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杨磊:把《三体》当成信仰在拍,创作属于中国人的科幻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3-2-1 0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跟杨磊通上话的时候,他刚跟同事商议完新的工作。而手边,则是他在4年前为了拍好电视剧《三体》准备的,几大本密密麻麻的关于科学知识的笔记。

从2006年首次遇见《三体》,到2010年通读三部《三体》实体书,再到2023年1月15日电视剧版《三体》首揭神秘面纱,身为总导演的杨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拍《三体》跟做别的片子不一样,别的片子可能是因为喜欢、热爱去研究。但《三体》,我是当成信仰一样在拍的。必须把它做好,然后把书里更广阔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让更多人去理解。”
1000.jpg
光科学笔记就写了几大本

“感觉又重新上了一次学”

从总导演杨磊到视觉导演陆贝珂,再到编剧田良良,主创团队中很多人都是《三体》铁粉。“用心去制作”不仅是他们的坚守,也是他们四年如一日“死磕”《三体》IP的最好见证。

一路走来,杨磊的整个心路历程,犹如坐过山车一般。但总体来讲,他是激动的,兴奋的。

“四年前,我第一天接到这个戏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研究科学。我们沿着小说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真实科学部门,挨个去做了一次次地研讨和采访。”剧版《三体》改编伊始,杨磊就决定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对基础科学、生活常态的解构,带领观众进入那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

“大刘写《三体》是混杂着科幻和科学一起来写的,里面有些是编的,但大多数是真的。我们要去把他所写的东西都弄明白,是什么仪器,要怎么工作。如果弄不明白,你不知道要拍什么。文字上可以简略带过,但影视上就必须得有个东西,得把它拍出来。”他非常感谢中科院、纳米中心、射电天文台等科研机构和协会提供的帮助,包括组织开研讨会,探讨各种科学问题等。

每次探访、研讨,杨磊都会疯狂记笔记。从以太阳为坐标形成的太阳历,记到宇宙闪烁到底是什么闪烁、3k望远镜的原理,以及影视画面中出现的大量公式等。尽管有的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且非常细碎,但为了尽可能还原原著,杨磊及主创团队都会一一去学习。“从科学、历史、地理到三维、四维、五维,包括游戏,各种各样的镜头色、光线,这些细节都得一点点去扒,一点点去琢磨。采访前,我就又翻之前做的一大堆科学笔记和文件,看着各种各样的数字,感觉又重新上了一次学。”

为了更好地还原原著情节,制作团队耗时四年打磨《三体》剧本,剧组历经一百多天拍摄,足迹遍及宁波、横店、北京、黑河,置景270余处。

最让观众惊叹的,要数进入对撞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拍摄场景。“我以前拍过医生的戏,像手术室一个手术器材都价值几千万,纳米中心的器材更是上亿,对撞中心就更不用说了,长达几百米的大隧道,还有里面的高精尖机器,怎么可能搭得出来?这是不能瞎编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开始就是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拍的,我们一定要先考虑现实问题。这些科研单位真的很好,基本上一听是《三体》剧组,就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真的是救了命了。不然我们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能把这部剧拍得这么真实。”言语中,杨磊满是感激。
1000.png
然而,在拍摄古筝行动时,却出现了不能去巴拿马运河拍的意外情况,主创团队只能寻找与其相似的河流。“太阳升起的位置、河的宽度、植被等,都要考量。”从四川到三亚,从长江各支流到黄河各支流,40多位工作人员跑了三个多月勘景,最后剧组用很多个不同的地点里的场景,综合还原巴拿马运河环境,再叠加特效处理,拍完了这场戏。“我们还看了大量的关于巴拿马运河的纪录片和船舶设计的资料,经过非常复杂的工作,最终把所有细节都还原出来。”

一个镜头数据量达60T

渲染一个长镜头要花很久时间

其实,剧集中呈现出来的古筝行动,戏份只有25分钟。但在拍摄之前,把该有的细节讨论完,包括摄影、光线、画分镜、做动态分镜、预演等,就做了三、四个月准备。再经过27天的拍摄,才有了这25分钟的画面。

“整整一年半,我们一场戏一场戏地讲,后面又剪辑剪了一年半。就连作曲我们都干了整整7个月。”七个月里,因为时差的原因,杨磊只能每天零点跟作曲团队通话商讨,每次一聊就是4个小时。“我们的混录师跟我干混录都干了将近5个月。画面中,观众听的任何一个小零件落地的声音,都是我们一点点码进去的。前几天红岸基地发射那场戏,所有的零件碰触的声音、风吹的声音,我们光音轨差不多有将近300多轨。到古筝行动的时候,音轨多得都找不着,从上往下扒,也是四五百轨的音效。”

已经播出的15集中,伴随着波澜壮阔的“秦始皇人列计算机”的启动,气势磅礴的华阴老腔惊艳了观众的耳朵。尽管只有几句,却让杨磊和制片部门费尽心思:“我听过华阴老腔,太给劲了。看到人列计算机画面时,我就觉得一定要用华阴老腔才能对上味儿。光是为了找这几句话的版权,为了传递一点点信息,我们制片部门都疯了。每天跟我说找不着人(演唱者),找不着也得去找,四面八方找。现在看来,我觉得是值得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震撼了。”

也正是一次次地“折腾”,才有了让观众叫好的《时间的尽头》《TheDayofUnknown》《AMatterofTime》《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Away》《BigWildRiver》《在时空尽头等我》《THree-Body(三体)》等音乐作品。

同样惊艳观众的,还有《三体》视效。不论是三体人脱水、浸泡,还是恒纪元、乱纪元、三日凌空、单摆、金字塔等元素,均获赞“拥有不输电影大片的质感”。

杨磊以古筝行动的特效为例,分享了一组数据:“我们一个镜头的数据量在60个T,正常一部手机内存500个G,一个T是1024个G,我们有60个T的一个镜头。解算和渲染这一个镜头,得用128位的电脑。如果不用云计算的话,一帧镜头可能要处理几个月。如果不是今天的解算水平,你都无法想象这些东西要怎么做。我们整个古筝行动最长的镜头,做了将近18个月。所以这真的是硬碰硬的事,大家都是怀揣着对《三体》的真诚热爱,怀着信念感在往前推,就是死磕到底。”

杨磊也想通过《三体》传递一种理念——不要听到科幻,第一反应就只是特效。“我们以前看到过的那些震撼人心的西方科幻作品,实际上是用了一种科幻的方式在写他们的历史,写他们的人文观价值观,在传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认知。刘慈欣也说过,科幻小说能够让我们客观面对未来的各种可能。不管是写人类的历史,还是写人类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1000 (1).jpg

选能演现实主义戏的人

“好的表演可以掩盖一切”

剧版《三体》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合理化改编,并从科普的角度,帮助大众更容易看懂那些比较费解的科学知识,了解剧情的走向。作为原著粉,杨磊在捍卫原著的同时,也接受这些改编。因为“我需要把《三体》传递给更多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为了让大家看懂,剧版《三体》加了一些角色,比如记者幕星,沙瑞山也改编成了一个略带喜剧特质的人。“在原著里,他们都是很冷静的,大刘也是在极其理智的状态往前推进的。但作为电视剧,这些人物得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生旦净末丑都要有,有时候会让你笑一下,有时候让你紧张一下,有时候会让你哭一下。这样才是一个剧。”

好作品还需要好演员的塑造。从“张鲁一还原汪淼”“于和伟史强本强”“王子文叶文洁好贴脸”等热搜话题,可以看出观众对选角的认可。这也是杨磊坚持的“现实主义”贯穿全剧的表现,“我们选择的演员,也是要能演现实主义戏的人。这几位演员,我们都合作过,都是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的人。”

杨磊认为:好的表演可以掩盖一切。“在我一开始认为大史(史强)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很粗犷的人,但我看完和伟哥的表演之后,我甚至都忘了曾经看书时的感觉。他的表演能力掩盖了一切,让你忘掉了自己心中曾经的形象,你被比较具象的人物圈住了,你相信他了。你相信了张鲁一的表演,相信了王子文的表演,相信了陈瑾的表演,所以你才会觉得他们就是你心目中那个人物。”

除了几位主演出圈,江南饰演的伏羲、侯鸿亮饰演的孔子、梁振华的墨子记录员、唐家三少的秦太史令、郭靖宇版的纣王等,也让观众惊喜又震惊。“首先得感谢他们零片酬来演,他们也都是《三体》的粉丝,愿意为这部戏做贡献,同时也非常感谢他们愿意相信我。如果我没有把这部剧拍好的话,他们可能也会挨骂。”杨磊开心道,“像侯大(侯鸿亮)本来就是山东人,知道自己演孔子,说‘太好了,我还有扮演咱老祖宗的机会’。大家都觉得很开心,我们剧组也对这些业内大佬能来参演心存感激。”

怀着对现实的敬畏去拍

希望更多人能鼓励一下中国科幻

从2006年《三体》小说第一次连载,到2016年首次公布影视化消息,再到2023年正式开播,17年来,《三体》改编的受期待值可见一斑。目前,电视剧《三体》已经播出过半,近18万豆瓣网友为其打出了8.1分的高分。“三体真香”“三体原著党狂喜”“三体赢麻了”“三体颅内取景”“为什么三体适合反复观看”等《三体》相关话题持续霸屏热搜。

杨磊笑言:“如果按照我的思路,我肯定打满分。这是咱中国自己的科幻剧,如果大家觉得还可以,就给点鼓励,因为真的不容易。”遭遇过很多困难、经历了四年如一日的死磕硬磨,杨磊希望能拍出属于中国人的科幻作品,传递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这部剧为什么会花4年时间,因为有的镜头光是渲染就得花1、2个月。很多时候,我们是凭借那股热情和时间去做的。从这件事来说,我觉得我尽全力了。也希望更多人能鼓励一下中国科幻。”

原著作者刘慈欣又是如何看待剧版《三体》的呢?“大刘说他看了两集,觉得还行,挺好。”在杨磊看来,刘慈欣是一位极其出世的人,“他来剧组时觉得这挺好、那也挺好,甚至拍好拍坏对他来说也没那么重要,他是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回忆两人的交流,杨磊直言:“有人说大刘不懂人物,不会写人物。我自认为我是拍电视剧的,对人物还很有点研究。但那天我俩聊天,大刘一顿讲,我发现他可太懂人物了,那些人物就跟他家邻居似的。很多事情他都太懂了,但选择不写进小说里。”

过去四年,杨磊每天睁眼就是《三体》,闭眼还是《三体》,甚至连做梦都是这一件事。虽然很累很难熬,但杨磊有的只是满怀的激动。“对我来说,能导演《三体》,除了激动没有别的情绪。到今天为止,我都是激动的心情。我本来就是科幻迷,是那种疯狂的拥趸者。2006年看《三体》连载的时候,我觉得有这么一本扎实的硬科幻出现在中国,简直太牛了。而且这本小说自带各种世界观、价值观,不是简单的‘科幻’二字能够形容的,甚至很多人是把它当做哲学书在读。”

一开始接到导演任务邀请,杨磊甚至有些懵。“真的是我来做吗?如果是我做,我一定要认真思考。”回家后,杨磊立马重读《三体》。“我干这件事是要捍卫小说的,我怕别人魔改、瞎写。我拍就是要让它归于原著,是作为粉丝的态度来干这件事的。从那天起,我们就是兴奋的状态,而且是拉着所有人一起疯狂,要不然四年每天都干一件事儿是非常难熬的。你想想,一个古筝行动的镜头,从开机前我们就做好了所有设定和分镜,但直到开播前的一个礼拜才做完,三年半做一个镜头。”

杨磊期待观众可以从《三体》中品味中国文化自信,“我们是怀着对现实的敬畏去拍这部科幻作品的,希望大家提到‘科幻’的时候,不是去想‘特效’这两个字,而是去想我们要去表达什么。希望电视剧《三体》能够让大家重新认知我们自己的科幻,传递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属性和价值观。”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荀超)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