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分成两半的写作:我是如何写小说的?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8-14 23:03:25
历史
717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从高中初拾小说到现在,我写作的年份几乎是我现在年龄的一半。十余年的时间里,我的写作分成了两半,衍化出两种不同的类别(风格):一类带有些寓言和传奇色彩,注重形式、结构和叙事技巧。在这类小说身上,虚构文体和现实之间呈现出一种扭结的姿态,小说的切入视角通常是反常识的,它赖以维继的运行机制甚至违反了现实生活的逻辑;另一类小说,则带有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基调,注重讲故事、塑造人物,利用工笔和细描,尽可能地摹写人物的心理、行为和情态,并且带有地域小说的色彩。这里的地域,指的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潮汕地区——具体而言,是地处粤东的潮汕小镇。我将这一类小说归为“潮汕故事”,它们被辑录在一部名为《小镇生活指南》(中信
出版
社,2020年)的“潮汕故事集”里。
这两类小说,就像林中分叉的小径一样延伸开来,它们从同一个起点出发,试图抵达不同的远方。
如果说第一类作品侧重于“小说”,那么它试图把握的是小说这一文体所包孕的“文学性”,并借此打开小说形式所承载的空间。因此,它会有意无意地沿用元小说、不确定叙事者等技法。在这类小说身上,形式并非凌空虚蹈,而有着坚实的现实经验作为地基。换句话说,形式只是作为一种显在的标志,并最终变成一个包着内核的果壳。用《哈姆雷特》的台词来形容,它宣称的是这样的姿态——“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这类小说比较典型的有《白鸦》《神童与录音机》《诞生》《消失的父亲》等(均收录在小说集《神童与录音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以《白鸦》(首发《青年文学》2014年第7期,《长江文艺·好小说》2014年8月刊转载)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反常识”的短篇小说,何为“反常识”呢?简单来说,就是其叙事的起点,是有悖现实逻辑和日常认知的。
谈及“反常识”时,文学史上有一系列小说会跃入我们的视线,比如卡夫卡《变形记》,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科塔萨尔《万火归一》……这类小说以笃信无疑的姿态告诉读者: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虚构文体中是可以“真实”发生的——人变成甲虫(《变形记》),虚构和现实相互重叠(《小径分叉的花园》)、人裂变为两半(《分成两半的子爵》)、身份互换与时空错位(《万火归一》)……诸如此类的“反常识”既挑战了我们的日常认知,同时也构建起文学独特的“真实”。
《白鸦》是篇“概念先行”(此处并非贬义)的作品,它的灵感来自对“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的反拨。小说写的是叙述人“我”(一个少年郎)的父亲与一只浑身白色的乌鸦之间的故事:白鸦进入“我”的家庭,在我父亲这个鸟痴挣得名声的同时,又隐藏了“祸患”。小说写了“我”眼中的父亲、白鸦,以及在瘟疫(禽流感)背景下爱鸟成痴的父亲与乡民之间的对抗。小说用了许多魔幻的笔法,将白鸦塑造为既神秘又神奇的形象,但它其内聚焦的还是世道人心。《白鸦》将这种神秘主义揉成齑粉,洒进小镇之中,它写了日常生活的“不可能”和“可能”,也写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悖谬与溃散。当然,这一切若要成立,最好是借儿童的目光来窥视。这位叙事人远离成人世界非此即彼的道德评判,同时又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转述人,他赋予这个亦真亦幻的寓言性故事以存在的合法性。因此,在这个“反常识”的小说中,视角的选取,故事如何开端,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它们需要慎重地考量,最终落到细节之中,每一处针脚,都要精巧、密实。
接下来的问题指向了“反常识”写作的对立面,即“常识性”写作。
何为“常识性”写作呢?它的标志之一是没有“颠覆和挑战读者的认知,而是在现实的缝隙中揭开普通人的生存和精神困境,注重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细节的描摹与刻画”(《现实主义的“常识”与“反常识”》)。这一类小说指向了我们惯常认知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它侧重的是“故事”的一端——如果我们将小说这一叙事性文体比喻成天平的话,那么,它的一端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既带有西方近现代小说的特征,也离不开中国“小说”的传统),另一端则是读者津津乐道的 “故事”。在这里,我将小说和故事略作区分,小说家可以是“讲故事的人”,但“讲故事的人”却不一定是小说家。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伴并行的关系,一旦小说试图脱离故事的束缚,它就会在形式、叙述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变革,做出种种有违故事惯例的惊人举措来。这方面,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或许是个突出的例子。
然而不讲故事的小说,就是好小说吗?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绝对答案。
在“常识性”或者说传统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往往会在记住故事的同时,记住某些动人的细节。多年前我曾读过张万新的短篇小说《马口鱼》,一方面你可以在里面读到延续自沈从文那一脉的小说腔调,另一方面它又是自成一格的,主人公对马口鱼的痴念,带有些志人志怪小说的意味,这是很让人难忘的。这样的小说,读多少遍都不觉得腻烦。它有一个无法复制的好故事,而好故事的标志之一是可以被复述并口口相传。甚至,当它脱离小说这一形式时,作为单纯的故事也是非常迷人的。这时候,好故事就长出了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它想栖息在哪里,就栖息在哪里。
《小镇生活指南》中收录的10篇小说,大致上是些遵循“讲故事”原则的小说,它们带有很强的“常识性”写作的色彩。这是我初拾写作时便习以为常的小说做法,它们大多以潮汕小镇为背景,聚焦于一些边缘的、被遗忘的、生活在困厄中的人。这些人包括退伍的越战老兵、远嫁他乡的越南新娘(《奥黛》),守庙的老人(《他杀死了鲤鱼》)、制棺人和他的儿子(《躺下去就好》)、离异的中年妇女(《水泥广场》)、游戏厅老板娘(《姚美丽》)等。小镇人物构成这部“潮汕故事集”得以成立的最核心的元素——另一个元素是潮汕方言的有效使用。
我们知道,西方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有个典型特征——多以故事主人翁的名字来命名。关于这点,可参考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中对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等小说家作品的分析(笛福的《鲁滨逊》、理查逊的《克拉丽莎》、菲尔丁的《汤姆·琼斯》)。这个现象一方面和西方的启蒙思想、人文主义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小说观念的演变。人成为小说家焦点的同时,也成为透视社会的镜像。《小镇生活指南》试图延续的,就是这一传统,它着力呈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自我的关系。
从写法上,为了呈现这种关系,除开第一人称叙事(《青梅》),剩余篇目多数严格遵照第三人称叙事的规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作者的声音抹去,用故事人物的视角代替作者去观察、行动和思考,以人物的“声口”取代作者开口说话。在我看来,作者不应该用操纵木偶的方式去操控人物,而应该尽量贴合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同昆德拉所言,创造一个“道德悬置的领域”。也因此,这些小说的结尾多是开放性的,比如《姚美丽》和《秋声赋》两篇,姚美丽在故事结尾坐上哑巴司机驾驶的摩托车后座,思绪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间飘忽不定,而阿秋在精神失常后,被父亲用绳索缚住,这个苦命人的未来如何,既是已知,也是未知。
当然,分成两半的写作并非全然迥异,它们都发端于我的潮汕故乡,是广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正如韦勒克所言,“现实主义是一种理想的典型,它可能并不能在任何一部作品中得到彻底的实现,而在每一部具体的作品中又肯定会同不同的特征、过去时代的遗留、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各种独具的特点结合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写小说、何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独抒己见”。来源:文艺报 | 林培源
#分成
#两半
#写作
#如何
#写小说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写作干货:终于有人把言情小说的爽点说清楚了
0
2230
heneica
2024-06-23
写作交流
写作素材:暗恋的10种表现,言情小说必备
0
1690
玲儿1234
2024-06-26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一个多月,就踩了这么多坑......
0
3044
敏敏而
2024-06-30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53
林皇
2024-07-01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99
林皇
2024-07-01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2517
写手发布
2024-07-05
休闲分享
想要快速通过写作变现的看过来
1
1848
弄墨
2024-07-06
写作交流
首篇即爆文,新人写小说想写哭读者只需一句话
0
2368
饿了哦7哦
2024-07-06
写作交流
适合新人的小说大纲写作思路
0
1761
iiMessi
2024-07-07
写作交流
速通流程攻略,新人如何赚网文的第一桶金
0
2887
neisalaan
2024-07-1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4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5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6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