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感悟] 古堡端午

[复制链接]
江东独步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12-6 05: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日起床,甚是无聊,连每天在家中制造喧闹的小外甥女一大早醒来后也跟着母亲去了田间。院内也顿时安静了不小;况近日赋闲在家,思绪总爱乱飞,想想一年中的节日里,还是端午于我礼遇有加。但要说是礼尚往来我显然做的微乎其微,最起码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我对他还是知之甚少,索性就补习一下吧!
《说文解字》有云“端,物初生之题也”,因此,五月初五也称“端五”;另外,根据南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的记述,古人习惯吧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到了第五天便称端午,又“五”日为“午”日,所以称之为端午。这便是这一名称的由来。
在中国大多的地方在这一天都有佩香囊、栓五色丝线的传统。荷包虽然只属于姐姐们都没有出嫁的过去,但花线却从未缺席。记忆中端午的快乐也是被母亲绑花线打开的。今年照例也是如此,在我熟睡中隐约感觉到有人在我的左手腕处系了什么,我刚一醒来,小外甥女就跑进来跟我炫耀系在她两手臂上的花线了。看着她眼巴巴的打量我手臂上的花线,我就知道这迟早会成为她的“战利品”的。果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便开始了对我的“打家截道”。等我回过神的时候发现她的小腿上也系了丝线,估计父亲的也被她征用了。
这天对于久未和父母过节的我和我那尚在孩提时代的小外甥女来说或许真的是节日,但对于父母,只是换了种忙的方式。“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其实在这儿没有那种泾渭分明,确切地说是有艾插艾,无艾插柳。给我们系好花线后,父母便要赶在日出之前在家里的房前屋后插满柳条,据说这样可以减少夏天蚊虫的叮咬;至于效果咋样,那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只是为了求个心安吧!
“绿杨带雨垂垂重,无色新丝缠角粽”,节日与美食之间似乎总是那么形影不离。但在这干旱少雨的西北内陆并不适合箸、箬等的生长,也长不出叶片硕大的芦苇。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粽子并没有多大的概念。但“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们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美味”,小时候母亲常说“五月五、吃鼓角”。对于“鼓角”这个说法,我还专门查证过,其实按照做法应该跟五毒饼差不多,但母亲做的这种饼上面并没有刻蛇、蜈蚣、蜘蛛、蟾蜍、蝎子等图案。一般是在加了鸡蛋、糖、猪油等佐料然后揉好的面团上划些四边形的花纹或在上面点满小眼,然后放在锅里烙熟。出锅后可以看到饼面凹凸起伏,形如鼓起的角,这或许就是母亲所叫的“鼓角”的由来吧!
虽然端午于我礼遇有加,但这也是我近四年以来第一次在家陪父母过节,昨夜晚饭后于父亲聊了聊工作的种种,与母亲聊了聊生活的种种。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父亲脸上凸起的皱纹,母亲头发中夹杂着的丝丝白发,突然觉得自己好失败,觉得自己更应该成长不少。
2019年6月8日于家

标签:古堡端午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