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大宅门》已成旷世绝响,陈宝国等共话“只此一个郭宝昌”
[ 复制链接 ]
fallen7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61
回帖
90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2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1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2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1 积分
积分
299
主页
发表于:2024-10-25 13:17:02
186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一年前,人称“宝爷”的著名导演郭宝昌骤然离世。家属遵照他的遗愿,没有举办任何纪念活动。在宝爷离世一周年之际,他的自传性遗著《只此一个郭宝昌》由三联书店
出版
。该书为郭宝昌自传散文集,集齐郭宝昌尚未发表的散文遗作,收录挚友亲朋的纪念文章,再现他独一无二的才华与魅力。在书中,郭宝昌一支妙笔写下了他所经历的巨变时代和离奇人生,道尽了人间的沧桑世情和多元人性。而其抒写的坦诚,触及心灵,既是洞悉人性和命运的文学写作,也是理解一个多变的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的历史读本。本书还收录郭宝昌不同时期私家珍存照片,多数为首度公开。又以郭宝昌偏爱的“叛逆”藏书章特制藏书票一枚,附于扉页以为纪念。
新书发布会嘉宾合影。
10月23日,“宝爷和他的朋友们——《只此一个郭宝昌》新书发布会”在三联书店举行。宝爷郭宝昌一生重情重义,胜友如云。当天,演员陈宝国、刘佩琦,导演谢飞、侯咏,学者刘树生、陶庆梅等莅临现场 ,在宝爷离世一周年之际,与读者共同回忆他的传奇人生和独树一帜的艺术创造。活动由活字文化副总编辑刘净植主持。
宝爷和他的朋友们
“我接触了很多很多优秀导演,自编自导这么极致的导演还不是很多,宝爷是之一,也是唯一。”刘佩琦在新书发布会上说。
演员刘佩琦。
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他在老师鲁继先家里第一次见到郭宝昌导演,见面就听宝爷聊了一通电视剧《大宅门》。几年后两人第一次合作,六个月的拍摄创作期,让他体会到导演的功力。刘佩琦回忆起在电视剧《大宅门》拍摄过程中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它们体现了他和导演之间相互的认可和肯定。他认为,郭宝昌导演在艺术创作上最大的特点是“真诚”,“不光剧本,还有写的书,他的字里行间,包括拍戏,他对演员,对各个部门那份真诚是让我们感知到的,他对艺术真诚,对合作者也是非常真诚……其实很多事都是一种假象,真诚凤毛麟角。所以这是最难得的特质。”
演员陈宝国。
“我跟郭导是小三十年的交情,大概应该是1995、1996年吧,是因《大宅门》相识,因《大宅门》结缘,因《大宅门》共事。经历了一些事,同时也见证了一部经典的横空出世。”陈宝国回忆道。他讲起与宝爷这段友谊的两三段趣事,包括两人为了拍《大宅门》在古玩市场淘白景琦使用的烟袋,包括戏里郭宝昌专门为白景琦写的那段独白,以及宝爷如何生了病,在医院醒来拔掉针头就要往拍摄场地赶……陈宝国说:“我看到过有评论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学跟戏曲最后的卫道士,我以为他是新千禧年的曙光来临之际,他给中国的电影业,给中国的戏剧、戏曲和文学带来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提供了一部经典之作。我只想说一句话,《大宅门》万岁。”
导演谢飞。
在谢飞眼里,宝爷是个天才。“从5岁开始,他就看戏,学外语,看各种当时能看到的社会的面,所以他在中学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到了电影学院的时候他又想把《大宅门》这些东西写成戏,写成电影,所以他戏剧的东西和文学、人文的东西是童子功,非常扎实。在他脑子里有这么多人物,这么多事情能够记住,同时又通过艺术的方法把它做成艺术品,是那个东西,又不全是那个东西。所以在文章里我也总结了,我觉得《大宅门》由电视剧到话剧到京剧到他的小说,可能是过去一百年中国艺术的百年精品,或者绝品,它是最能表现这过去一百年很多事情的。”
导演侯咏。
侯咏则谈道,宝爷是他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我跟郭导差整整二十岁,但是在我心目中,郭导就像我父亲一样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从小六岁就丧父,在成长过程当中我没有体会过父爱,或者是父亲的榜样。我在接触郭导以后,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个男子汉的宽容、大度、勇敢。什么事儿在他面前都不是事儿,这一点在我人生中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学者刘树生。
刘树生回忆自己从前经常到宝爷家里聊天,两人十分投缘。到了饭点宝爷就亲自下厨。“他做菜做的非常好吃,他是个美食家。比如他做炒土豆丝,做的非常好。有一次他到我家去,我也给他做菜,我给他做了一个蒜苗炒肉,用香菇,还给他炒了一个土豆丝。他就乐了,他说树生,你这哪儿是土豆丝呀,你是土豆棍儿,说完他就哈哈大笑,宝昌的笑声,非常有感染力,我住十三层,这笑声一层肯定能听得见。”
刘树生认为,第五代导演之所以能产生,是在第四代导演的基础上出来的,第四代导演在电影上进行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宝昌跟我聊天的时候常常讲电影的表现手段问题,当时电影学院白景晟老师说的‘丢掉戏曲的拐棍’,他非常赞成。”刘树生认为,在第四代导演的探索中,只有两部是彻底的实验品,一个是郭宝昌的《雾界》,另一个是吴贻弓的《姐姐》。“宝昌的《雾界》我觉得我们低估了,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更深的研究,宝昌的《大宅门》之所以拍的成功也是因为他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准备。”
学者陶庆梅。
陶庆梅与宝爷合作完成了《了不起的游戏》一书。她回忆,跟宝爷一起工作时他已经快80岁了,每次到他家,宝爷都用新沏好的茉莉花茶招待。“我比他年轻三十多岁,我就觉得他是特别特别好的朋友,”陶庆梅说,“因为他是一个长辈,只有他向我学习、向我开放,我们的交流、我们的写作才有可能是这么畅通的。要不然我永远是在记录,在模仿,而不是在创作。”陶庆梅感慨,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长者这么勤奋,“他真的每天在写字。因为他不会电脑打字,每次都是写在纸上,每天都要写好几千字,经常是他写完几千字给我看,我否了,然后他说没关系,我再写。”
“他做人特别诚实,我觉得那不是技巧的问题,是他对艺术真的诚实,他知道自己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他从来不会讳言自己不好的那部分,他从来都是知道自己哪个地方不好,然后他还要再去好,他对艺术的这种诚实是这些年我觉得中国艺术界很少看到的。他的《大宅门》为什么这么动人,真的首先是他遵循自己内心对艺术的诚实,有了那样一份诚实,他才能做出最好的作品来。”陶庆梅谈道。
郭宝昌夫人柳格格。
郭宝昌的夫人柳格格也来到了新书发布会的现场。柳格格说,宝爷生前曾多次嘱咐,去世后不要办任何仪式,也不要留骨灰,海葬。“因为宝爷生出来的时候是哭着来的,他走的时候是看见大家哭着走的。我觉得他真是游戏,他走的时候都嘎嘣脆,不拖泥带水,他只让我全心全意地伺候了一天,从那以后再也不让,去到医院都没有多少个小时,走了。”
柳格格说:“我觉得他在天上看着,他看到大家那么爱护他,能看到他这本书的问世,他开心得不得了。就像他天天跟我说的一句话,你怎么每天都是过着打叉的日子,你应该打钩呀。他说一年下来你看你叉多还是钩多,叉多了活着多划不来呀。他永远给你很多力量,永远给你很多安全,而且他永远是逆向思维,你出一个题目,他绝对不按着你的题目走。从他走了以后,为什么一年来我没有办法跟大家见面,因为我没有了安全感,他就像一棵大树,我再难的时候,再无助的时候都是他在给我撑着,他在给我力量,所以四十年我很感谢有他的陪伴。”
她透露说,准备把宝爷很多没有发表的、没有拍成的手稿,一些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包括他的很多工作笔记都整理出版,以飨后人。她还准备把这些珍贵的手稿通过谢飞导演全部捐献给宝爷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郭宝昌没有让我这样去处理,但是我觉得他要知道这件事情肯定特别开心,因为可能对以后的学生也好,对以后的研究也好,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精彩的自传性遗著
郭宝昌身世传奇,自幼被卖进同仁堂乐家的经历,最终成就了让他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大宅门》系列剧。但宅门里的兴衰恩怨并非他传奇经历的全部:他被时代的车轮倾轧下狱劳改,他追寻自己身世的执著,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探索,他和梨园行名宿的奇缘,他对第五代导演的扶持以及和他们的友谊,他被命运拨弄因而缺乏亲情的孤独……跌宕起伏的经历,加上这些经历所带来的奇人异事,构成了郭宝昌异于常人的非凡人生。
郭宝昌擅长讲故事,他生前编导的影视剧的成功,就是证明。他讲故事的天赋同样体现在他的写作能力上——擅长用生动爽脆的京味儿口语写文章,每一个人物,都被他写得活灵活现地如在眼前。在这本《只此一个郭宝昌》里:从小到大,其所谓“家庭”所经历过的近十次大变迁;坚信崇高理想却在时代车轮倾轧中逐渐失去自我、最终落入骗钱陷阱的偏执挚友;朴实善良、血浓于水的亲生大哥;外表优雅美丽却在宅门里扭曲变形的小姐们;对他指引前途、影响一生的小学老师;他年从小看遍好戏,与梨园名宿交好,并得以拜名师学戏;他与第五代电影导演共同经历的传奇……这样颠沛但又精彩的人生背后,对时代、对命运、对人性的复杂体味和审视,都被他用一支擅长讲故事的妙笔写在书里,也为读者写下了一个强韧的他和他所经历的复杂时代。
辞世一周年的纪念
一年前,郭宝昌骤然离世。因此,《只此一个郭宝昌》除集齐了郭宝昌尚未发表的遗作外,还收入三篇他的至交好友写作的纪念文章,借亲朋的视角,让读者更多地了解郭宝昌过人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谢飞导演在《忆老同学郭宝昌导演》中追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眼中的郭宝昌,对他的影视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赞誉,甚至断言:“现在回头看来,在北京电影学院一九五六—一九六六年初创时期,招收的六届本科、近二百位导演学生中,可以称得上天才的就只有郭宝昌一位,他是个影视戏剧的天才。不是吗?”陶庆梅在《郭宝昌的“游戏”》中回顾他们二人合作《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的过程,联系郭宝昌的《大宅门》与《春闺梦》,道出他以“游戏”为中心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观念:“和他在一起,我总能感觉到他内在有一种巨大的张力。那种张力,贯穿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贯穿在他笔下人物的爱恨、生死、悲欢……之间,让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那么丰富,那么有魅力。更神奇的是,我总觉得郭宝昌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使得他可以在这张力里自如游走,不拘泥于张力的任何一端。这本领,恐怕就是‘游戏’。也许,只有有这种游戏感,那种张力才能完美释放。”而郭宝昌生前挚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树生,更是写下《宝昌最后的日子》,对他从生病到去世的过程,以及不羁的性格、达观的精神做了详细的书写。
这组文章以附录的形式,触及郭宝昌影视、戏曲和文学书写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是对郭宝昌创作艺术价值所做的评价,在郭宝昌辞世一周年之际刊印,表达了朋友们对他的怀念和致敬。
一个人一个时代的历史读本
郭宝昌生逢不幸,经历坎坷。除苦苦寻家外,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中被打入另册。这些境遇,没有摧垮郭宝昌,而是给予他更加丰厚的沉淀与感悟。在书中,他对物质生活(如饮食)、精神生活(如看戏、阅读),以及人际关系,做了白描式的书写,细节精准,而又感情克制。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是普遍微妙的社会心理,以及各种人情世故。除了记述自己,本书还真实记录了处在极端环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往事,文笔干净洗练,叙述有条不紊,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景观作了珍贵的记录,读来令人唏嘘。
书中带有自传色彩的真诚书写,记录下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家庭、经历时代巨变的一代知识分子、艺术家的特殊经历和思想情感的变化,及其对知识和艺术执着的追求。对后来者而言,这既是触及灵魂的坦诚抒写,也是理解一个复杂时代与复杂人性的历史文本。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掌阅科技版权运营持续发力,《武映三千道》同名改编动漫开播
有哪些适合新人写作的软件?
从0到1的写作之路
阅文集团:上半年总收入43.4亿元,对广告变现较为克制
写了一篇耽美小说,去哪个平台比较好?
网络剧4月备案:古装占比36%,悬疑、探案迎来创作高潮
真白金:辰东深夜更新读者依然活跃,跳舞通宵码字剧情相当出彩!
《祝卿好》原著作者发文回应争议 为措辞不严谨道歉
怎样才能写一篇好文章?
心理悬疑剧《回响》热播 原著小说是出自实力作家东西口碑佳作
话题
从职场焦虑到女性成长,咪咕“悦读好书榜”第七期藏着这些神仙作
500-1000元/篇丨公众号「归领健康学院」征稿
《中华民居》杂志征稿启事
4
2025年上半年文学出版市场观察:文学书销量下降,生活类书增长较
5
邓紫棋跨界写科幻小说,首日狂销20万册!销售额破4000万元
6
首奖20000元 | 第8届「儿童文学」 短篇童话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