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夏烈:青少年能读网络小说吗?人生需要白日梦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11-16 0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qw1.jpg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教授,一级作家)

  “网络文学中有着人类最宽口径的想象力,如果你把它当作毒草,会丧失人类最经典的那部分想象力。”“青少年能读网络文学吗?我想,人生需要飞翔,人类有尊重胡思乱想的传统。”10月20日,纯真年代书吧特邀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文艺评论家夏烈教授携作品《大神们——我与网络作家这十年》做客“与作家面对面”,趣聊创作、阅读、网络文学和与网络作家交往的十年故事。

qw2.jpg
书吧女主人朱锦绣老师欢迎夏烈教授
qw3.jpg
       夏烈谈到和纯真年代书吧十余年的友情:杭州很多重要的文化事件都发生在纯真年代书吧宝石山店,今天我非常开心又来到这位于城东的杨柳郡店。朱老师和纯真年代总有着拓荒精神,在这片尚在开辟的城东处女地上立一面旗帜,几乎每个礼拜都吸引作家学者来跟民众做交流,很不容易,我也是被之感召而来的。

qw4.jpg

   近年来,从热播清宫剧《甄嬛传》的“甄嬛效应”,到《何以笙箫默》《盗墓笔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江大河》等的霸屏,包括今年暑期《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等一大批人气影视作品的热播,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象早已成为国内影视业的一大亮点。
      此前,只知道甄嬛背后的女人、网络作家流潋紫厉害,原来甄嬛们背后,一直有着一位真正的幕后推手,他就是被网文大神烽火戏诸侯首称为网络文学“江湖百晓生"的夏烈。网络文学,这一20岁的新兴文学样式,在萌芽之际,难免被文学界嗤之以鼻,有的则采取不予理睬或不认为其是“文学”的态度。然而夏烈却恰恰相反,他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敏锐的感觉及平等的视角去关注他们,评论他们,与他们对话。他将它们看作“一时代之文学”,也将这一工作看作自身介入时代文化开展批评与建设的方式。

qw5.jpg

        作为《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图书的策划人,夏烈早在十二年前,就拉起网络文学的旗帜,在他的牵头下,杭州市作协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在全国率先成立, 杭州一个个网络作家被他从幕后推向台前。依次将沧月、南派三叔、流潋紫、曹三公子、陆琪等一众“大神”收入作协麾下,浙江“网络作家群”的雏形才得以形成,用“类型文学”去命名与正名,他都算得上促进其发展的概念推手,一位先行者。这显示出夏烈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前瞻性的特点。
qw6.jpg

   在《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一书中,夏烈以“那年,羽扇纶巾的我”开篇,按与网络大神们认识的先后顺序,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自己这十数年来,与网络文学之间的点点滴滴,以及专属于他们的创作或生活故事。
     网络文学的发端,普遍认为以1998年痞子蔡在BBS上发表《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算起,至今已逾20年。如今,网络文学有什么样的新发展?互联网时代,文学创作会更容易吗?在读书分享会现场,通过生动诙谐的谈吐,如数家珍的介绍,夏烈全面论述网络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并为读者答疑。

qw7.jpg

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文学依旧滋养我们
  “在任何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文学生活。”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文学何用?夏烈如是说,“忙碌的现代生活,人人都感觉累成狗,还能做文学的操练吗?我认为,即便我们同样用碎片般的文学创作,依旧能感受到文学对生活的滋养、生命的滋养。文学是有机的,就像石头缝的一粒种子,遇到一滴水、一点立脚的泥土,也能存活下来。知识分子更是有机的,不要为时代的转换而束手无策,不要被标签贴死,说你是学院派,好像就该不了解人间悲欢,不能消化巨大的现实,不是这样的。让文学滋养我们,我们就能把生活转到文学的频道。”

qw8.jpg
                            夏烈作品:《一句》采用左图右文的绘本格式,阅读传播百余万人次。文字是夏烈微博上的“一句”式微文学,资深插画师安豆莎莎绘图。夏烈创作一句是受了木心的启发和他常用的一句式巧智。他说,因为文学,因为时代,在时间和生命的短小空白处,作“句子练习”吧。陈丹燕称赞夏烈的“一句”:少即是多,小即是“美”。夏烈的“一句”以小窥大,一句一世界。

qw9.jpg

回到想象中,让事情变得活泼生动好玩
   “因为做了网络文学研究这件事,大家一提到我就第一时间会说起网络文学。其实我还做着其他许多事,教学、出版等等,但我有个宗旨:好玩。”说起大家对他的印象,夏烈解释道:“世界是总体的,不是分裂的,给某个人分类贴标签是为了专业分工,但因为专业而忘却了人的丰富性、总体性,就不好玩了。我们要回到总体性,也回到有意思的想象、创意中,让事情都好玩起来,才活得更像一个‘人’。比如朱锦绣老师很文艺,她将书吧文化和品牌经营连接起来,才能做得活色生香,风生水起,让辛苦的事务变得活泼生动好玩。那网络文学也就是这种活泼生动好玩的创作,充满了童心和创造力。”

qw10.jpg

青少年能不能阅读网络小说?人生需要飞翔     这是现场听众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夏烈给出了智慧的解答,给家长朋友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往往一做家长,从前自己看网络小说的,写网络小说的,一下子都慌兮兮起来。不过历史经验其实提供了非常多参照物,倒推一下,你青少年成长期看过金庸古龙琼瑶亦舒没?没有悲欢过?我不信。但你人生被颠覆了吗?看起来也正常的。
   人生需要飞翔,整个人类文化内部是个生态系统,可以自我调适。我经常会介绍金庸《天龙八部》里的片段,扫地神僧对两个偷学者的告诫。他们偷偷摸摸学各种武功,浑身充满了病痛,请教神僧有什么办法化解?神僧说,我发现你们偷学武功的时候,在每一门武功边上放了一部佛经,但你们从来只学武功不读佛经,能不出问题吗。人类文化如果只是霸道的武功,当然要死的;既不缺武功也不能只读武功,怎么办?扫地神僧说,武功和佛经可以两全其美。

qw11.jpg

夏烈作品:《为爱找方法——夏烈教授给中学生的26封回信》

   所以如果既读网络小说,又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哲学、历史,各类杂食,就能化解掉,并裨益孩子的消化力和身心健康。网络小说有一些英雄主义,讲团结、合作、热血、励志的作品就很适合青少年成长期的自我精神养成;还有最重要的一句话,家长要陪伴阅读,为之选择,一味对抗阻止只会封闭孩子青春期重要的交流。”  网络无边界,文学有精神
    从最初的BBS, 晋江文学网,榕树下等门户网站,20余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兴盛发展,网络文学的生命力极为旺盛,夏烈介绍这是跟网络文学特性有关的:“从生产机制讲,跟传统文学不太一样。传统文学是前置型的筛选模式,必须投稿,就那么些文学月刊,你投过去就要筛选,千里挑一或万里挑一,大多数作者稿子不见天日,徒留你文学青年的回忆,而无法得到读者的回馈。而网络作家写作不问出身,谁写都可以,所谓‘网络无边界,文学有精神’,媒介成本的降低和互联网的开放性是写作成了所有文学青年的一种可能。而且网络文学的一个特点是,线上写线上读,读者也可以很快变成作者,很多网络作家都是广泛阅读后技痒难耐的产物。”

qw12.jpg

杭州是网络文学重镇
    杭州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一个重镇,我们谈中国的网络文学,浙江的作者,很多也是在杭州的,比如南派三叔、流潋紫、沧月、陆琪、管平潮、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蒋胜男等,他们今天成了中国网络文学一个重要部分。当年这些作家当然并不知道自己能如此‘名利双收’,写就是了。后来成名成家,有了作品和影视改编上的爆款,的确是时代机遇、势能。十多年前我认识他们,其实当时作者们线下见面也很少,公众层面交流也不多,他们更是很少自称为作家,我的出现在当时就特别有意义,今天看来就具有预报员的先见之明,也通过组织工作有了推动者的作用,我在《大神们》书里把自己想像成《魔戒》里的甘道夫。

qw13.jpg
认真聆听的现场听众
网络文学的基因是白日做梦的解忧杂货店
   从纸质媒介到网络媒介的转变,最近几十年文学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读书荒,有什么书读什么书,图书和杂志印数都十分惊人。到了90年代,依旧还有这个余力——我们在90年代求学,买大量的文史哲的书看,读不懂就是自己的水平不行;2000年以后,供求关系、接受关系彻底变化了,一方面出版、传播的内容层出不穷,供给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勃兴,读者以自己的喜好为判断标准,这时候是读者说了算的年代,读不懂是我的错?不,是作者写的不好!

qw14.jpg
       从受众和内容的关系讲,2000年以后,许多人发现网络文学和他们更亲,里面有乐趣、有共鸣、有寄托,相当于有个小伙伴,他们能够在网络文字中体验身心相关的快乐。遇到种种难解的事,比如职场心酸之类的,在书中可以得到一些缓解和知识;女生读一些霸道总裁题材的故事,与生活有关又充满假想,网络小说提供了很多意淫假想模式,亲切体贴你,你要什么,就写什么,挠到你的痒处。这不仅仅是严肃和娱乐的差别,确实跟我们社会发展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处境有关系,在人类生活的特殊语境里,我们需要阅读上有同构性的产品,世界文学的基因里就有这种做白日梦的基本功能。


网络文学生命力很顽强
    中国网络小说在今天呈现出海外传播、世界性传播的新现象,换言之,网络文学的发展在今日全球化中已经是个事实。
    国外纸质阅读图书习惯比我们要根深蒂固一些,但网络文学在中国则非常容易起来,开始之初市场和社会当中应该说没有什么阻力,官方、文坛有个接受过程,但已然影响年轻人群,构成了赖以发展壮大的群众基础、产业模式。国外互联网写作跟中国网络文学区别较大,既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有技术和资本提供的平台机遇不同——在中国,手机阅读扩大了网络小说的用户群体,小说改编影视、游戏的市场也比较成功,这都跟技术、产业、资本有关。网络文学因此获得了有力的生命力,成为数码时代全球经济与文化竞争力的一个别样指标、样本。
    因此,我们即便要批评这其中的种种问题,提出网络文学当下与未来发展的反思,也必须从认识和认可它的顽强崛起、努力存在开始,它正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象征物。

qw16.jpg

qw17.jpg

夏烈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教授,一级作家。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