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

[复制链接]
Jz71yf4 发表于 2020-12-4 07: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一本正经说历史
可能现在写这个有点晚了,我发现一些嗅觉敏锐的公众号已经纷纷写出来了,全职看娃的我真是赶不上他们的速度。但我觉得掰扯得还不够深,关于“鳌府”这个词的错,一开始挑错的人明白反被明白误,后面科普的人也大多浮于形式,这里还是更深层的说一说吧。

其实新版《鹿鼎记》被人吐槽的何止是一个“鳌府”的错误,那些经典高分古装剧里,有几个能如此严谨的,但唯独新版《鹿鼎记》被人诟病至此,大多是因为这部剧可吐槽的地方太多无处下手吧。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1.jpg

备受争议的“鳌府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2.jpg

至于这个挑错呢也是纠结错了点

一个一个说,鳌拜当然不姓鳌,但见了面也不是说瓜尔佳这那的,很多人都知道,清代满洲人有“隐去自己的姓氏而只使用名字”的习惯,当时民间称之为“称名不举姓”。

在这种习惯影响下,他们名字里的第一个字,可以理解为一种“假性姓氏”,通俗的说这些都是“假性”,因为它并不是姓氏,真的姓氏就是“瓜尔佳”、“钮祜禄”之类的,这些假姓只是在清代旗人“称名不举姓”的前提下,被当做姓氏使用。

因此在日常交往中,很少有人对着话呢,就突然嚷嚷着自己的姓氏,那样会让人觉得你有病。特别是在夫妻之间对话,还富察·傅恒的叫着,更是别扭,这也是时下很多清宫剧里明白反被明白误的做法。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3.jpg

比如这个桥段 截图来自《延禧攻略》

一般以为,这种“称名不举姓”叫法大部分来自私下场合,但正式场合也会出现,甚至到了清代中期,乾隆帝曾经下旨说旗人不应染上汉俗,互相以字号称呼为乐。可见在当时,满人之间不但不举姓,都开始称呼字号了。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直隶总督西宁、天津镇总兵达翎阿与直隶布政使周元理奏报捕蝗蝻的奏折中,写“奴才西宁、奴才达翎阿、臣周元理跪奏”。而在和珅的一些折子里,也能看到“奴才和珅”这种说法,所以在清代的正式场合下,基本都采用这种叫法。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4.jpg

和珅谢恩折

清代旗人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称呼,有些还会加上字号。比如著名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姓叶赫那拉氏,他在清人笔记中一般被写为“侍卫成德”或者以字号呼之为“成容若”。再比如如晚清大学士宝鋆,本姓索绰罗氐,他在清人笔记中一般被写作“宝中堂”或者以自号呼之为“宝佩蘅”。

所以,称呼鳌大人也不能说完全错,当然“大人”这个词不应该出现在清初,只是绝对不会张口就瓜尔佳大人之类的话。

那么就再来说到底该不该挂个“府”的牌子。首先来说,挂个牌子原本就不可能出现在清代,这种行为基本是清末和民国时的发明,中国人向来都没有把自己家名号挂在大门口的习惯,你家也不是皇宫没这个必要。

在朱家溍的《故宫退食录》中,就有关于牌匾问题的说明:


《红楼梦》第三回38页:“……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按这座大门的一部分是照清代亲王府第格局描写的,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是最高格局的府,但这种类型门和狮子是不临街的,临街的是东西阿塞门......

......至于府门挂匾,在清代是从来没有的。只有庙门上才有“敕造××寺”的匾额。还有不属于“府”类型的官员宅第,门上可挂宅第主人科甲中式标志的匾额,如“乡魁”“会元”“进士第”“太史第”等等。

这一点可以在现存建筑中得以证明,广东、江浙一带有大量的“进士第”的匾额老建筑,也就是只写这里是进士的宅院。除此以外,在陕西、山西的清代大院落,匾额则是挂了一些吉祥话上去,比如”斋庄中正“”耕读传家“等。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5.jpg

浙江新昌古村落儒岙镇南山村“进士第”牌匾

一般来说,古人在告知对方我家在哪里的时候,都会直接告知地址。再加上清代大部分时间关于宅邸的规制都有明确记载,懂行的人基本从外观就能看出来是什么人物住的地方。

第三个问题,就是必须好好说一说的“府”的问题。府,本是国家收藏文书、器物、财物的地方《《周礼·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贾公彦疏:“藏文书及器物者,其名曰府。”汉书·张良传》:“天府之国。”颜师古注:“财物所聚谓之府。”引申指管理府的官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府,治藏。”孙论让正义:“凡治藏之吏·亦通谓之府也。”又引中为官吏所居之所《《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郑玄注:“百官所居曰府。”《广雅·释宫》:“府,官也。”王念孙疏证:“府·谓官舍也。”府由官吏办公场所扩大指家居之所,偏指有官职人的私人住宅。《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下句指开辟道路,构筑临江王(共敖)的旧宅。《晋书·会稽王道子传》:“帝尝幸其宅,谓道子曰:‘府内有山,因得游瞩,甚善也。’”

从上述举例中可以看到,“府”并非一开始就如一些科普文所说是只有王室成员才可称的,但到了明代,已经有非常明确且完善的宅邸称呼了。

清代张廷玉编《明史》中有《舆服志》:


亲王府制:洪武四年定,城高二丈九尺,正殿堪高六尺九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黛.....

郡王府制:天顺四年定。门楼、厅厢、厨库、米仓等,共数十间而已。

公主府第:洪武五年、礼部言:“牌、宋公能视正一品,府第并用正一品制度......”

百官第宅:明初,禁信民房屋不许雕刻占诸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

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又《大清会典·卷六十四·府第》:“凡亲王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前墀环护石栏,台基高七尺二寸;其上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设座基,高尺有五寸,广十有尺,修九尺,后列屏三,高三尺,绘金云雕龙。有禁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脊,安吻兽,门柱丹体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龙首;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楼屋旁庑均用甄瓦,其为府库为仓廪为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门柱。



世子府制,正门五门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门,基高三尺五寸;翼楼五间,前墀环护石栏台基高四尺五寸;其上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五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五间,基高一尺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设屏座,梁栋绘金采花卉,四爪云蟒,金钉压脊,各减亲王七之五,余与亲王府同。郡王府制与世子府同。贝勒府制基高尺,正门一重,启门一堂,堂屋四重,各广五间,脊用望兽,余与贝勒府同。镇国公、辅国公制与贝子府同。”

“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基高二尺;四吕以下高一尺。门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彩杂花。二品以上房脊得立望兽。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士庶人惟油漆,与职官同,余各有禁,逾制者罪之。”

从这段中还可以得出,这电视剧中不仅挂错了牌子,连鳌拜家的门脸你也搞得太大了,活脱脱一个王府的样子。同时也能看出,公侯以下至三品官,都是要称为第宅的,显然,鳌拜并没有封王,也不能称为“府”。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6.jpg

剧中鳌拜的院门比郑亲王府还气派

清代吴长元《宸垣识略》卷五中有记载这么一句话: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7.jpg

这条记述与一等公鳌拜有关,说的是清雍正帝为鳌拜全面恢复名誉后的一等公府址。在“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圣祖仁皇帝特谕:‘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伊功劳册现藏大内,应于兄弟中另择承袭之人。’随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弟之孙苏黑(或写苏赫)承袭”。虽为一等公鳌拜部分恢复了名誉,但还没有出现“一等超武公”的称号。

雍正四年四月,赐鳌拜祭葬。五年(十一月),复一等公爵,令其孙达福承袭。九年(三月),加其封号为超武公。”一等超武公的称号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发生变化,“再论鳌拜功罪,命出缺停袭公爵,以一等男世袭”。嘉庆十二年(1807)庆玉降袭一等男。至于一等超武公第在东堂子胡同的具体位置未见记载。

当然,最后不得不提到,《大清会典》,创修于康熙二十三(1684(甲子年)),此时鳌拜早已去见太宗皇帝了,而清初各种规章制度也比较乱,所以究竟当时鳌拜有没有逾制也不好说,不过就算鳌拜在朝堂上再跋扈,也未必会到这种程度。

整个清代, 对朝廷有功的满族贵族以及秉国重臣、皇亲国戚等皆可依皇帝旨意按等级分封。除了鳌拜还有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索尼、佟氏家族、图海、兆惠、阿桂、和绅、明瑞、额驸福隆安和景寿、长龄等,总共三十余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府邸也依等级由内务府赐予, 府邸规模大体同贝子以下宗室王公府邸相当, 占地较广,有的甚至占有整条胡同 , 只是没有宗室王公府邸的建筑规制。

总的来说,“鳌府”挂牌的行为本身就错误,所以探讨其他也没啥意义。而这种挂牌的现象在古装剧里并非独一份,比如大多公众号引用的《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和府”。


深度掰扯一下“鳌府”的错,都是现代影视剧的通病-8.jpg

截图来自《铁齿铜牙纪晓岚》

不过,戏说终归是戏说,服化道原本就不是这部剧的重点,甚至原著也有很多错误。只是如果剧情好,大多数人会忽略这些小细节。虽然我在这里举了各种文字记载出来,但如果看个电视剧还总揪着这个不放就累死了,毕竟不挂牌你也不知道现下发生的剧情是在啥地方。

现在想想,新《鹿鼎记》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养活了我们这么一批自媒体人吧。说这些并没有挑刺的意思,原本都是刺不用挑,只是为了给网上那些科普文查漏补缺一下,以供诸公消遣而已。

参考资料:朱家溍《故宫退食录》;《清朝穿越指南》 橘玄雅;《北京文史资料 第63辑》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宸垣识略》(清)吴长元;《中国古代建筑文献集要》程国政。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陈皮 发表于 2020-12-4 07: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晓岚里一直:和大人,和大人。
某个武则天的片子里,有人对着几岁的小姑娘叫:则天、则天。[抠鼻]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步一脚丫 发表于 2020-12-4 07: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是汉人,为什么老是向着满人?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nktrap 发表于 2020-12-4 07: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觉得,傅恒那个称呼个全称是应该的,虽然我没看过这部电视剧,但从画面上看是他妻子很激动的时候说的,人在激动的时候叫对方全名是很有可能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里边界 发表于 2020-12-4 07: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老三国还有蜀字旗呢,你们怎么还说是经典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_____范二青年 发表于 2020-12-4 07: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鹿鼎记只是虚构的小说,较真也只应该跟原著较真吧?!我觉得以前香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片头都有句“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国内的应该也学习下。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z71yf4 发表于 2020-12-4 07: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法子,毕竟老三国里也有小兵啃玉米的剧情。感觉对于这种剧,大家可以轻点吐槽,不看它,让无良剧组没收入岂不更好?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oulei 发表于 2020-12-4 07: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珅府邸是不是叫和府?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万利公司 发表于 2020-12-4 08: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鳌拜有没有逾制,看一下康熙公布鳌拜的罪状就知道。如果鳌拜逾制了,康熙怎么可能漏掉这个声讨政敌的子弹?如果没逾,因为这是站在大街上一眼就能分辩真假的,康熙就不可能编造出这个明显的漏洞来让国人质疑自己。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鸿程通讯 发表于 2020-12-4 08: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周星驰的鹿鼎记里也是鳌府[呲牙]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