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有哪些关于写作的书籍值得推荐? [打印本页]

作者: 银色时空    时间: 2021-3-23 08:24
标题: 有哪些关于写作的书籍值得推荐?
平时很爱看书,但是只看不写,所以想培养自己写文章的能力。但又无从下笔,所以想请各位推荐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让我有个参考借鉴。谢谢。
作者: 河源靓仔~    时间: 2021-3-23 08:25
(, 下载次数: 20)



很少人能在写作上无师自通,大部分作者,在烧完自己可怜的人生阅历后,就陷入无从下笔的尴尬。尤其是写小说,主线、逻辑、节奏感、圆形人物、氛围渲染等,写一本小说,是一场漫长的战役,若有几本关于小说的小册子,兴许会事半功倍。






小说不像数学题,它没有标准答案,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小说公式,不同作家,对小说的理解也大有不同。但是,诸多优秀的小说往往有共通之处,比如: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开头与结尾。《白鹿原》里,“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百年孤独》中,“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又如:明确的人物动机和呼应动机而成的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动机就是重遇黛西,故事的跌宕起伏都因之而生。盖茨比的人物弧光也得以完善。除此之外,洗涤陈词滥调、懂得“言有尽而意无穷”、找准叙述视角等,也是优秀小说的共同品质。




(, 下载次数: 21)

作者:  [英] 戴维·洛奇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副标题: 戴维·洛奇文集(卷五)
译者: 王峻岩/等
出版年: 1998-2


单纯从文本技巧而言,戴维·洛奇的《小说的艺术》谈得很细。他是英国的学者型作家,既写小说,也做批评,洛奇穿梭于书本与学院间,最擅长写刻画知识分子的小说,《校园三部曲》就是例子。这一点,与我国的钱钟书有些相似。在写作上,他务求严谨,他说:“因为我本人是个学院派批评家……我是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在我创作时,我对自己文本的要求,与我在批评其他作家的文本时所提的要求完全相同。小说的每一部分,每一个事件、人物,甚至每个单词,都必须服从整个文本的统一构思。”所以,他笔下的“小说讲解”,如同一份纵横捭阖、工整细致的调查报告。






《小说的艺术》分为五十个篇章,讨论了“悬念”、“视角”、“意识流”、“陌生化”、“象征”、“互文性”、“元小说”等五十个关键概念。每一章,洛奇会解析一种小说技巧,结合一两位典型作家的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深究。比如“意识流”一章,引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从一句“达洛维夫人去买花”开始,告诉读者看似平淡的讲述中,作者在叙述上耗费了多少心思。洛奇虽扎根学院,但写作风格并不佶屈聱牙,他的文本细读简明流畅,对普通读者较为友好。美中不足的是,洛奇希望面面俱到,但书本篇幅有限,在一些章节中,他只能点到为止。




(, 下载次数: 23)

作者: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申慧辉
出版年: 2005-4


在文本细读上,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也是一部晶莹剔透的作品。它没有洛奇那样面面俱到,但在对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普鲁斯特等特定作家的解读上,他更加深入。纳博科夫像一位侦探,不漏过特定目标的蛛丝马迹,他的讲解“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为此,他呼吁读者“拥抱全部细节”,体察小说的风格和结构。纳博科夫有多细致?举个例子:在讲解《包法利夫人》时,他对福楼拜对“以及(and)”这个词的使用穷追猛打,同时追究起小说人物读过的书,从这些书的共同点来发掘福楼拜的用意。






所以,如果读者对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感兴趣,这本《文学讲稿》可做向导。前提是,你要忍受纳博科夫对文本的大量引用。






《小说的艺术》和《文学讲稿》都是很深入的读物,但如果出门旅行,只选一两本相关读物,我却不会带上它们。它们像列席讲堂的教师,可以在课堂邂逅,旅行却不必了,我更愿意选一些“朋友型”的读物,听他们说话,像一个性格鲜明的朋友坐在你身旁,轻松而愉悦。近来,给我如此感觉的是《布洛克的小说学堂》和《巴黎评论》。




(, 下载次数: 16)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Telling Lies for Fun & Profit
译者: 徐菊


《布洛克的小说学堂》(后文简称《小说学堂》),作者劳伦斯·布洛克,美国冷硬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他的推理小说兼顾了市场和文学性,在营造氛围和塑造角色上尤其出色。






这本《小说学堂》非常好读,它近乎问答体,每一章先抛出一个典型问题,再做出具体回答。听布洛克谈小说,像一个醉汉在房间里手舞足蹈,他的一字一句都透露出旺盛的生命力。






他明白,市面上谈写作理论的书太多了,但能具体指导小说创作的却不多。究其原因,一是语言:学院经典常常晦涩难懂;二是角度:局限于文本的静态分析,用套理论的形式写作,却忽略了小说出版背后的运作机制。而布洛克要讲的,就是“如何写出兼顾艺术和市场的小说”,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你新人容易犯的错误、与编辑、媒体、出版社打交道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自己的小说“孤芳自赏”。






《小说学堂》是作家写给读者的建议书,《巴黎评论》则是记者/编辑与作家的对谈,一场同等智力水平上的交锋。




(, 下载次数: 14)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杨向荣 等
出版年: 2018-1


《巴黎评论》是一本享有盛名的文学杂志,一九五三年至今,杂志刊登了三百余篇“作家访谈”,被采访者是当世最著名的一批作家,为了完成一次访谈,《巴黎评论》的记者和编辑往往要筹备数月甚至一年,他们秉持欣赏但怀疑的目光,刺探作者在写作中的思索与出路,以及他们对文学本身的洞见。可贵的是,这些访谈没有沦为作家的吹捧录,十年后再看,那些问答依然落在实处、诚恳而富有力量。这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魅力之处,它不仅值得写作者阅读,也值得记者们好好研究。






除此之外,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卡尔维诺的《美国讲稿》、 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和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等,也都是我在写作小说时的引路人。它们大多源自课堂介绍,历经时代锤炼,文本价值已无需赘言,但坦白讲,要读完它们急需要勇气,除了《美国讲稿》薄一些,其它几乎都是大部头,我至今都没读完。它们像一座座博物馆,你每去一次,都会有新发现,但想要逛完,怕是要“不舍昼夜”了。
作者: 1009549188    时间: 2021-3-23 08:25
我看过的一些书,做个总结。
我看的第一本写作书,是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当时惊为天人。
这本书没有系统地论述写作问题,而是讲了一些散碎的知识点,比如“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副词铺成的”、“初稿都是狗屎”、“如果有漏洞——我是说能看过去一辆半挂卡车那样的漏洞,你再去改。”等等。
这本书算是入门级了,语言通俗易懂,技巧都好操作,初学者一看就能上手。而且史蒂芬本人对写作的态度、写作习惯、写作中经历的磨难,对作者们来说也是很值得一看的。到了现在,这本书里讲的技巧我都忘了,但是还记得史蒂芬每次写完书都要和家人出去玩两天,坐在船上钓鱼的样子。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没看完,也是一些零碎技巧。印象很深的是教你写外貌。如果你想写主角很丑,但是又害怕太丑了,让读者们反胃,怎么办呢?明贬实褒。“她皮肤苍白,脸上几粒雀斑,瘦得很离谱。”拜托,又白又瘦有几粒雀斑,不是大美人吗?但是作者非要说她丑,读者也只能认了,不光认了,还心生同情,觉得这么个美人被作者诽谤,实在可怜。
《故事》看到第二遍,能看懂百分之五十吧。这本书仍旧是我向所有作者大力安利的,他是一个基础体系,讲述了故事的本质,故事的分类,人们为什么会被故事吸引。后续我看到的其他书,基本都是针对故事的某一个章节详细解释的书。这本书属于什么呢?你要是没写到那种程度,你基本看不懂。你写到了,你就懂了。但是当你写到的时候到底还需不需要故事的指导,这也很费解。而你半懂不懂的时候看,又常常会生出许多自作主张的解释,把你带歪。┑( ̄Д  ̄)┍但是呢,看看是没有坏处的。就算看不懂,心里有个影子,写作中遇到类似困难时,模模糊糊你就感到有个方向是对的了。最后,故事这本书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印在书皮上的一句话“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每每想到,感慨良多。
《你的剧本逊毙了》、《救猫咪》……以及一些其它编剧书。这些书给我唯一的教训,就是写小说的,就别特么看编剧书了,事倍功半,稀里糊涂。我是看着剧本书学习故事结构的,学了两年……其实结构就是一个三幕剧,几个月就能掌握了。
不写剧本以后,我才算真正开始看小说技巧书籍,真是相见恨晚。我的观点是:一本写作书,你看完也就一个下午。没用的话你就浪费了一下午。有用的话你就可以节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学习时间。
《成为作家》:大力安利。这本书没有具体技巧,而是讲述作者的心理困难。创作是一件透支脑力和情感的事,因此很容易陷入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你很难说是因为创作而不健康,还是本来就不健康,创作缓解了症状。)一个作者如果心理健康,精神充沛,不自我怀疑不嫉妒同行,那么创作进度肯定一日千里。这本书就有很多调节心理的办法,也很实用。
《情节与人物》:剧情流人物废的作者看过来,就是这本了。我以前写人很糟糕,看了这本书后,立刻写出两个有生命的角色,活蹦乱跳会(划掉)搞基(划掉)谈恋爱那种。这本书就是教你写人物小传,然后告诉你情节和人物的关系。虽然标题叫情节与人物,但是据说——人物流剧情废的作者,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虚构小说速成指南》:看看也行。里面说每个场景结束时,主角一定要比开头陷入更大的麻烦。我理解这句话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金玉良言。但是一旦过了初学者阶段,这句话就不能再信了。小说的写法千变万化,任何带着“一定”、“必须”的建议,都不可见尽信。我教人写作,在学习结束时都会说:再教你最后一件事——我教你的,你都忘了吧。我的很多建议只适合某一阶段的你,你进步了,这些建议就不合用了。”这本书第七章,讲述“要展示不要叙述”非常好,推荐时间紧的朋友们只看这一章。这本书书里还有关于修改的观点也很好:改五遍就行,改到你觉得再改下去,故事不一定更好,那就行了。“初稿是垃圾”这句话在很多书里都提到,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我现在听信这些话,写了一个特辣鸡的初稿。我试试修改后能不能凤凰涅槃,能的话我会来知乎写怎样修改小说的回答。不能的话我就来写“被写作书坑了是怎样的体验!”
《情节!情节!》看了开头,有点看不下去。我是剧情流的作者,会觉得书里的建议比较浅显,而且非常武断,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对于剧情废的朋友,也许会很有用……初学者为进步快,都是要进行专项练习的嘛。专项练习哪有不武断的。
————————————下面是重磅推荐时间——————————
《经典人物原型45种》讲述了46种(对,是46种)常见人物类型。看起来似乎是很刻板的书吧,但是并不是的。如果你了解“原型”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明白这本书的厉害之处了。
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长期心理中未被直接感知的集体无意识的外化,远古时期以神话人物为载体,其后以英雄人物、救世主、大地母亲、魔鬼等原型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这些原始意象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他们符合了人们某种心理需求。因此本书以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希腊神话作为基础,从这个角度探讨创作的内核。
我们写作,所写的角色,并不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写的,是高度浓缩的哲学概念,是梦里的影子,是原型。非常美丽的少女——世界上哪有呢?但小说里比比皆是。这不是少女,是阿妮玛原型。特别坏又特别有原则的人,哪里有呢?它是撒旦的原型。
《千面英雄》:讲神话学的一本书,千万别觉得“神话学”会很深奥,捏着鼻子还是能看完的。这本书讲了那些流传已久的神话(你理解为最受人欢迎的故事就行了),到底讲了些什么。他们隐喻着生命的哪些秘密。最常见的童话就是王子出发了,穿越过黑暗的森林,杀死巨龙,救出公主。这个故事它比喻的是什么呢?
比喻我们大学毕业时,必须走入职场。职场的一切都很陌生,竞争又残酷,想想大学宿舍里的温情脉脉,职场可怕得就像黑暗森林。能回头吗,不能,只能去搏斗。最终你克服了种种困难,杀死了自己——那个怀念大学宿舍温情脉脉、想要逃避、回家的自己——救出了公主。那公主象征着你内心的能量,这个能量让你勇敢面对职场,再也不会心生逃避。
《发展心理学》: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萝莉问里昂,人生永远这么痛苦,还是只有当你是小孩子的时候?里昂说:“永远。”人一生面临不同的任务,从童年的探索世界,到青少年的同伴压力,到成年早期的求偶与事业、成年中期的离别和与孤独,最后到晚年的接纳死亡,每个阶段都很难,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黑暗森林里的旅程。我们要不断杀死过去的自己,让新的自己从潜意识之海里再次出生,才能走过这些森林。
《情节与人物》:是的我要再推一遍!我用这本书的建议写了篇小说,感觉很棒。当你了解人物原型的成长经历后,你还得明白这样的原型经历怎样组成故事。这本书里有讲。
当然,要把以上几本书融会贯通,必不可少的就是荣格。从写作角度上讲,荣格比弗洛伊德更好用。弗洛伊德把性看得太重了,这个性还是男性的性。什么阉割焦虑,什么俄狄浦斯情结,我没有勾勾我理解不了啊。荣格对人的分析,就没那么男权,很好理解得多。作者没有必要去啃荣格全集,看一些科普的介绍书籍就足够了。
写作是生活的比喻,它比喻的,不仅仅是鸡毛蒜皮,诗和远方,还是生命诞生过程,是浩瀚宇宙千百次的诞生与消亡。你有多理解生命,你就有多理解写作。
————————
最后,关于写作书,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写作就像大坝蓄水,技巧就像发电机组。当你没有积蓄足够多的写作的水,就开始安装技巧机组,就会感觉处处限制,举步维艰。当你一味埋头写写写,从来不思考写作的本质,那就白白浪费了很多水。一个人埋头写写写,要写出成就,需要很高的天赋和运气,你我未必有这种运气。因此要多看技巧,不断学习总结。
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正是练文笔的时候。那时候早上跑操,六点多就要到操场集合。夏天,黎明的天空非常美丽,天是白的,云是黑的,一大片一片地纵横着。起跑前的几分钟里,我总是想,这样的天空要怎样用文字描写呢?我想了半年,痴痴迷迷的,终于有一天想到了,是“泼墨“。天为纸,云为墨,纵横泼洒像张旭的狂草。
我很高兴。但是几天后我看小说,看到别的作家早就在用泼墨描写这样的天空了。
我思考了半年,有收获吗?想必是有的,毕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大海捞针一样地在辞海里捞出了一个精确的形容。但是花费半年,值得吗?我想不太值得。
我可以用这些时间构思情节,钻研人物,可以背诗词,可以记录同学们的聊天,可以在心里做外貌白描。
技巧书看多了,确实损失灵气,但是能让你进步更快。十七八的人,写东西被夸有灵气,还可以欢天喜地。四五十岁写了文,被人说有灵气,那不是很尴尬吗?灵气是一个褒义词,一个加分项。你没灵气还可以剧情好,剧情不好可以人物好,人物不好可以立意高,立意不高可以有萌点,其中取舍,作者自己决断吧。
作者: id0001    时间: 2021-3-23 08:25
推荐之前先说一下我的个人经历。2016年转行进入互联网,当时切入的职位是“文案编辑”,所以说,一入互联网就和写作这件事结缘了,不过在此之前我没有写过任何东西。
入行之后喜欢上了写作,所以自己在写作方面慢慢钻研,职场规划也慢慢明确。从只能写一两句话的短文案,到可以编辑新媒体文章,再到入职新媒体公司做主编,并且和得到签约成为兼职作者,再到现在靠写作实现自由职业。大概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
今天想推荐给大家一些我看过的写作书,希望能帮助到你。
基础写作类:

《讲理》/ 豆瓣评分8.6
(, 下载次数: 20)

推荐理由:《讲理》是王鼎钧老师《作文四书》中的一本,其实四本书都很不错,但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人来讲,首推《讲理》。这本书其实就是一堂接一堂的连环写作课。王鼎钧老师通过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篇说理型(对应到现在的新媒体写作中,叫观点文)文章到底怎么写出来才有说服力,才足够丰满。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豆瓣评分7.8
(, 下载次数: 17) 推荐理由:这本书可以说是“新媒体写作基础中的必读本”。近3个月,我帮将近100个人手把手批改过新媒体文章,发现大家所犯的错误在这本书中基本都被提到了。比如说,写文章要用主动语态,不要常用被动语态;比如说,文章要尽量简洁,长句要断为短句。以及如何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等等。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豆瓣评分7.7
(, 下载次数: 9) 推荐理由:这本书比《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要难啃一些,读起来稍微有一点费劲。主要倾向于工作中商务文案的写作方法。不过麦肯锡的书注重逻辑,如果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话,建议阅读。
《七十二堂写作课》/ 豆瓣评分8.0
(, 下载次数: 20) 推荐理由:叶圣陶老先生的书,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如何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其实就一个方法,判断写这本书的人够不够格。所以,这位语文大师的书必推~ 这本书和以上几本不同的地方是,它基本涵盖了所有形式的写作,包括: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可以说非常全面了。
故事写作类: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豆瓣评分7.9
(, 下载次数: 19) 推荐理由: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书籍的内容主要分享了全美出名的新闻工作者和非虚构作者的创作经验。记得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写作是基于大量的采访和事实基础上的,但反观现在的自媒体,反而丧失了作为写作者的基本道德。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豆瓣评分8.3
(, 下载次数: 14) 推荐理由:这本书的形式和《讲理》类似,都是老师对学生写作技能指导的真实还原。只不过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写好小说。包括如何安排故事情节,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描写对话,等等。
《小说课》/ 豆瓣评分7.8
(, 下载次数: 10) (, 下载次数: 17) 推荐理由:《小说课》有两本,一本是《折磨读者的秘密》,一本是《偷故事的人》。这两本书的章节都很短,都是以非常短的短篇小说为例,一天就可以看完两本。记得我当初被这本书吸引的时候,是因为听了一个音频,里面说,作者有一个万能公式,根据这个公式,在5分钟之内就可以讲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我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一定要去看哦~
触类旁通的书:

《故事》/ 豆瓣评分9.2
(, 下载次数: 17) 推荐理由:其实这是一本讲电影的书,但用在提升写作能力上依然非常有参考价值。比如书中说,电影的真实可信取决于“细节”,想让观众产生任何情感,首先必须让他们相信这个情境是合理的。如果当一部影片过于悲伤、过于恐怖的时候,人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已,因此而否定了它的可信度。写文章同样也如此,写的东西不能过于夸张,而要想提升可信度,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描写细节,这个细节一定是你脑海中曾经有过的记忆,写出来,读出来,能够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画面。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 豆瓣评分8.8
(, 下载次数: 12) 推荐理由:emmm,这是一本讲述如何画漫画的书,但只要你有一定的写作积累,相信也是能够触类旁通的。举个例子,比如这本书里说:在漫画中,想让读者看到最后,就要反复锤炼每一格漫画,让作品中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对应到写作中的意思就是:最好的文章就是挑不出一句多余的废话,每一句话都各司其职,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另外,想让读者把一篇文章看完,就要学会埋点。在正文中间,不断地给读者创造需要,然后,再满足他们的需要并制造新需要。
以上的书单推荐大家先看基础类的,然后看故事类的,当写了一定量的文章后,再去看最后两本可以触类旁通的书。
————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静静教主。一个超走心的「学习、思考、个人成长」账号
(, 下载次数: 16)
作者: Happy☆小冰☆    时间: 2021-3-23 08:26
关于写作的书,我首推以下6本,它们分别从【目标】-【素材】-【阅读】-【文笔】-【技巧】-【习惯】等方面帮助你循序渐进,建立系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目标】知道为什么出发,才能走得更远

(, 下载次数: 15) 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要写作》
一个作家的起点,可能如蝴蝶效应一样埋藏在童年的细节里。在这本书里,奥威尔放大了这只蝴蝶,因而多少染上了启示录的味道。他那并不快乐的童年,草蛇灰线地折射到其巅峰之作《1984》中。
奥威尔在书中交代了其创作的4个动机:纯粹的自我中心、审美的热情、历史的冲动、政治的目的。情不知所起,对爱情来说很美妙,但对一项终生之事来说,“知所起”和“知所往”一样重要。我们可以在奥威尔的故事中尝试寻找自己的答案。
纵使思想闪耀,奥威尔对文本的严苛一点也不含糊,但你要足够细心和耐心,才能大浪淘沙般发现那些优美的法则。例如奥威尔6条写作规则,是出现在另一本叫《政治与英语》的书中,想不到了吧?
二、【素材】作家的仓库里装着什么?

(, 下载次数: 16) 毛姆,《作家笔记》
毛姆从18岁开始,随身记录了50年,记了有15册,毛姆的高产不是没有原因的。
写作不是灵光一闪的东西,即使有,一两次就算是中奖了。哪有什么捷径,老老实实看、记、思、写呗。也因为是笔记,里面的逻辑和故事性有些杂乱无章,不能当文学作品看,当思维札记看还不错。可以幻想一下,一个上世纪的老作家,揣着旧本子周游人世,观秋毫,听絮语,萃取创作的养分。我们能从中触摸作家思维的路径,跟着走一走,看一看,那风光是极好的。
里面金句蛮多的,时不时翻一翻,也无须讲究顺序,看久了,甚至可以当工具书看。很多时候,临笔犯难,思路郁结,如油入面,需要一针入肤,一痛百通,翻翻这些前人的思维闪光,颇有“一壶清露来云表,聊为幽人洗肺肝”之感。
三、【输入】会读,才会写

(, 下载次数: 19) 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读书,尤其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精华,也是写作者的底层能力。
最错误的读书方法,莫过于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好书都有骨有肉,阅读它的方法自然也是拆骨化肉。作者的一个核心理论是,阅读一本书要回答四个问题:整本书在谈什么?细节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本书是真实的吗?与我何关?
这本书出版于1940年,一直畅销不衰。不管你主攻什么类型的书,里面都能找到详尽的建议。例如小说等故事类书籍,要“快读”,且要专心,就想象自己在参加一个陌生的宴会,一开始的蒙圈是正常的,慢慢熟悉每一个人,最后站上高处,俯瞰整个宴会,谁跟谁,谁是谁,自然就明朗了。
四、【基本功】从每一个字词句开始

(, 下载次数: 16)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这是民国时期夏丏尊和叶圣陶写给中学生的书,但千万别小看了,里面的东西放在今天一点也不过时。
如果选一本恶补文笔基础的教材,我会首推这本。夏、叶两位老先生,用32个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既清新雅致,又意趣盎然,外带浓浓的民国风。那才是精致汉语该有的样子。
五、【技巧】好故事的捷径

(, 下载次数: 20) 许荣哲,《小说课》
如果写作是一个江湖,《小说课》就像一部武功秘籍,将故事心法分解传授,而且不需要有多高的天赋和基本功。《小说课》的作者许荣哲来自台湾,罗振宇则称他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故事入门教练”。
《小说课》一共分为一、二两册。 如果把写作看做烹饪。《小说课》第一册《折磨读者的秘密》就像要煲一锅老火靓汤,相当于“慢练”;第二册《偷故事的人》就像教人如何快速拼出一套精美的便当,相当于“快练”。
每个人对写作和表达都有不同的需求,有人想十年磨一剑,有人想现学现卖。这些想法都能从《小说课》里找到相对应的操作说明。
六、【习惯】秘密只有一个

(, 下载次数: 13) 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即使是天选之人,也没有容易多少。
就像作者说的:“如果没有写小说,(我)大概不会受到关注,会极为普通地度过极为普通的人生……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这个事实至今仍然令我震惊。我想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就是这种震惊。”
村上写这本书算是自扒了家底,他的写作天赋不容置疑,但这里他并没有抖,而是更多地去描写创作历程中那些偶然、艰辛或奇妙的瞬间。我读出的意思是,真有某些天启时刻,只是有些人悟到了,像伸手抓住一个从天空飘然落下的东西。
村上一手写自己的创作故事,一手自剖对文学的理解,不玄乎,都是朴素的道理,例如书要一本一本读,字要一个一个写,他自己每天写10页纸,不管有没有灵感,不多也不少,就像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标题那样——与时间成为朋友;(写作是)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
这其实就是写作的终极要义:开始写,不要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叶伟民写作”
叶伟民写作
作者: 17shao    时间: 2021-3-23 08:27
知识变现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苹果手机没有关闭打赏功能前,我们常会看到一篇文章被多家平台转载的同时,打赏人数也十分惊人,而这只是变现手段的其中之一。
每当有朋友羡慕我经营公众号,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写文章时,我总是告诉对方“其实你也可以写”。但往往都是“我没有系统学习过写作”“我不行”这类的回答。
今天我准备了7本关于写作的书分享给大家。从写作思维、积累素材和逻辑顺序入手,教你如何打造一篇“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一、写作思维
我们从小受应试教育的侵害,语文中的作文考试,总是把要求把控得十分死板,倘若有一点“超常发挥”,便按跑题偏题“酌情”扣分,导致我们从小写作思维的局限和固化。有关写作思维的重塑,这里推荐两本书。
《朱天衣的作文课》
这套书拯救了我,虽然这是一套小学生的作文指南,但请先别急着拒绝它。这5本书中, 涵盖了生活、社会、自然等60个主题。帮助我们重新建立写作思维。在重读每篇文章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象。在《美食》这篇文章,用小可爱的对话方式作为开头;在《害怕》中,把心理的恐惧描述的又十分到位;在《风》中,作者又列举了各种“风”的名字,详述了狂风大作时的景象。
如果你把60个主题耐心看完,你会发现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到多个的共同点,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其中也不乏一些引经据典。作者不需要平铺直叙的告诉你阅读的好处,你自己就会发现。阅读、观察生活、感官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会成为你写作的源泉和素材。
《文心》
同样是一本塑造写作思维的书。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合作撰写。把写作注入到生活中去,串联出中学生的三十二堂国文课。涵括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
如果你还没决定好将来写作的方向,不妨读读这本书。就像《这个历史挺靠谱》能带你快速浏览历史进程一般。《文心》以上世纪30年代前期作为历史背景,呈现了三年中学生涯,通过情节场景、对话交流、以及课堂和家庭生活,展示了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情,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二、积累素材
当形成了写作思维,提炼观点总是轻而易举。但是一篇文章,不能通篇都是观点,这样会使读者失去阅读欲望。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有关素材的搜集和积累,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本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叔本华曾说,“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就是思想上的懒惰”。
从你决定写作的那一刻起,“创新”也随之而来。
书中提出了笔记本的一元化技巧,除了记录读书笔记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当时生活状况、关注点和感想等,都可以成为读书的背景信息。我当时认为这种记录方式有些混乱,所以在笔记本上注明“目前对这种方法还存有疑问”的字样。但在接下来的阅读体验中,此种技巧真是帮助甚深,应用甚广。
比如我在整理《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的读书笔记时,通过摘抄联想到,当我听到某个问题的不同答案时,总是急于发声,打断别人的阐述。然后我就会在旁边用其他颜色的笔注明“即使意见相悖也别急于否定”字样。每当我翻阅读书笔记看到这句话时,总会提醒自己;或是在写书评时,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故事思维》
最近关注了很多大号的头条文章,发现个共同点:每篇文章中至少有两个小故事,由作者阐述观点作为结尾,并与主题呼应。是不是突然发现写作很简单?其实不然,当你开始构思文章时就会发现,即使素材量够多、够新颖,但讲起故事来,总有生搬硬套之感。
这本书是世界级故事大师安妮特·西蒙斯真正的奠基之作。通过6大故事模板,9类讲述技巧,10个情景策略。教你如何用故事思维,讲好一个故事。
本书详述了如何使用故事影响他人的技巧,以及故事带来的影响和说服力。
三、逻辑顺序
我曾至少在三本书上看到过:这世上哪有什么新鲜事,无非就是把原有元素重新组合而已。写作同理,有了观点和素材,接下来就是把资源进行排列重组,俗称逻辑顺序。这部分的书籍有很多,说说我最近刚刚读过的三本书吧。
《完全写作指南》
这本书简直就是“写作界的百科全书”。从大目标的写作流程入手,分别是:明确目标,了解读者,头脑风暴,组织文章,写初稿和修改文章。
在实际应用中,帮助我完成了《极简》和《故事思维》的书评写作。 我个人尤其喜欢头脑风暴这个环节,原来我也可以想出那么多匪夷所思却又与主题紧密联系的点子,建议你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多多应用。
在后面的分类写作中,包括致辞、求职信、新闻稿、报告等,作者都会在六大步骤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一个写作方向,并在每种类别最后分类整理出“这样做”和“不要做”。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
某天我无意中看到奥美广告公司早年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5周年庆 ”活动创作的《我害怕读书的人》。原来“广告”的辞藻也可以如此优美,文章断句也能如此华丽。对比以往的文章,我发现,我们都被惯性思维捆绑住了,为何不能用文案思维来写作呢?
用文案思维写出引人入胜的标题,争取读者的注意力;用文案公式BFD打动读者,即信念、感受和渴望;用文案思维为来源信息建档,倒逼着你去做信息来源的背景调查和真相考证。
最近正火的《欢乐颂2》中,曲筱绡得知关雎尔要报MBA的课程,她让关关负责听课,她负责砍价,目的是拿到一个你欢我喜的团购价。关关看着曲筱绡精明算计的小脸,说道,“细脚伶仃的圆规说过,‘越富越吝啬’”。这话倒是新鲜,我保存下来后就开始查找出处。此处出自鲁迅的《故乡》。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本书通过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教你如何完善一篇文章。这更像是写作必修课上的补充学习材料。
“就小说和其他创造性写作而言,延迟给出总结无伤大雅(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比如意外的结尾。但是,说明文在写作时不宜向读者隐瞒结论,应开门见山地给出,不要玩我有一个秘密的把戏。”
当你认真看过这7本书后,你会发现,即使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你也总会在书与书之间找到一到两个共同点。这就是触发。
所以说,写作就是一个“异曲同工”“融会贯通”的过程。
PS:以上书籍我都写过完整书评,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公举号中查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 饿了哦7哦    时间: 2021-3-23 08:27
哈喽,我又来,对的,如果你没有耐心读完这个帖子,可以直接拉到最后,肯定有惊喜等着你。如果想从事文学创作或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帖子。在知乎看到翻阅了上述有关写作书籍推荐四个最热门问题下按质量排序前90%的回答,统计出大概600多本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推荐(含重复),剔除相关性低及重复后,精选其中119本书籍。
本次汇总答案来源:
有哪些关于写作的书籍值得推荐?
谁有好的教写作的书推荐?
对写作毫无经验。。。可是又想业余写写小说,有什么关于写作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有哪些系统介绍写作理论和技巧的书籍或者公开课呢?
所有的答案基于先前四帖下热心知友的回答,不附加答主任何主观书籍增减。在此由衷向先前回答的知友们表示感谢。
按推荐次数进行排序,此处列出了前20本,简介前十,耗时约六个小时。
统计时间截止2018.7.20。 希望对想要学习写作的筒子有帮助~
统计结尾依旧有彩蛋奉上~~~
汇总推荐前20公示:
(, 下载次数: 15) (, 下载次数: 19) (, 下载次数: 18) 详细书单可关注公众号【小神的万事屋】,后台回复『写作推荐』即可获取。
简介前十:
1.《写作这回事》斯蒂芬·金
(, 下载次数: 16)
一半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的人生回忆录,一半是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谈兼写作大师班。手把手教有志于写作的文学青年要备好哪些必要的装备,如何像发掘一架恐龙化石一般将一个好故事发展成型,如何“关门写作,开门改稿”,甚而至于少用被动语态、“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等等谆谆教导。一切有关文学与写作的高头讲章均化作“卑之无甚高论”的如话家常,而且全部从自己的创作经历出发,将众多金氏名著的创作过程公之于众,坦陈自己的私心好恶。

除此之外,本书在斯蒂芬·金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当中还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意义:1999年6月19日,斯蒂芬·金在外出散步时遭遇车祸,伤势危及生命。而这本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和创作经验的书还没写完,差一点真成了斯蒂芬·金的盖棺定论。在鬼门关转了一遭后,斯蒂芬·金在髋部粉碎性骨折、仍身受巨痛的情况下重新捡起笔来,艰难地续写《写作这回事》,坦陈:“写作对于我来说好比是一种信念坚持的行动,是面对绝望的挑衅反抗。此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在这样的精神中写成的。正如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那样,是我拼着老命写出来的。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的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2.《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布兰登·罗伊尔
(, 下载次数: 14)
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涵盖的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商务人士,都可以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内容,让日常写作变成一项信手拈来的简单任务,从而使学习生涯和职业道路走得更加轻松。
3.《文心》夏丏尊 / 叶圣陶
(, 下载次数: 16)
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最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曾多次重印。

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陈望道序语)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据“写在前面”整理)
4.《完全写作指南》劳拉·布朗
(, 下载次数: 17)
这本《完全写作指南》告诉我们,只要思路清晰、流程顺畅、有好的方法和习惯,写作并不是困难的事。本书从写作的核心——写作思维入手,分析每一种实用写作的思维要点,以读者的角度反观写作的关键。按照作者所精心规划的写作流程,只要经过“确定写作目标、深度了解读者、展开头脑风暴、组织结构、打初稿、修改”这六个步骤,无论多棘手的写作难题,都能够得到顺利解决。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真正学会如何进行清晰、简洁、得体的写作。同时,本书更总结了二百多个方便参照、易于使用的写作模板,囊括了工作、学习、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随查随用,让你真正做到“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
5.《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
(, 下载次数: 16)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6.《成为作家》多萝西娅·布兰德
(, 下载次数: 18)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是可以教会的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成为作家》可以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作者首先指出作家天才论的误区,认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作者认为,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教诲谆谆,直面问题本质,带领读者踏上一条成为作家之路。本书出版于1934年,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7.《开始写吧》雪莉·艾利斯
7.1《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
(, 下载次数: 17)
《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是著名独立写作培训师雪莉·艾利斯的作品。本书收集了一些当代最知名作家的个人写作练习,这些练习都是作家们极力推荐的,简单易懂,可立即使用。该书通过展现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和古根海姆奖等获奖者的写作技巧,鼓励那些渴望在写作方面一展风采的人们。本书被《作家》杂志列入2006年度最佳写作类书目
7.2《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 下载次数: 18)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是一本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必备手册,其中收集了当今广受赞誉的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大师们的个人写作练习。他们中不乏传奇散文作家、《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作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创意写作领军人物,还有许多顶级的传记作家、新闻记者和教授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的教师。《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写作练习为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崭新的理念,比如如何突破创作瓶颈、为已完成的作品注入新的活力等。这些练习既可为初学写作者开启写作之门,也可为已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士借鉴学习。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将带你走进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领域一探究竟。《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将有助于不同水平的作者提高写作技巧并掌握写作实质。书中提供了八十多篇速成练习,正是这些练习打开了这些顶级作家们的创作源泉!
8.《写出我心》娜塔莉·戈德堡
(, 下载次数: 20)
30年前,《写出我心》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占据同类书籍的顶端,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影响深远。

在书中,作者将写作和修行结合,分享在写作中找到的驯服自己和释放心灵的方法。如何开始写作?如何寻找题材?如何应对逃避和拖延?如 何突破瓶颈?……指导读者通过写作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重新注视生命的细节。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如童年时的愉快暑假、面对父亲生命垂危时的痛不欲生、离婚的煎熬……在勾勒生活事件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奥义。这本书谈论的不只是写作,更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通过写作给生活赋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们再次审视这趟凡尘之旅,为平凡的生活心醉神迷。
9.《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Christopher Vogler
(, 下载次数: 14)
如何写作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编剧(作家)?这便是本书所研究的两个终极问题。

传奇大师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吸收了卡尔•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将故事模型分为“英雄之旅”的12个阶段;将故事人物总结为英雄、导师、信使、阴影等不同原型。此理论一出,立即震动了西方编剧界,《作家之旅》也被公认为好莱坞电影人的必读书目。

本书不但讲述写作的智慧,同样讲述人生的哲学。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之旅”中前行,克里斯托弗•沃格勒此时就是一位资深导师,指点我们走好“作家之旅”。
10.《<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威廉·E.布隆代尔
(, 下载次数: 16)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书单目的是为大家节省时间,提供购书或读书的参考,比我们自己盲目选书要靠谱的多。
完整去重书单共计119本。已转换为PDF文档,方便大家保存和查找。
需要的知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神的万事屋〗,后台回复写作推荐』即可得到完整书单。
PS:发现有些知友回答中含有心理学、谈话技巧、互联网运营、思维进阶。因为之前知乎上有类似的回答,我已经把相对应的帖子早已汇好。对这些方面的书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到我先前汇总盘点的这些帖子中去,或是直接关注我的知乎,下搜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哟(#^.^#)。
传送门: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必读书目有哪些?
有哪些可以提升情商、判断力和谈话技巧的书籍?
想学心理学,该看哪些心理学书籍?
更多干货分享请见微信公众号:小神的万事屋,欢迎你的到来哦~
最后看我这么辛苦的整理,咱能讨个赞再走嘛~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Rest丶Art    时间: 2021-3-23 08:28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文学作品在现在不吃香了。随着信息获取渠道增加,人们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所以文章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
(, 下载次数: 20) 小时候 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翻看5,6遍,现在重温经典作品已经不易,更别说阅读数遍了。


如何从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我们对写作有个整体的认识,现在我推荐一本写作人必看书籍:《30天成为软文高手》。
(, 下载次数: 14) 当初我看完,写作思维可谓是茅塞顿开,写满了整整一个本子的笔记,收获颇丰,希望对大家也有用。
(, 下载次数: 13)

这本书大致分为4个部分:
①软文的基本概念和炮制流程
②软文的写作特点
③各种软文的写法
④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01



软文定义:凡是未涉及重大政治、军事、社会新闻的文章。 也就是说,除了新闻联播和一些官媒,我们所看到的其他文章都是软文。


可能大家有个误区,软文就是打广告的文章,其实不是这样的。
(, 下载次数: 21) 02



各大新闻社、工作室都是规模化生产软文,常见步骤:
①备料:要广泛地收集相关信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搜集素材
②筛选:粗选和精选,挑选自己需要用到的信息
③加工:是文摘的高级阶段,需要有谋篇布局能力,也就是我以前文章所说我的结构问题,最重要的是起承转合。


规模生产就是制作各种写作模板、标准套件、文章建档,存在专业分工,提高文章生产效率。


通过对各种模板的组合搭配,使软文口径统一,文章千变万化,成批量生产。
(, 下载次数: 13) 03



软文的写作特点:
①严格控制文章字数
②勤于分段,减少阅读成本
③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废话要少
④标题一定要起好


其实这几个条件都是跟随互联网条件衍生而出的,现代人时间碎片化,文章必须要减少读者的阅读成本,2,3分钟就能看完一篇。
(, 下载次数: 24) 04



各类软文的写法:
观点软文:人物类,热点事件类,影评,书评等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算
干货软文:教程类,传授知识文章写法

通讯软文:报道一些消息,动态,人物的文章

研究软文:研究各种文献,报告,资料提取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


快速写作的4大模板
爆款标题的10大模板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写文章下笔别停顿等内容
(, 下载次数: 11) 05


在这里说一下,下笔决不能停笔,务必一气呵成。为了保持思维的连续性,许多作家喜欢在安静的晚上创作。


还有的作家有一种习惯,比如不断抽烟,一会一根,或者喜欢嚼口香糖,保证思维全力集中,脑子不至于疲惫。


创作断断续续的结果就是明显让人感觉东拼西凑,文章不是一个整体,明显感觉思维不连贯,此乃大忌!


还有一些软文互联网营销,传统媒体生产文章的过程等等内容,这本书干货很多,有兴趣想提高写作水平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


写了这么多,如果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如果想要这本书,可以私聊我,我免费送!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Sunday丶J    时间: 2021-3-23 08:29
这1年多以来,我帮助了200+朋友写作变现。欢迎加入我的零基础写作变现圈
https://www.zhihu.com/club/1188490832620257280时常会有朋友问我,如果0基础想要学写作,要看什么书?我一般会列一个书单给他,但是我建议所有人都先看这一本:《写出我心》
这本书1986年第一次出版就大受欢迎,后来成为了美国高中的写作教材。《写出我心》从思维上刷新了我们对写作的认知。其实,写作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写作,处处都可以写作。
写作的本质是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感受万事万物,探索外部世界,过有意义的人生。
(, 下载次数: 19) 作者娜塔莉在写本书之前,已经有了十年禅修的经验,她认为"写作就是一场修行"。写作,就像是在坚持做文字瑜伽,能修炼身心,修养德行。后来她成为了一名写作教练,坚持三十多年。这本书,它并不是单纯地在讲述写作技巧和方法,而是把写作和生活融合起来.

01 从害怕写作文到成为写作教练,最重要的是热爱和坚持


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写作的。娜塔莉小时候,十分害怕写作文。她是一个乖孩子,很听话,每次动笔都很留意老师讲过的标点符号、语法框架等等,但是写出来的东西枯燥乏味,根本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她并不喜欢写作这件事,直到上了大学,突然疯狂地喜欢诗歌,还梦想着有一天能嫁给诗人。
有一天,她在书店看到一首诗,写的居然是煮茄子!忽然间她意识到:"天啊,这种事也可以拿来做文章吗?”从此,她开始提笔写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发不可收拾,写家人的事,写自己的发型,写每次旅行,写山间美景,写她的初吻……
她说:"相信你所爱的事物,坚持做下去,它便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写作让她找到了内心真正的自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笔尖触碰到心灵,就会发现一个与众不同,""大写""的自己。
我曾经接触过很多人,都说热爱写作,但是又没有基础,担心自己学不会。其实,作家也不是天生的,都是从0开始的。只要真的热爱,长期坚持,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厉害。作家林清玄,从小立志要当作家。他小学的时候每天写300字,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中学时,每天写1000字;大学时,每天写2000字;毕业以后每天写3000字,坚持了40+年,他一生中写了170+本书,摆起来比他的身高还要高。
摩西奶奶80岁时才开始画画,她喜欢画,每天都画,在画画中寻得了内心的欢愉和宁静。把热情投放在小小的画板之上,就能获得无比的满足,画画给予了她更丰富更美好的人生。对她来说,对人生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能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02 普通人该如何开始写作?

《写出我心》的核心就是"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这本书一共写了64个小节,16万字。每一小节都是诗歌开头,互相独立,你可以任意翻看一章,用最放松的心情来看,让整个身体和心灵慢慢吸收。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禅师,轻轻牵着你的手,带你走进写作之梦。
写作之前要做什么准备呢?流畅书写的笔和一个普通的本子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在选择工具上花费大量时间。

怎么迈开写作练习第一步呢?最好是定时写作,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用来写作,由短到长,最重要的是不要停笔去做其他任何事情,保持住我们的"意念"。也就是说,写下当时我们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这个意义非凡。
写作需要刻意训练,娜塔莉把这个持续练习的过程比喻成"堆肥"。我们的各种经历和经验就像是被人丢弃的厨余一样,被扔到心灵的垃圾场,这些垃圾经过分解,就能变成肥沃的土壤,而我们的文字就是沃土里开出来的花。认真观察、用心思考,耐心等待,花儿绽放。
如果不知道该写什么,又怎么办呢?娜塔莉建议每个人都准备一个"主题表",平时想到什么主题,立即加进去,比如看到的一个场景,一个金句或者听到的一个故事等等,只要感兴趣的就记下来。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随时可以抓个题目就开始,不必纠结;二是一旦养成这个习惯,我们就会处处留意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样我们写出的文字就会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没有准备好主题表之前,我们可以写写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自己热爱和痛恨的事情。也可以写回忆类的,比如刚才发生的事情、喜欢的人、去过的地方、亲人等等。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上面这些问题都是常见困惑,通过这些方法,能够避免让写作变成压力形成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只管写写写就好了!


03 爱写作的人,就像多活了一次


娜塔莉的禅修老师曾对她说:"能力好比是地表地下的水。"这水不归于谁,但都可以汲取。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不是去拜名师,而是通过写作本身来学习。如果我们写的都是自己迷恋的事物,那么根本就停不下来,因为不吐不快。
还记得2017年的时候,《我是范雨素》这部小说突然火了,作者范雨素是一位40+岁的育儿嫂,只有初中文化,她热爱写作,打工的时候还组建了文学小组,和工友们一起学写作。网上有人说她的文字粗糙不入流,有人却说真实感人。不管大家如何评价,但这充分说明了一点,在写作的世界里,她活出另一个自己。
娜塔莉说,会写作的人有两条命。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去上班去买菜,这都是所有普通人在做的,这是一条命。但是对于作者而言,他们会审视自己的生命,会去观察世间万物的细节,这就是第二条命。比如,倾盆大雨来的时候,别人都去躲雨,而爱写作的人却冲进雨里,凝视水坑,然后写下他的感受。
爱写作的人,有两条命,一条命是普通人的,给了最本色的现实,另一条命是作者的,给了他们眼中和心中独一无二的世界。


04 写作教会我们如何生活

娜塔莉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寂寞,为了突破自我,她曾经一个人去海边,在那里回忆过去的遭遇,茫然无助,怀疑人生,无比痛苦。那时候,周围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没人可以交流,寂寞的恐惧感更加强烈地袭来。
此时,她感觉到自己如此渺小,再看看脚底下的土地,疾风中的干草,就在这一瞬间,原本她觉得很丑的东西忽然有了特别的细节。她写下这些细节,心已经平静了下来,才发现自己早就已经忘记了寂寞这件事。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我们写作时,就会发现很多细节,会对它们怀抱无尽的热爱。多想一想自己打算如何去写作,去和万物生灵做朋友,那我们的生活就变得丰富起来了。

宋朝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来源于生活,有时候生活的方式又来源于写作。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
有一个朋友,曾经和我分享她的通过写作获得重生的经历。两年前,她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时常觉得自己胸口被巨石压着,无法呼吸,好累好累,累到觉得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她憎恨同事和工作环境,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如意,想要离开却没有勇气,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离开这个单位还能去哪里赚到收入。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想到过这个世界好无趣,不如趁早离开算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写作,每次提笔,都会在心中想起某个人,向他倾诉自己的生活。一难受就疯狂地写写写,写下所有的痛苦和哀怨,写下一切焦虑和纠结,写下自己的期待和愿望,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心灵洗礼。不知不觉,她写下了几十万字,然后她惊喜地发现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写作教会我们如何生活,有些人天天写,却没有进步,那就是因为只是在机械地写,没有用心。如果是这样,还不如停下来去干点别的事情吧。
如果你喜欢写作,《写出我心》能刷新你对写作的认知,告诉你如何去开始,如何科学地坚持练习。
如果你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写作遇到瓶颈,《写出我心》会告诉你如何去提高水平,如何让写作成为一辈子的事情。

如果你已经在写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写出我心》可能会让你在本书找到共鸣,发现那个在写作路上坎坷成长的自己。

学写作必看,推荐给你,点下方链接京东好书直达。

我是雪舞梅香,和你一块写写,一起成长。如果你也想要写作变现,欢迎私信交流。
更多关于写作的交流,欢迎阅读我的知乎专栏:
<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c_161917299" class="internal">零基础学写作的通用技巧
如何提高今日头条推荐量,快速打造100W+阅读的爆文?
如何通过写作赚钱?
作者: 547218    时间: 2021-3-23 08:30
推荐《写你想读的文章》这本书,与市面上盛行的写作书不同,这本书侧重点不在于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在于写作理念。
作者田中泰延,原本是电通公司的职员,工作稳定、薪酬丰厚,人到中年辞职成为专职写手,为电影、广告、绘画、音乐等专栏撰稿,截至2019年,其作品的总浏览量已超过500万次,广受读者欢迎。他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提出了一个观点“所有的文章都是为自己而写的”。和大家分享我感触最深的三点。
01 写自己读着有意思的文章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这一千个读者中每个人都会认为《哈姆雷特》写得好吗?未必如此。对于幼儿园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涂鸦书比名著更具有吸引力。由于个人阅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触动我们的事情,未必能够触动别人。
我们没有必要设定读者属于哪部分群体。自己的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自己,如果自己读起来都觉得没意思,那么写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白费力气。
我们一大批投身自媒体写作的创作者们共同的梦想是写作变现,这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实现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内容深耕,需要孤身一人向前摸索,我们现在所走的每一步就像投进水池里的石子,石子的形状、大小不一,想要露出水面,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写我们完全不感兴趣的内容,根本坚持不下去。尤其是当我们写作的文章被人指指点点、任意评价时,一个小小的触点,就可能压垮我们。
而将写作对象设定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内容则不同,就像学生时代,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而愿意写,越写越感兴趣,形成一个激励写作的良性循环。
再者,我们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内容、什么风格的文章,因而写出的文章是否让自己开心、是否让自己满意,可以得到即时反馈,写自己读着有意思的文章,让我们在梦想的道路上坚持得更久。
02 关注由事象产生的意象

学生时代,语文老师经常布置写观后感、读后感,800字左右的文章,摘抄书本原句或复述电影内容的篇幅通常占五六百字。网络上的书评、影评也能见到这样的情况,千篇一律的内容、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让人既没有想写也没有想读的的欲望。
田中泰延在《写你想读的文章》中提出,
绝大多数的既有人想写又有人想读的文章是随笔。
他将随笔定义为“在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所见所闻都是事象,由此而引发的心灵触动即为意象,文章的落脚点在在于由事象产生的意象。
作者认为“我们要接触事象,产生感动或疑问等意象,然后提出假说,详细调查,摆出证据,深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写作时,我们并非一味地描写所见所闻,也并非随心所欲地泛泛而谈,而是关注由事象产生的意象。
比如我们写书评,首先要做的是阅读书籍,在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书本中最能触动我、引发深刻思考的内容,结合事例进行分析解读,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书籍的内容毋庸置疑是事象,解读中使用的事例,或是来自个人、周遭朋友的经历,或是来源于文学作品,也属于事象的范围,我的思考则属于意象,由此形成一篇完整的书评。
03 从最基础的起承转合开始练习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有点波澜、有点曲折的。我们大部分人写作的灵感、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经历,日常生活不可能像电视剧中所演出的那样轰轰烈烈、起起落落。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摆脱平淡无味的风格呢?田中泰延认为,要从基础开始练习,这个基础指的就是起承转合。
起——描述实际的经历。
承——说明具体过程。
转——阐述意义,提出命题。
合——抒发感想或提出建议。


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为例。
不使用起承转合,我是这样写的:一位大姨来我家做客,看见地板不亮堂了,让我们换了个拖布重新拖地,地板焕然一新。
按照起承转合的形式来写:一位做保洁的大姨帮我们省了一笔预算。最近家里地板不亮堂,我想请专业的师傅来打打蜡,妈妈托以前做保洁的同事帮忙打听。大姨来我家看了看,根本不需要打蜡,换个新拖布就行,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六十块钱解决了。真是术业有专攻,有些问题还是得仰仗专业人士,省时省力又省钱。
相较而言,有了起承转合,事情的起因、发展、冲突、结果一目了然,逻辑顺序更加清晰。
结语

《写你想读的文章》是一本非典型的写作方法论,与时下网络热捧的速成写作课相比,作者田中泰延并没有用过多的篇幅讲述自己的写作方法,而是反复强调我们要为自己写作。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为自己写作时,生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正如作者所言“当我们把接触事象而产生意象付诸笔端时,我们首先拯救了自己的心灵,或许也拯救了他人的心灵”。
作者: 547218    时间: 2021-3-23 08:31
推荐一些关于写作的书,排名不分先后,但看每本书的评语,大致能知道我的倾向。
1,《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 下载次数: 20)

写作入门书,只有100多页,名副其实“小小”书,内容精简、浅显,不教你妙笔生花,而是教你将文章写得晓畅、清楚。
2,《小说的骨架》


(, 下载次数: 13)

介绍如何写小说的提纲,也涉及小说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这本书能避免初写小说的作者仓促动笔,跟着感觉信笔由缰,写了几十万字然后写崩。
3,《冲突与悬念》


(, 下载次数: 15)

如果说《小说的骨架》是经,这本书就是纬。细致入微描述如何营造小说情节的节奏和张力,通过冲突和悬念,使小说具有阅读快感和吸引力。
4,《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 下载次数: 9)

斯蒂芬·金出了一次车祸,养伤期间写了这本书。书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个人经历的自述,后部分是他写作方法的心得。
前半部分文笔出色,展现了斯蒂芬·金创作生涯的坎坷和坚持;而写作方法部分则幽默、简练,一针见血。
这本书受到不少专业作家甚至纯文学作家的推崇。如果只选择一本介绍写作方法的书阅读,我推荐这本。
贴个别人整理的内容摘要:
(, 下载次数: 10) 5,《经典情节20种》


(, 下载次数: 18)

提供了20种经典情节的发展模式,如果是武侠、奇幻、惊险等类型文学的写作,对拓展情节的构思有参考价值。写作时当不知道情节下一步怎么发展,不妨找这本书翻翻,当个工具书。
6,《经典原型人物45种》


(, 下载次数: 12) 将小说人物按照西方神话人物进行分类,包括男主、女主、男配、女配一共四十五种类型人物。因为文化差异,书里提到的神话人物大多中国人并不熟悉,对于中国作者来说或许实用性略低于《经典情节20种》。但塑造小说人物时仍可翻翻,按图索骥寻找人物创作灵感。
7,《<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 下载次数: 19)

训练记者的经典名作,非虚构写作的必读书,部分章节写得非常好,且实用,值得选择性反复阅读。
8,《自媒体之道》


(, 下载次数: 10)

书中各章是自媒体资深人士的经验之谈,如果说自媒体写作分为道、法、书,说这本书是达到“道”未免言过其实,但“法”的层次是有的,问题是其他九成的自媒体写作书籍、文章只能算“术”。
9,《故事工程》


(, 下载次数: 14)

作者是个话痨,废话有点多,但有些章节见解独到,这部分就值得选择性细读
10,《创意写作大师课》


(, 下载次数: 15)

结合众多著名作家的写作经验,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11,《畅销书写作技巧》
(, 下载次数: 14) 介绍的小说写作技巧简单、有效,对刺激和反应、场景与人物的阐述相当精到。难得的是,还是少有涉及写作心理和情绪等“写作心法”的书。对于写小说陷入迷茫(无论是技巧还是精神)的人,值得一读。
12,《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
(, 下载次数: 16) 6W原则是:What If,打破“万一........怎么办?”的思维惯性;Who,彻底颠覆谁的生活;Why,你的主人公为什么在意;Worldview:主人公的世界观;What Next:完美的因果关系;When:给主人公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
这本书关注的不是单纯的故事情节,而是强调主人公内心和思想对情节的影响和反应,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物?因为是这样的人物才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件事?当外界变化时会导致他什么改变?改变后的结果是什么?


答主将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更新这个答案,同时选择较有阅读价值的书专文介绍。
作者: 银色时空    时间: 2021-3-23 08:32
基础级:

《弗雷的小说写作坊:劲爆小说秘境游走》
小说写作基础,适合对系统化写作知识零认知的同学看。看完可以基本对小说写作有什么必备的思路有个了解,对于整体塑造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21天搞定电影剧本》
编剧知识基础,对于节奏表有个基本的认识,适合零认识的同学看。看完可以了解编剧的基础知识,对整体结构节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三十天写小说》(作推荐,非必备)
讲诉写作自制,一个老美三十天写中篇小说的组织领头人写的。看完可以有一个对短期赶稿状态的了解,初步认识写作时会经历什么心理状态。

进阶版:

《弗雷的小说写作坊:让劲爆小说飞起来》
小说写作进阶,适合有一定写作经验(五十万字废稿起步价)的同学看。看完可以进一步了解小说的成分核心,怎样的素质是读者希望见到的。

《救猫咪1》
编剧知识进阶,对于节奏表做深入讲解,适合觉得自己总是写卡壳的同学看。本书讲解了在商业语境下,节奏表是如何奏效的,以及很多作者关于故事内容思考的经验之谈。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深入讲解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真正速成。

《编剧的艺术》
详细论述人物与冲突,好莱坞编剧必备书籍,品质有保证。如何写出真实的人物与有层次感的冲突。

《救猫咪3》
如何写出好故事,剧情思考的灵魂指导。

《弗雷的小说写作坊:悬疑小说创作指导》
如何从最初的创意开始构思一篇悬疑小说,然后是人物,冲突,剧情。作者全面地展示了这个过程,生动精彩。

《你的剧本逊毙了》
一百个自检的点,超实用的写作错题集。

《布洛克的小说学堂》
作家的日常,了解写作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核心版:

《剧本结构设计》
以冲突为核心的编剧教程,讲述了如何抓住剧情中啊哈的那一下。实战派。

《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
最实用最经典的英雄之旅模式详解,符合自我成长和冒险型故事,好莱坞编剧演员必备书籍。

《经典人物原型45种—创造独特角色的神话模型》
最实用的人物原型,全方位人物分析,实战派。

《希德菲尔德经典剧作教程三件套》
好莱坞编剧经典,扎实详尽的教程,实战派。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罗伯特麦基经典,但不推荐读。

《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
详解好莱坞如何征服观众,编剧理论最佳读本。

丧失学写作系列:
想要系统地学习小说写作,却不知道买什么书?想要系统地学习小说写作,却不知道买什么书? - 说夜的文章 - 知乎专栏素材的积累和使用丧失学写作:素材的积累和使用 - 说夜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故事的常识、基本结构、与本质。故事的常识、基本结构、与本质。 - 说夜的文章 - 知乎专栏
作者: 寒冷刺骨    时间: 2021-3-23 08:33
推荐读一读《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随着自媒体写作的兴起,网上各种写作教程和培训班层出不穷,这些教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强调:写新媒体文章一定要先分析目标读者,学会给读者画像,写的文章才能使他们感兴趣,还要研究机器算法的喜好,写出让机器人愿意推荐的文章。
所以第一次看到《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这本书的书名时非常疑惑:写自己想读的文章很简单,可是没有人喜欢读怎么办?


(, 下载次数: 18)

读完全书才发现,写自己真正想读的文章,没有想象地那么容易。书中介绍的写作方法貌似简单,而且和主流媒体倡导的截然不同,可是真正练习去做,却能改变文章的内核,让写作能力有质的飞跃。
《写你想读的文章》是一本很薄的小书,以写作的内容,受体,方法和原因为主线,删繁就简,阐述了写文章的真正意义以及很基础却很有用的写作方法,上市两个半月就销量破15万册,荣登日本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作者田中泰延是日本著名的自由撰稿人和文案专家,有二十四年广告策划经验。后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开始写作,成为了在日本阅读量达到500万的写作达人,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强烈支持。《写你想读的文章》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介绍了自己写出超人气文章的方法。


(, 下载次数: 14)

一、爆文大多都是在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

什么样的文章写完自己想读,同时也能吸引别人呢?
作者的结论是随笔。那什么是随笔呢?可能大家心里觉得知道,可要说出精准的定义,还是有点困难。田中泰延先生给随笔的定义简洁却直指核心:
随笔就是在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

当然,事象不仅仅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内容,如知识、音乐、电影等。比如我喜欢写书评,梳理书里的内容、作者的观点就是事象,由此所引发我自己的感觉和思考是意向。


(, 下载次数: 18)

田中泰延先生反复强调,好的随笔必须要既有描写事象的部分,也有描写意象的部分。
我恍然大悟!以前读书评达人鼹鼠的土豆老师的文章,时时感叹写得真好,既吸引人,读完又很有收获。可反观我自己写的书评,自以为干货满满,可每次发布之后阅读量很低迷不说,过几天再看连自己都读不下去。
本以为是我的积累不足,现在看来不仅如此,我过分注重梳理书中的干货,也就是“事象”太多,而“意象”不足,而鼹鼠的土豆老师会基于书中的内容和观点进行发散拓展,也就是“事象”太多,而“意象”不足,而鼹鼠的土豆老师会基于书中的内容和观点进行发散拓展,也就是“事象”和“意象”交织,所以精彩。
田中泰延先生说每一个词都要明确定义,才能写出本质。他对于“随笔”的这个定义真是恰如其分地印证了这一点。


(, 下载次数: 19)

二、写作真正该取悦的是自己,而不是读者。

在这个崇尚“写作变现”的时代,很多人越写越焦虑,一窝蜂地追热点、文章同质化是常态,洗稿、抄袭的丑闻也时有发生。
可田中泰延却在《写你自己想读的文章》中说:如果别人已经用更加丰富的词藻写出了你的所思所想,或者详尽的解释了你的疑惑,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写作首先要取悦自己,要努力写出自己想读的文章。这不是“自嗨”,而是在拔高自己对写作的要求。
首先,如果自己都不爱读,不要指望别人会爱读,所以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写出有意思的文章。
其次,自己接触的事象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产生的意象也只有自己记得最清楚,我们在书写这些事象和意象的过程中,享受着文字带给我们的幸福。写文章的人是我们自己,感到喜悦的人首先是自己,谁也不能代替我们。
如果一味揣测别人喜欢什么,投其所好地写作,不顾自己看到的事象和内心产生的意象,写作的过程会非常痛苦,扭曲了自己写作的本意初心。
再次,我们写作的语言和货币一样,有着和交换东西、作为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没有必要去刻意迎合读者。只要文章对他人有用,观点足够新颖,就会为你带来与它的价值相符合的回报。


(, 下载次数: 17)

三、掌握最基础的写作逻辑,写出自己想读,同时也有吸引力的文章。

最基础的方法,往往是最有用的方法。
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无趣的人,你写出的文章当然也会乏味无趣。只喜欢喋喋不休地描述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外部世界,对有趣的事物保持敏感。好文章是事象和意象交织而来的,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描述意象,但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兴趣,首先必须描写事象作为支撑。
其次,精彩的文章来自大量的调查。
……现实是最重要的,写手的第一要务就是调查,从调查结果中提炼出10%的信息,然后再从出10%中浓缩出10%作为“笔者的思考”。
看完这段话,也就不能理解作者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受大众认可了。比起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经过认真调查的文章,当然更有深度了。而且他所谓的调查,不是随便在网上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等渠道查到的资料,他建议到图书馆找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才不是在炒冷饭,才能挖掘出深度。
再次,从基础练起,以起承转合的结构来写作。
至于具体的写作方法,田中泰延先生建议使用承转合的结构。
在到处都充斥着“速成方法”的今天,起承转合貌似太简单,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不从基础开始练习,写作就无从谈起。
本书中还有个不得不提的彩蛋,作者在前三章结尾各写了一个专栏,其中广告和简历的写法真的是道出了不同形式写作的精髓,让人感觉醍醐灌顶。


(, 下载次数: 18)

“对于一篇优秀的文章来说,比起鬼斧神工的地方,难得的是其中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核。”
《写你想读的文章》中田中泰延先生对于写作的观点真是发人深省,作为热爱写作的人,让我们先取悦自己,注重提升自己的文章的内核,以更加简单,更加纯粹的方式来写作。通过写作更好地表达自己,用文字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


<hr/>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亲子阅读践行者,喜欢读书和分享好书,喜欢分享儿童教育知识,欢迎关注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ec745e1b916300bdbb759cf43d216c88" data-hash="ec745e1b916300bdbb759cf43d216c88" data-hovercard="p$b$ec745e1b916300bdbb759cf43d216c88">@糖果妈妈爱孩子  。
作者: niggalife    时间: 2021-3-23 08:33
我推荐秋叶老师的《7堂写作课》
新媒体时代,我们缺的不是写作力,而是一种思维力
做时间的朋友,不如从你的文章做起。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写下了许多作品但没什么特色。后来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福楼拜告诉他,写的文章总不生动,是因为功夫还不到家
于是,福楼拜让莫泊桑每天在家门口记录马车的来往,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莫泊桑把恩师的话牢记心上,从此,写出了很多经典小说比如《一生》《项链》等等,莫泊桑也成为了世界三大著名小说家。
说到写作,除了自身努力和坚持外,其实很多时候是有一定的套路,这个套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框架,在《写作7堂课》里秋叶老师系统总结了写作常用的7种方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
本书从如何搭建文章框架,到搜集与整理素材,从会写到写出价值,书中都用简单明一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写作之于带给我们的收获。


(, 下载次数: 17)

作者秋叶,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中欧商学院私享会导师、多家500强企业邀请授课、百万畅销书作者、新媒体商学院创始人。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向土豆老师申请的,两天之后就收到了,书不厚,字体会比平常的小说大,而且页面设计的风格很别致,有配图,有标志,每一页都干货满满。
我从事新媒体写作近一年时间,这一年时我从写励志文到亲子文再到运营自媒体帐号,特别在运营自媒体帐号时时常觉得力不从心,为什么呢?因为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是日更?还是写一周二更的深度文?
看完这本书不仅让我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从普通的写作者立场出发看到写作者应该要有的写作思维,那就是复利思维。
对于写作者而言,有深度的文章才永不过时

有人说,这个时代只要有一台电脑人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这句话不假。
但是要想在自媒体领域发光发亮,你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输入和输出,因为算法机制,就需要我们做到常更文,这样帐号才会活跃,系统才会有更多的推荐,那很多作者就开始坚持日更,每天铁打不动的更文1500-2000字。
日更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蹭热点,而蹭热点流量来得快也走得快,也就是你辛苦写的一篇文在一周之内就已经没有价值了。
在写作初期,我曾经也坚持了三个月的日更,除了每天文字够数之外,感觉很多时候写得自己一头雾水,有了那段经历之后,我便就放弃日更的心思,开始写一些稍微有点深度的文,虽然费力,但是时效性没那么强。
那么,我们的文章如何有深度呢?这里分享书中提到的这种思维模式:


(, 下载次数: 16)

这个现象是什么?或者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们有什么方法解决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
谁遇到了怎样的困境?
现在产生了怎样的冲突?
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有什么好的解决对策或建议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写文时常问自己“为什么”,比如A事件的发生它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结果,最后再告诉读者一些实用的方法。
如果每一篇文章都能以这样的逻辑分析下来,那么这篇文章至少是有深度的,这样的文章不仅给读者传递了你的价值观,也让读者因为这篇文章而受益。
复利思维:利用复利式写作,学会一鱼多吃

写作是一件相当辛劳的事情,当你写一段之后如果没有强有效的输入,你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疲劳,这种劳累可以让你整夜失眠,掉头发,头晕,无精打采等等,而写作带来的强度远远大于劳力工作。
所以,此时的我们每写出的一篇文章,其实都是辛苦付出的见证。
而自媒体时代,各种规则不停地转变。身为普通写作者,我们也要适应平台的规则,与其这样不停地 适应,不如学会复利思维,让自己的文章一文分发,一鱼多吃。


(, 下载次数: 10)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面有一句话叫:Buy And Hold(买下并长期持有)
复利效应是经济学的一个名词,它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自媒体时代各个平台的调性不一,所以,我们写一篇文章的同时可以考虑分发到不同平台,假如一篇文章A平台不火,B平台火,B平台不火,C平台火,这样一篇文章可以享受到不同平台的权益。
在时间的洗涤中,如果这是一篇高质量又有深度的文章,它除了会为你创造源源不断的收益外 ,还可以为你链接到自己的圈子,甚至为后期建立个人品牌而做准备。
就像秋叶大叔所说的,
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回报,让它成为你的优质资产,知识资产。
那么,该如何一鱼多吃?
当我们写好一篇文章时,不妨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平台分发,具体平台的分发规则详见下文。


(, 下载次数: 19)

一篇能够为写作者带来收获的文章必定是有价值的文章。
那么,什么叫有价值的文章呢?
在古典老师的《跃迁》一文中,提到职业生涯的4个理论——写出观点的高度、写出内容的深度、写出视野的广度、写出人文的温度。
比如秋叶老师所写过的一篇《7步打造个人品牌,做斜杠青年不难?》,这篇文章写于2016年10月,但是今天还是有人看和转发,而这篇文章秋叶老师是写了一天,要知道他的一篇文章也就不到1小时。
事实也证明,越是有价值的文章,作者花费的时间也越多,写得也更深入,那么复利的周期也就越长。
复利写作是可以写作者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回报。
学会复盘思维,让复盘式写作提供不断精进的技能

写作除了要有框架式思维即对待事物的一个整体性认识过程,你才能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到方方面面的可能性。
而想让自己持续提高,进而提升框架思维,就应该掌握复盘式写作。
在工业上有一种思维叫PDCA,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


(, 下载次数: 16)

PDCA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同样在写作中,也一样可以用到PDCA思维。
比如,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定期进行素材和结构的拆解,这样结构化复盘写作,很快会让自己得出一个文章的基本模型。
我们想在哪个平台上稿,就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10篇以上的稿子进行拆解复盘,拆解包括标题、素材、金句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


(, 下载次数: 21)

在这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造出更多的标题:如,原标题10个PPT技巧,让你效率翻倍,我们可以改为,10个鲜为人知的让你效率翻倍的PPT技能,你知道几个?
复盘式写作重在复盘自己写过的文章的框架,分析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调整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写过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做到复盘,那么我们在分析文章框架时将更加精准和有的放矢。
写作是一条漫长的路,写是每天需要不断练习的事,而复利思维和复盘写作则是给自己提升空间和能力的写作思维。
在这本《写作7堂课》中,有很多种方式的写作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写作方式,作为一名普通写作者都应该有复利思维和复盘的能力。
写如何把写作习惯养成,让写作技能持续提升,内化成自身的能力。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你才能用写作给自己打开人生的各种可能。
作者: 小绵羊91    时间: 2021-3-23 08:34
恰好刚刚看完了一本非常适合写作的书籍,在这里推荐一下。

写作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若只占据其中一种,便是在及格的边缘游荡。

为什么这么说?那就请你跟我一起回忆一下:同样是一篇文章,有的让人拍案叫绝,留有余味。有的阅后即焚,过目便忘。

这其中的差距就在是否同时具备科学与艺术,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些具备出众写作技巧的学生和青年作家,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不断地使用。那这些原则是什么呢?

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我近似疯狂地寻找上述答案。
在一筹莫展中看到了一本由一位加拿大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写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 下载次数: 15)

让人极其欣慰的是该书的作者也同样认为

“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像极了既有颜值又有才华的少年。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讲道:写作包含了四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语法,并着重的分析了前三个部分,且一共归纳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
结构、风格、可读性这三个方面各具特色,又彼此链接 ——
结构:
“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
风格
“风格是写作的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内容。”
可读性
“可读性与表达方式、写作材料的视觉愉悦感和易读性等有关。”
这三个方面,结构更注重科学,可读性更注重艺术,风格则是各占一半。

掌握文章结构,搭建坚固外壳
表述不清是我们写作文章时的拦路虎,写了一大堆却看不出所以然。如果抓不住重点,自然也就抓不住读者。
这就是文章没有结构的原因,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有逻辑顺序的。
结构就像房子的外壳,只有外型上大致建立起来,才能不断的往内延伸。
结构就是文章的外壳,也叫骨架。当骨架清晰时,读者便能瞬间抓住重点,理解作者的想法。
如何才能做到结构清晰合理呢?作者提出了五个原则,我将挑出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则具体说明。

原则一:自上而下
这种写法便是我们常说的:结论先行,开门见山。
看似简单,在生活中却常常遇到。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报纸文章,大学要写的论文,都要遵守自上而下的原则。
将主要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起点,好让读者在刚看到时就已经抓住了重点,以至于不会在文字的迷宫中失去方向。
在开头时写出总结,后文用细节支撑,如此环环相扣大致构成了文章的框架。

原则二:巧用转折
当一篇文章需要跌宕起伏时,转折必不可少。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又能在关键时刻抓住读者注意力。
转折词的四大作用:对比,举例,接续和总结。
转折同时被称为语言的交通灯,若是转折词使用过多,那便是违反了交通规则,弱化了文章意思。
学会巧用转折,不断提示写作方向,正确组织文章秩序。

原则三:整合相似事物
如果说转折是交通灯,那不同的主题则是拐弯点。假若你站在不同拐弯点的中心,定会迷失方向。
这原则三便是这个理,将不同的观点主题分明别类,将相似的事物整合,会使文章变得错落有致,读者阅读时也心情愉悦。
就像平时我要写一朵花的组成部分,我会将所有的组成部分列出来,随后一部分一部分写。如此一来,清晰明了。

掌握文章风格,搭建结实支柱
文章的风格就像一个人的个性,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鲜明的性格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那如何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个性虽百态,原理却统一。在已经搭建好了框架的基础上,作者在风格上列出了十一条原则,稳固框架的同时,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章风格,在此列举我常掉坑的三条。

原则四:具体举例,让例证个性化
好作品和一般作品最大区别是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来支撑所谈内容。
一般人写文章常常会陷入“自嗨”情形,我也时常掉坑。就像一句“公司利润下降了”没有具体数据支撑,读者也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若是将上述表达改为:公司利润下降了10%,因为总体成本增加了20%,会不会更让人记住这其中的细节。

原则五:删除不必要的词
文章有力贵在简洁,句子中不应包含不必要的词语,段落中不应包含不必要的句子,同理,一篇文章不应有不必要的段落。
看以下这句话:“我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
这其中就掉入了句子冗余的大坑,新手本身的含义就有没有经验的意思。
意思重叠的句子,会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句子的意思上,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原则六:选择恰当的语气
写文章就是换了种说话的形式,一字一词一段一篇中都会透露出三观和态度。
就像有位作者写了这么一句话:“商店晚上七点关门。”
其中就透露着作者此时的态度:消极,因为用到了消极动词:关门。
如果将这句话改成:“商店一直到晚上七点都开着。”就会传达出不一样的情形。
字字珠玑,仔细斟酌,写文章可不是简单的活。

把握文章排版,搭建立体空间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喜欢与干净清爽,整洁大方的人交往,因为这一类人交往起来让人感觉舒适。
同理可得:我们都会喜欢观看排版精致,可读性强的文章,因为这会让我们阅读感极佳。
作者提到:适当增加文档的页边距,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的空间,巧用可读性工具:加粗,斜体等等方式来提高读者的阅读感受。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一直强调:“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我们要想写出一篇既有颜值又有爆料的文章,书中提及的原则必定要遵守。


书中汇总的20条原则还可以制作成一个改错清单,在写完文章后仔细审查,降低文章的出错率。
我鼓励大家阅读这本书的原因就是以上几点,让你的文章在有料的同时,又有颜值。
作者: 患了爱姿病    时间: 2021-3-23 08:34
01 写作困难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作家严歌苓曾说自己创作《陆犯焉识》时,感觉“再也无法完成了”,还觉得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败笔,痛苦到拿头撞墙。
以高产著称的专职作家严歌苓尚且如此,更别说我等业余选手了:没有灵感,缺乏思路,勉强写出来也觉得写的很烂,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写作……
读完秋叶老师的这本《写作7堂课》之前,我已经有半年没有写出自己觉得还可以的东西了。


(, 下载次数: 16)

看过的写作书听过的写作课都说,要大量读书输入,要先写出来再修改,要坚持日更……说的都对,我也在大量阅读,也能每天坚持练笔,但就是很难写出来一篇条理分明,论证充分,让人有阅读欲望的文章。
如果说好文章像一盘营养全面荤素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那我大部分时候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无趣又苍白,让人毫无食欲。
我相信勤奋、坚持的重要性,但除了这些,写作新手更需要的是正确的写作思维,以及行之有效的写作方式。正如塞万提斯所说:“人们不是用白发写作,而是用识见写作的。”
秋叶老师的“7堂课”分别是:
·框架式写作
·复利式写作
·碎片化写作
·联机式写作
·结构化写作
·清单式写作
·复盘式写作
这7堂写作课是秋叶大叔和他的团队基于十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非常实用的写作思维+写作习惯+自我管理体系。
对新手非常纠结和困惑的问题,例如“没有灵感,写不出来”,“练习不少,还是写的不好”,“怎样才能像大牛一样写作变现”非常有启发性。
02 我也很想写,但就是不知道写什么

大佬们的写作状态大部分时候如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所言:“我只在自己有灵感的时候写,幸运的是每天早上9点我都有灵感”;
我这种新手作者,每天早上9点打开电脑,大脑和文档一样空白,完全不知道要写点什么。
所以,到底要怎样才能“每天早上9点都有灵感”?
村上春树说:“创作35年,我从来没有写不出来的时候。”在他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他写道:“我们的(至少是我的)脑袋里配备着这样的大型档案柜。一个个抽屉中塞满了形形色色作为信息的记忆……当我集中精力写小说时,哪里的哪一个抽屉中装着哪些东西,相关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里,眨眼间就能无意识地找到它的所在。”
原来大咖们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是这么来的!那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档案柜”呢?
秋叶老师《写作7堂课》的第一课所讲的框架式写作,就很好的解答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框架式写作’,就是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列出所有可以讨论的话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建立话题库。”
原来,大牛们总是有的可写,是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思想框架建立了“写作档案柜”!


(, 下载次数: 13) 《写作7堂课》@邻三月如何从年更号变日更号
框架式写作的底层逻辑是人的结构化思维。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有结构的信息,当你有自己的认知结构,所有的零散信息对你来说就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像村上春树脑袋里的档案柜一样,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只需要循着一个点,就能从记忆网络中捞起一连串的想法。
框架要如何建立呢?《写作7堂课》中的建议总结起来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先模仿再完善。
我们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日常工作开始,例如“怎样给文章起一个好标题”,“如何写一周工作汇报”。
如果觉得自己总结的不够好,可以先借鉴书上或大咖们总结好的,然后再不断修改完善。
搭建框架本身并不难,从0到1才开始行动是最难的部分,有了这个1,一切才都有可能。就像秋叶大叔说的“不要怕自己开始的晚,也不要怕自己开始的起点低,最重要的是我们勇敢的建立自己的框架。”
框架之树有了基础和开始,才能越来越茂盛,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的事,都会成为滋养它的养分。


(, 下载次数: 11) 《写作7堂课》知识框架树示意图
03 没时间写?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有人说:“写作并不容易,也不有趣,它艰难而孤寂。”我深表同意,有多少人做公众号之初,冲劲十足的想日更,但真正上手做了之后才知道有多麻烦多费时。
工作之余的时间本就有限,再加上写文章本身也很慢,还要找素材,排版,多个平台运营……最后,公众号从周更变成月更,最后变成年更。
《写作7堂课》的作者秋叶大叔,本身是一名大学老师,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到处做讲座、搞培训,但他一年能出好几本书,还创办经营好几家公司。这样一个大忙人,他的公众号却能常年保持着高质量日更,他为什么可以写的又快又好?
秋叶大叔还在书中透露,他真正写文章的时间往往不到1小时,哪怕是比较重要的文章也不会超过4小时。因为他认为,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人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性的工作。”
他的秘诀则是:碎片化写作(写作方法)+精力管理(关键习惯)。
·写作方法:
“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半小时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每一篇文章的工作量,他都可以将之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分配到各种零碎时间一一完成。
·三个关键习惯:
养成这三个关键习惯,是将零散时间的高效率利用的基础和前提。
这套写作方法既是对写作这件事的化整为零——把写作这件繁复的工程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步骤;也是对碎片时间的化零为整——上下班路上,餐厅排队打饭,茶水间泡咖啡的几分钟,都不再是无意义的零碎时间,而会规规整整的成为你写作路上的铺路石。
正如秋叶大叔在书中所说:“哪里有什么‘大咖’,无非是看准了方向,比别人早出发,顺便把喝茶的时间用于工作而已!”
04 总是写不好怎么办?

写作时最受打击的事情是什么?对我来说,是终于战胜了拖延症,挤出看剧睡觉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出一篇,激动的发布后……却发现没有人看。
法国作家布封说:“为了写得好,必须充分的掌握题材,必须对题材有足够的思索,以便看出思想的层次,把思想构成一个连贯体,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
所以,文章写的不够好没人愿意看,原因也很明显:文章结构不清晰,素材不够打动人。
在《写作7堂课》中,我也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结构不清晰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文章也一样。条理清晰的文章能带给人轻松愉快的观感,我很喜欢的一些大V,比如鼹鼠的土豆,秋叶大叔,战隼老师,都很擅长用简单的文字,把一件复杂的事情讲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他们的文章结构清晰有逻辑,干货满满,还能让人一口气读下去。
《写作7堂课》中的框架式写作+结构化写作+复盘式写作,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你读到你觉得结构很棒的文章,可以先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框架,作为下次自己写同类文章的参考;对于自己写出的好文章,也要坚持做复盘,补充到自己的写作框架里。
就像秋叶大叔在书中所说:“写一流文章,需要天赋,写合格文章,需要套路。”这本《写作7堂课》甚至还直接给出了10种我们常见到的写作框架,非常适合新手学习借鉴。
(, 下载次数: 18) 《写作7堂课》10种体裁,10种常用写作框架
·缺素材
大V的文章除了干货,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之丰富也很惊人,名言金句,名人轶事,实验数据,调查报告,他们都能信手拈来。以往我总是一边艳羡,一边惭愧自己确实积累不够。
大咖们能有今天的成果,确实离不开过去的积累。像秋叶大叔,已经在互联网写作深耕了十多年了,从最早期的论坛博客到今天的新媒体写作,能有今天的成就确属厚积薄发。
但看到“联机式写作”这一课才发现,我落后的不仅仅是积累,还有关于“如何积累”的思维方式。
(, 下载次数: 18) 《写作7堂课》联机式写作:做一个有足够视野的人
秋叶大叔在书中建议:“对于新手而言,重点是研究一种类型的风格,建立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自己的写作网感。”
网感的培养,可以从广度、高度、深度、温度四个方面入手:
05 如何写作变现

被誉为“冰球皇帝”的韦恩·格雷茨基说:“我总是滑向冰球运动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到位再追。”这就是典型的目标导向明确。
《写作7堂课》建议我们在考虑写作变现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
(, 下载次数: 26) 《写作7堂课》写作目标
有了目标之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例如把“打造个人品牌”作为我们的目标,你就需要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建立自己的框架体系:
我一直跟随学习的土豆老师给出的建议也是如此:
1.内容风格:书评;
2.选择平台:
       对新手友好的平台:头条、知乎
       有助于长期打造个人影响力的平台:豆瓣、公众号;
3.系列化运营:用头条、知乎拿到的认证和成果,逐步开通其他平台的收益,多平台运营
土豆老师的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复利思维,秋叶大叔在《写作7堂课》中,也建议我们进行这种“复利式写作”:
“复利式写作思维,就是让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回报,成为优质资产,并让这份回报的生命周期延长,从一次性写作分享发展到可持续分享。”
归根结底,写作变现的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目标,创作有价值的内容,抓住各平台的机会,使一次性变现升级为创造复利。
06 写作是提升能力,创造复利的最好方式

股神巴菲特说过,世上最伟大的发明是复利。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不是原子弹,而是“时间+复利”。
秋叶大叔则说:“让我受益更多的不是写作技能本身,而是我通过写作培养出来的职业习惯。这些习惯被我举一反三,用到不同的工作领域,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练好写作这件事,就是最能带来复利的人生投资。
作者: 肖阳业    时间: 2021-3-23 08:35
推荐能一口气读完的一本书——《写你想读的文章》。这不是一本鸡汤,别被书名误导,虽然名字有鸡汤味道,但内容恰恰是反鸡汤的。
现在很多写作班和写作课程教的那些玩意儿,就是搞收割,卖的就是信息差。相较而言,我喜欢这位作者,他总说实话,不说谎,而且抨击主流带节奏的价值观毫不手软。
我们未必都是好作者,但一定都是好读者。
今年是我开始自媒体写作的第四个年头,文章写了三五百篇,看过的文章成千上万。身为文字创作者,我在还没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好作者之前,早已成为了一个好读者。
什么样的文章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回忆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文章,无疑它们都是能触动我的,写出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好文章的作者,他们给我的感觉无疑都是真诚的。
我不知道对于正在看我文字的你来说,是不是也如此?
我们的眼睛是很挑剔的,她只会留恋于她爱看的文章,读她想读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反推,身为作者,首先就该去写自己想读的文章。那样,你的读者才有可能跟你共情,喜欢读你写的文章。
(, 下载次数: 17) 日本人气专栏作家田中泰延的《写你想读的文章》一书中,在介绍“读者视角的写作方法”时,田中泰延分享了自己能写出爆款影评的小秘诀:
“在观看某部影片时,只要觉得‘某个场景似曾相识,是不是借鉴了其他影片的表现手法’‘我怎么掉了这么多眼泪,背景音乐令人无比感动’等,我就忍不住把其中的缘由写下来,即使麻烦也要写,因为自己想读这样的内容。”
写自己想读的内容,不怕文章无法传情达意。在田中泰延看来,写不出传情达意的文章的作者基本上存在撒谎的问题:
①文章内容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作者可能为了钱、为了标榜自己在写作;
②原封不动的照搬别人的话,搬运、拼凑或抄袭;
③对自己的写作对象毫无爱意。
所以,身为作者,所写的内容要忠于本心。
(, 下载次数: 17) 对于那些为了“想成为作家”“想学习写爆款文章”“想学习写作技巧”以及“想靠写作发家致富”而写作的人,田中泰延持“劝退”态度。
田中泰延认为:以上,写作的出发点是不对的。如果从一开始你就选错了路,注定会失败的。因为,如果想变成了不起的人、想赚大钱,渴望成功。有很多路比写作这一条宽广、通畅。
写作是个苦差事。爱好写作的人能从中体会乐趣,但同样也要承受个中心酸。
《红楼梦》作者曹公“一把辛酸泪”,他自己又获得了什么实际的好处了么?除了写作当下的一点乐趣。身后的名和利可以说与他无关。
(, 下载次数: 15) 对自己忠诚,不对读者撒谎,这是第一条;摆正写作心态,这是第二条。好,端正了写作态度之后,再来探讨写什么?
《写你想读的文章》作者田中泰延告诉我们:写随笔。
为什么是随笔?
田中泰延表示,只有随笔不但读者爱看,作者也想写。要兼顾“取悦自己”和“传情达意”,那么,写随笔再合适不过。
当然,随笔也不是随随便便写,这里可大有门道。
首先,写随笔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我手写我心,恣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那就成了自嗨。
其次,写随笔要把握住“自己想写,别人也想读”这么一个度。不能光为了自己愉悦,也不能一心想着取悦读者。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田中泰延建议写随笔要牢牢把握住“随笔”的定义,那样才不会写跑偏。他给随笔下的定义是:在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
什么是事象?什么又是意象?
田中泰延在《写你想读的文章》书中这样写道:
“所谓事象。就是我们耳闻目睹以及所了解的事情,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当我们与事象接触,心灵为之触动,便会产生想要把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的念头,此之谓‘意象’。”
比如,你看了场电影或读了一本书,里面的内容对你有所触动,你把原来的内容概括出来,加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的随笔,就是一篇事象和意象齐备的影评或书评。
电影和书是事象,你因为它们所触发的所思所想是意象。我们也可以把事象理解为素材,把意象理解为观点。
说到素材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新闻事件、一个小故事都可以作为文章素材。而观点就是自己要表达的想法。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你会举例子、摆事实、列数据……来论述、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不就是一般文章的写法了吗?
所以,田中泰延说网上爆款文章有九成是随笔,这一点也不为过。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随笔?
书中介绍,要写好随笔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握好事象与意象的占比。
比如写影评,如果一味侧重描述事象,就会陷入只复述影片剧情的状态;而一味侧重意象,又会成为只表达自己感想的观后感。
再如写书评,一味复述书中内容,就成了缩书。只蜻蜓点水式提一笔书中内容就跑,后面全是自己的感想,那就成了读后感。
我们常说的夹叙夹议,叙就是针对事象部分。而议则是指意象。这个占比在写文章时建议叙述70%,观点30%。田中泰延甚至建议在写书时可以将其比例拉伸至98:2。
的确,田中泰延在写本书时就是这么做的。《写你想读的文章》这本书非常薄,15万字,200页不到,每一页都有大量的留白,视觉效果很好。
全书98%的内容都不具有实用性,干货只占2%。作者用自己的实例来说明:怎样利用98%的事象去推动2%的意象?
同时,这样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书的可读性极强,拿到书当晚临睡前我就读了个七七八八,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又迫不及待读完了,而且意犹未尽。
一本书作者可以写到这个份上,作为新媒体作者,如果我们能够把文章写致如此,何愁没人看?何愁赞、评、转发率不高呢?
好了,写到这里我这篇书评文章就要收尾了,再总结一下,第一,文章作者要对自己忠诚,不对读者撒谎;第二,摆正写作心态,不搞功利写作;第三,写随笔(写随笔的门道上文有提)。
不过以上我介绍的这些内容只是《写你想读的文章》一书中¼的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田中泰延有24年的广告策划从业经验,作为一个文案老手,不管从文案专家还是自由撰稿人的角度,在本书中他都给出了绝妙的观点,非常值得搞新媒体写作的作者们一读。
作者: 小米粒kpm    时间: 2021-3-23 08:36
3月初就开始读一本书,《写作7堂课》,电子版的看了两遍,标了100多处笔记,笔记本连金句都记了40多条,好久没有读到这种感觉哪里都是重点的实用性工具书。
疫情好些后,能发快递了,收到书又看了一遍,绝对是今年目前花时间最多的一本书。

(, 下载次数: 17)

这本书的作者秋叶大叔,是我现在知道的斜杠身份最多的人,每一个标签拿出来都可以妥妥碾压一大片人。

他是武汉工程大学的副教授、秋叶PPT的创始人、网易云课堂十佳讲师、秋叶商学院创始人、中欧私享会导师。另外,他还是网红知识IP、百万粉丝大V,这些身份看起来跨度是不是都有点大?

其实,这些身份间都有一个通用技能可以链接起来,那就是写作。即便是整天忙到飞起,秋叶大叔还能保持一年至少写1本书,这是最让我佩服的地方。

普通人如你我,天天一份工作就已经忙得晕头转向,被榨干了的节奏,哪里还能挤出时间折腾这么多?又是副业,又是讲课,还能写作出书,简直难以想。

拿我来说,2月份参加头条培训认证,1个月而已,更新频率一高,就感觉自己兼顾工作和业余写作有点吃力,输出枯竭。

“世界上大部分的专业问题,都有专门的方法去解决,而你不知道。”深以为然。通过对秋叶大叔这本《写作7堂课》的阅读,我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焦虑感消退,慢慢走上正道。

这本书主要分享了7种写作方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复盘式写作。没时间写?没灵感写?就是不想写?

反正你在写作路上会碰到的妖魔鬼怪,这里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说下书中3个帮我克服了写作困难,我受益匪浅的写作方法。



1、框架式写作



我对框架式写作的好处,感受是后知后觉的。其实2018年就开了公众号,除了学习编辑排版,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越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就越没什么可写。于是搁置,一年时间没更新几篇文章。

直到2019年底,我认真梳理了下写作主题,才发觉其实有很多可以写,身边人事物,个人成长体验,只要仔细观察,根本写不完。更别说,看书写书评,时间管理、自我成长、读书笔记,每一个主题十几本书,素材可以说无穷无尽。

只是没有仔细注意过,很多素材就被流放了。如果早知道“视网膜效应”,就是当我们开始关注某种信息时,我们就会比常人更敏锐地注意到相关信息;但如果我们本身不关心这些信息,那么很多相关信息,我们都会视而不见。

而搭建框架,就是给自己设置一个注意力锚点,把自己要写的话题和灵感系统地归纳记录下来,平时碰到相关的素材才会有意识地分门别类地放进去。
“当你有一个框架,你的大脑就不会把灵感放掉,而且一旦你发现有什么东西需要写,就可以把它归纳到框架里的某个节点或者给这个节点增加下级节点,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喜欢有结构的记忆。”
尤其在我把这几年印象笔记里的笔记整理归类了,发觉自己真的浪费了好多素材,“暴殄天物”,那么多生活新鲜的素材,让我给放蒙尘了。

(, 下载次数: 12)

所以,今年明显感觉自己要写的、能写的东西多了,公众号更新频率逐渐升高,大概就是找到所谓的“定位”,有方向了吧。



2、结构化写作




如果说把框架式写作理解为快速搞定可以写作的方向,那么,结构化写作就是让每个方向都可以写出好文章。

我在确定自己后面的写作主题,可以是写人记事,个人成长,书评影评等之后,方向是明确了,素材也很充裕,但有时候,我就是不想写,一个字都不想写,原因无他,就是心情烦躁。

我给自己制定的文字任务倒也罢了,可以照顾自己的情绪,等哪天心情好了再写也没关系。关键是工作哪能由着个人情绪来?我的工作是每天一篇,按质按量,下班就得交稿,总不能跟领导说,心情不好,不想写吧?

很多时候,写作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和自己的情绪做对抗。作为人是很难没有情绪的,对抗自己的情绪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压制,而是去培养习惯。

“即使我现在心情不好,我有坏情绪的情况下,我也会可以依赖自己长期坚持的写作习惯,写出一些东西。

哪怕这些东西和我状态好、情绪好的情况下写的东西有差距。但是因为有好的习惯、好的方法,我总是可以写得比一般人好一点点,这就可以保持我的产出。”

越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越要靠习惯来写作,那么秋叶大叔说的好习惯、好方法具体是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掌握写作框架,秋叶大叔总结了这么10种:日记体、清单体、语录体、咨询体、点评体、图片体、问答体、互动体、实用体、鸡汤体。都是简单好学,还很受欢迎的结构化写作方法。
具体每种体裁是如何写的,秋叶大叔都在书中讲了,附带了具体文章,简单易学易懂。但,光看不练假把式。

正如秋叶大叔所说:“写作是无法看会的,你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所以,我马上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月碎碎念|活在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这篇就是我写的月度碎碎念,偏日记体,《10句读完焦虑感消失的话,我屡试不爽,你也试下?》这篇是我跟表弟谈心的感受,是清单体+语录体+图片体。



3、清单式写作



前两天写完文章发布后,才发现标题竟然缺主语,但是公众号改不了,只能错误着。这么低级的错误,不该犯的。
“一个人积累的久了,不是他厉害,而是他不犯低级错误。我们都以为高手是很厉害的人,其实不一定,高手不一定厉害,高手只是不犯低级错误。

高级的继续犯,但是犯完了,他会把这些总结成经验,变成清单。这样的好处是下次它就可以变成低级错误,变成可以用清单去纠正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把犯过的错变成清单,让自己不再重复犯,让后面的人也可以借鉴,这就是一种积累。不然,任何时候都得从零开始,怎么说成长呢?

在医疗行业,为了避免手术流程失误,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引入了清单管理的概念。完成清单表上的一项工作,才能进入下一流程工作,这个小小的清单,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在写作方面,清单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写商业文案,必须严格按照套路去写:结构完整吗?素材合格吗?节奏合适吗?图片插入合拍吗?

少一个关键点,就可能会使文章结构不完整,流量就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那么多要点,记不住就用一张清单,让流程标准化,把“我知道”变成“我行动”,又快又好。

之前发布公众号,有些地方老忘记,发布前又犹豫很久,到处检查,浪费时间。然后做了个清单,放在电脑前,每次发布前对着这个检查一下,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放心了不少。

(, 下载次数: 22)

关于教写作的书,之前看了不少,其实拿到《写作7堂课》这本书,还以为讲的都是些老生常谈的新媒体写作套路,但是看到后面,情愿被“套路”。

很多书都是讲技巧,《写作7堂课》秋叶大叔更侧重教写作的“系统思维”,不仅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提升,更着重于写作底层逻辑的刷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了写作思维,写作其实容易很多。

还有一个亮点,可能跟大叔本身是老师的身份有关,这本书大叔讲得太详细了,连怎么搜索写文章、造金句这样的写作方法都坦诚分享,生怕学生学不会的感觉。

按理说有些方法都该悄咪咪地藏着不说出来,因为关乎到“饭碗”,也可能得罪同行,真好怕大叔哪天被打哦。

最后,用秋叶大叔书里的一句话结尾,“写作最大的意义不是赚钱,而是通过写作,我成为了一个更专业、更职业、更理性的人。”学习写作这项技能,应该是成年后为自己做的一项好投资,而不是一次抓“风口”赚快钱式的赌博。
作者: kiwe7247    时间: 2021-3-23 08:37
这个问题不好讲太多,我其实很清楚一个作者从写第一个故事到比较成熟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但很多事情一旦告诉你,你就失去机会了——因为你一旦知道结果,就会失去最原始的动力。

所以建议你先找到自己喜欢的叙事类型,比如推理、情感,多读几个短故事,看看自己有强烈感觉的是哪一类,然后玩命创作出一个最基础的故事(如果这一步做不到建议就别写了,读再多书也没用的),带着你对故事的疑惑,读与这类故事相似的作品,比较你和这些优秀作者之间的差距,然后写新的故事,不断循环。

我的建议就只能给到这步,后面说太多的话,你会失去乐趣的。

很多答主提到的写作相关的书,我觉得帮助很小,看那些书很容易让一个作者大脑空空如也——叙事不是这样的,叙事是一个很生机勃勃的事情。
作者: choleliao    时间: 2021-3-23 08:37
我常常调侃自己写东西就像健身一样自虐,每次打开word时感到痛苦万分,但一两小时后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稿又会感到全身心地舒畅。从开始前感到的极度痛苦到完成时的极度畅快,不得不说这种反差会增强幸福感。所以,目前写作于我而言是一件既痛苦又快乐的事。我很好奇那些有名的作家们是怎样体会、看待写作这件事的呢?一本《写作的禅机》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


(, 下载次数: 12)

《写作的禅机》作者雷·布雷德伯里,是美国科幻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编剧、诗人。他迄今为止出版了五百多篇(部)作品,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同时他也获得了无数奖项,比如“欧·亨利纪念奖”、“富兰克林奖”、“普利策特殊贡献奖”以及“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等等。
在这本《写作的禅机》中,他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心法。怎样看待写作这件事?应该如何开始写作?怎样寻找灵感?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谈到。他用自身的写作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如何让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包括我们如何去看待写作、怎样培养灵感和找寻素材、如何写出自己的风格。
一、我们如何看待写作



(, 下载次数: 17)

布雷德伯里在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工作不是我们感兴趣的事业,或者更糟糕的是我们单纯是为了金钱而工作,那么工作就会变成一件毫无乐趣的事,我们就会讨厌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问自己:真的喜欢写作吗?真的爱写作吗?真的能从写作中品尝到乐趣吗?写作会让我们兴奋吗?如果不能,那可能选择写作不是件好事,还不如挖路修渠更好些,至少对健康有好处。所以,对写作有兴趣是快乐的第一前提。
写作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首先,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我们是在思考着,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写作能够提醒我们,我们还活着;
第二,对于作家来说,写作就是生存本身,如果没有坚持每天写作,作品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而作品的逝去意味着对作家的摧毁。只有醉心于写作,才能源源不断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第三,写作也是我们创造性地抵抗生命苦痛的方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一些痛苦,而写作能让我们重新去刻画痛苦、延展其意义,从中得到即使是一丁点儿的幸福也能抵御这些痛苦,不至于被压垮。
作者认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写作时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重视文章的“外表”而忽略其本质的内涵。这些外表包括模仿名人作家、优美的词句、营造自己的风格等等。当我们去追求这些“外表”的时候,就很难下笔开始,常常纠结要怎样表达才算好,迟迟开始不了,这就成了痛苦的开始。而实际上,写作是一件真诚的事,你爱什么、怕什么、恨什么、想什么,去直率地表达出来就行,就像蹦极需要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不要去考虑遣词造句、营造风格,就这么纵身一跃,把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即可。
所以,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清楚这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到写作能带给我们什么,以及写作的本质是真诚的表达,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快乐地开始写作。
二、怎样培养灵感和找寻素材



(, 下载次数: 18)

缺少灵感和素材,也是令写作者感到痛苦万分的事。所以如果我们知道怎样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我们就越能体会写作的快乐。
作者在书中把灵感称为缪斯,因为缪斯是所有处子中最容易惊慌失措的那一位,别人稍一注视就会退缩。灵感也是如此,当我们专注去寻它的时候,我们很难寻到,它总是不经意间来到我们身边。所以我们不能可以去寻找它,而是去养育它。养育它的食物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事件所读的书籍、对这些事件和书籍的感受和反应。
这就要求我们扩大自己的感觉、增强自己的感受力。作者提出了我们可以去阅读这几类作品:
1、读诗,去读那些令自己汗毛直立的诗歌,这能有助于扩展我们的感觉;
2、读散文:挑选那些能增强我们对颜色和事物形态感知的作品,增强感受力,当我们体会了身临其境后,我们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让读者身临其境;
3、读短篇故事和小说:不仅仅读自己认同风格的作品,也读与自己风格向左的作品,从相反的事物中,我们更能确定自己的喜好。
如此,灵感才会自动自发地来到我们身边,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写作练习,去把它们留住。所以作者给出一个建议:每天坚持写一千个字。
相比起灵感而言,素材更多来自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反应。作者提出了一种列标题清单的方式,把大脑中想到的词汇随时记录下来,整理成清单。这些词汇可能来源于生活的日常、路过的风景、看过的电影等等,把所有出现的词汇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词汇联想的方式进行写作的练习,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那些词好像会在某个时候自动变成一个故事了。
三、如何写出自己的风格



(, 下载次数: 12)

写作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难以避免模仿,而且适当的模仿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当我们逐渐写得多了之后,就会在文字中慢慢出现自己的影子,写出自己的风格应该是所有写作者共同的快乐所在。
那么我们如何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呢?作者在书的同名章节“写作的禅机”中提到三个词:工作、放松、不要思考。
·工作在这里自然就是指写作这件事,把写作当成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去正确地思考:我对这个世界的真正想法是什么,然后去表达出来。不断地去练习表达,让大量的练习、工作到最后能形成自动化,就像我们开车一样不需要思考肌肉就能自动做出动作那样。
·等到了自动化这个程度,我们就能实现放松。所有创新的基础都是对本领域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写作也是如此,大量的练习开始能产生质的变化,创意就开始在放松这个阶段产生了。
·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平时的练习就把技能练到了自动化的程度,相当于内隐在身体中一样,在重大比赛时,如果能跟随这种感觉,就会发挥如常。如果太过紧张,把原本应该由内隐系统完成的动作,放到大脑中思考反而会容易发挥失常。写作也是这样,经过大量的练习,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自发地思考,而不再需要我们去刻意思考。所有的想法在身体当中自然地流动起来,我们就可以放下思考,跟随着身体的感觉,它的思考去写作就足够了。所以作者指的不要思考是这样的含义。


(, 下载次数: 12)

从《写作的禅机》这本书的行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写作时的那种真诚、热爱和乐趣,而我想我们通过他的这几点建议去重新认识写作、改善我们的写作方式,也会从中获益不少,从而让写作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作者: 骑着蚂蚁撞墙去    时间: 2021-3-23 08:37
分享一本我刚刚看完的写作类书籍——《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作者对于写作方法论的研究很有创新,竟然是用数字分析写出了一本文字书,用统计学验证出了写作名家的各种写作秘籍。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普通写作者而言,最大的价值就是——把成功者的成功经验教给我们,让我们在写作路上避免走弯路,提高写作成效。
举两个书中被大片写作者忽略的,却是众多名作家恪守的写作金律吧。
一、越受欢迎的作品,越少用副词
对于写作者而言,写作目标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如何才能得到读者肯定? 少用副词。
如果说要推举一位简洁作家代表,那么非海明威莫属。他一直以文辞简洁而闻名,这种简洁的风格正是他有意选择的结果。海明威始终坚信,一部文学作品,应该尽可能精简,只保留最核心的部分,多余的文辞只会损害作品。
和海明威保持相同意见的还有《搏击俱乐部》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他也曾著文反对以ly结尾的副词使用。
作家做的,正如他们说的一样吗?
为此,作者布拉特针对15位公认的名作家,将他们的167部作品放在一起,统计每10000个词中的副词使用率,结果显示:E.L.詹姆斯以155个副词居高位,斯蒂芬·金105,海明威则没有辜负他简洁大师的荣誉,只有区区80个,大师的称号名至实归。
再把样本放到海明威身上,从他所有作品分析中发现:他的经典之作正是副词使用最少的那些,比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 下载次数: 12) 当然,不同的作家会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虽说伟大作品大多倾向使用较少的副词,但也不排除例外,比如诺贝尔奖得主辛克莱·刘易斯。
刘易斯也是一位被公认的伟大作家,但相比海明威,他的副词使用率显得远远高出很多,平均每10000个词中有142个,比海明威多出77.5%。
可是,即便刘易斯是个反例,但是通过对他的作品分析,我们却可以发现:刘易斯的成功依然遵循“越受欢迎作品,副词使用越少”这个定律。其被公认的两部最伟大著作《大街》和《巴比特》,是他最受欢迎的,也是最简洁的作品。
(, 下载次数: 8) 事实上,无论作者本人是不是认同使用副词,但是大数据验证得出:无论是哪一类作家,他的成功作品,一定是他行文中最为简洁、使用副词最少的作品。
虽说副词的使用不是判定一部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对待副词的态度,却能看出一个作家的敬业程度。不用副词,也能将故事、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在这背后,势必是需要作家花下精力去删除不必要的冗词,才能呈现给读者最完美的作品。
作家对作品的专注度,值得我们学习;作家都在遵守的写作金律,更值得我们普通写作者去实践。


二、受欢迎的作品,极少用感叹号
在《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中,另一条经过统计验证的名家写作准则是——慎用感叹号。而最早公布这项写作规则的是《危险关系》的作者伦纳德,2001年,他将这个观点首次发表在《纽约时报》上。
同样,本书的作者布拉特用统计学进行了验证。选取伦纳德45部作品进行感叹号使用分析,发现得出:在写作生涯的初期,伦纳德在书中使用感叹号数以百计。2001年前的作品中,每10万字里就有57个感叹号;而在2001年后,当伦纳德提出“少用感叹号”倡议后,他将使用率减少到了每10万字,只有10个感叹号。
伦纳德遵循的写作原则,其他作家也是这么认同吗?
事实上,亨特·华生·福勒在《现代英语用法辞典》提出更加锐利的说法:“诗歌以外的文体要少用感叹号。在记叙文中用过多感叹号显然是写作者缺乏经验的特征,或是一个人想在平淡无奇的内容里加入一点虚假的刺激。”
一个感叹号使用,真能鉴别出“富有经验的作者”和“缺乏经验的作者”吗?
布拉特将统计样本放大,选取100部最近畅销作品、100部最近获得各类文学奖的作品为“富有经验作者”的代表,选取网络上2010年到2014年之间所有超过6万字的同人作品为“缺乏经验作者”的代表,两者一比对,真相立刻出炉:
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的作品中,每10万字81个感叹号;当代文学奖获奖作品98个;同人小说则是392个,足足是“有经验”组的4倍。也就是说同人小说作者使用感叹号的数量远远多于职业作家。
统计学再次用数字分析告诉我们:越受欢迎的作品,感叹号使用越少。
一个标题符号的使用,却是一部作品走向成功的基石,其实仔细分析,不无道理。
虽说使用感叹号能够使人引起重视,但是大量的感叹号却会冲淡文字本身蕴含的力量。能够恪守这条写作规律的作家,和慎用副词的作家一样,他们势必仔细斟酌笔下每一个用词,才能避开感叹词,一样表现出如同使用了修饰词一般的效果。
<hr/>副词和感叹号,虽说只是最不经意的一个词、一个标点,可它的背后承载的却是一个作家对写作的态度,力求用最简洁的表达方式道出最具效果的话语。
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大道至简。写作的终极技巧,不也印证同样的道理吗?
知微见著,擅把握者,才更接近真相。更关键的是,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让自己望得更远,离成功更近。
这本书推荐给喜欢写作的朋友。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www.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