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好书推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张居正》读后感

[复制链接]
李大勇 发表于 2020-7-25 13: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长安街读书会
「好书推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张居正》读后感-1.jpg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张居正》读后感

作者:云在青山水在天

「好书推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张居正》读后感-2.jpg

推荐语

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又到了深水攻坚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成败关系着中国百年复兴和人民安康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怀着对改革的关注和关心,笔者时刻在思索着改革的阶段性进展和面临的重重困难,便对古代的改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商鞅、王安石再到张居正、康有为等名人,有成功又失败,成功的经验固然可取,但失败的教训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笔者仔细搜索和比较了一番,对大明王朝的改革家张居正产生了兴趣,就从“当当”网上购买了一套四本,细细读来,仔细体会。

近年来,描写张居正的小说层出不穷,较为热络。比较有名的像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熊召政的《张居正》等。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笔者曾经读过,这次拿起熊召政的《张居正》再品读一番。从此书来讲,《张居正》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人物来讲,张居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为人聪明敏捷、深沉机警、胸有大志、勇于担当。他2岁认字12岁考秀才后期更是开创了“万历新政”十年辉煌,一己之力挽救了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随着明朝那段历史浮现在眼前,那个大改革家、大政治家身影依稀可见,敬仰与惋惜之情油然而生。

01神童自幼不凡,大改革家原名叫乌龟

嘉靖四年,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穷秀才张文明终于在焦急的等待中等来了儿子的啼哭,张文明的爸爸说:我昨天梦见了一只白乌龟,就以此为名吧!于是这给孩子就被命名为张白圭,他一岁就会说话,比爱因斯坦还聪明,两岁认字,名震十里八乡。

一晃张神童12岁了,私塾老师跑来对张文明说,这孩子我教不了了,太聪明了,你干脆直接带他去考试吧!监考老师看了张同学的卷子,直呼:国器,国器!他把张文明叫来,说:白圭之名不太妥当,也不好听啊,还是叫居正吧!从此,他的名字就叫张居正,这就是此人出生及名字由来的情况。

当然,监考老师并没有让12岁的张居正中秀才,相反张居正后来还十分感谢监考老师的一番苦心。“此时如果让这个孩子中秀才,将来社会上只是多了一个穷酸文人;如果让这个孩子发奋学习以后再中秀才,将来国家可能多了一个治世能臣”。

历史上像张居正这样聪明的人多得很,但真正成才并作出一番业绩的人并不多,因此张居正真应该好好感谢这个监考老师,因为没有他,可能世上又多了一个“伤仲永”或者高傲自负的秀才而已。

(02)孟老夫子早就说过,改革不能得罪贵族,否则下场很惨的

孟子曰,治国之道,不可得罪巨室。

书中张居正在决定实施“清田”政策时,曾与吏部尚书王国光有过这样的对话,当王国光说实施“清田”政策,你可是与天下所有缙绅大户为敌,这后果你想过没有?张居正答道:“不谷早就说过,为朝廷、为天下苍生计,我张居正早就作好了毁家殉国的准备,虽陷阱满路,众钻攒体,又有何惧?惟其如此,方能办得成一两件事体”。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家,是他通过“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开创了大明朝的中兴,即万历年间天下繁荣、富庶的局面。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牛人,是哪个也不定比张大人差许多的,但是在执政改革方面,却是望张居正之尘而莫及。

改革会对既得利益者造成损害,必然就会遭致他们的抵制;改革会对人们已习惯的状态造成改变,必然会给保守者以不适应;改革成果的不可预期,也是对改革者自身的考验,一些本来是赞成改革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退出改革,这些都是在改革中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张居正要做“有理想和担当,敢于得罪皇室,做好了“毁家殉国”思想准备”的猛青年。

03)成功之道:一条鞭法考成法和加强军队建设

一条鞭法名扬历史。明朝历史上,张居正的最大贡献就是改革,从经济上、政治上建树颇多。经济上,他推广“一条鞭法”,即以前收税,人们用东西顶钱,钻空子捞钱的官太多。现在张居正统一了,无论田税,人头税全部交银子,化整为零,很实用,压制了地主豪绅,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杜绝了贪腐的空间,为政府争取了民心。

官场整风他雷厉风行。他还实行“考成法”,注重实效避免空谈误国。通过年年考核官员,严格根据考核情况决定官员的升迁和降职。通过量化工作程序和业绩,逼出工作效率,在“考成法”深入推广以后,官场呈现出一派勤政敬业的风气。这些新政策仅仅实行两年,国库存银就由以前的几百万的亏空转为富于1250万两,为往年的4倍;重新清丈田亩多出300万顷,相当于半个荷兰,将豪绅隐瞒不报的田地悉数纳入税负之内,减少了皇室和各地豪绅的收入和偷逃税款,为国家税收起到极大的增收作用;

兴修水利重视国防。同时由于重视水利工程,重用水利专家和人才,使得粮食丰收,余粮够全国人民十年吃用,国库较之以往已经大为充实。张居正重视国防和军事人才,修明长城,任用悍将李成梁,北制俺答骑兵,组建了世界上最强的骑兵“关宁铁骑”;用福将戚继光,南克日本武士,训练戚家军,创新鸳鸯阵,著《纪效新书》,那时大明有40万精兵,以至于在张居正死后的抗日援朝战斗中,击败了20万日本武士。

大明前几年还闹饥荒,现在国库充裕,边境安宁;使用尹正茂,平叛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稳固边陲,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张居正。

04)失败之因:不该得罪的,全得罪了---得罪皇帝,得罪同僚,得罪清流

得罪皇帝及巨室,后果很严重

张居正对皇帝的教育失败乃是改革失败的主因。张居正对自家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功,6个孩子基本都有出息,但是他最为看重的对小皇帝的教育确实非常的失败。

书中最后总结说:张居正“精于治国,疏于防身”。他以神宗的老师和顾命大臣的身份,热切期待神宗成为一代圣主,对少年神宗的教育,呕心沥血。对神宗的起居日用、行事为人,更是关怀备至,循循善诱地进行教导。

《帝鉴图说》流传海外。他为小皇帝亲自编写《帝鉴图说》,书名取之唐太宗的名言:“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见兴替。”故以“帝鉴”命名。书中讲了117个帝王故事,有81件“圣哲芳规”,记载圣明君主的嘉言美行;36件“狂愚覆辙”,阐述暴君的恶行劣迹。文字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一篇一个故事,配有插图,文后附有解读,词简意赅,生动有趣,堪为一部优秀的帝王启蒙读物,后来远传到日本,厂为流传。

程朱理学在明代是主流意识形态,程颐、朱熹的著作如《四书章句集注》等是为宫廷教育的范本,天子从少年起就要熟读、铭记,以预防君主长大后有可能发生的过失。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代贤明君主,然而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中,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又往往失效,张居正对少年天子教育的失败就是典型的一例。

自幼深居内宫的神宗,六岁立为太子,十岁登基,过的是至尊至贵的生活,听的是歌功颂德之词,耳濡目染的是帝王们骄奢淫逸,放荡懒怠的传闻逸事,这与道德说教形成极大的反差:一边是严加约束的道德信条;一边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这是一个少年心理所难以承受的落差。

在李太后、冯保和张居正的严厉管教下的神宗,连嬉戏、听乐、玩玩走马持刀的游戏,都要受罚,平民百姓的孩子能享有的童趣,神宗都没有。

拥有最高的权力,却没有最少的欢乐,这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畸形环境,一个少年成长在这夹缝中,很难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张居正尸骨未寒,神宗骤然变卦,满门查抄,几乎被掘棺鞭尸,十年心血毁于一旦!

何以落得这样令人心寒的结局?论者或以为这是神宗的个人品性,或是受之反对派的怂恿,或认为张居正功高震主,这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更为深沉的是,绝对权力造就的绝对私利,绝不容许他人分享,哪怕是扶危济难的耿耿忠臣,也不过是召之即用,用完即弃的奴才。

自古说天威难测君主寡恩,这是真的。人是利己的,这我一直相信。所谓的好人,无非是在利己的同时,能够做到不损人,甚至利人。至于舍己为人者,我有时会怀疑,也许舍己中有他们更看重的目的,例如名声,例如认同,而不仅仅只是为人。

这么说完全没有贬低的意思,国人常常无端以为利己的是不好的,有目地的是自私的,这是错误的观念。小皇帝对张居正管教过严的不满和愤恨不知不觉的不断成长,外人看到的是亲密的师生感情和十年的友好合作,其实小皇帝自始至终也没有真正的和张居正建立起真正的友情。再加上改革对皇室和贵族等利益集团的影响,使得张居正受到皇帝及贵族等利益集团的反攻倒算,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张居正个人的悲剧。

得罪同僚,大权独揽引人不满

张居正个人的主要缺点就是权力不下放,事必躬亲,最后积劳成疾。

张居正担任首付期间,权利独揽不下放,比之注重权力的高拱还有过之。高拱担任首付期间,还让张居正负责兵部和户部两部,而张居正对于内阁次附们确是只作为秘书使用,没有选好接班人的人选并下放权力。

他像三国时的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最后肯定累死,而且年轻有潜力的人才得不到锻炼和重用,这和三国诸葛亮死后“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一样。这样一来,不单单是入阁的阁僚对他都很不满,就是满朝官员也对他的强势作风强烈不满。同时培养的接班人没有选好,使得根基不稳、政策执行没有延续性。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上柱国,正一品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镒号文忠。

继任的首辅张思维与张鲸相互勾结,反对大权独揽的张居正和相关的改革措施和官员任用,这些都是张居正的个人缺陷埋下的祸根。

“权力要懂得与人分享”,说这话不难,但是真正到了那个位子,许多位高权重的人物却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只想权力一把抓,不图让权与人享。对权力的迷恋,多像《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高老师啊!况且,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尚且做不到分权这一点,更何谈张居正是焉。

得罪清流,用循吏、弃海瑞,成隐患

清流一党,在民间是很招人喜欢的。

很多知识分子,为了博得清流的名声,甚至可以牺牲性命。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清流。

这个“海青天”,民间名声极好,家里穷的不但揭不开锅,连家人死了都无钱安葬。

京剧中有一出特别有名的戏,大家都知道:《海瑞罢官》。

查阅度娘:“《海瑞罢官》是吴晗编剧,发表于1961年。主要剧情是明代松江府告老还乡的太师徐阶的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小兰母洪阿兰告状,华亭县令王明友受贿,杖毙小兰祖父。应天巡抚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阿兰,查明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令退田。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罢官归里。全剧主要颂扬了海瑞执法严明,为民申冤除害,不畏强暴的刚正不阿精神”。

为实现理想抱负,他可以屈身交好太监,他可以放弃海瑞这样当代有名的清廉官员,他为了推进改革放弃回家尽孝使得皇帝下旨夺情而遭人非议。

张居正的用人之道和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是:用循吏,弃清流。但他忽略了民间舆论的影响力。试想在明朝那个年代,士林清流、朋党政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上读书人的一个阶级。一个古人,周围是弥漫张扬的儒学,自己是进士及第的出身,却能有这样实用的世界观,实在不易。

其实空谈误国、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古今皆有,张居正患之,吾亦患之。发散开来,可以想到的东西就更艰深了:关于实用主义的种种复杂命题。我还没有时间去思考,但仅就用人而言,我深以为然。一个不能适应体制、见容于体制而耽于理想的人,是断然不适合做事的,能不能做学问,要另说。

05)我的感悟

感悟之一:人的成长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从历史中学到经验

人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历史,因为现在碰到的问题与困难,在中国5000余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已经上演过无数回。只有熟读历史,别人的举例或者说的话,你才能听明白、想明白,否则就是一个傻瓜一样的浅薄无知。

张居正先整顿吏治,然后财政改革,最后规范治学,这和当前社会的整治贪官污吏,金融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都有相似之处。书中曾提到,李太后对出任首辅的张居正没有明说什么话,却让人给张居正讲了一个历史的典故,好在张居正熟读史书,马上明白了李太后的意思。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人的成长要多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这是非常好的捷径。

从《古文观止》到冯梦龙的《智慧》一书就选取了几百个古代典型的事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值得好好一读。

所以说,现代人要善于从历史和古人身上学习智慧,总结经验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和本书作者交流时,回忆曾经读过《张居正》这本书,写的挺好,收获挺大。试想,国家主席都在认真的读书学习,从历史和古人身上汲取智慧。作为知识浅薄的我,更要发奋的读书提高个人阅历和能力。

感悟之二: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防止重压下的反弹

纵观《张居正》这个本,让人遗憾的是张居正对小皇帝的教育不但没有成功相反却“非常失败”。他对小皇帝过于严苛,不懂得“以人为本”和儿童心理学。他没有摆正自身的低位,却对皇帝像自己的儿子那样严格管理,他不懂得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吗?他不给皇帝面子,弄得皇帝犯了一点小错误,就要下“罪己诏”而让天下人耻笑,皇家最注重的就是面子-皇权的尊严不可侵犯。小皇帝只是个贪玩的熊孩子,最终被张居正严苛要求下变成了报复心极强的坏孩子,真正害的是皇帝和张居正两个人。

血淋淋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要是压迫的还是皇帝,下场是很凄惨的哟。

感悟之三:做人要有理想、有目标,勇于担当

我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四重四轻”即“重大义轻小节、重皇帝轻士林、重能吏轻空谈、重百姓轻豪绅”。《张居正》这本书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消失,不因权势而凋亡。就说张居正这个人,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知、有目标、有担当的人。

现代社会,要学的是张居正为理想和目标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勿学其腹有城府、精于算计,实现个人抱负的心机;要学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要有容纳各种"受气"的胸怀!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总之,读过这本书后,感到荡气回肠之余,压抑紧张略多。感谢熊先生为我们贡献了一份精美绝伦的精神大餐,这份大餐让人感到这段历史的酸甜苦辣。

回顾人这一生,我是谁?为了谁?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

读罢此书后,轻轻地一声叹息,我放下书,眼望窗外泪眼婆娑。心中不由自主的有些伤感,一种感觉突然涌上心头,久久不能释怀。。。。。。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本期责编:李林鹏

长安街读书会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近千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直机关及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书友以书相聚,以学养才。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好书推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张居正》读后感-3.jpg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