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看了格斗狂人和太极雷公对战报道后的一点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苏雨涵。    时间: 2017-5-8 12:53
标题: 看了格斗狂人和太极雷公对战报道后的一点感想
  今天看新闻,是格斗狂人和所谓太极雷公的之间的对战,好像那个练太极的几秒钟就被打倒,然后被骑在身上一顿爆揍,十三秒后裁判终止了比赛。
  看结果,练武术的输的很惨,后来有些业内人士评论说现在所谓“民间高手”已经没有了,因为缺少实践环境,格斗虽然有理论成分但是主要还是两两对垒不停的实践出来的。所以哪怕李连杰之类套路耍的再好也都终究是表演,而且类似黄飞鸿方士玉这些电影里面基本上都是分解动作拍摄的,对手也都是按“套路”出招的。
  关于武术,小的时候也练过几天,结合网上的一些史料谈谈自己对武术的理解。首先武术最开始一定是缘于技击目的的,更准确的说是打仗,古代大兵团作战都是各种方队,长毛的、弓箭的、轻重骑兵、轻兵等各个兵种目的不同需要的“作战技术”也不同,比如长毛方队,这个用太极的招式就多些,为什么?古代密集长毛方队就是为了开路,长矛手操作的姿势也有限,没有现在花枪那么多招式,对于长毛方队来说成员动作的一致性比单个成员的花式表演重要。另外一旦地方有短兵器士兵突入方针怎么办?密集狭窄空间下要求长矛手要短打,因为你手握长矛,前后左右队友仅仅簇拥根本没空间伸展拳脚,所以肘、肩、背甚至胯部都要可以施展力量把个别入侵的敌人予以打击。在这个背景下演化而来的大枪技术就会有其独有的特点,也就是说人家是团队固定模式作战的产物,不是为了俩人街头单打独斗而来的。
  罗嗦这么一大堆什么意思?很多武术源于军队作战需求,和泰拳之类讲究个人PK的目的就不一样,如果回到古代社会,两种格斗趋势一种旨在争抢团队战斗力,一种只是考虑个人PK的战斗力你会选哪种?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这个就是专业分工啊,为啥说咱们古人厉害呢,知道什么重要什么次要。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2:54
  武术是在部队集体作战背景下的战术需求产物,俩人单打独斗就是匹夫之勇。
  说完了武术和自由搏击的区别,再说一说个人PK,毕竟现在热兵器时代,集体PK早已是军队的事情了,我们平时看到的接触战都时个人PK,对于这种PK武术有什么帮助吗?当然有帮助,小孩子练武术可以练柔韧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如果小孩子练过武术终身受益,之后再学各个体育项目比如跳高、跨栏、球类等需要协调性的项目就很轻松了。另外对近身格斗中的防守以及身体保持平衡都很重要,但是只学武术一定没法单独PK技击,散打还是要学的,踢腿打拳和打沙袋打拳靶脚靶是不同的感觉。套路是空想、拳靶和对练才是实践。至于电影里演的什么对手什么招式我怎么破解,这些“全是扯淡”,甭管什么门派什么招术,尤其是手上的招式,什么对方抡拳打我面门我怎么躲怎么反击、直拳打我胸部我怎么化解,武术师傅大多这么教的,很多自以为高明的还发明什么连削带打、防守反击同步进行之类。实际情况呢?熟练的拳手一拳打过来你还没看清拳的方向呢就已经打在脸上了,根本没有时间“看清”对方的招式。最终结果就像今天新闻报导的那样。
  散打的核心在哪?距离感、出手的速度、基本防守技巧。距离感是防守对方快拳的最基本招式,通过前进、后撤脚步来避开对方的重拳。另外你出拳出脚要快,否则对方很容易通过第一点化解你的进攻,最后就是基本的防守技巧,这个主要是针对对方的侧面抡拳进攻或者侧踢鞭腿防守,对方抡拳你可以通过上臂隔挡互助头部,对方全都打在你手臂外侧一半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对方腰部以下鞭腿可以通过抬高膝盖用外侧隔挡。对方如果直拳或者迎面直踢(弹踢)你一般只能通过后侧拉开距离化解,千万别犯傻什么我一侧身闪过然后轻抒猿臂叨住对方腕子继而怎么把其摔倒之类,直拳和直踢的速度你根本来不及做上述动作。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2:55
  现代功夫高手没有了,过去有吗?当然阿,过去那么多武馆,师傅带很多徒弟,平时除了套路打拳就是对练啊,所以实战格斗高手很多。当然没事躲僻静树林深处自己“苦练”的所谓高手就是假的了。
  回到实战格斗,任何理论都要尊重事实,就是对方拳脚的速度,除了用常用的防御动作就是要保持距离来化解对手进攻了。类似太极、八卦、少林拳之类对其有帮助吗?感觉击打方面帮助不大,毕竟散打要求的是速度,而为了速度拳脚都是走直线的最短距离,但是一旦对手不慎失手靠近你身体甚至躯体靠在一起,武术的摔法之类就可以给你灵感怎么用最快的速度用巧劲让对方失去平衡,这时候才用到武术强调的腰马之功。
作者: 掌声献给社会人    时间: 2017-5-8 12:57
  古人练拳只练几个杀招,不会练什么均衡套路。
  但杀招有破绽,被录像了就相当于废功。
  民间还有高手,但不是擂台上的高手。上擂台第一场可能会赢,但第二场开始只能被秒。
  自由搏击这种均衡拳法,在古武界没有市场,投资回报太低。
作者: wanhe    时间: 2017-5-8 12:57
  看了报道的经过、我觉的雷师傅就不该跟他进行这场对决。
  如果让我选择去学习雷师傅的太极还是徐晓东的格斗搏击、我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太极拳。
  搏击毕竟是比赛项目、除了搞职业体育的、也就是军警和年轻人喜欢。
  而中国传统的武术锻炼方式才是精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养练并重、内外兼修、武术的目的在近代其实是在进步的、是让人健身的、打通浑身经脉、让人“耳闻蚁声、鼻嗅天香”、把身体机能练到最高境界、嗅觉、味觉都激发出人的潜能、好好想生活的。
  所以说多数人来说、还是要学习雷师傅的太极
作者: 8520123    时间: 2017-5-8 12:58
  三句话,

  (1)拳怕少壮;
  (2)乱拳打死老师傅;
  (3)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脱离了这三句话谈套路,那就是自己被套路了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2:59
     

  三句话,

  (1)拳怕少壮;

  (2)乱拳打死老师傅;

  (3)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脱离了这三句话谈套路,那就是自己被套路了
  —————————————————
  绝对不是乱拳打算老师傅,格斗中拳脚要有基本的攻防技巧,那些职业散打看起来是乱拳,如果不懂行的上台你绝对只有挨打的份,不管你拳法多乱都没用。
  另外这个练太极的也太差了,他对手练散打这个在我看来属于第三流再也不能高了,第一流选手拳脚配合攻防极其均衡,第二流选手脚防手攻,像片子里这个选手完全只用拳头进攻,基本就是个拳击手。也许没机会施展下盘功夫,对付这里擅长拳脚的选手我就一个对策,敌人出拳向前探身的时候,戳脚踢对方前腿迎面骨,就是小腿骨,如果勤加练习出脚迅速那绝对你的脚比对方拳头先踢中目标,而且被脚底踹中迎面骨绝对疼痛难忍,对方下意识就退撤腿,上身自然前倾,此时左右手同时前后张开,瞬间闪击对方前倾的脸部,脸被打自然后侧,腿就又在前面了,还是戳脚踹迎面骨。
  当然下面搓脚要迅速,不要什么花架子。
  
作者: snow_qt    时间: 2017-5-8 13:00
  那个啥太极大师怎么不脱了衣服打啊?因为一身肥肉啊,不敢脱啊,我就不明白了,传统武术练到今天咋都练成了不能见人的民间高手了,只能生活中传说中,胜利在嘴巴上了,我不是说瞧不起咱们的传统武术,它流传千年必有其道理,只是现在的大环境下,这玩艺已经变成花架子,和骗子的嘴上功夫了,所以你说得再天花乱坠,别人只给你说一句上台去打啊,又只有哈起了。
作者: wanhe    时间: 2017-5-8 13:00
  
       
  三句话,
  (1)拳怕少壮;
  (2)乱拳打死老师傅;
  (3)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脱离了这三句话谈套路,那就是自己被套路了
  —————————————————
  绝对不是乱拳打算老师傅,格斗中拳脚要有基本的攻防技巧,那些职业散打看起来是乱拳,如果不懂行的上台你绝对只有挨打的份,不管你拳法多乱都没用。
  另外这个练太极的也太差了,他对手......
  -----------------------------
  你这招是很歹毒的截腿、断腿啊。
  这个比赛录像我看了、这个太极师傅根本就没那么冲动的斗志,思想准备不足。
  要是真缠斗起来、练太极的全身整体的协调性会充分发挥
  这个太极师傅如果能在实践一年格斗搏击、我敢说绝对会打败徐晓冬。
  一个纯粹对抗搏击的人去挑战一个从事教授推广太极拳的老师傅、这场比赛本就不该有
作者: 片尾曲    时间: 2017-5-8 13:01
  一些江湖艺人骗钱的伎俩被吹成国粹,换个架势就是一个门派,误人子弟。
作者: 朋克摇摇B    时间: 2017-5-8 13:02
   一说起来就是古人,那么现在的人都干嘛去了?
  
作者: wanhe    时间: 2017-5-8 13:03
  雷师傅只是出于义愤、有这种情怀的人是真心的武术爱好者和传承者、中国武术民国之后开始、早就是转向以健身养生为主、练习的目的是最大的优化身体机能、“耳闻蚁声、鼻嗅天香”、到六十岁还不阳痿早泄、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的。反观那些泰拳等激烈的搏击格斗、他们有这样的追求吗?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吗? 据说泰拳师的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
  我是坚决认同雷师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的贡献的
作者: itim    时间: 2017-5-8 13:04
  俗话说,板儿砖盖武术 嘛
  现在的武术就是高级艺术体操,体操大师输给格斗狂人,应该不意外啊
  一直以来,练武学武的人中,争强好胜的基本都是个输,历史上死于非命的也不在少数。
  能秒格斗狂人的民间高手,肯定有,但他们不可能应战。因为他们基本不关心这种新闻,输赢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呵呵。
作者: Lu一Free    时间: 2017-5-8 13:05
  那个所谓的太极高手只是一个太极爱好者,自己练了几年而已,门还没入就跟实力不俗的格斗高手对战,能赢就怪了。
作者: 万健汽车玻璃    时间: 2017-5-8 13:06
  那个所谓的太极高手,其实缺乏实战训练!

  其实真正的太极实战高手,对付直拳直腿应该不难!
作者: 不悔    时间: 2017-5-8 13:07
     

  那个所谓的太极高手,其实缺乏实战训练!

  其实真正的太极实战高手,对付直拳直腿应该不难!
  —————————————————
  那个就是输在实战经验不足,那一身肥膘一看就不行,啥也不用练就跟人实战一年,死不了,也不至于被打的这么惨。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3:08
  看视频那个雷公,衣服没问题,但起手两手抬高,难道中门故意漏破绽?另外穿个平板鞋,这玩意练太极推手可以,自由搏击快速移动完全不胜任。
  我和人打架皮鞋运动鞋都可以,但一定不要硬底平底的,太不利于腿上爆发了,一般对了我都是运动鞋而且鞋带要系比较紧,对于对手只要有上前进攻的迹象就截腿踢迎面骨,不管你什么招数,说把人踢骨折不容易,但动作熟练速度快的话基本上每一脚都可以把对手迎面骨踢破皮,基本上你就是铁打的汉子也挺不住,哪怕就是想玩命也无法继续进攻,因为迎面骨被重创不但疼而且支撑腿力度也减弱,哪怕对方拳头再凶猛你站不住也无法威胁对方。这一招加直拳打脸,弹踢打裆,击退过特别凶恶的对手,多不要命多凶恶的主被我打几下马上就清醒了,知道玩命还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只要那些拳击规则的对打或者类似跆拳道之类的赤脚比赛,我不行,光脚踢对方没有把握能治敌。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3:09
  说完了武术不行的地方,我们再说说武术行的地方,首先我们要分清一个概念就是武术也分两种,一种为技击用,一种就是现在流行的套路,技击为目的的应该是三四百年前的冷兵器时代,等清朝入主中原北方再无大仗后武术就慢慢演化为强身健体和锻炼品质的套路了。基本上尚武精神退去,锻炼身体上位。
  这个套路有没有用?对于人的身体锻炼来讲很有用,而且放眼世界范围这个武术套路的训练队孩子的身体发育极其有好处,我上学之前就喜欢蹦蹦跳跳(也许受少林寺电影的影响吧),小学二年级被选入体校练了一年多武术,由于被选上的年龄大了些所以压腿抻筋之类比较费劲,经常疼的直哭,后来一年后就不爱练从体校退出了,后来想想体校这一年武术训练对身体发育太重要了,压腿之类作用就不介绍了,另外还有很多踢腿和翻跟头的动作,二起脚和旋风腿这两个典型的无数动作相信行家都不陌生,如果一个人能把这两个动作练熟了,要到后起跳的脚先落地的程度那动作就非常协调而且非常快了,现在三十几年过去了我还能做到,自己都感觉自豪。另外还有一些耐力(蹲马步)和力量(手倒立)之类。
  所有这些训练导致我之后学任何体育项目,从跳高、跳远、跨栏、踢球、乒乓球、羽毛球之类凡是需要手眼身法配合有技巧的东西一学就会,背越式跳高老师教一节课我就完全掌握可以出来给同学做示范了。跨栏也是一节课我就可以跑出三步栏了。甚至什么射箭、射击之类都是几节课就能入门了,我用22磅的弓基本上都可以命中箭靶内半圈了。总之不管什么项目器械拿起来稍加研究就会玩了,因为所有体育项目无非协调、技巧、力量、耐心等的某方面运用,这些武术一个项目都集合了。
  武术,其实就是中国式的体操训练(不是广播体操啊),体操训练大家在采访体操运动员训练时都看到,我真的感觉武术和体操二者最后训练点都很重合,体操比无数少一个训练点就是手脚初级的暴发性(他们不需要这个)。只不过体操训练没法普及,但武术可以。
  另外看李连杰眼的影片,他也是套路训练出来的,先不要管对打的真假,就说那些动作谁能做出来?这个就是协调性、暴发性和力量的结合。
作者: A中得利房产销    时间: 2017-5-8 13:09
  我也看了视频,太极师傅虽败犹荣。首先比武之前,已经看出了不是同一级别。搏击选手很明显占身体优势。再者,虽站里搏斗仅有数秒,太极师傅避让躲闪身法迅速,动作敏捷,未见丝毫破绽。反而点数上取得上风。摔倒后,太极师傅很惨,因为地面动作是搏击必修课程的重中之重,而现代太极未有此类学习。再者,中华武术比武,自古点到为止。视频所采用制式为搏击比赛。太极师傅已经很强了。 不是我中华武术不行,现代环境不适宜武术发展。想想明清高手吕紫剑等人,战西方力士,虽身体差距巨大,但拳锋所向无坚不摧,也因武术之精粹,环境之使然。所以。中华武术是牛逼的。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3:11
  谈起明清时期的高手我想打败外敌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是真正的国术高手,因为西洋人大多只重拳不重脚,两人交手拳脚相加,脚要有压倒性的优势,不但因为“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力量不一样,而且腿长胳膊短,就像一个人拿个1米的剑和另外一个手拿1米3剑的人站在原地互刺,拿短剑的人绝对被刺成筛子。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3:12
  说了这些,我在说一下搏击当中华而不实的假把式典型,如果各位看官无论在影视剧还是现实中看到如下桥段的,那他就一定是“假把式”,当然假把式不一定打架就输,只不过这些人遇到MMA同级别选手没有赢得机会:
  1,第一就是类似跆拳道之类,一两个选手把一块板子举的高高的,然后一个选手跳起来把班子踢碎。
  2,类似梁小龙、李小龙之类频繁使用高边腿、甚至类似跆拳道之类回旋踢的。
  3,王宝强、谢霆锋之类喜欢的把脚高高踢起然后落下来“砸”人脑袋的。
  稍微练过散打或者仔细看过UFC比赛的人都知道,上述动作一旦做出来无异于自杀,练武讲力从地起,只要你脚站在地上你就可以发挥自己躯体肌肉的力量来快速大力的打击对方,一旦把一只脚高高举起甚至像跆拳道或者谢霆锋之类招式支撑脚都离地了,那你就无法控制自己身体了,因为人在空中,如果有人使出这种动作来我就双手护住头颈,然后身体靠近对方,出脚踢对方下边支撑腿,至于上边泰山压顶、边腿之类我宁可让你踢一下,我确认双方伤害的力道不是一个级别的,而且如果全跳起来作动作可能还没有我地面直接滑步过去踢腿快,至于那个转身回旋踢更是扯淡,贴身靠基本上都可以贴到其后背,而且就算贴不到我也很少看到回旋踢选手能准确命中对手目标的,这个回旋踢必须准确踢到头,距离远了够不到对手,距离近了踢到对方胳膊或者不是脚而是小腿以上踢到对方威力都大减,更重要的是一旦踢错地方腿无法及时收回将会面临背对对方的危险境地,绝对是一个表演而不是实战的击法。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3:12
  4,除了上述典型“高踢”的假把式外,还有一种就是特别讲究手上动作的,类似咏春、太极之类所谓巧招、快招、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之类。大家都看过叶问,包括过去很多港台武侠片里面大家蹲着马步原地站在那里,上身两手快速搏击、相互纠缠之类,请问不管你招式多巧,这时候我直接出脚弹腿踢你档部怎么办、戳脚踢你迎面骨怎么办?毕竟腿比胳膊长而且力量大,撤步躲闪或者用脚格挡?那手上的缠斗之然揭开了。古人说的好,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啊,光凭手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5,另外还有就是电视上很多武术大家,训练徒弟的时候都是让对方用某种方式攻击自己,然后自己用一套组合着法把对方打倒。熟能生巧不可否认对于某个固定的攻击招数也许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找到“标准答案”,问题是实战的时候对手从来不会按照套路出牌。而且一般散打擂台都是带拳套光脚,拳脚威力都大减,对手才有可能侧身钩到你脚腕把你摔到,实战中双方穿鞋不戴拳道,如果用手去抓住对方脚是很危险的。
作者: DongD    时间: 2017-5-8 13:13
  看来楼主也是个实战经验丰富的主,厉害!
  
作者: xzang    时间: 2017-5-8 13:14
  
  看来楼主也是个实战经验丰富的主,厉害!
  -----------------------------
  谢谢捧场,我不是经验丰富,连职业散打选手的边都沾不到,但是只要有一定实战和理论经验的人都会明白什么是“花架子”,什么是不可能。
  至于那些沾衣十八跌、四两拨千斤之类神乎其神的武功在两个成人之间是不可能发生的,都是师傅和徒弟之间演出来的。
  另外关于兵刃,至少那个大枪,比起各类神拳之类要货真价实的多。白蜡杆的棍子和大枪之类耍过几次,如果大枪耍的好,就兵器而言真的可以世界无敌了--当然前提是俩人在开阔地徒步一对一格斗,中国的大枪基本上可以战胜所有世界各国的冷兵器,什么东洋刀、西洋剑、欧洲的长毛之类。
作者: omiko    时间: 2017-5-8 13:15
  霸王枪?楼主理论好丰富,佩服佩服
作者: 远哥    时间: 2017-5-8 13:16
  总算看到一个内行
作者: yue    时间: 2017-5-8 13:17
  
  一些江湖艺人骗钱的伎俩被吹成国粹,换个架势就是一个门派,误人子弟。
  -----------------------------
  +1
作者: Smile    时间: 2017-5-8 13:18
  你和他讲武术,他和你讲道德;你和他讲道德,他和你讲养生;你和他讲养生,他和你讲实战;你和他讲实战,他和你讲法律;你同他讲法律,他就叫嚣:你不能扰乱武术市场!
作者: yue    时间: 2017-5-8 13:18
  太极相当厉害,是老祖宗留下几百年的精华。雷公太极头部被重创那么多拳,只是皮外伤,一点事都没有,内功修为高深莫测。换个高血压的主,估计已经暴毙了。
作者: 凝云月影    时间: 2017-5-8 13:19
  那明代50个倭冠 横扫东南数省,杀明军万人 怎么解释
作者: 凝云月影    时间: 2017-5-8 13:20
  《明史·日本传》,嘉靖三十四年(1555)6月7日,53名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上岸后一路暴走,遇小县城就攻打,遇官兵就搏杀。 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筹海图编》里称:“盖此五十三人者,滑而有谋,猛而善斗,殆贼中之精选,非常贼也!”南陵之战,芜湖县丞陈一道父子率领“芜湖骁健”,力战独进,全部战死。江宁镇之战,明军指挥朱襄、蒋升率众迎拒,“不能御,襄战死,升被创坠马,官兵死者三百余人。”

  《明世宗实录》:攻打南陵县城,53名倭寇一共受到了四个县的官兵包围,明军官兵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逐俱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股仅有五十三人组成的倭寇分队窜到南京后,竟开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攻城之战。据《明史》载:“贼逐直趋南京,其酋衣红乘马张黄盖整,众犯大安德门,我兵自城上以火铳击之,贼沿外城小安德门、夹岗等门,往来窥觇会城中,获其所,遣谍者,贼乃引众由铺岗趋祩陵关而去。”
作者: 凝云月影    时间: 2017-5-8 13:22
  2014年3月1日, 昆明火车站4男一女,如何做到一小时杀172人的, 无法理解
作者: 友谊商场垃圾    时间: 2017-5-8 13:22
  既然练武,就应该多对抗,实战交流。
作者: 庄庄    时间: 2017-5-8 13:23
  假的人,干啥都不会下真功夫,所以哪怕这个雷练十年综合搏击也学的不像个样,你看他的学习成绩,三次考试没上80分的。天生就不是干实事的人。所以,本质上是实心眼的人打败了骗人骗己者。哪为什么还说搏击能打败太极?那是因为实心眼的人不会去练太极,投机取巧者才热衷假把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道理。虽然不绝对,但是年轻轻的去练太极,除非傻,大部分都是心不正,喜欢吃豆腐占便宜。不信,你再看看,真有本事和干实事的男人,会去当鸭子当五毛吗?
作者: 执念成狂-@    时间: 2017-5-8 13:24
  现在是一些骗子为了钱百般的维护这个虚假的东西。。今天既得利益者的水军出动很多,好几个畜牲到处咬人、
作者: 吴浩少    时间: 2017-5-8 13:25
  静待下集
作者: 执念成狂-@    时间: 2017-5-8 13:25
  太极拳既得利益者的大杀器:说不追求名利,在网上却又非得玩命吹,最后实在吹不动了干脆放个万能大招:ufc就牛逼了?规则限制那么多,不让插眼踢裆还不让用内力,让我们怎么打啊?
作者: sitefanyi    时间: 2017-5-8 13:27
  无话可说啊
作者: qq907984023    时间: 2017-5-8 13:27
  
  《明史·日本传》,嘉靖三十四年(1555)6月7日,53名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上岸后一路暴走,遇小县城就攻打,遇官兵就搏杀。 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筹海图编》里称:“盖此五十三人者,滑而有谋,猛而善斗,殆贼中之精选,非常贼......
  -----------------------------
  瓦夫人是明代著名武艺家,抗倭女英雄,原名芩瓦氏,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归顺县(今靖西县)人,读诗文,喜习武,初练祖传的壮拳;明正德七年(1512)与其夫土官岑猛广招武林名师研习武功,博采众长,革新,充实古壮拳技艺,精熟刀,剑,枪,狼牙棒,盾,弓弩,飞镖等壮械,尤擅双刀。明末名士,著名武术家吴殳写有《双刀歌》,赞其出神入化的刀法。胡宗宪著《筹海图编》载,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名将也仿效她,“演其技艺,习其劲捷”。瓦氏干练多智谋,且善兵略。嘉靖六年(1527),夫及子邦彦相继去世,她亲摄州政,治绩卓著,内外凛然。次年,交趾(今越南)趁机入侵,其象队被瓦氏飞镖阵击溃于湖润边界。三十三年(1554),奉明王招,亲率士卒6000多人,赴江浙一带抗御倭寇,驻守金石卫(今上海境内),受总兵俞大猷管辖。她治军严明,士卒奋勇争先,其军成为抗倭大军中的一支劲旅。次年,于苏州盛墩战役杀敌4000多人,刀砍倭酋首级于阵中跑马示众;还创王江泾(今浙江省嘉兴以北)大捷,在各军协同作战中,聚歼倭寇3000余众;不久又取得陆泾坝大捷,斩获倭首级300余,焚烧倭船30余艘,扭转了抗倭战局。每战瓦氏均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参战数月,屡建奇功,威名大振,江南人传颂“花瓦家,能杀倭”,称其为“石柱女将军”。明廷诏封她为“二品夫人”。后因积劳成疾,回归故里,旋卒于田州府衙。其双刀法传“天都(今安徽省歙县)少侠”,明末武艺家项元池,项又传吴殳,从而使壮拳技艺得以传入江浙一带。
作者: qq907984023    时间: 2017-5-8 13:29
  武术技击是什么,它就是用来打架的一门技术,再简单不过。明末清初松江人吴殳写《手臂录》的序言说:刺杀只是末技,但是如果不掌握末技,仍然不能打仗。武术也有两种,分为战场用的和打架用的,从精细程度考虑,打架用的更加精细奥妙。《手臂录》说,峨眉枪法是各种枪法之冠,但是不能短期学会,需要练习许多年。但是峨嵋枪法不适用于战阵,因为需要时间太长。训练士兵需要的是很粗的枪法,按照吴殳的说法,就跟现在练刺杀一样,只要几个动作。现在对于短兵器遇长兵器的说法有两种,“短见长,舍命忙”,“短见长,不用忙”,对此,《手臂录》写道:“不知者曰血战利短器,夫敌在二丈内,非血战乎?”真正用枪专家杀人,从没有让敌人进到一丈之内。只有劫营巷战,适合用短兵器。吴殳认为,短降长是有条件的,如果敌人的长枪实实在在地一枪扎来,我方可以一格该枪,直入圈内,敌人立刻等于赤手空拳。如果敌人长枪半实半虚,短兵器没有办法。在战场上,敌人一般没有半实半虚的,而且短见长是迫不得已,因此有短见长之法。“拼命得活而已”,因此,现在流传的“短见长,舍命忙”应该是对的。打架单打独斗时长枪有虚有实,短兵器必然无计可施,解决办法是找机会迫近敌人,在近处敌人就没有虚招。经常用的是故露破绽诱骗对方实进,然后一格直入;或者像武当派说的,飞镖惊敌,如果敌人躲闪、接镖、格镖,则可乘虚而入;或者像吴殳说的,田州土司女将瓦氏双刀的办法,迫近敌枪,敌枪不得不实,然后一格直入。但是如果对方虚退,我方将无功而返。如果敌人长枪先进,后退,再进,持短兵器者就差不多死定了,唯一的办法是敌退迅速跟进,使得敌方没有再进的机会。
  吴殳承认枪法峨眉好,棍法少林好,刀法日本人最好。而刀具也是日本最好,这是吴殳说的,当时离倭寇肃清没有太长时间,他能说出这种话,可见非常客观。长枪实进刺杀,刀可以一格直入;枪如果虚进,可以用刀削断枪杆;只有枪虚实相间,可发可收,吴殳认为没有办法,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因此,刀从形式上就没有破枪的万全之策。至于剑法,更加凶险,吴殳说“扑身枪尖迫使发,死里得生坐铁屋”。燕赵之间,蜀山纵横,大家称颂飞剑,肯定是有道理的,因为飞剑可以轻易破枪。吴殳最重枪法,于枪法上又首推峨眉枪,据吴殳说峨眉枪:"短而纯者,峨嵋也"(卷一、纯杂说)"既精既极,非血气之士、日月之工所能学(卷之一.手臂录自序)"吴殳甚至强烈批评少林枪法说:"少林全不知枪,竟以棍为枪(卷之一.手臂录自序)""少林之八母,鱼龙平列,已失枪家正眼,其广布诸势,全落棍法(卷之一.枪分五品说)"。
作者: qq907984023    时间: 2017-5-8 13:29
  武术器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果追根溯源,大部分最初是从生产工具和军事兵器发展演化过来的。在中国古代,由生产工具、军事器械发展出来的武术器械,最终定型为这样几大类:钩击类器械,有戈、钩形 器、戟、吴勾等等;击刺类器械,有矛、剑、铩、殳、枪、叉等等;劈砍类器械,有刀、斧、钺;砸击类器械,有棍棒头、鞭锤等等;卫体类器械,有护臂、护甲以 及盾。器械的发展,促进了整个武术器械走向多元化。

  除了器械,徒手技击也是武术当中一项重要内容,《诗经•巧言》曾有这样的记载:“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说明当时徒手技击的拳术已经开始萌芽了。到 了汉代,徒手技击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仅《汉书•艺文志》收录的就有《手搏》六篇,这是最早的有关徒手技击类的记述。从汉代一直到隋唐,整个徒手技击 在民间比较普及,特别是在宗教寺院和其他宗教圣地,徒手技击的重要形式——拳术成为一种武术演练的重要内容。明清时期,拳术、拳法得以总结,像戚继光的 《纪效新书》,就曾经记载了宋太祖的“三十二式长拳”。明代的拳术已经出现了内外家,到了清 代,几大拳系已经逐渐形成了,当时文献记载的拳系有几十个,拳术套路有几百种。反映出徒手技击的拳术在清代已经非常普及了。

  除了徒手技击,器械演练也有很大发展。实际上,器械演练是随着武术器械的丰富和徒手技击的发展而出现的。到了秦汉,适应“近战决胜负”之需要,器械 演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击剑、剑对钩镶、剑对戟等等,有单人训练,也有双人训练。反映出器械演练在民间有了广泛的普及。三国时期,这项活动更为盛行, 三国吴朱然墓中曾经出土了一个漆盘,上面绘有两个小童进行对棍表演的画面,这就是当时棍术的器械演练形式。从宋元一直到明清,还出现了一个关于器械演练的 统称——“十八般武艺”,其实“十八般武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只是一个器械演练的统称,可以是十八般,也可以更多。这个名称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器械 演练技术已经相当丰富。
  摔跤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类武艺形式。古代的摔跤基本上是沿着角力、角抵和相扑、摔跤这几个形式发展过来的。

  摔跤最早起源于古代“蚩尤戏”,“蚩尤戏”是为了纪念与黄帝逐鹿中原的蚩尤而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间竞技活动。东周时期,这种角抵戏比较普及,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中非常多见。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一件铜牌,上面就有两人在竞技角抵的画面,这是比较典型的早期摔跤形式。

  汉代,由蚩尤戏发展过来的角抵的形式,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当时有一出戏叫《东海黄公》,戏中黄公的父亲被老虎吃了,黄公为了报仇,跟老虎进行 搏斗,就是角抵,当时跟老虎相斗的黄公是佩带道具的。它与蚩尤戏是一个体系发展下来的,而且有较高的表演因素和一定的文化内涵。后代戏剧当中的武打,与它 们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而《东海黄公》可以说首开了中国武打戏的先河。

  角抵经过战国秦汉的发展,在晋代出现了另一个名称——相扑,它在整个宋辽金元时期的发展占主要地位。宋代出现了一部名为《角力记》的书,它是一个署名调露子的人编写的。书中把宋以前有关角抵的形式做了记录,可以说 是我国体育史上最早的一部著作。宋金元时期相扑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式比赛的,就像打擂台。这种形式,如《水浒传》第七十四 回的“燕青智扑擎天柱”,其过程就是描写相扑正式比赛;另一种相扑,是表演的形式,在当时的东京和其他地方都有这种表演,而且表演的服装基本延续前代。现 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的两块金代砖雕,上面雕刻的画面就很典型地反映了两个力士在相扑前的一个瞬间,画面中的相扑者上身赤裸,下身光腿赤足,仅在腰间系一个兜 裆。这一形式跟现在日本的相扑完全一样,也就是说相扑从中国晋代以后,通过文化交流传到日本,而日本把这个形式一直保留了下来。

  相扑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另一个名称——摔跤。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陈元贇的人,在抗清失败后曾经东渡日本,把中国的摔跤与中国的拳术进行糅合,在日本授徒 传技。最后经过日本人士的辗转传播,发展成了现在的柔道。在清代的宫廷和民间,当时流行两种摔跤形式,一种是“官跤”,摔跤的人叫做“布库”,当时宫廷专 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善扑营”来管理,善扑营的布库分一二三等,每年按等级领取钱粮。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养心殿御前进行摔跤表演。少年康熙皇帝擒拿鳌 拜,就有他所训练的一帮布库们的功劳。此外,在当时的军队中,摔跤也被作为一种练兵的方式,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名为《塞宴四事图》的绘画,其中描绘的 四事之一就是摔跤,尽管画面极力宣染其中的艺术色彩,但也难以掩盖其中的一些竞技气氛;除了“官跤”,在民间还有一种叫“私跤”。当时在北京东四、西四、 东单、西单、日坛、月坛、地安门等地方都有“跤窝子”,也就是老百姓的摔跤场所,每到有关节日、集会、休闲的时候,几对大汉就在跤窝子里摔跤。几千年来,封建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一无例外地视习武为洪水猛兽,曾多次在民间禁武,秦始皇甚至收天下之兵铸为十二铜人。但是,即使在这种高压态势下,练武仍在民间秘密进行,而且愈到王朝后期,练武之风益盛。正是由于习武造就的强健体魄和实战技术,极大地增强了起义队伍的战斗力,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人亦动物之一,其所以能胜诸 兽者,实有赖于智力。在居穴野处 时代,诸兽相争,人亦参与其中,唯 人类能使用利器尽驱诸兽。性驯者 畜之,性野者杀之。因而人类社会 日益繁盛,人口增多,利害冲突遂 起,人类自相斗争亦自此开始。强 者胜弱者,自为屡次斗争之必然结 果,斗争之法术遂在讲求之例。武 术之基本意识遂告形成。擒拿属于汉族武术技法之一,源于技击。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点,运用杠杆原理与经络学说,采用反关节动作和集中力量攻击对方薄弱之处,使其产生生理上无法抗拒的痛疼反应,达到拿其一处而擒之的效果。 明代嘉靖年间,擒拿法已风靡一时,著名武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中,对“鹰爪王的拿”便有赞誉。
作者: qq907984023    时间: 2017-5-8 13:30
  齐国宰相管仲,为使齐国强盛,实行兵制改革,责令官兵进行实战性武技训练,凡是民间有拳勇而不报告者按隐匿人才问罪。每年春秋两季,齐国都举行全国性的“角试”,选拔武艺高强的豪杰充实到军队中去。因面齐军举兵如飞鸟,动兵如闪电,发兵如风雨,前无人敢阻,后无人敢伤,独出独入,如入无人之境,赵国人荀况(又称苟子)目睹齐人崇尚武技的情况,回国后与赵王谈起齐国强盛的原因时说:“齐人隆技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四子李元吉骁勇善战,是率军独挡一面的将军,而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结纳山东豪杰”,在秦王府蓄养“勇士”800余人,他们都是武艺超群的骁将。尉迟恭能空手夺枪,临阵作战时,常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虽然刀枪如林,终不能伤他,反会被他夺枪刺杀,出入重围,如入无人之境。有一次李元吉要与他比试“空手夺枪”,元吉执枪跃马拼杀,尉迟恭左避右闪,不一会儿将元吉手中的抢夺走三次。可以看出当时尉迟恭的武艺已是十分高超了。明代是中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拳派林立,仅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绵张短打,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

  共十六家拳法。”真是大有百家争鸣之势,而且拳名皆以擅长者姓氏命名。明代武术的大发展与明太祖先元璋重视文武全才的思想分不开。他主张“武官习礼仪,文人学骑射”。这样,明代不但拳法众多,而且器械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彩,开始有势有法,有拳谱歌诀。这说明脱胎于军事格斗技术的武术,到明代已逐步形成以套路为主的运动形式,并远远超过对抗性运动的发展。欧洲在 中世纪时期,当时战争常常发生,尤其是位于中欧的 日耳曼地区,封建领主往往因为彼此之间的冲突动辄发生争战的缘故,便会有一些特殊的徒手御敌以及兵器使用的格斗应运而生,也由于此种恶劣条件之下 武术这个技能才能够产生,它的出现与 中国武术都有相类似的 历史发展途径,徒手格斗武术,主在用在战场上战士的武器损坏或遗失时,必须依赖自己的双手双脚来保护自己的状况下而使用。日耳曼擒拿术不同于古希腊式搏击,它并非是一种由竞技比赛所产生的武术,它产生于战争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实战效用高的武术,而且它也不同于1967年德国新研发的德国柔术,而是纯粹为欧洲人自己发展的格斗,并非脱胎于东方武术体系。18世纪时, 日耳曼擒拿术几乎消失踪迹,此项 武术目前已经在 西方逐渐复苏当中。这门技术似乎属于近身搏斗类的拳术,它的动作小而细致,手脚之间的上下动作配合的技术也不少,它还拥有摔投招数,其中有切入对手身体后,手脚一起出招把对手摔倒;此外还有使用推掌,他们的马步姿势不大。在打击技的方面,拳法方面的特征似乎属于 西洋 拳击风格,根据资料记载, 日耳曼擒拿术还有使用肘膝的部位对其对手进行头部攻击;而且这里头也有一些类似 中国武术的擒拿技术,历史上有一项与 日耳曼擒拿术密切相关的武术──短剑(匕首)格斗,事实上它属于 日耳曼擒拿术的分支。如果说中国古代武术对于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答案并不是太极,也不是骑射,而是擒拿术。擒拿术主要是用来抓人的,也有防身的作用,方法千变万化,技巧性非常强,适合近身格斗和突然袭击。中国最早创立完整擒拿术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他系统总结了古代中原地区的各种擒拿方法,包括如果被人从背后抱住,如何脱身并且反过来制服对方。从19世纪开始,西方各国纷纷学习中国古代的擒拿术和防身术,用来提高近身格斗水平。擒拿术中国拳术之一。是从国术技击中演变而来,其特点是不用兵器,只采用各种徒手格斗的手法,利用人体关节、穴道和要害部位的弱点,使对方身体局部产生剧痛而束手就擒。《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二年记载:“(宋)万怒,搏闵公,绝其脰。”所谓"绝其脰",就是用擒拿中的“锁喉法”,使之气绝而死。《汉书·娄敬传》载:“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亢,是喉头,“搤亢”是擒拿的一种方法。由于擒拿有明显的技击作用,故为历代兵家所重视。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介绍各拳术名家时就有“鹰爪王之拿”的记载。《宁波府志》卷31也谈到内家拳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有“七十二跌、二十五拿……”等。 擒拿还可以分为大擒拿和小擒拿。其中小擒拿又称锁筋扣骨手,都是一些小巧功夫,主要是在近身格斗中锁拿敌人的小关节、主筋等部位。而大擒拿又称作分筋错骨手,主要是通过拿捏敌人的肌腱或利用反关节技术令敌人的大关节失去功能。很多小说中提到分筋错骨都是点几个穴位就能让人痛不欲生,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简单,不过痛不欲生却是遭遇分筋错骨的真实感受。为世界各国警察必修课目。
作者: qq907984023    时间: 2017-5-8 13:31
  太极拳来源之一于擒拿术,真正的太极拳擒拿术的确是以力打力;以精湛技巧制服对手的,而不似有的拳术擒拿术纯恃蛮力,硬抓硬拿,猛摔制服对手,太极拳擒拿术则以常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制服对方,即在搏斗时运用缠丝劲配合巧妙步法,串死对方的脊柱使其全身失控受制。在传统的太极拳套路里类似的擒打组合很多,如左右揽雀尾;掤捋挤按和单鞭组合;撇身锤与上步搬拦锤组合;斜飞势与提手上势组合等等。如使四两拨千斤之力;使巧力:即用粘、连、绵、随,缠于敌手,遇机实发,擒拿术力求反侧关节要超过其生理限度,点穴时要集中全身之力于一点击其要害,法到力到,充分体现“手到擒拿”的功用。擒拿技术多采用缠、滚、挫、绕等以柔为主的手法。擒拿之所以是中国武术的精华,被各个门派视为珍宝,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擒拿技术的巧妙,能够以弱小胜刚强。中国人普遍身材瘦小,在搏击中如果仅凭力量很难和强壮的欧美人种相抗争。这也就孕育出像太极拳等以柔弱、灵巧为主旨的拳种和技法。擒拿术继承了古代技击法的精华,又经过专门的实践与创新,自成体系,独具一格。从流传在民间的多种擒拿术方法中,可以看到其技击特点非常突出,实用效果特别显著,确有变化莫测之妙,“分筋错骨”之威!它以巧制关节为手段,以擒伏对手为目标,以不伤害对手而达擒获为高超技能,充分体现中华武术“巧打拙,柔克刚”的特点。这些绝招妙技所具有的深奥法理,不仅毫不神秘,而且完全符合现代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的原理,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擒拿术的方法,首先在于拿制对方的肢体关节,进而才有擒伏的可能。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及运动的枢纽,关节周围的筋脉穴位,又是难以承受打击的薄弱部位。关节的功能,只可顺动,不可逆转,其屈伸旋转幅度都有一定限度。擒拿术就是针对人体关节的这种特性,依据逆关节施制的技击原理,先抓拿肢体关节及筋穴,并加以牵引控制,进而在相互破解演变之中,巧施妙法,迫使对方之关节反折或超限度捩扭,使其关节及韧带受挫,产生剧烈疼痛感,从而丧失反抗能力而就擒。对方若要拼力硬抗,势必造成骨折筋伤。交手接势,应注重轻灵绵随,以沾连为主,运用招法,先抓战机,始宜微动,切忌露形,避免打草惊蛇;一经抓拿得势,要迅速进招,制在措手不及,对方很容易被擒住。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擒拿术所特有的手型手法,准确地抓拿住对方肢体关节的一定方位;切不可胡乱抓拿便误以为得手。要知道,一个腕关节就有正面、背面和桡尺两侧共四个方位,还有偏上、偏下各部位,而每一个方位都有不同的拿法、招数及变化。因此,无论抓拿任何关节,首先一定要使手法正确,方位拿准,才有巧变的根基。只有抓拿得法,才能巧施妙招,发挥擒拿术的威力,从而达到制其一点而制服周身的奇效。反之,若抓拿不准,必然失势失法,自己手足无措,结果必遭对方反擒。擒拿术实战,是斗技而非斗力。艺精招熟,常可一抓而就,猛抓硬斗,易被对方得手。须知,对方刚被抓拿,既可变化脱走,又可拼力反击。我若稍一不慎,不仅手法落空,甚至反遭所擒,故有“巧拿不如拙打”之说。当对方反击和搏斗之时,应当随机就势,伺机再取,切忌拼力硬斗,自破章法。否则将只有“力大胜力小”的可能,失去了技艺制胜的机会。只要拿住对方的一个关节,则应迅速将其前后之连带关节加以裹抱缠压,牵引控制,并运用螺旋收缩之“内劲”,将其关节裹紧缠死,迫其势背力僵,使之欲化化不了,欲走走不脱,有力拼不上,这就是裹缠劲的特点,也是擒拿术以巧制拙的根本方法。依据杠杆力学之原理,多以臂骨为杠杆,结合扳、撇、扛、压等招法,以克制对方上肢的肘、肩关节或下肢的胯、膝关节。其妙用之处在于,既可以施术者之臂骨做杠杆,用以重压对方的一支胳膊,而擒伏对手,还可以对方的一个胳膊作杠杆,别住另一胳膊,形成一动双制,其打击威力更大。太极拳的许多动作都跟擒拿有关系
作者: 酸酸甜甜    时间: 2017-5-8 13:32
  看这舆论架势,不打死个把人是不能正名了。
作者: 掌声献给社会人    时间: 2017-5-8 13:33
古武界知名高手被无名小卒用凤眼锤暗算死的有不少,现在这些自由搏击高手,如果被专练凤眼锤的小卒给一下,一样是非死即残。
作者: 青葱可人    时间: 2017-5-8 13:34
“无名小卒用凤眼锤”???最厉害得“凤眼锤”应该是手枪,50米不能保证百发百中,5米—10米范围内,哪个武界高手接的住???
作者: 啊乐仔    时间: 2017-5-8 13:35
这一点可以肯定了,没人接得住。
作者: joewe    时间: 2017-5-8 13:35
而中国传统的武术锻炼方式才是精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呵呵!气也木练好,皮更木有练好。
作者: 8520123    时间: 2017-5-8 13:37
内练一口气说的是练内功吗?如果是内功是不是可以一掌震死或震伤内脏?现在雷他又开始得瑟了,说如果当时我对小徐使用内功,怕此时我在派出所了,所以我没用内功。还用此话吓唬记者来着
作者: hebin1366    时间: 2017-5-8 13:37
评论 丁子风水择吉:笑话,大多数应该练太极?  大多数人对武术格斗感兴趣是为了防身自卫,碰上危险情况时起码比普通人生存或不受伤的机会大一些。不能打练它干吗?锻炼身体还有很多方法。
作者: wanhe    时间: 2017-5-8 13:38
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要乱评论,这个太极大师原先是练散打的
作者: 庄庄    时间: 2017-5-8 13:39
假的人,干啥都不会下真功夫,所以哪怕这个雷练十年综合搏击也学的不像个样,你看他的学习成绩,三次考试没上80分的。天生就不是干实事的人。所以,本质上是实心眼的人打败了骗人骗己者。哪为什么还说搏击能打败太极?那是因为实心眼的人不会去练太极,投机取巧者才热衷假把式。人以群分,就是这道理。
作者: hebin1366    时间: 2017-5-8 13:41
评论 友谊第二比赛第一:看你所有说的应该是武术爱好者,也用过心,你用的招式对付普通人还行,我也跟你想的差不多,我可能会直接踢档,普通人打架一动手就是摆拳进攻,我会前进一步用一手格挡另一拳直接打面门。对付练过的哪就看双方力量反应速度等了。
作者: yue    时间: 2017-5-8 13:41
截脚丁腿
作者: yue    时间: 2017-5-8 13:42
连环腿,扫蹚腿。儿时的记忆,最爱看安徽凤阳的无敌鸳鸯腿。
作者: yue    时间: 2017-5-8 13:43
呵呵,嘴炮再厉害,还是不行啊,传统舞术,忽悠人的
作者: hebin1366    时间: 2017-5-8 13:43
评论 友谊第二比赛第一:网上这件事的评论里只有你是较内行的,起码是爱好者,很多连格斗都没听过的只见过门派打套路看过武俠小说见过装神弄鬼的沾衣十八跌在网上装行家,爱好者一看就知道很多人毛都不懂,有几个知道练过的手一抬一掌击打距离二十厘米远就可以打出80%的力量,还用收拳打出去?慢了
作者: 执念成狂-@    时间: 2017-5-8 13:45
+1
作者: 执念成狂-@    时间: 2017-5-8 13:46
现在太极拳的既得利益者开始反扑了,。。。
作者: 青葱可人    时间: 2017-5-8 13:46
对哦。。。。。。。。。。。。。。,市场=钱,最TM硬气。。。。。。。。。。。。。
作者: 执念成狂-@    时间: 2017-5-8 13:47
+1.。 现在是一些骗子为了钱百般的维护这个虚假的东西。。今天既得利益者的水军出动很多,好几个畜牲到处咬人、
作者: Smile    时间: 2017-5-8 13:49
那些连皮毛都不懂的朋友就喜欢瞎说什么太极输了,要知道太极的功夫是内功,别看表面输了,其实对方受到很深的内伤,90年后必死无疑。这就是太极的可怕之处。不信你们看着来!
作者: Smile    时间: 2017-5-8 13:50
因为倭冠没练过太极,TMD都不按套路出招,好像疯狗的狂乱出招,所以无法领略到我锅武功的博大精深之处。
作者: hebin1366    时间: 2017-5-8 13:51
评论 泽熙灬事:哈哈
作者: Smile    时间: 2017-5-8 13:51
那些暴恐也是因为没练过太极的缘故,如果练过的话就可以及时收功,让内力反震自己,就算吐血也不至于杀伤那么多人了。
作者: 向问天    时间: 2017-5-8 13:52
+1
作者: 幽魂猎鹰    时间: 2017-5-8 13:53
六合大枪算少林系?
作者: 林一    时间: 2017-5-12 14:33
现代武术主要是用来练身的,不是用来比武的。
作者: 思思baby    时间: 2017-6-12 16:28
 三句话,

  (1)拳怕少壮;
  (2)乱拳打死老师傅;
  (3)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www.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