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网络时代影视改编的关键要素,你发现了几个?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3-2-23 20:00:01
1176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年来,网络影视一方面在“减量提质、降本增效”的新趋势下稳健发展,一方面也在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考验中,显示出新的传播语境对IP影视转化的淬炼。从10年前“IP”概念的流行、膨胀,到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人世间》《开端》《三体》等现象级热播剧,一大批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从眼花缭乱的IP丛林中突围而出并广受观众喜爱,不只因为它们的IP基因和转化路径,还因为它们成功地使用了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影视表达的独特语汇。换句话说,网络时代的影视创作不仅体现着文学作为内容库的资源属性,其生产和传播更体现着泛娱乐语境中观众与市场对IP的认证、淘洗、校正和改造,而文学、图像和大众化成为影响网络影视IP转化中的关键要素。
文学质感:影视爆款的必备元素
2023年伊始,扫黑除恶题材剧《狂飙》作为一部开年大戏引发观剧热潮,在主角高启强从贫穷懦弱的鱼贩最终成为黑恶势力的覆灭命运背后,除了正邪较量的惊心动魄,关于善恶之分、忠奸之辨以及人在命运浮沉中的力量与挣扎,也引发了粉丝热议。赢得观众口碑的除了演员的演技,更有作品主题意蕴之厚重、人物形象之丰富、角色关系之微妙、人性显现之复杂、“名场面”隐喻之巧妙,这些恰恰都是文学性的集中表达。当然,如果仅仅把《狂飙》本属原创剧集却凸显文学质感作为个案来观察,它的意义似乎仅停留在对作品审美风格的讨论,但是假如我们把这个现象放到媒介发展的语境中观察,放到网络文学IP从无到有、从膨胀回归理性的历史区间观察,就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主创团队在开掘作品文学性上体现出的能力和智慧。这既是网络时代影视改编的可贵要素,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影视从迎合走向引领,从而带动网络影视良性竞争的重要表征。
去年,大火荧屏的《人世间》以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为背景,刻画了三代人的青春、爱恨、理想和命运,作品呈现的生活温度和精神力量超越了娱乐、快感和流量,成为全民深深共情、津津乐道的精品大剧。最近,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动画《三体》也刚刚结束了首轮播出,持续多年的“三体热”在文学的跨媒介转换中打开了宇宙文明的视野与想象。这些都彰显了严肃文学影视剧改编升温回潮的趋势。
事实上,网络文学20多年的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解放”写作权利、丰富题材类型等方面,更体现为它在互联
网文
化产业链条的大众性、互动性、消费性商业话语中,即时获得和把握大众心理,积极与网络传播的特点适配,并最终把读者/观众变为“用户”的过程。从2014年以《云中歌》《华胥引》为代表的网文影视改编的“井喷”,到2015年“组团”出现的《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再到《余罪》《白夜追凶》《将夜》《如懿传》《隐秘的角落》《庆余年》等,影视爆款的背后无一不是优秀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通过便捷的传播和互动构建起自身影视化的绚丽前景,其精彩的故事、鲜明的主题、巧妙的叙事、清新幽默的语言所形成的合力形成了影视转化的价值内核。以《庆余年》为例,该剧2019年在腾讯、爱奇艺和咪咕视频播出以来,播放总量超过了200亿,是近几年来网文IP改编中当之无愧的“爆款”,而这部作品的原著同名小说《庆余年》(猫腻)自2007年开始就在起点中文网连载,融江湖、庙堂、家族恩怨等于一体的传奇故事和曲折跌宕的情节,让这部小说历经10余年仍然居于网文平台收藏榜的前列。由此可见,IP爆款的诞生并不取决于它是传统/严肃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其影视化的改编空间和品质最终指向的是文学原著的本质属性,即文学性。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不仅体现在前文所述的单个文本中的思想含量、叙事节奏、人物形象等方面,它作为类型文学在题材优化、现实转向、“Z世代”崛起等方面产生的对网络文学史的重要影响,也成为网络文学在题材、作者、文学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不断强化自身文学特性的证明。《2022中国电视/网络剧趋势报告》显示,该年度剧集的IP改编占比达64%。《2022年电视剧百度指数峰值排名》的TOP10中,《雪中悍刀行》等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剧集作品占有8席。如今,网络文学早已从早期的玄幻、穿越、军事、校园等类型发展出涵盖悬疑、医疗、工业、教育、传统文化等社会生活各领域的20余个大类、200余种小类的细分领域,塑造了包括乡村教师、基层警察、工程师、农牧民等超180多种职业的人设,开辟了“次元系”“无限流”等新的表现类型。网剧《梦华录》中的宋朝风雅、《天才基本法》中的平行世界、《开端》中的时间循环,既让读者大开眼界,也成为影视改编格外引人关注的价值增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视创作在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下,承担着塑造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彰显出主流化、经典化的趋势和特点。优质的文学IP在大众化的影视艺术中破圈,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又反哺原著,形成了文学阅读的社会效应和市场反馈。《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提到,根据《庶女攻略》改编的《锦心似玉》播出后,原著网文日均阅读人数增加了46倍之多。可见,无论是传统/严肃文学还是网络文学,一旦进入影视转化的产业链条,这个跨媒介的超文本就必须努力处理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影视创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大众消费市场脱颖而出,也必然要凸显剧作的思想含量和艺术质感。
图像共生:文本与社会心理的对话
媒介的发展使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就转化方式而言,影视剧是最生动、最直观、辐射范围最广、大众最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就产业经济而言,影视转化为文学IP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效应,成功的改编案例打造了一系列现象级影视作品,拉动了互联网文艺产业的增长;就传播模式而言,即时点播、倍速播放、视频剪辑等技术的支持让网络时代的影视IP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力,释放出更强大的势能。
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影视改编是文学作品的影像化过程。电影和剧集作为影像艺术,既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照”,更是IP传播的“加速器”。影视作品通过光线、运动、表情、节奏等视觉化手段建构出的人、自然、社会等景观,为互联网时代人们沉浸式体验文学世界提供了更加形象、直观、立体的场景。同时,文学原著在影视剧的大众化审美场域中也经历了思想、价值、文化等方面的提取,在跨媒介、跨文化的转译中获得了更多认同。
而在网络时代的影视改编中,图像的意义远非停留在技术层面这样简单。如果说文学IP在内容层面的图像要素和影视艺术的视觉特点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呈现,那么网络影视的改编,特别是爆款作品所呈现的,则是技术背景之下文本与社会的共生图像:这意味着优秀的改编不是从文字到影像的图像分解和技术实现,而是由创作和传播共同支撑的文化心理的“二次成像”,能够把这个共生图像以影视语言进行呈现,才是当下文学IP成功影视化的关键。
以《甄嬛传》为例,该剧原著《后宫·甄嬛传》本是一部历史架空小说,女主角甄嬛作为大周皇帝玄凌的妃嫔,一路宫斗,改国号,另立新君,快意恩仇,而剧版《甄嬛传》则把历史时空重新放在清朝雍正年间,主题也从复仇更换为命运。从玄幻到“历史”,现实的历史框架意味着改编难度的成倍增加。但《甄嬛传》的改编看中的是,从《雍正王朝》到《步步惊心》,无论是“正剧”还是“清穿”,雍正作为历史人物所负载的故事含量和传奇色彩,从“大周”到“清朝”的改编,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时空节点,更重要的是让观众在亦真亦幻之间收获了一种由历史叙事与个人想象共同完成的“爽”感体验。这样的改编显然是着眼于大众文化心理,通过公共性的历史记忆唤起用户的兴趣,客观上保证了粉丝圈层的最大化。相反,如果走上唯“IP”化的歧路,对社会心理、大众文化和公共审美产生轻视、误判,其影视改编注定就会败走麦城。如《欢乐颂2》,只抓住青年女性话题,放弃了女性成长精神,导致其改编失之于窄化和浅表化,原著中的文学图景也在“二次成像”中变成了假象、幻象。
与此同时,现实题材的崛起作为网络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既反映了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革,也反映了人们在网络时代文化心理的嬗变过程。对于网络文艺发展初期野蛮生长、泥沙俱下的通俗化甚至低俗化表达,更多的读者和观众开始说“不”,而关心社会历史的发展、关注普通人的烟火生活,实现互动性和体验感,则成为受众端价值选择的风向标。以乡村振兴和法治建设为主题的《幸福到万家》,在女性成长的叙事线索下,应和了当下人们对于城乡关系、法理与人情的多维思考。致敬改革开放、反映中国钢铁业发展的《风吹半夏》则聚焦奋斗人生,用瞬息万变的商战和积极励志的人物群像,回应了当代青年追寻自我价值的时代情绪。不仅如此,《县委大院》《大考》等一大批优秀原创剧集收获高口碑、高收视、高人气,就得益于影视创作对网络时代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的洞悉,并且抢先一步进入剧本创作,走进了热剧生产的“快车道”。
因此,无论是否源于IP,网络时代的影视创作必须要正视作品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对话,而对于网络影视的改编而言,不但要提升技术图像层面的影视化水平,更要对读者/观众评论、粉丝解读和市场反馈等多方面共生的文艺生产进行研判,从而完成文学向影视的优质呈现。
大众化:被低估的文化迭代
大众化是网络文艺的重要特征。谈到“大众化”,人们总是会想到其商业性和产业化的特征,批量化、机械化的复制带来的通俗化和同质化,成为“大众”的刻板“标签”。正如阿多诺所言,“喜欢的人越多,作品的趣味就越低。反过来,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艺术家就要降低作品的趣味,以满足大众的需要。”资本主导的影视创作确实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经济利益的驱使,令爆款出现之后同类题材的蜂拥而上屡见不鲜,如“穿越热”“宫斗热”“玄幻热”等现象的出现,使“大众化”逐渐与粗制滥造、质量低劣联系在一起。
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也会表现出不同时代的特征,这既缘于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要素各异,也与媒介传播环境的迭代紧密相关。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对于“流行”和“通俗”的理解产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影响观众文化消费的社会生活和传播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众化满足大众需要的途径正在向更宽广的范围延伸。其跟随媒介变迁的迭代中,主题升维成为一个重要特点。以仙侠玄幻剧的改编为例,根据沧月的《镜·双城》改编的同名剧集口碑不佳,而两个月后播出的根据九鹭非香的《驭鲛记》改编的《与君初相识》却获得了豆瓣8.9的评分,同样题材的市场反馈却是天壤之别。仙侠玄幻改编剧为何能“卷土重来”?在笔者看来,《与君初相识》不仅通过增设人物关系强化剧作的观赏性,更着意挖掘仙侠题材的深层意蕴,把空灵飘逸、理想浪漫的“仙文化”和不畏权贵、扶贫济弱的“侠文化”作为主题,除了“金手指”带来的爽感,更突出人物突破自己、蜕变成长的思想价值。
说到底,大众化的旨归是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因此,类型融合也是大众化迭代的明显指征。文学原著的内容与影视作品的效果不可能画等号,而影视改编的使命就是对观众的兴趣所在、共情价值、娱乐取向、审美偏好等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如剧集《风起陇西》的“历史+悬疑”、网络电影《兴安岭猎人传说》的“悬疑+民俗”等,都是在类型融合中延伸了大众化的生命力。2022年的热播古装剧《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这部由“公版IP”转化来的年度现象级剧集在类型融合上颇费匠心,不但保留了原著对男女情感的叙述,又加入了官场、创业等线索,同时通过“以宋代元”的历史背景挪移,植入了茶道、蹴鞠、乐舞等传统文化要素,在作品呈现中还加入了轻喜剧风格,使剧集内容在类型融合中更加丰富饱满,更有艺术感染力。
为了迎合大众趣味有效圈粉,影视的IP改编往往会把重心放在打磨复杂又吸引人眼球的剧情上,这就导致很多类型影视剧的改编忽视题材和所涉行业生活,无论是仙侠、都市还是历史、农村,爱情与伦理成为不变的主题。突破这一困局,还原类型文、行业文的本质属性,用镜头语言表达类型文学的辨识度,甚至通过技术流、科普流为类型题材精准画像,成为大众化迭代的又一选择。根据笙离的小说《ICU48小时》改编的《谢谢你医生》聚焦急诊科的疑难病例,把医疗援助、科研创新与人情、世情相融合,科技感和现实感体现出大众化的升级,为网络文学的IP转化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总之,网络影视的IP改编绝不是在原著基础上,将文字转换成图像的单向度行为,它既体现着社会对影视剧内容创作的吁求,也深刻反映出大众心理的征候。影视剧创作生产和传播的实践告诉我们,文学质感、心理图像和大众化迭代是新时代IP改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关注并致力于提升其创作水准,必将推进网络时代影视改编的行业优化,从而为网络文艺整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引擎。
(作者:王文静,系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原文标题:《文学、图像和大众化——网络时代影视改编中的三重要素》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3年2月22日8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网络
#网络时代
#时代影视
#影视
#影视改编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用通俗的语言说一下,我理解的网络小说爽点怎么写
0
1932
嘀咕。
2024-07-10
文化新闻
网络作家梨花颜:微短剧剧本创作如何构思与落地
0
2553
写手发布
2024-07-12
媒体约稿
寻找影视文案写手老师
4
3001
小佳悦
2024-07-13
文化新闻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订阅收入
0
2571
写手发布
2024-07-13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0
2622
写手发布
2024-07-16
文化新闻
81部网络小说入藏国家版本馆,网络文学上大分!
0
2450
微笑的鱼1
2024-07-17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就一定要日更万字么?也可以越写越短
0
2246
写手发布
2024-07-17
媒体约稿
一边写网文,一边签影视:阅文集团女频征稿
0
1801
写手发布
2024-07-23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0
3908
写手发布
2024-07-29
文化新闻
「番茄·网络文学爱心基金」更新公示,放宽帮扶标准
0
2577
写手发布
2024-08-0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关于“写手之家”的任何收费项目》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