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安史之乱背后的唐朝经济,历史书才不会告诉你
[ 复制链接 ]
自己也能做到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81
回帖
227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4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4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 积分
积分
439
主页
发表于:2020-4-29 07:44:09
思想高地
2167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平安浦城
来源:温乎(原文链接)
一、
大唐天宝三载,天下平安无事。
李白被唐玄宗取消关注,落寞的离开长安,然后在洛阳巧遇杜甫。两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碰撞出一段基情。
他们一起在河南求仙访道,秋天又遇到高适,三个人每天除了喝酒撸串,就剩下吹牛扯淡。
为大唐健康工作50年的贺知章,也骑着小毛驴回到浙江老家。此时,离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过半年。
大明宫中住着李隆基,太真观里有杨玉环。
一年后,他们将走完世界上最远的旅程,向天下官宣他们的爱情,然后专业撒狗粮12年。
她的哥哥杨国忠仍然岌岌无名,不过一条光彩大道在面前铺开,他一脚踩上去,走向未知的未来。
右相李林甫在朝堂只手遮天,每次发朋友圈都能收获上万点赞,而他都懒得看一眼。
幽州,突厥人安禄山春风得意。
他刚刚接替裴宽担任范阳节度使,再加上已有的平卢节度使、河北采访使等职,大唐东北王即将加冕。
日后搅动风云的人都已各就各位,只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大唐天宝三载,天下平安无事。
所有人都在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坚信,如日中天的大唐将永远存在下去。
长安地下却早已埋了300桶石脂,只等一丝火星。
长安并没有张小敬。
二、
天宝元年,长安城外的广运潭热闹非凡。
从渭河而来的300多艘船在广运潭一字排开,首尾连接数十里,每艘船上都写着大唐州郡的名称,还有各地土特产。
咋一看,仿佛是来长安赶集的。
唐玄宗在观礼台上就坐后,300多艘船依次从台前经过,接受伟大皇帝的检阅。
潭中心有一艘船突然锣鼓喧天,陕县县尉崔成甫扯开80分贝的嗓门,唱着唐玄宗亲自写的《得宝歌》:
得宝弘农野,得宝弘农耶。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看看这词,多感人多喜庆,一股“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的画风,猝不及防的扑面而来。
李隆基确实很开心,因为终于能吃饱饭了。
堂堂大唐皇帝不应该用金锄头种地嘛,怎么会吃不饱饭?但我跟你说,这都是真的。
开国初年,朝廷大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风骨,再加上长安城人口少,一年只需要消耗20万石粮食。
可在太平江山,人们总是向往着首都生活,当年在长安找机会的人,和如今的北漂没什么区别。
人口多,粮食需求就大。
而造福秦汉的水利灌溉系统早已残破,曾经接受灌溉的4.5万顷田,缩减到只有6千顷。唐朝的关中,早已不是经济重心。
知道为什么唐高宗、武则天都喜欢去洛阳吗?
人家不是去搞团建、也不是长期旅游,只是单纯为了吃大米、烙饼、烩面、胡辣汤......
没办法,长安实在是没粮食吃啊。
可就在天宝元年,广运潭把之前修建的运河连通起来,江南的大米可以直抵长安,当年就运来400万石,李隆基能不高兴嘛。
大明宫中,李隆基满意的打了一个饱嗝。
长安城解决了温饱,大唐依然是烂摊子。
《旧唐书
·
玄宗纪》说:
“天宝十三载,户981万,388万不课,530万课。口5288万,4521万不课,766万课。”
这串数字有点不对,已经成为学界的一段公案。
从字面上来看,大意是这样的:
唐朝的财政税收方式是租庸调制,纳入这套税收系统的人口叫课口,有课口的家庭叫课户。
大唐登记在册的人口中,40%是免税的。
剩余60%人口交的税要用在朝廷开支、宫廷用度、洪涝旱灾......再加上李隆基好大喜功,在北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开战,军费需求庞大。
即便如此,正常的税收渠道都不一定通畅,往往需要朝廷派转运使之类的官员,去地方上临时疏通、压榨,才能把钱粮运往长安。
大唐盛世如繁花锦绣,可朝廷却只有一个字:
没钱。
没钱的李隆基想依靠高超的微操手法,把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一不小心,咣,玩出一个安史之乱。
归根结底,因为国有土地制度崩溃了。
三、
时间回到300年前,北魏。
一次增加税收的改革,无意中在北方建立了新秩序,并一直延续下去,造就了强盛的隋唐帝国。
“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混乱了100多年,直至草原上的拓跋鲜卑南下,他们骑骏马、挎弯刀很快就征服了黄河流域。
虽然北方统一,可是有个问题:
北魏朝廷没有正规税收渠道,官员也不发工资......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抢劫、贿赂、高利贷。
太武帝年间,有一个朝廷官员到山西、河南一带出差,从大同出发时只有一匹马,返程时却带了100多辆车。
这种行为,我们叫吃拿卡要。
公元484年,也就是太和8年,执掌北魏朝廷的冯太后在开会时说:“同志们,有两个消息要告诉你们,想听哪个?”
反正是你说了算,随便你吧。
好消息是,朝廷以后给你们发工资啦,底薪+提成+五险一金,全部是最高标准,开不开心?
坏消息是,有工资以后就不能随便抢劫了。
大臣心中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还有一句MMP没有说出口。
那么问题来了,朝廷也是靠抢劫为生的,仓库中也没有余粮,有什么资本给全体官员发工资?
不要急,有办法。
从西晋的“八王之乱”开始,北方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躲避战争,父老乡亲们不得已到处流窜。
这就有很多无主荒地和失业农民。
第二年,冯太后把无主荒地全部收归国有,按照一定比例分给失业农民,每年向朝廷交税。
这就是隋唐
“均田制”
的起源。
在这套系统下,门阀和贵族基本是免税户,只有接受国有土地分配的农民,才是国家的固定税基。
那么,怎么才能管理好国有土地和农民呢?
公元486年,冯太后的男朋友、大帅哥李冲建议:“可以在农村建立基层组织,一竿子捅到底。”
于是,
“三长制”
华丽出炉。
朝廷分5户为一邻、25户为一里、125户为一党,分别设立了邻长、里长、党长,相当于现代的居委会、大队、村......
这一套改革,历史书上叫“太和改制。”
冯太后以国有土地为基础,安顿了流离失所的农民、有了稳定的税收、加强基层组织的管理,在乱世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秩序。
我们之前聊过,东汉崩溃、三国西晋不能统一的原因,就是朝廷没有税源和兵员,只能产生分裂和割据。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乱世打破了所有的旧秩序,北魏脚下是一张崭新的白纸,任由他们做出美丽的图画。
50年后,北魏早已分裂为东、西魏。
西魏丞相宇文泰又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配套的
“府兵制”
,让朝廷有了固定的兵员和军队。
均田、三长、府兵......就是随唐帝国强盛的密码。
四、
不知你发现没有,这套制度有一个最大的BUG,就是朝廷必须持有大量土地用来分配。
我们用初唐农民隔壁老王来举例。
当老王年满18岁时,就会有100亩土地分配给他。其中20亩是永业田,可以世代传承,80亩是口分田,去世后要还给国家。
接受这块土地,老王就是国家的纳税人了。
他一年四季勤恳劳作,然后按照“租庸调”的方式向国家纳税。每年交公粮2石,给官府干活20天,还需要上交三丈布。
这就是老王每年需要缴纳的全部赋税。
冬天到了,他也不能窝在炕头上喝烧酒看雪花,而必须去指定的军府参加集训,以防将来需要上战场。
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兵农合一。
过了几年,突然传来命令:“圣人要和突厥开战啦,你们跟我走。”于是,老王自备马匹、刀枪等装备,为国打仗。
如果立功授勋,朝廷用勋田奖励他;
如果升官了,也有和级别匹配的职分田。
在这样的体制下,老王和所有农民一样,可以靠努力得到土地,朝廷可以用土地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不是有人说过么,中国农民最大的需求就是土地。
可在老王得到土地之后呢?自己去世后依然需要还给官府,能传给儿子的只有20亩永业田,相当于下一代重新开始。
拼命一辈子,却什么都攒不下来?凭什么?
对土地的渴望、和人心的自私,让老王藏匿土地、注销户口、私下买卖......总而言之,有太多方法让他从国家纳税人,变成套现之后的黑户。
再加上皇室、贵族、官僚继续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别墅,直到有一天朝廷蓦然发现:
账本上的土地不够用了。
于是,问题出现了。
新生人口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只能浪迹江湖或者到城市谋生;上战场打仗立功却没有土地奖励,府兵纷纷用自残来逃避兵役;而户口却落在本地,租庸调的赋税也不会放过他。
立功不奖励、没田还收税,去你大爷的。
这样一来,唐朝农民纷纷远走他乡,私下买一块土地重新开始。因为只要不是国家分配土地,他就不纳入府兵和租庸调的体系中。
当时的大唐有种怪现象:
农民都在辛勤劳作,但是都不用交税、不用服兵役。天下富庶,朝廷却始终缺钱花。
这种现象,在李世民时代就已经出现。
在武则天时代成为社会主流,直到李隆基时代,由于国家没有充足土地用来分配,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社会秩序完全崩溃。
前面说,天宝13年依然有60%的人口是纳税户,但这是账面数字,实际上远远达不到。
国家没有稳定的税基、没有稳定的兵员、甚至连基层组织都混乱不堪......因为农民四处流窜,管理起来难度太大。
这就是盛唐的隐忧。
五、
公元713年,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
29岁的皇帝雄心勃勃,梦想建立能和李世民媲美的功业,可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国家税基不足,导致财政吃紧;
立功无田奖励,导致府兵逃亡。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崔器自称为“逃田户”,就是因为没土地又不愿当府兵,才和阿兄跑到长安的。
可大唐的局势,却不安稳。
北方的突厥一直蠢蠢欲动,图谋恢复祖先的霸业和荣光。突厥被打下去后,又冒出回纥来补刀。
东北方有契丹在谋求地域霸权。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正值鼎盛时期,他们走下雪山,积极探索四川、新疆的新世界。
为了守护疆土,大唐必须维持庞大的常备军。
崩溃的府兵早已不能为国争光,甚至连保卫长安都做不到,于是,延续200年的府兵制被彻底抛弃,大唐实行募兵制。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
府兵制下,装备需要士兵自己准备,国家是不管的。但是募兵制就不同了,国家需要准备好刀枪、马匹、粮食来武装士兵。
唐朝可怜的财政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庞大的常备军。不过不要紧,不给钱可以给政策嘛。
在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先后设立10个节度使。
每一个节度使都相当于军区司令,其实也没什么稀罕的。可是朝廷没有多余军费,只能允许节度使在辖区内收税。为了保障军队管理权和财政权,朝廷又把地方监察权赋予节度使。
军权、财权、监察权集于一身,节度使已经是土皇帝。
后人都说李隆基老糊涂了,其实他也没办法。
旧秩序已经崩溃,李隆基又没有能力建立新秩序,只能对破损的旧秩序修修补补,节度使就是一块大补丁。
大唐内部的补丁也很多。
要想让长安摆脱饥饿,就必须重新疏通水利,才能让江南的粮食运到关中,这个无底洞需要无数钱。
皇帝亲军、中原驻军虽然打仗不行,但也是一群吞金兽。
李隆基和杨玉环长年累月的撒狗粮,不要钱?
再加上奢靡的宫廷、腐败的朝堂、迷醉的社会,繁花似锦的盛世中总是飘荡着一股霉味。
而维持这一切的,只有日渐缩小的税基。
为什么李林甫能专权19年、杨国忠可以爬到宰相高位,绝不仅仅是搞斗争和裙带关系换来的,只有一个原因:
他们能在老百姓身上压榨到钱。
从这点来看,所有奸臣都是类似的。李林甫、杨国忠、严嵩、和珅......都是在旧秩序崩坏时,能用不正规的特殊手段解决燃眉之急。
有时候坏人不是骨子里坏,是局势让他不得不坏。
李林甫、杨国忠是如此,安禄山也是如此。
六、
755年12月,安禄山起兵造反。
他的父亲是西域胡人,母亲是突厥巫婆,父母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轧荦山,意思是“战斗。”
一直以来,安禄山都特别能战斗。
他在幽州军中作战勇猛,仅仅用了10年就从一个素人升任平卢节度使,驻扎在辽宁。
此时的安禄山,是大唐屌丝逆袭的典范。按照一般剧本,他将成为大唐所有落魄青年的楷模。
但是时事不允许他做一个好人。
大唐一直都有“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外领兵的将军打了胜仗,一定会回到朝中担任宰相,如果再有战争,宰相也可以披挂上阵。
做为皇帝的影子,李林甫在朝中全心全意搞钱,如果有将军入朝为相,势必会分走自己的权力。
而严峻的财政压力,也让李隆基不能破坏现有的捞钱模式。
于是,哥俩就发明了一项潜规则:“将军尽量用没文化的胡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入朝当宰相了。”
和其他将军不同,安禄山的情商很高。
他不仅作战勇猛,还特别会来事。搜刮的军费、战利品经常被送入朝中,上至皇帝宰相,下至中层官员,基本都收过安禄山的好处。
有能力、高情商、又有政策红利,安禄山成为风口上的猪。
直到755年,安禄山已经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全方位负责大唐东北方的战争。
而大唐也只有10个节度使。
也就是说,安禄山麾下有大唐三分之一的兵马。
历史到这里已经很明朗了:
国有土地制度崩溃,导致国家财政体系永远不健康,和兵役制度的涣散。
为了应付复杂的边境战争,李隆基不得不把军事、财政、监察权力赋予节度使,培养了一堆土皇帝。
朝廷为了挽救财政危机,不得不让李林甫、杨国忠独掌相权,才能集中力量捞钱。
李隆基的本意是玩跷跷板,让宰相和节度使相互制衡,自己高高在上充当裁判。
可这样的模式,玩崩盘是迟早的事。
人一旦尝到权力的甜味,就很难放下。
李林甫死的早,算是得了善终,杨国忠就不一样了。他仅仅做了3年宰相,迫切需要建立功劳来证明自己,安禄山就是最大的肥肉。
安禄山坐拥东北,早已培养了嫡系小弟。
李林甫手腕高超、资历深厚,足以让他感动恐惧,可杨国忠算什么东西?想拿我当垫脚石,看我不先干死你。
该来的,终于来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七、
安史之乱,把大唐腰斩为两段。
那个让人只敢谈复兴、而不敢说超越的大唐盛世,永远留在历史的刻痕中,越来越梦幻。
千年来,杨玉环一直是背锅侠。
还有的说法是李林甫奸诈、杨国忠误国、李隆基昏庸、安禄山狂妄......总之把所有帽子都扣到一个人头上。
可时代巨变,哪里是一个人能决定的。
国有土地制度在北魏呱呱坠地,经过北周、北齐的发育,终于在隋唐大放光彩,又在天宝14载寿终正寝。
它成就了李世民,也埋葬了李隆基。
安史之乱,只是几百年社会矛盾的总爆发,用千万人民的血与泪,结成一朵妖艳的罂粟花。
血色,噬人。
#安史之乱
#背后
#唐朝经济
#告诉你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网文IP热”现象的背后:当通俗文学遇上互联网
0
11844
写手发布
2022-06-24
文化新闻
金庸的词被当作宋词收入这本书?背后还有洗稿问题
0
14516
写手发布
2022-07-08
文化新闻
《昆仑神宫》背后,“鬼吹灯”IP改编的工业化养成
0
10885
写手发布
2022-10-14
媒体约稿
脑洞星球“次元同人”主题征文大赛第二期开启!
0
5413
青芒的梦
2022-10-20
休闲分享
深入解读图书出版审批的背后,普通人不知道的流程详解
0
4397
fallen7
2023-01-31
文化新闻
“盐言故事”背后的知乎网文
0
11213
写手发布
2023-03-29
写作交流
五十万字300稿费,现实告诉你,你的努力值多少!
0
6119
写手发布
2023-04-05
原创文学
想你,却不敢告诉你
0
1368
深蓝雾影
2023-07-31
文化新闻
《莲花楼》背后的网络作家,真实身份不简单
0
3296
写手发布
2024-04-07
文化新闻
《庆余年》爆火背后的“猫腻”:如何成就网文界“大宗师”?
0
2905
写手发布
2024-06-0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评论列表
(17)
Orochimarn
历史书太简洁流水帐,而且主观性强,着力于人性道德为评价标准,引邻兴衰。少客观分析叙述,如史书写这段,定说唐王年老昏馈,贪恋美色,不理朝政,权奸当道,禄山非我族类包藏祸心。
2020-4-29 07:44:53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蓝薄荷summer
唐朝玩出了安史之乱,失去西域掌控,五代十国中原衰退,周边民族迅速崛起,直接导致宋朝整个被周边压着打,夏金辽吐蕃回纥等等,元朝还灭了中原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直到明朝,周边遗祸都没解决
2020-4-29 07:45:4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wyk995
不错!给一条主线勾勒出了那段历史。虽然线索肯定不止一条。
2020-4-29 07:46:3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vince825
历史书为什么写这些?[what][what]
2020-4-29 07:47:1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新迈客
看来,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是吸取前朝经验得来的
2020-4-29 07:48:0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pinktrap
安史之乱相当于一次土地再分配、财税再改革,唐才得以续命下半场。李隆基有故意放纵之嫌!昏聩?不存在的!
2020-4-29 07:48:54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奇恋∮
安禄山是粟特人,不是突厥人
2020-4-29 07:49:19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暖男身上侑wifi
安禄山乃范阳杂胡
2020-4-29 07:49:4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武嘉明星
既然那时候这么差,怎么弄出来的开元盛世呢
2020-4-29 07:50:0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作者推荐
六十位网文大神起点万订作品成绩一览,这其中有你喜欢的作者吗?
网文小说大纲模板,新手必备保姆级教程,有张力不卡文
值得关注的网文作者及其作品
你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中国十大中文网络文学网站小说网站TOP10,书荒了去哪找文?
如何激发和记录写作灵感?橙瓜码字教你写作技巧
人说梁羽生原创诗词千百,不抵金庸引用一首,事实果真是如此?
书评:这6本网络小说,文笔和剧情都十分不错,书荒时可以读读
公众号征文 稿费50元起
《校花的贴身高手》之后,鱼儿二代新书《故巷暖阳》聚焦基层社区
话题
乡土·野马渡2025年最新栏目设置及稿约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