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中国的网文为何被部分老外热捧:胜在“落后”上 ...
返回列表
中国的网文为何被部分老外热捧:胜在“落后”上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6-12-10 09: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最近,网络文学圈乃至整个文化圈都开始讨论一件事:中国的网络文学开始向欧美输出,得到了不少欧美读者的喜爱。
其实,这不是一件特别新鲜的事情。中国
网文
的海外输出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了,东南亚地区有大量的读者通过网络和纸质
出版
追读中国内地的网文作品,晋江文学城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海外。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此我当然也感到很自豪,但在网文海外输出这件事上,“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换句话说,“文化”对于文化输出所能产生的影响,本来就不是决定性的。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从来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国网文的海外输出,尤其是向欧美输出,这是中国在文学生产领域积压的生产力爆发的结果,是新媒介、新生产方式,对旧媒介、旧生产方式的胜利。
中国网文近十几年为何井喷式发展:文学生产力被网络解放
为什么从2003年中国网文正式走上商业化道路后,十几年间会有井喷式的发展?
答案很简单:此前憋得太狠。中国至今也没有像欧美那样建立起高度成熟的畅销书机制,全职的小说家单靠出版收入,几乎不可能养活自己。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青年是怎么活的?靠文学期刊和作协。文学期刊靠谁养?靠政府拨款。这样一来,那一时期的文学期刊压根不考虑市场,文学青年也不考虑市场。1980年代整个中国文坛都在搞先锋、后现代,基本是不考虑市场只顾自己爽的写作方式,其中当然也有好作品,但不适合绝大部分读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仅举一例:路遥当时在文坛并不很受欢迎,读者喜欢的《平凡的世界》在文学圈子里被普遍踩低。
1990年代以后,政府断了文学期刊的奶,必须考虑市场的时代来临了。但是,期刊和出版社转不过弯来,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批人更是转不过弯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坛几乎产出不了大众读者喜闻乐见、能卖得好的作品。当时大众读者的文学阵地是谁占领的?金古黄梁温,琼瑶亦舒。这些都是港台的畅销书体制生产出来的,港台的畅销书体制是借鉴欧美的。
简单地说,畅销书体制就是作家把书交给出版社,出版社卖给读者,读者养活作家和出版社。欧美的通俗文学作家一辈子最大的追求之一,就是写一本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然后就能几年不愁吃穿。
那么,为什么这套体制在中国建立不起来?原因很复杂,除了上面说的出版社、文学圈子的风气、思维惯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书号。书号是我国对图书出版行业进行管理的主要方式。对于出版社和作者个人来说,要拿到一个书号都颇为不易。一本武侠小说在1990年代想走正规出版途径出售,这个过程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书号管理能够让文化市场更加规范,但也付出了灵活度的代价。
总而言之,中国的市场、作者、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畅销书机制难以建立,绝大部分通俗作家靠写书养不活自己。但大众读者的需求在那里摆着,也必须得到解决;大量作者的创作欲望在那里摆着,也必须得到解决。
2003年对于网络文学圈而言,有两件大事值得铭记,第一是起点中文网终于把付费阅读的制度给确立了起来,读者按章付费,作者与网站分成。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由于当时的互联网几乎是法外之地,自然没有书号这类的限制。第二件事是:“家电下乡”开始推进,3000元价位的电脑在二线城市和乡镇普及起来。
这两件大事,前者给了作者和读者平台,后者提供了硬件条件。阅读需求和创作欲望干柴遇烈火,很快就烧起来了。最早进入的那一批大神很快尝到了甜头。“龙的天空”论坛曾有一个帖子里分享了大神的第一笔稿费数额,元老级大神“流浪的蛤蟆”拿到一千多元,这个数字在后来的两三年里快速膨胀。自由的创作环境外加技术条件支持,中国类型文学的生产力很快就被解放出来了。
网文的内容优势在哪?高度面向市场,面向读者。有人认为这造成网文“低劣”,但大浪淘沙之后必然会有金子闪现。就以很多人不屑的小白文来说,顶尖的大神对于节奏的掌控,对于场面的呈现,对于读者“心流体验”的拿捏,堪称妙到毫巅。就算是猫腻这样近年来逐渐登堂入室、快要进入主流行列的“文青大神”,其笔法和行文也是在滚滚洪流中磨练出来的。
一个成功的网文作者,一部成功的网文作品,其共有的特征,一定是掐准了某一读者群体的口味,击中了读者的感官需求和心理需求。还是拿小白文来说,其很多读者是打工仔和初高中学生,原因是什么?做题和做工都是重复性的劳动,太枯燥太苦了,他们需要直接了当的刺激,就算给他们满汉全席,他们还是会选择麦当劳。
中国网文商业体制与欧美畅销书体制的对决
Wuxiaworld(武侠世界)是中国网文向欧美输出最为重要的平台之一。Wuxiaworld的站长RWX,我有幸见过其本人,听他分享过中国网文海外翻译的情况。他们最早大热的翻译作品,是《盘龙》。如果看过《盘龙》就会明白,这本书与“中国文化”一点也沾不上边,基本上可以归类到中国改造的西式奇幻中。
RWX先生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能翻出来、能受到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故事设定非常简单明了,易于被欧美读者理解。RWX介绍说,此前纯粹出于个人爱好,他一直在翻译金庸古龙的作品,放到网上也没人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隔阂太难跨越。
有很多人提到中国网文“世界观宏大”、“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中国的网文的确有佛道文化、本土传说做底子,但要看这些东西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要看它在现代媒介中如何呈现。《西游记》当然宏大深远,但就其本身的规则和内涵,未必能胜过《指环王》、《哈利·波特》和漫威系列,在呈现形式方面更是大大落后于欧美的这些架空宇宙。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网文能被一部分老外热捧,其实恰恰是胜在了“落后”上。
为什么欧美读者会吃中国网络文学这一套?尤其是《盘龙》、《斗破苍穹》这种小白文的巅峰之作?这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欧美没有网文?或者说,为什么欧美没有中国网文这套商业化的体制?
还是因为畅销书机制。在网络到来之前,欧美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畅销书机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口味,奇幻科幻言情悬疑惊悚应有尽有。有成形的读者群,有发达的出版机制,也有既定的、靠写书养活自己的作者群体。这一机制从18世纪开始磕磕碰碰一路走来,成为了印刷时代最为发达的体系。当网络到来之后,这个体系根本不需要作出调整,照样运转流畅。
但是,与网络、网文体系相比,这个生产体系很显然是缓慢的、不够灵活的。一本畅销书可以养一个作者几年,但在激烈的网文场域里一周不更新就会被淘汰。而且,畅销书作者是很难像网文作者那样直面竞争、直面读者的——这一工作过去往往是由编辑代劳的。这种关系不够“扁平”,推陈出新的速度不够快,对市场的把握也不够精准。
欧美的畅销书体系被“网文”打了脸——那本创造了销售奇迹的《五十度灰》,原来是《暮光之城》的同人,在网上写作。作者拿去出版社,有的出版社不想出,最后市场证明这正是读者想看的。我是科幻读者,说句不好听的,最近几年欧美科幻圈涌现的创意、作品的质量,真心比起点科幻区差一大截——如果你是死硬的“科幻原教旨主义者”,那请忽略这段话。
中国网文的“创新”与“落后”
那么,中国网文尤其是玄幻文的养料是从哪儿来的?一部分是金古黄粱温,尤其是黄易,这是港台畅销书体制的文化输出。另一方面就是游戏,日韩和欧美都有,其中核心就是“升级”和“培养”。那么这一套东西哪来的?DND(即“龙与地下车城”,最具影响力的欧美奇幻设定之一),还有JRPG(即“日式角色扮演游戏”),当然JRPG往上溯源还是离不开DND。
DND之所以能对游戏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它的模式就是用户生产内容,游戏只提供平台和基本模板,用户自己在一局又一局中修改设定,完善规则,搞出最适合大家一起跑团的模组。这也是后来中国网文的精神:用户生产内容,作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形成完善的规则和设定,而一群作者又会共享、继承和发展这些套路、风格与设定。并且这个过程非常快速,反应极其灵活。
所以,中国的网文被一些国外读者热捧,这就是新的媒介、新的生产方式,对旧媒介、旧生产方式的胜利。而中国因为自身国情而积攒的压力和动力,使得这一过程格外凶猛强烈。但相对于电影、游戏来说,文字和文学本身是旧媒介,它借助互联网找到了出口,但它此时已经不是主流媒介了。中国的网文产业再发达,目前也已经到了瓶颈;欧美的读者再热捧,这也不会成为时代的文化主流。主流在好莱坞,在3A级游戏大作。在新的媒介之中,在新媒介对应的新生产方式中。
与欧美畅销书体系相比,中国的网文是新的生产方式;与欧美发达的电影与游戏工业相比,中国的网文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只不过,在欧美,电影与游戏走得太前,文学落在了后面,所以让中国半新不旧的网文得了些许空子,这种优势同时也是网文本身的局限。从2014年开始,各种“泛娱乐”和“IP”的概念兴起,就是要让旧媒介的内容通过新媒介焕发生机,实现网文的价值升华与IP变现。这是网文必然要走的路,远比“输出欧美”要重要的多。(文/王恺文)
标签:
中国
TA的其他文章
常书欣:没有野心 不做IP
严歌苓:我是“文学的吉普赛人”
刘震云:数学不好的人不能成为好作家
从排行榜看网络文学流变 由草根化向主流化演变
靠软件写小说当不了好作家
童书:最赚钱的图书市场正在更新换代
版权保护到期 明年老舍作品或将出现多版本
轻松有趣又主旋律地讲述国史很难吗?
相关帖子
•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
《中国校园文学》专刊征稿
•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 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超5亿
•
《十日终焉》让我看到中国网文的新趋势
•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发布2023年度最受欢迎十大作家和十大作品
•
80-300元/千字 |「美丽中国」杂志长期征稿
•
中国现代文学馆“梁羽生文库”开放查询
•
「故事会」杂志“中国少年科幻杯”主题征稿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开幕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3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