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视角] 90年代为什么是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10-25 1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90年代为什么是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我觉得80年代传统精英文学的繁荣再度挤压了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因循着一种传统,特别是出版物中以说部为主的演义小说和广播评书占据了大众文化市场。新的话语方式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孕育,91年开始的市场经济使得传统话语方式迅速退场。在新旧交替之际,大众文化出现了一种混杂的表述,台港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渐渐被大陆自生的通俗文化所取代。

最典型是大陆开始有一批电视剧和流行歌曲的原创人物成为大众偶像。传统精英文学开始被电视剧和歌舞厅冲击,流行文化的盛行直接使得文学人群开始疏解。人们的趣味也开始从迷恋书斋走向了荧屏和歌舞厅文化。

u=4289879021,1047253195&fm=173&app=25&f=JPEG.jpg

声、光、电融合的“炫文化”拆解了经典阅读,传统精英文学尤其是诗歌,渐渐开始式微。宏大叙事也开始被日常故事所取代,“王小波”热是“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表征之一,也是知识分子整体进入一种历史的怪圈。置身于事外的大众文化开始“蠢蠢欲动”,势如破竹地滋蔓于主流文化的边缘,渐渐获得新生的力量。一批受本土大众文化催生出的文化形态悄悄从南方开始出现。

革命逻辑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经典的“俗世化”。王朔式的“京味调侃”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废都》式颓废文化均称为这个时期大众文化飞速发展的特征之一。
u=2415695942,1931239818&fm=173&app=25&f=JPEG.jpg
人们开始反思文学和文艺。知识分子的虚无与不适,加之思想界全面返回“反思”,以汪晖为代表的“新左派”,他提出了“反现代的现代性”理论,特别是他任《读书》主编的十年,将中国的思想界的各种论争都囊括其中。进一步激活了民间的思想激情。台湾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恰逢其时出现了,点燃了一场以年轻人为主角的网络创作的热潮。从此,中国大陆有了另外一种书写方式——在网络上创作。

20年间,这个场域一直在活跃着。更多的大陆年轻人开始在网络上耕耘,造就了今天网络文学的风云际会。如果没有传统文学没落的90年代就不会有网络文学的诞生。90年代不啻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图片均为台湾Udn.com供本号专用)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