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被夸大的宁锦之战
[ 复制链接 ]
安网科技
入门写手
0
好友
0
回帖
41
银子
入门写手
入门写手, 积分 1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入门写手, 积分 1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积分
150
主页
发表于:2017-2-18 14:45:00
864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在天启年间,就算明帝国退守山海关,皇太极也不敢率军越过
400
里的宁锦地区,强攻山海关的。
且不说,强攻山海关那要塞,肯定比强攻锦州、宁远那种孤城要困难。更主要的是,就算费尽力量能攻下山海关,在朝鲜、蒙古、毛文龙都没有被征服的背景下,满清就敢继续从山海关向北京城进军?就算敢向北京城进军,就敢一心攻破北京城?就算攻破了北京城,难道真敢当时就把都城迁到北京城去?
所以,皇太极的战略目标非常简单,那就是再一次重创明帝国。主要的目的呢?如果能攻破锦州、宁远,如果能对明帝国有生力量造成巨大杀伤,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也不值得硬去追求。这也就是,宁锦之战持续
24
天后,就结束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得知道,明帝国整个宁锦防线,是由众多城池构成的。而在宁锦之战时,明帝国军队守住几个城池,只有两个!其它城池,自然都是主动放弃,或被敌人轻易攻破。放弃或丢失的结果,自然是被满清毁了。
被夸大的宁锦之战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当满清大举进攻宁锦时,明帝国的军队,实际上能守住一两个大城池,其它城池,明帝国军队连防守的勇气也没有。既然如此,明帝国军队为什么要在宁锦修建一大堆城池呢?显然,明帝国关于宁锦防线的战略,一直只存在于理论上。换而言之,修建一大堆城池,如何如之何;但真正打开仗后,明帝国绝不敢分兵防守这样多的城池,更不敢让相关城池互相呼应。因为,城墙大炮战术的指导下,所有的城池都是孤城;而且分兵防守的城池越多,越容易让敌人逐个攻破。
在宁锦战役中,明帝国把宁锦孤城之外的城池、地区都丢了。皇太极率军一会打到锦州城下,一会率军打到宁远城下(要知道,两座城池相隔
200
里)。而且整个宁锦地区,明帝国只控制着这两座孤城。
但是,因为明军其它城池,都是主动放弃的。所以,满清得到相关城池,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的。关键是,剩下的宁远、锦州实在是两块硬骨头,所以啃了半天,满清终于觉得太难啃了,所以撤军了。
单就防守而言,宁锦之战是以明军胜利结束。
但是,如果从此推论出,袁崇焕有机会打败满清,也实在说得太夸张了。因为,在宁锦之战中,袁崇焕可能指挥的军队,已到了明帝国能力的上限。说得简单些,以明帝国当时的能力,恐怕永远也无法在关宁附近,集结比这更大庞大的兵力了。
在这种背景下,袁崇焕只能被满清堵在两座孤城中,绝不敢率军事主力出战,那他靠什么打败满清呢?
所以,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一说,估计也就能蒙蒙刚刚进入政治舞台的崇祯小皇帝。因为,五年平辽,拿什么平呢?魏忠贤给你十五万大军,你都被皇太极堵在城里不也出门,新皇帝能给你的兵力,就能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就凭让你让敌人堵在城门里,不敢率主力出城的表现,说你能平辽,谁相信呢?
就算新皇帝愿意给你更多的兵力,下面的官僚集团也会大倒苦水的,因为这不是往死逼人吗?调动军队,那绝不是调动几个数字,相关的军队一旦出发,就需要相关的军费,相关的后勤保障,这些东西从哪里来?这可不是空口白牙能变出来的东西。
宁锦大捷结束后,魏忠贤把袁崇焕的职撤了。表面上,这叫不可理喻了。但是,坐在魏忠贤的角度去看这场战争,自然认为自己被袁崇焕忽悠了。因为,帝国给你集结如此庞大的兵力,你还是躲在城里,却不敢率军事主力出战;就凭这种打法,奢谈收复辽东,那不是扯淡玩吗?
帝国花费大笔白银,修建了
400
里长的宁锦防线,最后的结果,就是敌人一来,帝国马上把相关的城池全部放弃(结果自然是让敌人毁坏),然后躲在两座孤城之内不出战。这样说来,宁锦防线的价值在哪里,难道只是为了保证山海关的安全?如果只是为了保证山海关的安全,帝国玩的也太大了了吧。关键是,山海关从修建起,就不是为了让人保护的,因为山海关本身就是最著名的要塞。
事实上,支持修建宁锦防线的人,在说到宁锦防线的价值时,都也不是告诉皇帝,只要修建了宁锦防线,山海关就安全了;山海关安全了,北京城就安全了。因为,这就是扯淡之极的说法。
为了保证山海关的安全,值得弄出这样大的动静?为了保证山海关的安全,就值得整出这样大的动静,帝国当年修山海关,又是为什么呢?总不成就是为了让它在日后变成一个旅游景点吧?
大家在说修建宁锦防线时,都是告诉皇帝,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收复辽东。问题是,就凭袁崇焕在宁锦之战中的表现,说他能依靠宁锦防线收复辽东,估计母猪也能上树了。因为,当时明帝国的任何一个执政官,也不敢说,他可以给袁崇焕在关宁集结,比宁锦之战时更多的兵力。
既然袁崇焕在宁锦之战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满清把朝鲜打得签订了城下之盟;在宁锦之战时,只能放弃其它城池,困守锦州、宁远两座孤城之中,不敢率主力出战。那宁锦防线的价值,恐怕也就这么大了;换而言之,它就是只能让山海关远离战争的威胁。问题是,山海关是帝国最著名的要塞,帝国不惜代价让它远离战争的威胁,又是因为哪门子道理呢?如果山海关面对敌人的进攻,就是不堪一击的,那帝国当年修建山海关,又是所谓何事呢?
宁锦大捷,总的来说,比宁远大捷还像回事。至少,明帝国没有损失巨大的物资,更没有付出巨大的伤亡。而且,最后也把皇太极折腾的只能无奈撤军。
但是,这场战争显然让人们,更清楚的看到了宁锦防线的价值。换而言之,它的存在恐怕也就能让山海关远离战争的威胁。
被夸大的宁锦之战
一、宁锦是如何被神话的
最初的宁锦神话,是明帝国官僚政治的产物。
宁锦战役,明帝国动员了当时最大的军事资源(在宁锦之战时“明有关内兵
4
万,关外兵
8
万,四上援兵
3
万,共有官兵
15
万。还有数省兵员待命,随时调往关门外。”(阎崇年所著《袁崇焕传》)
但结果呢?无非是保证了宁、锦两座孤城的安全!
这场战争本身就已证明,明帝国的国防已残破了,因为北部边防一千多里的长城防线,用这种军事比例投入;明帝国得多少军队才能守得住呢?
而且明帝国几乎动员了当时最大的军事资源,却无法率主力出城与敌人打仗;那岂非意味着面对敌人的进攻,明帝国军队只能困守孤城,任由敌人掠夺、攻取孤城以外的所有地区了!
但明帝国以魏忠贤为首的政府,却显然完全漠视这一切;东厂抓住一个乱说话的嫖客,都要大举宣扬“这个人是满清派来的特务,如果不是在魏九千岁的英明领导下破获这个案子,那我们大明帝国可就危险了”。
现在取得了宁锦那种所谓的胜利,想吹捧魏忠贤的人,自然更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了。于是他们就说了,宁锦一失敌人就要长驱中原了;幸好在魏忠贤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打破了敌人这种战略企图。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宁锦神话还不足以成为永远的神话。因为魏忠贤不久后就被搞死、搞臭了;这种伴随魏忠贤而来的大捷,又怎么能成为永远的神话呢?
在魏忠贤被打倒后;面对沦入满清手中的辽东,明帝国一心想要收复它。
但明帝国的军事系统已腐烂了,明帝国军队内到底有多少合格的士兵?明帝国的军费到底都干什么了?帝国政府、帝国皇帝根本弄不清楚。一个帝国的军事系统已腐烂到了这种地步,靠什么打败强敌收复失地呢?
崇祯刚当皇帝,这个问题已浮出水面;但明帝国就是稀里糊涂的硬着头皮往下混,谁敢说一句要全面整顿这件事呢?
让帝国政府、帝国皇帝去整顿军事系统的腐烂,那是注定没有结果的。
让帝国政府、帝国皇帝承认,不改变军事系统腐烂就注定无法收复辽东,那也注定是不可能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只有把宁锦神话再拿出来了。好象只要派一个优秀的将领,好象只要战略应用得当就真的能收复了辽东。于是宁锦那种战役,在魏忠贤的宣传基础上遂进一步被神话。
用城墙、大炮的战略收复失地;那纯粹是哄鬼的事!除了收复满清根本没有驻扎一兵一卒的宁锦地区外,除了收复满清一再放弃的宁锦地区外,用这种战略根本收复不了任何地方!
就是宁锦地区;如果敌人在这些城池修复之中、或在这些城池还没有足够物资之时就前来进攻,所谓的城墙大炮战略怎样执行?因为修复一座城池、向一座城池运送足够的物资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但那些被既利益迷失双眼的官员、将领,才不管这些事实呢!
如果否定宁锦神话,那就等于说:如果不改变帝国军事系统的腐烂,那我们就只有坐等灭亡了!
帝国既无力改变军事系统的腐烂(因为既得利益集团想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又想打败强敌收复失地。在这种背景下,自然大肆叫喊宁锦神话了。
只要我们应用的将领得当,只要我们应用的战略得当;那我们根本用不着改变军事系统的腐烂,一样能重创强敌收复失地的!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帝国政府只有不停的叫喊着这种梦话。
但如果仅仅是到此为止,宁锦神话还不足以成为永远的神话。
因为帝国收复辽东的幻想,在崇祯四年时就已幻灭了。大凌河的惨败,让所谓的城墙、大炮战略成为历史了,因为面对敌人是旷日持久的围城,一座孤城通常总会不战自溃的;因为面对敌人旷日持久的围城,帝国军队如果不能在野战中取得胜利,城池注定是无救的。
用城墙大炮的战略,守住城池都是一件未知数;用城墙大炮战略,去收复失地,就更不用提了。
但宁锦的神话;并不会到此结束。
因为面对满清一再深入长城劫掠,明帝国无能为力;面对满清在长城以北肆意扩张,明帝国也无能为力。对此,明帝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显然什么措施也没有采取;他只是采取了一种自欺人的措施,那就是无限夸大宁锦的意义。
于是在宁锦神话这种自欺欺人的宣传之中,帝国政府这种军事上的无能、失败,遂变成了一种了不起的胜利。
面对满清一再侵入长城的行为,明帝国采取的实际上是一种麻木不仁的战略,那就是坚守几座有限的城池,任由敌人肆意蹂躏帝国领土,反正敌人抢够了就会撤军的。
这种麻木不仁的战略,只因宁锦神话的存在,遂变得非常了不起了。因为明帝国可以用无耻的逻辑把这种失败说成了是自己的胜利;敌人一再进长城抢劫;这是因为他们无力夺取宁锦才行的下策。如果敌人能夺取宁锦,哪会一再进长城抢劫呢?他们早就长驱中原了!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更得大肆叫喊宁锦神话了。
面对满清在长城以北肆意扩张的行为,明帝国采取的是一种漠视的、装聋作哑的战略;那就是什么也不管。
这种战略,只因为宁锦神话存在,遂也变得非常了不起了。帝国用一种无耻的逻辑把这种无能说成了是自己的胜利,敌人一再在长城以北肆意扩张,那是因为他们无力夺取宁锦才行的下策,如果敌人能夺取宁锦,哪还会在长城以北肆意扩张呢?他们早就长驱中原了!
真是自欺欺人的够可以!
如果宁锦真拥有那样大的战略价值,满清为什么把一再把到手的宁锦(或以锦州为中心的城池)放弃呢?
但到此为止,宁锦的神话依然无法成为永远的神话;因为明帝国没有多少年后就灭亡了。
乾隆他爹(雍正)曾经御订了《大义迷觉录》恨不得让世人都知道;而乾隆却把这本书列为禁书。
范文程在满清历史上几乎是个完人;但乾隆却一下把他贬为下等(直接就把范文臣打入了《贰臣传》)。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的政治宣传,那通常都是出人意料的、与时俱进的。
袁崇焕本来是个历史上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在当时与毛文龙非常类似。说他们好的人,把他们夸得象朵花;说他们坏的人,把他们说得一团糟。
但乾隆皇帝非要说把这种争议完全统一起来;于是一条云山雾罩的的太监从清营逃跑的事;遂被大肆炒作,虽然这件事在乾隆之前,人们拿着显微镜也很难从历史书中找到相关记录。但给乾隆这么一大肆炒作,这件事遂爬上了这段历史的头版头条。于是,最终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这件历史大事,那他肯定对明清相间的历史一无所知。
因为被大清皇帝隆重推出的“反间计”问世,遂使袁崇焕的历史地位一下猛增了几十倍;于是与袁崇焕相关的宁锦神话遂被吹得更神乎其神。
袁崇焕的神话,是一个最成功的政治宣传典范。这个显然经不起任何推敲的政治宣传故事,却总会成为明末清初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章节。
明帝国的灭亡,本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大清皇帝这种政治宣传,遂使明帝国的灭亡变成了一个童话故事。
大明皇帝昏晕无能、残忍猜疑自毁长城;于是明帝国灭亡了。如果皇帝信任、重用袁崇焕,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样子了。
既然如此,与袁崇焕相关的宁锦神话,岂非真成了永远的神话?
被夸大的宁锦之战
二、城墙、大炮战略
所谓的城墙、大炮战略;这是面对强敌进攻时,最本能的一种战略。在冷兵器时代,谁也知道躲在城里比较安全,出城打仗凶多吉少!但?做为军队,如果只选择这种战略,是无法向政府、百姓交待的!因为等于把孤城之外的地区、人口、物资,都置之不理任由敌人蹂躏。
在宁锦地区,这种战略自然可以应用;因为宁、锦城池之外的人口、物资相对有限,在这种地方坚壁清野相对容易。从某种意义上,军队躲在城里不出战,任由敌人驰骋与孤城之外的所有地区,也许不会造成无法估算的损失。
但在以辽沈为中心的地区,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地区;这种战略可以应用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这种城墙、大炮战略,实在等于把孤城之外的所有人口、物资都任由敌人蹂躏。
但我们知道,在辽阳、沈阳、北京孤城之外的地区有多少人口、物资呢?任由敌人糟蹋,那恐怕马上就会惹得天怒人怨了;如果执行坚壁清野,这可以想象吗?显然是不可以想象的。
在这些广阔的地区执行坚壁清野,那会使上百万人口、甚至几百万人口都流离失所的!如果一切是为了寻找战机重创敌人,那自然可以理解;如果只是为了保证这几座孤城暂时的安全,那就省省吧!让上百万的、甚至数百万的人口流离失所;最后敌人一看无利可图撤军了;帝国军队除了马上大写捷报之外,连追击的勇气都没有;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就为取得这种胜利?这种军事计划不要说执行了,就是说说也会被唾沫淹死的!
帝国军队开始宣扬城墙、大炮战略之时,从最积极的意义而言,是帝国开始知己知彼了,他开始愿意承认自己丧失了与满清野战的能力了。明帝国军队开始根据这种正确认识,开始尽力避免与满清进行野战了;明帝国军队根据这种正确的认识,遂开始避免了军事主力被敌人一再击溃的局面。
如果说城墙大炮的战略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恐怕也就这些吧。
但明帝国显然无限夸大了这种战略的意义;好象明帝国竟然能靠这种战略保卫边防安全,那就得有惊人的想象力了;至于说用这种战略打败强敌、收复失地,那就更得有惊人的想象力了!
袁崇焕的大捷,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捷。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明帝国投入十多万军队,满清只投入五六万军队),任由敌人横扫两座孤城之外的所有地区;最后敌人主动撤军了,除了马上给帝国政府写捷报之外,不敢采取任何军事措施。
除了宁锦之战外,人类历史上还有这种大捷吗?
如果从这种大捷中,能看到明帝国收复辽东的希望;我以为这完全是谎言千遍成真理的一个典型例子罢了。
城墙大炮战略,最多只能保证某几座城池的安全;却绝不能防守整条边防线,更不要保证帝国的安全了。
明帝国以山海关为中心,布置了十五万军队,战马八万匹,年耗军费四百八十万两;却只是保证了百余里长城防线的安全(宁锦只是山海关防线的纵深罢了)那按这种比例,一千多里的长城防线,需要多少兵力、军费呢?这一千多里,是满清兵锋所能涉及的地方。
明帝以十多万军队,只能保证宁锦两座孤城不受敌人侵犯;孤城之外的地区就只能任由敌人驰骋;如果明帝国按这种战略,到底能保证几座城池的安全呢?
明帝国的安全,是需要帝国有一枝强大的军队;他能够在战争开始后迅速集结起来,寻找有利战机强有力的打击敌人。
如果帝国做不到这一点,想靠宁锦战略保证帝国边防的安全,帝国本土的安全;那永远是自欺欺人。因为一千多里的长城防线,敌人可以随便寻找一个突破口;因为敌人一旦冲入长城,除了有限的几座孤城之外,敌人可以肆意攻击任何一个选定的目标!
用所谓的宁锦战略保卫帝国安全,已是不可能的事了;至于用这种战略收复失地,那更是荒唐到了极点。因为除了收复没有敌人一兵一卒城池(宁锦),这种战略也许有用;收复敌人重兵把守的城池,用这种战略去收复,那不是胡吹吗?
就是用来收复没有敌人一兵一卒城池,用宁锦战略也常常是无用的;比如辽西重镇广宁,虽然那里没有敌人一兵一卒,明帝国哪个将领敢去收复呢?收复了这种城池,如果惹来敌人旷日持久的围困;明帝国该怎么办呢?
所谓的宁锦战略,不要说在收复失地了;就是用于固守国防;那也是需要运气好的!那要看满清攻取它的决心有多大了?
后来的大凌河、松锦之战;其实都是宁远、宁锦战争的翻版;但明帝国终于还是失败了;因为满清这两次战争,对军事目标是志在必得的。
天启六年,满清攻打宁远城;两三天不克;就率军撤走了;崇祯四年,满清率军攻打大凌河城;那是两个多月后了,还在大凌河下赖着不走。最终逼得大凌河城内开始吃战马、吃人肉,于是祖大寿开城投降。
如果满清攻大凌河城,两三天、三五十天不克就撤军;那大明帝国开动宣传机器,一定能把大凌河保卫战说得成宁远大捷第二(甚至比宁远还要牛)!只可惜满清军队就是不撤退,你叫祖大寿有什么办法?
天启六年,面对宁远城;如果努尔哈赤也非要围而不攻的、围点打援的与袁崇焕耗上两三个月(努尔哈赤当时根本不缺粮,抢来的粮食多的运都运不走,只有就地烧毁;袁崇焕除了求上帝保佑外,还能做什么呢?
天启七年,敌人攻打宁锦二十来天不克就撤军了。崇祯十四年,敌人攻打锦州,半年过去了还要赖在锦州城下不走。
天启七年面对锦州被围,袁崇焕驻军宁远,就是不敢率主力大军求援锦州;有幸的是二十多天后,满清就撤军了!
崇祯十四年面对锦州被围,洪承畴也是故技重施(说死说活就是不救援锦州);不幸的是,敌人围着锦州就是不撤军;你叫洪承畴怎么办?最终,洪承畴只有硬着头皮到锦州附近,于是全军覆灭了!如果满清这次攻锦州也是二三十天,甚至是三五个月就撤军了;那明帝国开动宣传机器,松锦会战肯定又是第二个宁锦大捷!
天启七年之时,如果皇太极也非要这样围着锦州不撤军;袁崇焕恐怕比洪承畴幸运不了多少!
宁、锦地区;战略价值非常有限;所以满清在未解决朝鲜、蒙古这些内顾之忧时,根本不会军事主力旷日投入这里一定夺取它!否则?袁崇焕活着的时候,满清就非要这样死耗着夺取锦州、或宁远;袁崇焕又有什么办法呢?他那所谓的城墙、大炮战略,恐怕当时就露出豆馅了!
城墙、大炮的战略;当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至少它承认明帝国当时的军事系统已残破了;因为政府抱怨军队滥冒军费,军队抱怨政府欠饷;帝国连这这种扯皮的事都摆不平,军队内部纪律性有多强,可以想象吗?
袁崇焕承认这种事实,所以他认为调动军事主力主动进攻满清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只有依靠城墙、大炮)。这种见解完全正确,如果说这种见解能使明帝国打败满清,那当然经不起推敲;但这种见解,却实在延缓了明帝国军事系统的崩溃。因为满清在以后的战役中,虽然可以肆意在明帝国有限的孤城之外横冲直撞,真正大规模击溃明帝国军事主力的机会却明显减少了。
这种战略,实际上是帝国面对自己军事系统腐烂后的一种本能的、被动的、无奈的选择。如果说他有积极意义,仅仅是可以使帝国军事力量不会在无谓的牺牲中毁之殆尽。
如果说这种战略都能保卫帝国的边防,如果说这种战略也能收复失地;那也实在得有惊人的想象力。
被夸大的宁锦之战
三、 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之死,主要是死在军事的失败之上。
如果不是明帝国在军事上一败再败,最终超越了皇帝所能承受的底限,袁崇焕根本用不着死!
袁崇焕并不需要死。只要他能把满清挡在长城之外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什么五年平辽。但很不幸,敌人却深入长城了。
再退而求其次,袁崇焕只要能把满清挡在蓟门之外,那他也用不着死了。但很不幸,敌人竟然越过蓟门直逼北京城下了。
再退而求其次,袁崇焕只要能尽快把满清赶离北京附近,那他也用不着死了。但很不幸,敌人就是长久的在北京城附近耀武扬威。
在这种背景下,明帝国军事上的失败终于超越了皇帝所能承受的底限。
我们常说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问题是:如果皇太极不能深入长城,那所谓的反间计如何起作用呢?问题是:如果皇太极不能越过蓟门一线,那所谓的反间计又如何起作用呢?问题是:如果皇太极不能长久的在北京城耀武扬威,那所谓的反间计又如何起作用呢?
换而言之,不要说皇太极的反间计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即使真存在什么什么皇太极的反间计,这反间计也是建立皇太极把明帝国军队打得一筹莫展之际,才能发生作用。
问题是,在袁崇焕受帝国空前重用之际,明帝国面对满清的进攻就已失败到如此地步;那袁崇焕活着与否,真对帝国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吗?
明帝国以关宁为中心的军队大册就有十五万
;明帝国在长城一线在册兵力有五十万
;如果加上以北京城为中心的军队,明帝国当时在北方的在册总兵力足足有七八十万。
而满清当时的总兵力呢?也就十万左右。在万历末年时,满清共有二百个牛录,总兵力大约六万左右;在崇祯初年增到二百五十个牛录,总兵力也就七八万左右;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我们权且把这个数字增加到十万左右!
就是在双方这种兵力对比情况下,满清军队深入长城、越过蓟门、长久的耀武扬威于北京城下。
皇太极真的忌殚袁崇焕吗?显然不是的。
如果不忌殚袁崇焕,就是指皇太极必须得按袁崇焕设计好的方法打仗,那皇太极的确是忌殚袁崇焕的。
问题是,皇太极为什么非得按袁崇焕设计好的方法去打仗呢?
袁崇焕坐镇宁锦拥兵十五万,皇太极如果真的忌殚袁崇焕就敢率军深入长城?如果袁崇焕率军直捣他老窝怎么办呢?皇太极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把明帝国军队渺翻了,明帝国军队早已丧失了这种野战能力;快速、机动的集结兵力选定目标全力攻击,这只是满清军队的专利,明帝国军队哪还有这种能力呢。
袁崇焕拥兵十五万、临时又节制十多万友军;皇太极如果真的忌殚袁崇焕,就敢率军越过蓟门一线直逼北京城?他不怕袁崇焕对他来个关门打狗吗?皇太极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把明帝国军队渺翻了,一个丧失了野战能力的军队就意味着只有被动挨打了;明帝国军队现在除了能保证有限的几座城池安全外,其余地区就得任由满清军队出入、攻击;当然更不具备重创满清的能力了。
袁崇焕拥兵十五万(这些军队随时可能会赶到主战场)、临时节制十多万军队;皇太检如果真的忌殚袁崇焕,就敢长久的驻军北京城附近不撤军?他不怕一时不慎全军覆灭吗?皇太极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把明帝国军队渺翻了,明帝国军队守个城还勉强可以,如果让他们主动进攻满清军队,那实在是赶鸭子上架了;只要满清不执着于强攻某座紧城,凭明帝国的军队哪有重创满清军队的机会呢?
袁崇焕拥兵十五万,更临进节制十多万友军;在战争开始一个月后,却让敌**军长久的在北京城下耀武扬威;这一切有他能力上的原因、但更主要原因还是明帝国军事系统已腐烂了;对此并无意过份苛责袁崇焕。
但无论什么原因,袁崇焕失败的实在太惨了。
做为一个帝国的统帅,他面对上千里、甚至几千里的边防线;保证区区百余里的边防线安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有意义也只是政治宣传上的意义。
做为一个帝国的统帅,他面对是上百万平方公里、甚至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安全。保证有限几座城池的安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有意义也只是政治宣传的意义。
如果满清认为越过长城继续深入,随时都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那满清自然不敢越过蓟门一线了。
如果满清认为长久停留在北京城下,随时都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那满清自然然不敢长久的在北京城下停留了。
但满清显然早已把明帝国军队给渺翻了;因为现在的明帝国军队只能躲在城墙里、或是背靠城墙打仗,高速的、机动的、集结兵力全力攻击选定军事目标,那只是满清军队的专利,对于明帝国而言早已丧失了这种能力。
虽然如此,袁崇焕或许也不用死的;但他很不幸,他遇到了信奉乱世用重典的崇祯皇帝。
这一次满清深入长城,明帝国拘捕兵部尚书王洽(死于狱中,死后仍然追究失职罪行被判死刑)、杀蓟辽总督刘策;甚至工部尚书张凤翔(北京城许多工事是豆腐渣工程)、刑部尚书乔允升(在混乱中竟然让众多犯人集体越狱)都一便儿抓进了监狱。
满清第三次入长城之后,梁庭栋(当时宣大总督)、张凤翼(当时的兵部尚书)连活命的幻想都不敢报了,干脆都自杀了。
崇祯皇帝就是如此信奉乱世用重典,既然如此,那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抓、被杀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袁崇焕之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什么皇太极反间计,有多少可信度?刘策、王洽与袁崇焕的级别类似,如果说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那刘策、王洽死于什么?如果说刘策、王洽死于失职,那袁崇焕就真的不失职吗?
其实即使如此,袁崇焕也有可能用不着死;因为崇祯皇帝的确非常欣赏他;而且不论袁有多少缺点,他的确是当时非常有才能的统帅,至少在明帝国之内。但他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于是再也没有救了。
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从律法上讲,根本就是捅了大娄子;袁崇焕自己也承认“臣诛毛文龙之间与当时情事如此,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
……
谨据实奏闻,席藁待诛,惟皇上斧钺之,天下是非之,臣临奏不胜战惧惶悚之至”。(详见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引自阎崇年《袁崇焕传》)
袁崇焕杀毛文龙后,事情也干得实在不漂亮;“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崇焕言:“东江一镇,牵制所必资。今定两协,马军十营,步军五,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帝颇以兵减饷增为疑,以崇焕故,特如其请。(详见《明史、袁崇焕》)
好汉做事好汉当,袁崇焕实在没有必要非要拉别人当垫背的。但袁崇焕却非要拉钱龙锡一把,于是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上说:我这一切是向钱龙锡申请过,钱龙锡也同意过。
他说这种话,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钱龙锡也没有杀毛文龙的权力,说钱龙锡同意他这样干,只是把钱龙锡拉下水罢了;并不能证明他这样做合法。
幸好,当时的崇祯皇帝还被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糊弄的五迷三道,所以对此没有进行任何追究,还表示认可。但这五年平辽的谎言一旦破灭,那这事皇帝就没法不追究了。
许多人对袁崇焕并没有恶意,也没有想往死搞袁崇焕的意思。但许多人都想往死里整钱龙锡,因为钱龙锡是东林的党魁,且东林从政的态度从来都是非我同类一概排挤;所以非东林一系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自然也想找机会打击东林。
所谓通过此事打击东林党,是“阉党”余孽欲翻案、欲兴风作浪,那纯粹是东林党给政敌扣帽子的政治手段;明明是现实的政治斗争,在东林党的笔下一下变成了什么历史路线的斗争!当然了,东林党永远是代表正义、进步的路线,而反对者永远是代表着邪恶、退步有路线。于是明末历史最终成了被政治宣传、斗争口号淹没的历史!
钱龙锡为代表的东林党,受到政敌的仇视。而袁崇焕在奏章上又白纸黑字的写着;自己杀毛文龙是钱龙锡支持的,那这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政府高级文职官员、背着最高元首与高级将领谋杀一个独镇一方的统帅,这拿到哪里去(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也是耸人听闻的大罪;更何况这种行为,最后对帝国边防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就更是耸人听闻的大罪了!
袁崇焕真的与钱龙锡够朋友吗?如果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那袁崇焕与钱龙锡的确非常够朋友。一个人做了一件自己都认为是死罪的事,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得一蹋糊涂,却说这事是某人支持我这样做的,这叫什么事?
袁崇焕杀毛文龙后,本完全可以不提钱龙锡这三个字,但他却是提了,更是白纸黑字写了下来让世人皆知。无论袁崇焕当时是出于什么动机,但这样做显然是把自己拖入了党争的旋涡之中了。
袁崇焕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军事统帅,他只是魏忠贤夸耀边功的产物;他只是后来“壮志未酬”就身先死的产物。
宁锦之战,我最初真以为明帝国方面六万军队、满清方面十万兵力;(从《金庸袁崇焕评传》中看到的);但即使如此,我也以为这种兵力对比,这种胜利也并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夸耀的地方,因为以六万对十万,困守两座孤城、让敌人尽毁孤城之外的一切军事设施;最后敌人撤军之时除了向政府大写捷报之外,任何军事行动都不敢采取,这如果都能称得上大捷,那大捷也实在太不值一提了。
后来再看历史书,原来袁崇焕竟然率兵十五万、满清只有兵力六万;那这种所谓的大捷就更离奇了;这种大捷最多也就是明帝国军队一败再败的背景下,还勉强值得一提的战役罢了!但经过明帝国宣传机器的吹嘘,遂把这种战役说成了古今少有的大捷。
被夸大的宁锦之战
四、崇祯末年时的宁锦
崇祯四年满清攻取大凌河城时,就开始成功应用围点打援的攻城战术了。面对这种攻城战术,城墙大炮战略遂一筹莫展了。
城内的粮草总有吃完的一天;想打退围城的敌兵,明帝国除了在野战中打败敌人外,实在没有任何的选择。
#山海关
#北京城
#皇太极
#朝鲜
#蒙古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关于明代服饰写作资料
0
12129
萧盛
2016-09-29
原创文学
保护大命:来自《狼图腾》的所想
3
13823
北方之路
2016-10-30
写作交流
袁崇焕被凌迟之因剖析
0
8970
萧盛
2017-01-03
写作交流
难以破解的萨尔浒大战,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遭遇空前摧毁
0
9172
kj0104
2017-02-18
写作交流
崇祯杀袁崇焕,内中有大梗
0
7642
kj0104
2017-02-19
写作交流
海子逝世28周年,你还记得那个以梦为马的自由少年吗?
0
8480
夜红楼
2017-03-28
文化新闻
《年复一年》京味儿述说小人物
1
39179
写手发布
2017-04-19
文化新闻
手绘老北京新书面世 讲述北京城风物
0
15886
萧盛
2017-05-2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文化新闻
交易招聘
作者推荐
话题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4
诚求小红书种草文案
5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6
诚聘 各科硕博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