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刘慈欣:努力和运气,是“x乘以y”的关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3-8-23 14:50:28
569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来源丨新华每日电讯原题丨“宇宙本身就是最好的科幻” 对话刘慈欣记者丨姜锦铭、孙亮全、王皓、王怡静
谈起不久之前删掉不满意的30万字作品,刘慈欣很平淡。“这很正常啊,每个作家都有这种情况,特别是像我这种写科幻小说的。”
这里是他的一间新的工作室,位于他认为是五线城市山西阳泉的中心地带,工作室紧邻的是由原来水泵厂改建的文化园。窗外,几株白杨葱茏的树叶闪烁着夏日火辣耀眼的光影。上个世纪90年代,阳泉水泵厂是全国水泵行业骨干企业,生产的近900个品种的各类泵产品畅销海内外。
刘慈欣曾经工作过的娘子关发电厂办公楼。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相比于现在的“写作困难”,距离这间工作室50公里外,在他曾经工作了20多年的娘子关发电厂,这位当时如周围大山一样沉默无名的理工男,迸发的想象力时常飞越巨大坚硬的冷却塔,构建了包括“三体”在内的后来蜚声海内外的系列科幻世界。
8月15日,以刘慈欣命名的“科幻文化周”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举办。进入园区,红色的砖墙、改建的老旧厂房、高耸的烟囱映入眼帘,路边架设着一幅幅来自全国中小学生创作的科幻美术作品。
小朋友们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内参观科幻美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像国内很多城市一样,阳泉也曾是工业门类众多的老工业城市,有纺织、电子、矿业等,现在多数都已进入“记忆”,包括刘慈欣工作过的娘子关发电厂也于2009年关停。
位于太行山上的阳泉还有多种文化元素,有以“赵氏孤儿”发生地藏山为代表的忠义文化,有以娘子关—固关为代表的长城文化,有以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保矿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文化。
即使有影视《流浪地球》系列和《三体》的加持,对于刘慈欣及其作品,问起阳泉人,有的还是茫然。也有本地人说,“学生们都知道他,读过他的书。”文化园区内,“刘粉”确如夏日一般热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购书,有的在追着要签名和合影。在一场题为“现实主义传统和科幻文学高地”论坛的提问环节,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问刘慈欣,“如何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人”。
面对孩子的提问,刘慈欣一改出席论坛会议常有的“木讷”甚至“痛苦”表情,罕见露出笑容,并认真作答:多接受各种知识,将来你的选择就会多。
刘慈欣“不配合”镜头,被很多人看在眼里,他要么扭头要么低头,似乎沉浸在他即时进入的另一个世界。但在给学生颁奖时,他“很在状态”,送上奖杯后,他选择站到边上,把镜头让给学生。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娘子关杯”科幻文学作品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品465篇,其中18岁至35岁作者的作品214篇。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内展出的科幻美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34岁的寇妙琦是这次科幻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她坦言,自己一直以来都十分热爱写作,这是第一次创作科幻作品。“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了一篇1万5千字的科幻小说《面朝大海指南》,这次经历给了自己很大的信心,希望今后能在科幻领域有所建树。”她说。
不同于年轻人,刘慈欣有危机感,今年他60岁“退休”了,能写作的时间认为只有10年。极少人能破除那个“魔咒”,在盛名之下还能写出超越自己的作品,马尔克斯是个例外,《百年孤独》后仍有《霍乱时期的爱情》问世。刘慈欣明白这点,世间很多事情是这样,即使明白也无可奈何,但他在努力。“如果我想好一个东西,我去写的话会很快的,但是现在能写的选项很多,真的让自己满意的想法很少。”
事实上,自1999年创作至今,刘慈欣已发表作品超过400万字,包括7部长篇小说和近40部中短篇小说,获得世界科幻文学领域最高荣誉“雨果奖”,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奖。
在阳泉刘慈欣工作室内摆放的《三体》日语译本。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很多人感到很科幻的一件事是,这个看着很封闭的小城,如何产生了惊艳世界的作品。刘慈欣依然觉得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举例,世界公认的科幻作家三巨头之一英国人克拉克,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斯里兰卡一个小渔村创作的。
没有凭空产生的事情,有种子才会发芽。《2001-太空奥德赛》正是刘慈欣从小痴迷科幻的那粒种子,正如陈凯歌的《黄土地》激发了另一个山西人贾樟柯的电影梦。
贾樟柯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此次科幻文化周邀请嘉宾名单之列,但其最终并没有出现在嘉宾对话现场。倒是山西本土作家杨遥在现场的一个比喻引起一阵笑声掌声,在对比历史上“山药蛋派”文学和科幻创作时,他将刘慈欣称为“当今最大的一个山药蛋”,“我们都生长在同样的土地,吸着同样的空气,晒着同样的阳光,看谁能长成最大的山药蛋”。
刘慈欣在当地人眼里最大的特点确实也如山药蛋一般普通低调。在娘子关发电厂时每天上下班骑着二八式自行车,厂友都称他“大刘”,虽然彼时他的小说已在大学生中间走红。“得了雨果奖那年还在发电厂,冬天戴着帽子裹着围巾,只留着眼睛,走在厂子周围没人认得出他。”一位熟悉刘慈欣的当地人对记者说。
刘慈欣曾经工作过的娘子关发电厂办公楼。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刘慈欣搬到市区后,很多人都知道他每天一早都要到阳泉市体育馆跑步。“他写作还是在家里,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他家装饰得很普通,甚至没有专门的宽敞的书房。”另一位去过他家里的当地人说。
显然刘慈欣不是常人,他当年看了别人听都没听说过的书,后来他学开飞机、学潜水,现在他仍试图突破自身的瓶颈。
“在纽约一家百年书店里,《三体》和《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世界名著摆在一起。”一位科幻创作大赛获奖的大二学生专门从美国赶来领奖,讲述了他的见闻。刘慈欣则不认为他的书有那么伟大,《三体》
出版
时间不长,还没受到检验,“时间是最残酷也是最终的检验者,读者说了都不算。”
刘慈欣在阳泉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孙亮全 摄
故乡山西·电厂职工
丨草地周刊:在人们的印象中,山西的作品总是离不开大山、黄土。文学来源于现实,您以前的工作可能和科幻毫无关系,您在这种黄土沟壑中,为什么要写科幻题材?山西的这种环境给了您什么样的灵感?
刘慈欣:确实是这样,山西的文学,它是以厚重的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一种文学,这块土地也是一个厚重历史的三晋文化,离科幻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写科幻的人和周围的环境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都能完整地接触到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也能完整地接触到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所以不管是在山西,还是在大都市,我认为科幻文学面临的环境、创作者面临的环境,其实都差不多。
丨草地周刊:您之前在电厂工作的时候,是什么激发了您创作的第一步?您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刘慈欣:这就要看主流文学,或者说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与科幻文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在哪。有一个名词叫科幻迷,科幻迷是一个亚文化群体,有一个特点,它什么行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从国家元首到外卖小哥,都可以是科幻迷,和自身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大关系。成为一个科幻作家,我是从科幻迷开始的,这与我周围的环境也关系不大。人们对科幻感兴趣,是源自他们最原始的一种感情,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好奇,对宏大的东西、包括宇宙的一种敬畏感。
丨草地周刊:您最初走向科幻这条路,是否因为您童年的记忆激发您有科幻这样的一个想法?
刘慈欣:没有哪个事儿,只有一部一部的作品。比如说凡尔纳的作品让我喜欢上科幻,阿瑟·克拉克的作品让我决定开始写科幻,还有一系列无法一一列举的。我的记忆就是由这一部一部的作品构成的。
丨草地周刊:您的“创作年谱”今天正式发售,在23年时间400万的文字中间,您觉得有一个理念性的东西贯穿其中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
刘慈欣:贯穿其中的理念是:科学和宇宙本身就是一部最好的科幻小说。
丨草地周刊:写科幻的话,您觉得自己是上帝视角吗,甚至更高,还是更渺小?
刘慈欣:以渺小的人类身份,用上帝视角去写。
丨草地周刊:您创作畅快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写不下去又是因为什么?
刘慈欣:创作顺利时有一种创造新世界的兴奋感,不顺利是因为创意枯竭。
丨草地周刊:想让您用一句话说说你和阳泉这座城市的关系,您会如何说?
刘慈欣:我是这个城市的居民。
作品回顾·解惑人生
丨草地周刊:太空电梯是您作品中奔向宇宙常用的工具,这个灵感来源是什么?
刘慈欣:太空电梯不是我的首创,甚至第一部描写太空电梯的小说——阿瑟·克拉克的《天堂的喷泉》,也不是首创。太空电梯很早就被提出来了,甚至是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就提出过这样的一个设想,是工程师和科学家提出来的,只是后来的科幻作家把它作为一个文学题材来进一步描写。
丨草地周刊:您在《三体》中写到一个黑暗丛林法则,用了费米定论,文明不相见,那您认为现在到底有没有外星文明,或者说外星文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刘慈欣:这不应该问我,我只是个写科幻小说的。
丨草地周刊:在您的意识中,它是什么样的?
刘慈欣:在我的想法中应该是存在外星文明的,因为至少在我们目前的观测来看,宇宙的各处物理规律是均匀的,换句话说就是在宇宙的各处,它的物理规律、自然规律都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地球上可以孕育出生命和文明,别的地方也有这个可能。
小朋友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内阅读科幻文学作品。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丨草地周刊:《三体》应该说是中国科幻的高峰,可能也是您目前作品生涯的一个巅峰,接下来的生涯中还会有作品会超过《三体》吗?
刘慈欣:我觉得很难吧。因为像三体这样一部作品它取得目前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作者的因素,有作品内容的因素,但是它还有许多外部因素,有各种各样的机遇。有些机遇就有如神助一样,凭你个人的努力,不太可能第二次又让它碰到一块。像马尔克斯这样获了诺贝尔奖又能出来一部那么厉害的作品,确实不多见。任何作品都有机遇在帮助你,一个作品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场合发表,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丨草地周刊:所以也是靠努力加运气或者机遇?
刘慈欣:这努力和运气不是x加y的关系,是x乘以y的关系,一个为0结果全为0。它就这么一个关系,你说再写出一部这样的作品来,可能性不是太大,但不能因为那样就不去写了,要努力地去写。
丨草地周刊:对于您目前的人生,您觉得意义是什么?
刘慈欣:我的意义就是尽可能创造出那种能让大家共享的、共同感到震撼的想象世界。这个世界有很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到、看到这样一个想象世界。
丨草地周刊:生活中的你是怎么样的,听说您每天早上跑步,做饭做家务,您又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刘慈欣:生活中的我就是普通人的一员,会做一些家务,女儿的成长顺其自然。
漫谈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
丨草地周刊:您能不能定义一下科幻文学,什么是科幻文学?
刘慈欣: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目前科幻的定义据说有300多个,很少能有哪个得到共同的认可。所以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给它一个定义,因为随着科幻的发展,它的风格趋向于多样,无论从科技角度也好,从文学角度也好,任何定义都能找出一大堆的例外。就像目前人们对生命没法定义,没有一个对生命的定义能让所有人满意。科幻文学也是这样。我认为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是,科幻文学是一种超现实的但不是超自然的文学,这个定义并不全面,但它击中了科幻文学的实质。
刘慈欣在阳泉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 王怡静 摄
丨草地周刊:中国的科幻文学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未来会走向哪里?
刘慈欣:中国的科幻文学发展历程很坎坷。中国科幻文学起步并不晚,它在清末民初就起源了,这个离世界第一篇科幻小说诞生的时间并不是太久。但是后来因为战乱、外敌入侵等等中断了。那个时候很多有识之士都接触过科幻文学,像梁启超、鲁迅等,都翻译过或者亲自写作过科幻小说。梁启超写过上海世博会的科幻小说,但因为后来的战乱中断。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又迎来了一次科幻文学的高潮,那个时候苏联的科幻文学进入中国,也催生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高潮。那一次高潮也产生了像郑文光、叶永烈这样的作者。上世纪80年代又出现过一次科幻文学高潮,产生了像《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等等。而1995年以后,国内的科幻创作更是渐入佳境,一直到现在。
虽然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很长,但是它不断地重新开始,不断地从零开始,然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总的来说,中国的科幻文学其实还是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
丨草地周刊:您在三五年前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国的科幻文学很难用几句话去概括,又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您觉得中国科幻文学有形成一些自己的特质吗?
刘慈欣: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我到外国去,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使中国科幻成为中国科幻?这个问题不管是中国的科幻作家,还是外国研究中国科幻文学的学者,都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没有能概括的共同特点,每一个作家的风格不一样,每个人涉及的题材不一样,表现方式也不一样。只能说我们的科幻现在处于和世界科幻相同的发展状况之中,世界科幻有的题材我们都有,它的作品类型我们大部分也都有。
刘慈欣曾经工作过的娘子关发电厂办公室书柜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丨草地周刊:您刚才说现在中国科幻文学其实算是刚刚起步的一个状态,但同时它起步时遇到了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您觉得这对其是否有利?
刘慈欣:都有吧,有利之处是科技制造出这样一种氛围,一种很有未来感的氛围,让人们对未来有很多的期待,这也是催生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科技时代的传播方式、效率高了很多,也有很多高技术的表现方式,这对科幻影视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现在科技的发展确实对科幻文学基础的东西造成了打击,就是人们对科学的、神奇的,以及科学可能创造的那种未来的期冀慢慢削弱了,这个对科幻文学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丨草地周刊:这两年,《流浪地球》《三体》等影片的上映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向大众,您怎么评价资本和市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需要警惕的地方?这会不会影响到创作者的取向?
刘慈欣:首先科幻文学本身并不是阳春白雪那么高雅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个大众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和市场、受众、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需要市场、需要读者,它不可能孤芳自赏。举个例子,科幻是从欧洲诞生的,但是欧洲后来就把科幻当作文学来写作,把科幻电影当文艺电影来拍了,结果世界科幻的中心就毫不犹豫地从欧洲移到美国去了。在中国也一样,科幻需要市场,也需要资本,特别是像科幻影视这方面,它都是一些投资很大的东西,它不可能没有资本的介入。所以说任何一个科幻创作者,都应该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才对。没有什么要警惕的,每个创作者都不一样,就看你的目标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真的想让科幻文学有活力,有足够的受众,有规模,就必须和资本达成某种平衡。特别是科幻影视,比如我的科幻小说,只是写给科幻迷看的,但一部科幻电影不可能只拍给科幻迷看,那点数量永远不可能支撑起一个电影的票房。所以说,整个的科幻文学也好、科幻艺术也好,我们必须和资本的介入达成某种平衡感,只有产生出足够大量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最后才有可能从海量的作品中间诞生出几部经典的、进入文学殿堂的、进入历史记忆的作品。
丨草地周刊:如果说未来要让中国科幻文学向着更繁荣的方向去推进的话,您觉得社会应该怎么培植科幻文化?
刘慈欣:社会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出版业扶持科幻的出版、培养作者等,学校增加对优秀科幻作品的宣传,在教材中增加它的比例等。世界科幻有二百年的历史,每一次繁荣都是被时代推上去的。我们正在这个机遇之中,在未来还会提供更多的机遇。
在阳泉刘慈欣工作室内摆放的多种语言译本。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从科幻文学到科幻影视
丨草地周刊:很多您的原作都改编成电影,您参与到这个电影的程度是多深?导演表现的画面背后的意思和意义你是认同的吗?
刘慈欣:不同的电影、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制片人都不太一样。我是个小说作者,小说艺术、文字艺术和电影艺术不是同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我看过很多电影,是个喜欢看电影的人,但是我并不懂电影。电影的表现十分复杂,所以我是很尊重导演和制片人的,他们做出的选择我不会拒绝、横加干涉。
丨草地周刊:那您对于《三体》这个剧怎么看?
刘慈欣:我觉得是很成功的剧,它里面的演员很好,至于说剧的情节很难评价。其实我满意不满意并不重要,关键是观众满意。
监 制 | 潘 燕编 辑 | 唐朵朵
#刘慈欣
#努力
#运气
#乘以
#关系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王晋康、刘慈欣中国科幻口述史上市
0
11186
写手发布
2023-01-01
文化新闻
《浮图缘》播得不错,是运气还是实力?
0
10849
写手发布
2023-01-07
文化新闻
吴京沉默刘慈欣流泪,《明日之后》与《流浪地球2》联动
0
10921
写手发布
2023-01-14
文化新闻
《三体》漫画面世,刘慈欣: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0
9771
写手发布
2023-02-16
文化新闻
刘慈欣科幻作品《超新星纪元》将影视化 出双语版
11
42610
lang183029372
2023-03-11
休闲分享
不被喜欢没关系,自己开心就好
0
4049
南半球与北海道
2023-04-24
写作交流
别再做无效功了!写网文的无效努力,你占几条?
0
5242
hwt6rn1sw_3i
2023-07-10
文化新闻
后《三体》时代,谁将是“下一个刘慈欣”?
0
4832
写手发布
2023-09-19
文化新闻
刘慈欣绝不是中国科幻唯一的存在
0
4417
写手发布
2023-10-08
交易招聘
招写手,核心期刊的,关系稿件
0
5038
招核心期刊写手
2023-12-1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4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5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6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