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清扬婉兮:做好选题的采玉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23-5-12 15:03
标题: 清扬婉兮:做好选题的采玉人
清扬婉兮,198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三期网络作家班学员,陕西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与婆婆同居的日子》被越南引进改编影视剧,《全职妈妈向前冲》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有喜》《爸爸不是超人》《春天的薇薇安》均已售出影视版权。
(, 下载次数: 18)
剧作家罗伯特·麦基说:“好故事是值得讲且世人愿意听的东西,发现这些东西,是你自己孤独的任务。”当我们打开电脑打算写一个故事,寻找好选题,是我们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网络文学一直都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一类题材火了,大家一窝蜂去写,因此出现了许多题材分类,如赘婿文、萌宝文、闪婚文、替嫁文等同质化作品,也许短时间内可以蹭到流量的红利,但长此以往,落入窠臼,造成读者的审美疲劳,会遭内容市场的反噬和扼制。

众所周知,婚恋题材因其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向来是现实题材主力,且没有过时一说,随着近来生育率话题的热议和生育政策的放开,婚恋和育儿类题材的作品呈井喷式出现,但几乎全围绕着“家长里短”和“80后育儿”打转,虽然紧贴时代情绪,但大浪淘沙,很难脱颖而出。

从十年前投身网络文学创作至今,我已创作了十几部小说,近年来,深耕婚恋现实题材。日前,刚刚完结了我的新作《有归》,至此,与《有喜》《有依》并列的“有”字三部曲画上句号。反观这三部小说,《有喜》探讨女性生育权,《有依》深挖养老和育儿之间的矛盾,《有归》则将目光关注到未婚未育女性的养老问题上,反思婚姻和生育的现实意义。

做选题是个技术活,好选题如同一块璞玉,创作者就是采玉人,首先要有火眼金睛。许多人认为火眼金睛是一种天赋,或者认为好选题是灵光乍现,妙手偶得,其实不然,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不是天生就有,是经过火炼烟熏,才淬炼而得。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在选题时独具慧眼,赢在起跑线,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是许多新人作者和读者关心的问题,此中是否有律可循?我作为一个创作者,也有心得二三,与同道分享。

一、摆脱随机创作和跟风创作模式,找到自己的赛道

作者首先要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明白自己擅长哪一类题材,能够驾驭哪一类题材,才能够事半功倍。原有的随机创作和跟风创作模式,等同于靠天吃饭,不仅质量不稳定,还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得不偿失。

我有个比喻,好的选题,等于投资者的赛道,等于房地产的地段,所以,我们要先找到自己的赛道、自己的黄金地段。

(, 下载次数: 17)

从09年创作至今,我创作过青春校园小说、奇幻爱情小说,轻科幻小说,可谓五花八门,在创作了《全职妈妈向前冲》《有喜》等作品之后,我意识到,婚姻家庭和女性成长是我更喜欢和能够驾驭的题材,也是经久不衰的生活话题。找到了大方向,也就缩小了范围,我的目光聚焦在这两个版块,也就能够较快地找到打动自己的题材。

二、走进人物心里,让人物确定选题

走出书斋,观察生活,这是老生常谈的观点,大家的共识,许多创作者其实都具备基本的选题嗅觉,能够紧扣时代脉搏。上世纪的时代特点是出国潮、南下打工潮、下岗创业潮,而当下的热点则是高房价、剩男剩女、相亲、生育,我们从生活中和网络热点里能捕捉到这些。

但是,仅仅看到这些还不够,我们要清楚一点:现象不是故事,时代情绪不是故事,事件也不是故事。发现其现象、情绪、事件背后的隐喻,提炼主题,确定主旨,才能找到一个故事。事件就像一块包裹着石皮废料的璞玉, 一块璞玉到了手里,要雕一尊佛像,还是做一个手镯,这是个问题。一个创作者,要以夸张的、变形的,但又符合生活逻辑的手法从事件中挖掘提炼出,闪光的、让人为之一亮或为之一黯的东西。

我的做法是,假设自己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代入自己后,人物的动机是什么?会如何选择?如何推动事件的走向?

以我的《有喜》为例,女主的未婚夫是一位消防员,在一次救灾中丧生,怀有身孕的她面临生与不生的两难选择,这是一个常见的社会新闻,根据新闻的描述和舆论导向,作为网民的我们,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歌颂英雄的伟大,赞美未婚妻的有情有义,甚至想为英雄的后代捐款。但这些,只是事件、情绪,作为未婚妻的这个女人最真实的声音被舆论裹挟和淹没了。我代入了自己,假如我是这位女性当事人,我会怎么做?我会犹豫,会有压力,社会舆论压力、经济压力,我可能不想生这个孩子。即使没有经济压力,也有双方家庭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但面对职业的断层,未来人生的方向,我可能还是会犹豫。因此,我发现,这个英雄故事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女性选择的难题,一个关于生育权的主题在这个事件中被提炼出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预判时代情绪,选择持续发酵的选题

在业内,大家习惯把现实题材小说归属定义为IP向小说,这类小说会更针对性地偏向影视版权开发、出版以及申报奖项,尤其是影视,因此这一类小说的评估角度中流量也不是首要的因素。一个IP的开发少则二三年,多则三五年,甚至更久;一部小说的出版也要经历申请书号、三审三校、设计封面、排版、印刷等流程,这一过程也需一两年时间,因此一个创作者,要能走在故事和时代前面,预判时代情绪,选择上升趋势的、或持续发酵的、或稳定不过时的、或具蓝海性质的题材。所谓蓝海属性,是指具备潜力的未知的市场空间。



因此,近年来我把目光转向养老题材。去日本旅行时,我在晚上九点多的银座街头,看到有头发花白、年过花甲的老人坐在街边,加班处理手头的文件。他们的养老困境已被各方学者和作家关注并深入挖掘,上野千鹤子在《一个人最后的旅程》《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等作品中做了深刻探讨和研究,也让我深受启发。我国也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几年我父母也年纪大了,我开始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养老困境,从宏观观照,选择小角度去切入,比如“养老和育儿之间的矛盾”,“未婚未育群体的养老生活”,创作了《有依》《有归》等作品。

四、好选题如同老面发酵,别急,过一晚再看看

在写作之初,我和大多数新入行的作者一样,脑子里有一个隐约模糊的念头,眼前一个灵光乍现的想法,就开始埋头写起来,殊不知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做许多无用功。现在我会把更多心思放在选题的打磨上。从收集素材、确定选题、撰写大纲,少则一两个月,长则需要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即使写好了大纲,也不会马上动笔写正文,我会先放一放,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再看看。我把这个过程,叫做“发酵”。

会蒸馒头发面的人都知道,发酵是个神奇的过程。小时候看母亲发面,用一块老面做酵头,也叫面引子,加入水和面粉和面,盖好,在温暖的地方静置,夏天发酵2—4小时,冬天则需10—12小时,第二天一早,面团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发酵对水温、气温、时间都有所要求,做选题也是如此,好选题如同老面发酵,不要急于求成,过一晚再看看。

选题确定,大纲写好之后,放一段时间,会不断有新的想法涌进来,也会有旧观点被pass掉,会产生新旧的碰撞和磨合。

《有喜》的大纲写好之后,我搁置了很久,一直为女主加不加感情戏而困扰,直到有一天,我去医院体检,看到一位门庭冷落的妇产科男医生,一个守护神一般的男主形象跃然纸上,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古人说 “琢磨璞玉,美玉出焉”,作为创作者,在浮躁俗世中,我们更需要这份静气,沉潜下来,从选题入手,打磨好手中的每一部作品。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清扬婉兮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www.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