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杨磊:把《三体》当成信仰在拍,创作属于中国人的科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3-2-1 09:58:57
1088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跟杨磊通上话的时候,他刚跟同事商议完新的工作。而手边,则是他在4年前为了拍好电视剧《三体》准备的,几大本密密麻麻的关于科学知识的笔记。
从2006年首次遇见《三体》,到2010年通读三部《三体》实体书,再到2023年1月15日电视剧版《三体》首揭神秘面纱,身为总导演的杨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拍《三体》跟做别的片子不一样,别的片子可能是因为喜欢、热爱去研究。但《三体》,我是当成信仰一样在拍的。必须把它做好,然后把书里更广阔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让更多人去理解。”
光科学笔记就写了几大本
“感觉又重新上了一次学”
从总导演杨磊到视觉导演陆贝珂,再到编剧田良良,主创团队中很多人都是《三体》铁粉。“用心去制作”不仅是他们的坚守,也是他们四年如一日“死磕”《三体》IP的最好见证。
一路走来,杨磊的整个心路历程,犹如坐过山车一般。但总体来讲,他是激动的,兴奋的。
“四年前,我第一天接到这个戏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研究科学。我们沿着小说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真实科学部门,挨个去做了一次次地研讨和采访。”剧版《三体》改编伊始,杨磊就决定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对基础科学、生活常态的解构,带领观众进入那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
“大刘写《三体》是混杂着科幻和科学一起来写的,里面有些是编的,但大多数是真的。我们要去把他所写的东西都弄明白,是什么仪器,要怎么工作。如果弄不明白,你不知道要拍什么。文字上可以简略带过,但影视上就必须得有个东西,得把它拍出来。”他非常感谢中科院、纳米中心、射电天文台等科研机构和协会提供的帮助,包括组织开研讨会,探讨各种科学问题等。
每次探访、研讨,杨磊都会疯狂记笔记。从以太阳为坐标形成的太阳历,记到宇宙闪烁到底是什么闪烁、3k望远镜的原理,以及影视画面中出现的大量公式等。尽管有的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且非常细碎,但为了尽可能还原原著,杨磊及主创团队都会一一去学习。“从科学、历史、地理到三维、四维、五维,包括游戏,各种各样的镜头色、光线,这些细节都得一点点去扒,一点点去琢磨。采访前,我就又翻之前做的一大堆科学笔记和文件,看着各种各样的数字,感觉又重新上了一次学。”
为了更好地还原原著情节,制作团队耗时四年打磨《三体》剧本,剧组历经一百多天拍摄,足迹遍及宁波、横店、北京、黑河,置景270余处。
最让观众惊叹的,要数进入对撞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拍摄场景。“我以前拍过医生的戏,像手术室一个手术器材都价值几千万,纳米中心的器材更是上亿,对撞中心就更不用说了,长达几百米的大隧道,还有里面的高精尖机器,怎么可能搭得出来?这是不能瞎编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开始就是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拍的,我们一定要先考虑现实问题。这些科研单位真的很好,基本上一听是《三体》剧组,就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真的是救了命了。不然我们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能把这部剧拍得这么真实。”言语中,杨磊满是感激。
然而,在拍摄古筝行动时,却出现了不能去巴拿马运河拍的意外情况,主创团队只能寻找与其相似的河流。“太阳升起的位置、河的宽度、植被等,都要考量。”从四川到三亚,从长江各支流到黄河各支流,40多位工作人员跑了三个多月勘景,最后剧组用很多个不同的地点里的场景,综合还原巴拿马运河环境,再叠加特效处理,拍完了这场戏。“我们还看了大量的关于巴拿马运河的纪录片和船舶设计的资料,经过非常复杂的工作,最终把所有细节都还原出来。”
一个镜头数据量达60T
渲染一个长镜头要花很久时间
其实,剧集中呈现出来的古筝行动,戏份只有25分钟。但在拍摄之前,把该有的细节讨论完,包括摄影、光线、画分镜、做动态分镜、预演等,就做了三、四个月准备。再经过27天的拍摄,才有了这25分钟的画面。
“整整一年半,我们一场戏一场戏地讲,后面又剪辑剪了一年半。就连作曲我们都干了整整7个月。”七个月里,因为时差的原因,杨磊只能每天零点跟作曲团队通话商讨,每次一聊就是4个小时。“我们的混录师跟我干混录都干了将近5个月。画面中,观众听的任何一个小零件落地的声音,都是我们一点点码进去的。前几天红岸基地发射那场戏,所有的零件碰触的声音、风吹的声音,我们光音轨差不多有将近300多轨。到古筝行动的时候,音轨多得都找不着,从上往下扒,也是四五百轨的音效。”
已经播出的15集中,伴随着波澜壮阔的“秦始皇人列计算机”的启动,气势磅礴的华阴老腔惊艳了观众的耳朵。尽管只有几句,却让杨磊和制片部门费尽心思:“我听过华阴老腔,太给劲了。看到人列计算机画面时,我就觉得一定要用华阴老腔才能对上味儿。光是为了找这几句话的版权,为了传递一点点信息,我们制片部门都疯了。每天跟我说找不着人(演唱者),找不着也得去找,四面八方找。现在看来,我觉得是值得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震撼了。”
也正是一次次地“折腾”,才有了让观众叫好的《时间的尽头》《TheDayofUnknown》《AMatterofTime》《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Away》《BigWildRiver》《在时空尽头等我》《THree-Body(三体)》等音乐作品。
同样惊艳观众的,还有《三体》视效。不论是三体人脱水、浸泡,还是恒纪元、乱纪元、三日凌空、单摆、金字塔等元素,均获赞“拥有不输电影大片的质感”。
杨磊以古筝行动的特效为例,分享了一组数据:“我们一个镜头的数据量在60个T,正常一部手机内存500个G,一个T是1024个G,我们有60个T的一个镜头。解算和渲染这一个镜头,得用128位的电脑。如果不用云计算的话,一帧镜头可能要处理几个月。如果不是今天的解算水平,你都无法想象这些东西要怎么做。我们整个古筝行动最长的镜头,做了将近18个月。所以这真的是硬碰硬的事,大家都是怀揣着对《三体》的真诚热爱,怀着信念感在往前推,就是死磕到底。”
杨磊也想通过《三体》传递一种理念——不要听到科幻,第一反应就只是特效。“我们以前看到过的那些震撼人心的西方科幻作品,实际上是用了一种科幻的方式在写他们的历史,写他们的人文观价值观,在传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认知。刘慈欣也说过,科幻小说能够让我们客观面对未来的各种可能。不管是写人类的历史,还是写人类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选能演现实主义戏的人
“好的表演可以掩盖一切”
剧版《三体》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合理化改编,并从科普的角度,帮助大众更容易看懂那些比较费解的科学知识,了解剧情的走向。作为原著粉,杨磊在捍卫原著的同时,也接受这些改编。因为“我需要把《三体》传递给更多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为了让大家看懂,剧版《三体》加了一些角色,比如记者幕星,沙瑞山也改编成了一个略带喜剧特质的人。“在原著里,他们都是很冷静的,大刘也是在极其理智的状态往前推进的。但作为电视剧,这些人物得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生旦净末丑都要有,有时候会让你笑一下,有时候让你紧张一下,有时候会让你哭一下。这样才是一个剧。”
好作品还需要好演员的塑造。从“张鲁一还原汪淼”“于和伟史强本强”“王子文叶文洁好贴脸”等热搜话题,可以看出观众对选角的认可。这也是杨磊坚持的“现实主义”贯穿全剧的表现,“我们选择的演员,也是要能演现实主义戏的人。这几位演员,我们都合作过,都是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的人。”
杨磊认为:好的表演可以掩盖一切。“在我一开始认为大史(史强)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很粗犷的人,但我看完和伟哥的表演之后,我甚至都忘了曾经看书时的感觉。他的表演能力掩盖了一切,让你忘掉了自己心中曾经的形象,你被比较具象的人物圈住了,你相信他了。你相信了张鲁一的表演,相信了王子文的表演,相信了陈瑾的表演,所以你才会觉得他们就是你心目中那个人物。”
除了几位主演出圈,江南饰演的伏羲、侯鸿亮饰演的孔子、梁振华的墨子记录员、唐家三少的秦太史令、郭靖宇版的纣王等,也让观众惊喜又震惊。“首先得感谢他们零片酬来演,他们也都是《三体》的粉丝,愿意为这部戏做贡献,同时也非常感谢他们愿意相信我。如果我没有把这部剧拍好的话,他们可能也会挨骂。”杨磊开心道,“像侯大(侯鸿亮)本来就是山东人,知道自己演孔子,说‘太好了,我还有扮演咱老祖宗的机会’。大家都觉得很开心,我们剧组也对这些业内大佬能来参演心存感激。”
怀着对现实的敬畏去拍
希望更多人能鼓励一下中国科幻
从2006年《三体》小说第一次连载,到2016年首次公布影视化消息,再到2023年正式开播,17年来,《三体》改编的受期待值可见一斑。目前,电视剧《三体》已经播出过半,近18万豆瓣网友为其打出了8.1分的高分。“三体真香”“三体原著党狂喜”“三体赢麻了”“三体颅内取景”“为什么三体适合反复观看”等《三体》相关话题持续霸屏热搜。
杨磊笑言:“如果按照我的思路,我肯定打满分。这是咱中国自己的科幻剧,如果大家觉得还可以,就给点鼓励,因为真的不容易。”遭遇过很多困难、经历了四年如一日的死磕硬磨,杨磊希望能拍出属于中国人的科幻作品,传递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这部剧为什么会花4年时间,因为有的镜头光是渲染就得花1、2个月。很多时候,我们是凭借那股热情和时间去做的。从这件事来说,我觉得我尽全力了。也希望更多人能鼓励一下中国科幻。”
原著作者刘慈欣又是如何看待剧版《三体》的呢?“大刘说他看了两集,觉得还行,挺好。”在杨磊看来,刘慈欣是一位极其出世的人,“他来剧组时觉得这挺好、那也挺好,甚至拍好拍坏对他来说也没那么重要,他是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回忆两人的交流,杨磊直言:“有人说大刘不懂人物,不会写人物。我自认为我是拍电视剧的,对人物还很有点研究。但那天我俩聊天,大刘一顿讲,我发现他可太懂人物了,那些人物就跟他家邻居似的。很多事情他都太懂了,但选择不写进小说里。”
过去四年,杨磊每天睁眼就是《三体》,闭眼还是《三体》,甚至连做梦都是这一件事。虽然很累很难熬,但杨磊有的只是满怀的激动。“对我来说,能导演《三体》,除了激动没有别的情绪。到今天为止,我都是激动的心情。我本来就是科幻迷,是那种疯狂的拥趸者。2006年看《三体》连载的时候,我觉得有这么一本扎实的硬科幻出现在中国,简直太牛了。而且这本小说自带各种世界观、价值观,不是简单的‘科幻’二字能够形容的,甚至很多人是把它当做哲学书在读。”
一开始接到导演任务邀请,杨磊甚至有些懵。“真的是我来做吗?如果是我做,我一定要认真思考。”回家后,杨磊立马重读《三体》。“我干这件事是要捍卫小说的,我怕别人魔改、瞎写。我拍就是要让它归于原著,是作为粉丝的态度来干这件事的。从那天起,我们就是兴奋的状态,而且是拉着所有人一起疯狂,要不然四年每天都干一件事儿是非常难熬的。你想想,一个古筝行动的镜头,从开机前我们就做好了所有设定和分镜,但直到开播前的一个礼拜才做完,三年半做一个镜头。”
杨磊期待观众可以从《三体》中品味中国文化自信,“我们是怀着对现实的敬畏去拍这部科幻作品的,希望大家提到‘科幻’的时候,不是去想‘特效’这两个字,而是去想我们要去表达什么。希望电视剧《三体》能够让大家重新认知我们自己的科幻,传递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属性和价值观。”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荀超)
#杨磊
#三体
#当成
#信仰
#创作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新人创作投稿的流程攻略,如何赚网文的第一桶金
0
3354
寒冷刺骨
2023-12-01
文化新闻
2023番茄年度创作报告来啦,看看你的努力超越了多少作者
0
4121
敏敏而
2024-01-19
写作交流
爱潜水的乌贼:《诡秘之主》创作理念与心得分享
0
2677
1083543010
2024-01-29
写作交流
老作者的真实创作经历分享,从职员到小说作家
0
1847
547218
2024-02-17
文化新闻
网飞版《三体》能让人放心吗
0
3034
写手发布
2024-03-15
文化新闻
《三体》何以成为国际顶流?科幻界资深编辑对谈剖析
0
2888
写手发布
2024-03-26
文化新闻
《三体》带来的科幻春风,还能吹拂多久
0
3189
写手发布
2024-04-14
写作交流
网文创作应该避开哪些高风险题材?
0
2356
写手发布
2024-04-18
文化新闻
AI创作出百万字小说,“人人皆能写长篇”不再是梦
0
2413
写手发布
2024-07-07
文化新闻
女频创作新风:“大女主”形象悄然转变
0
2174
写手发布
2024-07-2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乡土·野马渡2025年最新栏目设置及稿约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