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感悟] “怼”的学问

[复制链接]
吉祥 发表于 2018-1-30 1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7年,互联网上最时髦最火的恐怕就是这个“怼”字了。那铺天盖地的怼啊!马云李彦宏互怼,乐视和周航的互怼,摩拜单车与ofo互怼,王思聪怼陈欧,京东怼苏宁。零售商家怒怼顾客,演艺名人愤怼媒体,吃瓜百姓怨怼政府,似乎不用怼这个词不能说明一切。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对万对怼话儿开。“怼”这个尘封入土的冷僻词死灰复燃,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引来媒体网络竞相反复推送,究其原因不得而知。
是现代人生活好、火气大、爱冲动吗?从“怼”的态势和过程来看,好像并非如此。本人觉得倒是与现代人的处世哲学有关,即合理地表达愤怒,不委屈自己,不忍让,不怕事。“怼”新华字典解释为怨恨,现在网络上使用,表示用言语回应或行动反击等含义,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一代年轻人勇于表达想法,敢于表达不满的人生态度,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包容和多元。
“怼”是一门艺术,里面是有很多学问的。
怼要理由充分。不能因为鸡毛蒜皮点小事也互怼,闹得双方伤感情不值得。怼的对象要明确,不能盲目的瞎怼,不要心情不好就怨怼,不分是非地怒怼。某旅游地频发打游客事件被曝光,旅游官员写诗“炮轰”记者是苍蝇,这就是不分是非的瞎怼了。其实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当事人管理和教育,才是有的放矢的好怼。
怼要讲究策略。凡事都要讲个方式方法,有些事既是应该怼,如果方法不得当,也不会怼出好结果;相反如果怼的得当,互怼双方都有益处。马云刘强东的互怼,处于舆论漩涡的两大主角,不回避矛盾不隐瞒事实,都采取了透明公开及时应对的态度,有利于舆论场回归客观的本源。针尖对麦芒的互怼,结果是互不伤害,互利双赢。
怼要把握分寸。做人做事都要有分寸感,不管怒怼怨怼都要有个“度”,懂得适可而止。不要无限放大自己的权利,而无视对方的规则。因为老公没上车妻子就与火车站互怼,把高铁拦停,这就是丧失理智,无理取闹的瞎怼。一男子让送餐的快递哥把自家的垃圾带出去,快递哥不愿意,于是就挨了打。因为快递哥的服务不够贴心就打人,那顾客怼得就过分了。
怼要理解包容。生活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经常遇到,双方换位思考,包容理解对方的观点和做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引领未来科技的Tesla、Space X的创始人马斯克,和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怼”。实际上双方的观点并无对错之说,只是彼此谈话的角度不同而已。实际上双方的理解和包容,观点的互补和融合,才是人工智能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种怼才值。
怼要恪守底线。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啥事情都要讲规矩的,都有不能突破的底线。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不容我们触犯的,那就是底线。不管你貌似有多充分的理由,多委屈的怨气,都不能和法律讨价还价。银行多付款1400元予储户,银行上门索要,储户以银行承诺“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为由怒怼银行,拒不退还,银行无奈以多付款为由将储户告上法院,法院以“不当得利必须退还”,要求储户交回了多付的1400元。这种事情尽管银行有“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承诺,但也仅仅是承诺而已,拿了不属于自己的钱一定要归还的,这既是道德的约束,也是法律的规定,谁也不能突破,何况一个承诺。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