的记功篆字。唐代以降,石鼓历经沧桑,数丢数得,逐渐被文人阶层推至“中华第一古物”的崇高位置。外形其貌不扬内蕴备受尊宠,石鼓成为节目组在剧本讨论阶段争论最多的对象之一。古人为何重视石鼓?联结古今的石鼓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哪种精神?石鼓为何能成为“国宝之宝”?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无法设计出石鼓的前世传奇,也无法讲述石鼓今生的故事。
《国家宝藏》最终呈现的前世传奇,是司马池在内心挣扎后,最终选择誓死寻找尚未复现的最后一块石鼓的下落,而这种传承中华民族文字、文脉的决心,又感化了未来编纂通史的司马光。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未见于《宋史》的故事,但可能的想象是根植于凝聚在文物之中的精神的:韩愈、苏轼等历代文人都曾为这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记功石刻赋诗,这既是为了赞颂中华民族文字的渊源,也是“尚古”的中华文明找寻与确认民族向心力的仪式。中华民族并非在最近百余年才开始思考“中外”之差别、“新旧”之取舍,实际上异族入侵、佛教东传等外来文化影响,一直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重大挑战。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而不像其他一些曾经的文明古国、文化故地已为另外迥异的文明所全然覆盖,原因之一即是有石鼓这样的文明见证,让我们与祖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而《国家宝藏》展现司马池蒐集石鼓的前世传奇,就是将蕴藉于石鼓的这种文字、文脉传承的精神,立体化于观众眼前。
当前世传奇的精神延续至今,我们又可发现,古人并不孤独,今人并未忘本。石鼓的今生故事以抗战时期故宫南迁的亲历者后代、如今也典守故宫的故宫博物院员工梁金生为代表,追忆了七八十年前故宫人冒着枪林弹雨守护石鼓等国宝的动人事迹,并最终邀请故宫博物院话剧《海棠依旧》的演员宣读《故宫守护队队歌》。文博人甘愿为文物付出一生,极端历史背景所激发的人生选择与彰显的人生追求,让今人守护文物、传承文脉的精神真切可感。
其实,《国家宝藏》并不是一档要为中国的文物乃至博物馆排定高下的节目,而是要选择那些承载了既具有正能量与感召力、又便于综艺展现的文物,适当考虑其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在此之上尊重史实、适度想象地创作文物的前世传奇,选取与推荐最恰如其分的文物的今生故事。
萃取与呈现文物的精神并与观众建立共鸣,绝非易事。虽然竭尽心血,但《国家宝藏》肯定还有相当的进步空间。不过在我个人看来,27件文物的27组传奇故事,为文物故事的戏剧再现、文物于当代的价值实现等公众考古学、文化遗产社会学课题,已经奉献了令人欣喜与启发的成果。至于邀请明星出演前世传奇、使用冰屏等现代舞台技术等增强可看性的积极努力,就不妨留待观众品评吧。
历史已经逐渐远去,文物却仍永葆生机。云纹铜禁定格神才天工的英姿,云梦睡虎地秦简重讲勤政爱民的道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再现高逸自由的意境,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铺展开海纳百川的图景……21世纪的观众在这些千百岁的文物面前,正可以找寻到那一声声蕴藉其中、鲜活依旧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心跳。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