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在中国,读书真的还能改变命运吗?答案恐怕是不乐观的 ... [打印本页]

作者: cinderellach    时间: 2017-10-7 10:01
标题: 在中国,读书真的还能改变命运吗?答案恐怕是不乐观的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古代中国无数读书人的梦想。我们一直都相信读书改变命运,但这几十年来,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就会泛起。一些知识分子都觉得这类言论是反智的,宣传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完全就是没脑子。但任何事情的产生必定有原因,那么,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古典经济学中,人都是被当做劳动力来考虑的。直到舒尔茨,才把人当做人力资本来考量,他认为人的技能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他研究了美国半个世纪的农业发展,发现资本投资增加了4.5倍,但回报只有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了3.5倍,而回报却有17.5倍。因此通过教育,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投资活动。他也因相关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舒尔茨研究的是美国,在中国适用吗?

  答案是恐怕是不乐观的。在1988年之前,人们的工作岗位是计划分配的,因此很难来衡量对教育投资的回报。邹至庄在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时候,也研究了中国的教育投资回报率。

  1997年,他在研究中国家庭收入项目的数据时,以明瑟方程为模型,发现中国的教育投资的年化回报为农村4.02%,城镇是3.29%。这个收益率不仅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率,甚至赶不上一些理财产品的回报。

  而发达国家教育投资回报率都在10%左右,美国在高等教育中的回报可以到30%左右,要知道,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平均而言只有3%。

  1988年之后,人们工作更多受到市场支配,教育的投资回报开始逐渐赶上来了,不过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各有不同。比如LiH的研究中现实,中国教育投资回报率为5.5%,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些学者发现,从1988到2000年,中国的教育投资回报开始增长,最高的数据达到了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但是从2000年之后,教育投资的回报增速开始下降。



  教育的成本一般包含两部分,一个是直接投入的包括学费在内的直接成本,另一个是放弃工作而读书的机会成本。如果一个在2008年毕业的初中生去打工,然后用打工的钱来投资房产,那么他的回报超过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他那些2015年或者更晚毕业的同学,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他了。同样,当家长的这时候有一笔教育基金,用来读书还是买房,可能自己的后代也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而中国的教育投资回报这些年还出现了以下一些特点,根据张伟平的研究,农村人口的教育投资回报只有2.7%,而城市人口的投资回报是6.53%。这也从数据上印证了大家这些年以来的一个印象:寒门难出贵子,寒门想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在教育投资中,回报最高的是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回报最差的是高中,如果读了高中又没考上大学,那基本上是投资回报是负数。而大学教育的回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文凭”,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我最近查阅了很多关于中国教育投资回报的文献和统计研究,发现无论这个回报率如何,基本上都没有赶上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没有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一些时代甚至是赶不上理财产品的回报。至于为什么我们国家教育投资回报相对偏低,这个锅估计要教育部和经济结构来背。

  当然,我绝对不会告诉大家读书无用。现在国家9年义务教育,这个是必须参加的,理论上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至于什么兴趣班,就真的看兴趣吧,那玩意儿大部分投资回报为负)。而初中毕业就面临着投资回报的决策,是去读技校,还是去打工,或者是继续读高中考大学,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定,毕竟有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如果中国的经济能够成功转型,我相信教育投资回报率会上升的。

  上面的研究的投资回报,仅仅针对个人和家庭,实事上,教育的回报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在经济学中称为正外部性。所以,国家应该在教育中投入多少呢,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投资回报率能够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人们才会愿意在教育中投资,才会推动整个国家人才素质的提升,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 下载次数: 73)
作者: liuzhenyan    时间: 2017-10-7 10:02
  文章首发于作者的微信公众号:jingji-xinli,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liuzhenyan    时间: 2017-10-7 10:05
  祝大家中秋快乐额。
作者: 906475521    时间: 2017-10-7 10:08
  我觉得农村出来的,读书是最乐观的,即使自己辈的不行,也要为下一辈打好基础
作者: TcMat    时间: 2017-10-7 10:11
  花钱买摧残,教育向钱看!
作者: 谁与争锋    时间: 2017-10-7 10:14
  说得不读书就很好一样,985出来做个码农还有过万收入
作者: feifan55    时间: 2017-10-7 10:18
  拿买房举例,完全没有说服力。这不是读书的回报率,这是买房的回报率。而且,现在谈过去什么时候买房,多少回报,纯粹是事后诸葛亮。
  如果这十多年房价没涨,哪个回报率高?
作者: 明日丶珍惜    时间: 2017-10-7 10:20
  读书读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作者: 【K王、】    时间: 2017-10-7 10:24
  一会儿一个数据,一派胡言。我表妹比我小一岁,从小住山里,家里很穷,都是带的咸菜就饭吃。现在就在浙大教书,寒暑假星期天有国家规定休息日,现在已经在杭州买了房。我朋友小学没毕业,打工工资比人家刚来的大学生每月都低500,还不敢跟老板要休息天。因为别人年轻还会电脑。除去租房水电吃饭穿衣等生活开资后,别说买房了,感冒都不敢生,别说再生个孩子了。你的这数据那数据,比的上我身边这活生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案例?
作者: 584750205    时间: 2017-10-7 10:26
  你让不让你孩子读书就知道你的观点对不对了。其他都是忽悠。
作者: 584750205    时间: 2017-10-7 10:30
  【解散学校 恢复私塾 刻不容缓,刻不容缓哟~】

  中国错过了家家可住 廉价高质量别墅的天赐良机
  中国错过了家家可住 廉价高质量别墅的天赐良机


  在马来西亚,野生海参一斤只卖(人民币)五六百元。
  就是这样的价格,当地人也很少食用。
  不是舍不得,而是他们不知道海参是干什么用的,不知道海参的营养价值在哪里,不知道食用海参有什么好。

  在中国,野生海参一斤售价好几千。

  中国海参为什么这么贵?因为文言文,因为古书。
  古书说 海参是补品,是珍贵的补肾之品。

  物以稀为贵。
  因为中国知道的人多,因为中国的食客多,东西偏少,想买的人又多,价格当然会一路高歌。

  有好几个国家,他们国土面积跟中国差不多,而人口只有中国的四五分之一,少的甚至只有中国人口的一个零头。
  就是这样少之又少的人口,他们似乎都很难摆平。

  他们的国土上 类似海参这样的宝物 简直数不胜数。因为不知道宝物的价值,他们都是任其自生自灭。
  在中国人看来,这简直太可惜 太可惜了。

  要是这些宝物像马来西亚的海参那样,以低廉的价格大量输往中国,中国人民应该是非常欢迎。
  数不胜数的宝物进入中国,可以帮助中国至少节省三分之一的耕地。中国用其中的一小半,就可让家家住上别墅——包括各大小城市在内。

  他们输入进来了,中国人用什么来交换他们的商品呢?
  中国可用文言文,可输出文言文智慧。

  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中国用文言文出口一年可赚数万亿美元!文言文取代商品出口是大势所趋!!!


  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食物。
  世界上消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也是食物。

  中国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意思是说饮食是人类的头等大事。
  中国古语还说“病从口入”,意思是说不善饮食,人类很容易生病。

  除了中国,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都没有关于吃饭的系统学说。也就是说 除了中国,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懂得吃饭。

  只有中国有系统的吃饭法宝。
  目前的中国人也多半不懂吃饭,不懂吃饭是因为有教无育导致的。

  现在所谓的发达国家 商品已经很丰富很丰富,但他们的社会问题仍然多如牛毛,而且似乎永远无法消停。
  现在所谓的发达国家无法尽善尽美的根源,就是因为不懂吃饭。

  中国古书说“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在古书里面都是放到一起研究的。餐桌上的食物,都是来自于这个大系统,都是口味相对比较好,可以常吃而养命的东西。
  “良药苦口利于病”,被称为药物的 多半是口感不太好的东西。
  也就是说,咱们所谓的药物 都可以称为 非典型食物。

  食物用于养命,药物用于纠偏。药食本是一家。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创办中医院的 故大医家 华裔 倪海厦,救人无数,誉满欧美。其团队一年可创收上亿美元。如果中国能输出数万个 这样的团队,那一年就可赚取数万亿美元了。

  倪海厦说 三十多年来,他从不参加任何pary,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阅读中国文言文。让人羡慕的业绩,都是竭尽全力在文言文中耕耘而来的。
  换个角度看,倪海厦赚取的美元,都可以看作是出口文言文而得。

  中医诞生于私塾年代,传承于私塾年代。

  《易经》说,创造就在于观象玩辞——所谓观察现象 把玩语言。医生属于创造行业——创造病人的健康。肚子里面辞浅辞陋,医生是不可能有惊天动地 大创造的。古书说“天人同一”,意思是说人体太玄妙太复杂了,玄妙复杂到宇宙级别。言外之意是说,有关人体的“言”太多太庞太杂。现在的教育都是靠老师在讲台上唾沫喷淋,孩子连一点皮毛都难以得到。私塾年代,都是老师引导孩子 先能读,然后让孩子自己 大声读 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读入骨髓融入生命,一辈子不忘记 一辈子有得用。过去除了春节,平常几乎是从早读到晚。过去读的书,一年顶现在十年。过去很多在加冠之前就能救死扶伤,就能治大病挑大梁,都是这么打造出来的。

  中国的书 中国的文言文古书,可以让当今的孩子全部成为摇钱树——只要回归家办“一对一”私塾 就会大有作为。
  计划生育把人计生掉了,把私塾也计生掉了。
  取消计生,回复私塾,中国,未来的中国,必将再次势不可挡地成为世界的龙头和样板。

  ================

  有是体乃有是用,无是体则无是用。
  要想精通中医,首先要建下中医之体。

  中医书籍都是文言文记述。如果换成白话文,那文字数量要放大数倍 甚至 十数倍。

  私塾年代 一年教的书顶现在十年。私塾年代都是 教授文言文。私塾年代争分夺秒都得要十几年才能完成 建体。要是换成白话文,即使是私塾年代,一辈子都难以建体,因为文字数量太大了。别说全部记住,哪怕只读一遍都得要耗费好几年。
作者: 温焕区    时间: 2017-10-7 10:33
  我只知道我有一群农村的高中大学同学现在日子过的非常不错。
作者: 【K王、】    时间: 2017-10-7 10:36
  我身边读大学的基本都是几千月薪苦哈哈的生活,小学没毕业的基本都做老板了,一年少的也有几百万,天天鱼翅鲍鱼吃着,女大学生玩着
作者: 一张旧车票    时间: 2017-10-7 10:39
  言之有理,现在怕是很多人都没有算计过这个问题吧,一味的读书,读不进买进去也要读,其实很多人真不是读书的料。在中国除非上的好的一本学校,热门的专业,其他的好多都是混日子,出来都找不到工作。说白了还是中国人太多,推行的是精英教育,职业教育有没有跟上,教育还没有回归它的本质,还是把教育当成经济活动,一味的搞钱,职业教育也是话玩过卖狗肉,骗取国家经费。
作者: 吴浩少    时间: 2017-10-7 10:42
  楼主,那你说说看除了读书还有什么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作者: 邪雨    时间: 2017-10-7 10:45
  搞笑o,读书还不能改变命运,那什么能改变命运,就怕那种不努力随便读个大学的想逆天改命
作者: ouyeiloveyou    时间: 2017-10-7 10:48
  都是人口红利
作者: liuzhenyan    时间: 2017-10-7 10:51
  没有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一说,只有知识改变命运。但知识还要会运用才能改变命运,如果就是想读完大学博士后混个好职位过完这辈子那基本都不会如愿,那是上个世纪的事。如今这世界变化太快,大学生博士生都烂大街。现在又一个词很火,就是:终身学习者,很多出了学校的人都要靠每天读书来提升自己,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单凭从学校学出来的那点知识你觉得能有什么用
作者: ouyeiloveyou    时间: 2017-10-7 10:55
  这逻辑也太公知脑残体了。教育,百年育人,读书肯定比不读书回报率高,而且会是世代影响家族的发展。说什么回报率不高不就是指望读书后马上就暴富么,先把人做好吧。
作者: 道无涯44    时间: 2017-10-7 10:58
  最讨厌你们这些言论,天天吹嘘读书没用,说的好像不读书就有多大出息一样!就算家里有条件父母为你找份好工作什么都不会,所学知识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能胜任吗?就算给你好工作也做不了!
  家庭底子没那么好的,好好上学还是能找份好工作的,只是起点没那么高而已。
  没钱还不想读书的,更别指望有什么好工作了
作者: 呵呵_哈哈    时间: 2017-10-7 11:01
  这样说吧,如果两个人外貌形象,家庭成长什么都差不多的话,不管工作还是婚姻都是文凭高那个优先,不分男女
作者: zengjunhui    时间: 2017-10-7 11:01
  你要是能一直网下读读到博士还是可以的  要不然感觉大学生没啥用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www.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