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人机协作会是写作新趋势吗?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5-2-25 18:53:03
59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编者按
继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后,2025年的春节,由中国自主研发的DeepSeek推理模型引起了文学界广泛关注与热议,它强大的搜索机制配以较为深度的逻辑推理和不错的文笔,让文学工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它的出现会给我们的文学创作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它是否会取代一部分文字工作者,甚至取代作家、诗人、批评家?对此,近日不少作家在媒体、文学期刊上发声,我们将持续关注,并选取部分文章发布,也欢迎各位在留言区分享您的观点。
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还记得八年前在北京参加了“AI给人文生活、文学创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专题研讨会的情景。
主办方邀请作家们围绕“人工智能写作是否能够超越人类”进行预测,王威廉等多位纯文学作家果断站在了“人工智能写作无法超越人类”一方。而所有前来参会的科幻文学作家都站在另一方——他们相信,人工智能写作会有超越人类的一天。
王威廉介绍,那时的AI创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科幻文学作家的选择让他感到有些意外。与此同时,由小冰生成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引发热议,它虽然折射出冰心、李金发、徐志摩等著名诗人的影子,但同时暴露了模拟和拼凑的痕迹,大多读者认为它离真正的诗歌还十分遥远。
可当时间来到2025年1月,国产AI大语言模型工具DeepSeek的横空出世,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令许多中文创作者震撼不已。这款问世数日便撼动了全球AI市场的模型,通过分析超万亿字的优质文本,建立起包含8000多种修辞手法、300多种叙事结构、200多种文体特征的知识网络。
这也意味着,人们借助AI,能在极短时间内写出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文本,无论是文学作品、新闻报道还是广告文案、教育资料,统统不在话下。
“没想到如今国产AI这么强大了!”在阅读引爆全网的DeepSeek作品《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结束的深夜写下的独白》之后,王威廉表示,如果现在再让作家们作出预判,他这一次大概率会站在靠近“人工智能写作能够超越人类”的位置。目睹了AI模型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的中文创作者重新拥有了更多的尝试与思考。
01DeepSeek问世引发AI创作热潮
“《呐喊》正以代码重构温度/每个标点都蓄满破晓的雷鸣/我们用青铜器接住数据雨/在云端播种会燃烧的甲骨文……”1月28日除夕,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尝试在DeepSeek中输入鲁迅文学作品中“野草”“呐喊”等经典意象,生成《火种与春天的契约》等诗歌。
“DeepSeek写得还不错。”周令飞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经过多次尝试,他注意到,只要向DeepSeek发出的指令足够清晰、精准,它就能生成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文本。
连日来,测试DeepSeek性能的中文创作者越来越多,AI生成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渐渐刷爆网络。相较于2022年底诞生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DeepSeek无疑受到了国人更多的关注。
DeepSeek作为本土模型,更贴近中文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符合中文语境的文本,所生成的中文内容较之ChatGPT也更为流畅自然。
“如果说ChatGPT开启了AI的新征程,那么DeepSeek的出现则让我们看到本土模型的研发水平实现了很大的飞跃,与国外先进模型的距离越来越小。”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峰表示。
与此同时,DeepSeek强大的文本生成、资料整合等能力,也收获了不少
网文
平台的青睐。2月5日,阅文集团便宣布旗下作家辅助创作产品——“作家助手”已经集成独立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以增强“作家助手”的问答推理能力和描写润色效果。
“90后”“00后”如今已成为阅文集团的主力军,他们更热衷于探索新工具的实践方法。AI生成能力与网文作家的应用实践可谓相辅相成,作家们会根据自身能力、特点挖掘辅助创作的场景,如果某些用法对创作有帮助,它们会迅速在作家圈风靡起来。比如,DeepSeek-R1在推理方面有着显著突破,作家们若出现“卡文”情况,就可以请DeepSeek协助推导出更多的剧情路线。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模型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不免担忧:大语言模型会不会对纯人工写作造成“降维打击”?雪崩般的巨大冲击是否也会在文学世界中出现?
对此,许多作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忧。斯坦福大学工程硕士、知名作家永城曾将正在创作的小说的梗概告诉DeepSeek,让它试着完成一部小说,看到结果后,他彻底放下心来。DeepSeek生成的作品虽然文字华丽、逻辑链完整,但它一般会选取最常出现的语句、比喻、情节和立意。对于算法而言,使用频次最多的文字和写法,就是最稳妥的选择。
DeepSeek、ChatGPT等模型的根本原理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利用已有的叙述、描写、比喻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答案,而非基于创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对世界的观察以及从中总结出来的心得。“而这些经历、观察、体验和总结才是人类的智慧、创作的源泉。”永城说。
就目前而言,不少中文创作者仍然坚持创作的主体性,仅将DeepSeek等模型视为辅助工具。曾在创作中探讨人机关系的青年作家梁宝星介绍,出色的作家往往拥有自己的叙事腔调,即使AI学习了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未必能够创作出超越人类的文本,如今AI创作出来的小说还存在机械性明显、板正青涩等特点。
02“人机协作”小说如何炼成?
面对席卷而来的AI浪潮,王峰可以说是在国内人文领域品尝AI写作“头啖汤”的学者。早在2021年,他便发现,从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角度来看,AI写作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只要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便能够大展拳脚,创作出一部长达百万字的作品。
不久后,王峰开始组建团队,不仅制订了AI写作的方案,还邀请计算机、文学、语言、哲学、古籍、数学、地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共同探讨。这是王峰团队第一次尝试生成长篇文本,其难度不言而喻。随着国内AI模型的蓬勃发展,他们决定以此为应用底座,把AI模型能够实现的部分交给它处理。
幸运的是,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王峰团队终于摸索出“国内大语言模型+提示词工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法,通过系统性提示词向AI模型提问,在提问过程中对其进行更精细的限制,从而批量生成大量情节连贯的文本内容。
2024年3月,王峰团队在上海发布了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长篇小说《天命使徒》,这部篇幅达百万字的作品的AI贡献量高达70%,受到了广泛关注。
有网友评价,虽然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但推进的方式是议论式的,缺乏必要的文学质感,显得有些“水”。
据了解,近年来和王峰团队一同在探索AI写作的国内机构、企业并不少。例如,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便借助ChatGPT完成中篇小说作品《机忆之地》,并斩获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奖项。
虽然这些小说还有“AI味儿”,但王峰相信,DeepSeek等AI模型的迅速进化,会让人工智能小说从青涩阶段进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实现写作质量的大幅提升。
王峰表示,使用AI进行文学创作,或许能够对未来的文学形态进行持续性的探索,从而实现“人机双赢”的局面。“我们已经步入智能社会,回避这一事实没有任何意义。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才是根本,只有学会与人工智能共处共融,我们才能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03AI生成作品的“作者”是谁?
“接受人类指令之后,AI生成的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吗?相应权利归谁?”近日,随着DeepSeek生成的作品大量涌现,其著作权问题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属于作者,AI作为工具,本身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作者”身份。不过,AI在创作中的作用已由过去的“辅助人类创作”向“人类辅助下的自主创作”转变,因此带来了版权归属争议。另外,AI的普及化使得用户能够利用原作品进行“二创”,这也导致侵权行为的频次增加与范围扩大。
不少国内学者认为,AI生成内容与传统作品在可版权性判断标准上具有一致性,核心在于考察生成的内容是否具备独创性,是否源于自然人的智力成果。
对此,王威廉表示,如果一位作家将作品梗概、故事输入AI模型,待结果生成后再进行修改,那这部作品的著作权应该归于作家本人,而仅向AI发出“请帮我写一首爱情诗”这种简单的指令,对生成的结果并无多大贡献,那么著作权不应由作家享有。因此,在使用AI辅助创作时,用户要注意保留原始的生成记录。
AI生成作品的著作权之争,也让更多与AI伦理相关的话题进入公众视野。例如,通过AI模型生成的学术论文和参与发表、评奖的文学作品是否能被大众及相关机构接受?若能接受,AI参与的具体比例应该定在多少?种种问题,还需要人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与讨论中厘清边界,知晓人机协作的目标与意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林观察到,DeepSeek等各大模型的创作越来越“逼真”,尽管专业人士目前仍然能够判断AI创作与人类创作的差异,但这些技术在不断进化后,或许会促使人们产生新的需求——观察AI创作的作品是否无限接近真人创作水平,并判断这类作品是否可以被接受。
来源: 中国作家网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4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5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6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