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显微镜下的大明》收官 马伯庸:原著并非小说,是纪实文学
[ 复制链接 ]
冬天好热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67
回帖
177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3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3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积分
386
主页
发表于:2023-2-22 12:04:31
954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收官 马伯庸:原著并非小说,是纪实文学丨封面会客厅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封面会客厅·人物简介
马伯庸,作家,编剧。代表作有非虚构历史散文《显微镜下的大明》 ,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龙与地下铁》,中篇小说《末日焚书》《街亭杀人事件》,散文《风雨》《破案:孔雀东南飞》《宛城惊变》等。作品《寂静之城》2005年获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风雨》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破案:孔雀东南飞》等短篇获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等。2022年,马伯庸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
马伯庸
一把算筹,一方天地;一册税簿,一桩奇谈。
2014年底,在微博上看到朋友用一两百字简要介绍明朝地方上发生的一起税案,马伯庸的第一反应就觉得这背后一定有更多故事。等跟对方聊起此事,其过程跌宕起伏,细节妙趣横生,结局发人深省,立马引起了马伯庸的极大兴趣。意犹未尽的他,不仅找到了原始资料——明代徽州府遗留下来的《丝绢全书》,还自己动手把这桩丝绢案整理出来,用一种不那么“学术”的方式转述给大众,于是有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2023年2月,马伯庸亲自参与改编,张若昀、王阳、戚薇、吴刚、高亚麟等主演的剧版《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以下简称《丝绢案》)正式跟观众见面。这个被他从故纸堆里挖掘出的尘封已久的底层案件,让观众看到了发生在大明万历年间的、官场与民间的勾心斗角和人心百态。显微镜下,百姓、官员、乡绅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一一显现,逾4.2万豆瓣网友给这部剧打出7.9分的高分评价。
展开全文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剧照
影视化的《丝绢案》也让马伯庸本人感到惊喜,直言“完成效果很好!”男主角帅家默(张若昀 饰)眼下有一道疤,马伯庸说是定妆时张若昀主要提出的,“既表示物理上的火灾之伤,也可体现内心阴影。一个好演员,会主动去揣摩和塑造角色。”吴刚饰演的“范渊”展现的明朝“包书皮”细节,也让马伯庸感慨:“这一处闲笔小设计,却能演绎出大关节,整个人物如铁炉焖烤,看似星点余烬,内里温度灼人。”
业余客串编剧 创作一个新故事
《丝绢案》讲述了算学天才帅家默(张若昀 饰)因一次偶然,发现仁华县税赋账册一个长达百年的赋税错误,开启了纠错证实之路。尽管只有14集,但剧中涉及的田地丈量和税负计算,以及各种历史考证、专业词汇等应有尽有。
这种呈现在影视剧中的“注释”,其实是马伯庸刻意为之。他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丝绢案》不是在历史间隙中寻找可能,而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写就。如果编剧要把这件事写明白,就需要对明代的政治时局、税收财政、经济形态、风土民情乃至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做通盘了解。”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剧照
马伯庸强调,原著并非小说,而是非虚构历史散文,是纪实文学。“里面的都是真人真事,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经历都是史有明载的。但是它实际上是写了一个政策的演变过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情节。”为了能够用影视剧的方式去呈现,编剧不单要从无到有创作一个新故事,同时也要把丝绢案整个事件的精髓保留下来。
“故事的主角还是帅家默、程仁清(王阳 饰)这些人。那么围绕着这个事,他们自己的命运是怎么样,他们有什么样的动机。包括当地的这些县官,每一个县官是什么样的一个心态,我们都需要重新思考。把这些人梳理起来,抓住他们的典型,然后组织成故事。这里面需要大量的考据功夫,大量的历史知识作为支撑。”
当马伯庸试图通过培训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时,发现“要讲得太多了”。既然改编那么难,不如自己先试试看。“作为原著,我的优势大概就是我前期写书的时候已经把这些资料都看过了,已经有了基础,不用从头看。”他很清楚,“编剧和写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种是用视觉去呈现。这两者之间的转换,是很考验功夫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剧照
编剧过程中,马伯庸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戏剧性”。“原作里是大量的会议记录和辩论过程,没有我们熟知的起承转合这种戏剧性结构,怎么把这些内容转成一种可视化、可听的东西,这很难。不光是我,包括导演、演员,还有音乐、灯光等各个部门都是群策群力,尽量让这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当剧本写完之后,马伯庸对于编剧的尊重和敬畏更深了一层。“因为我发现这件事情非常难,并不是说你会写小说了就一定能当编剧,也并不是说你会讲故事了,做编剧就能写出来。实际上从故事到剧本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真正的编剧,要考虑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故事本身,还要考虑演员的状态,考虑到拍摄时候的东西。要把所有事情都考虑清楚,写成一个能够让后续加工环节发挥出功能,能够让演员有足够好的平台去表现。所以我觉得编剧的责任比较重大,我现在只算是业余客串了一把。”
以显微镜视角 放大明朝社会现象
“大时代就是由小人物、普通人聚合起来的,千千万万个他们产生了同一个诉求,这诉求就形成了历史的浪潮,英雄则是被潮流推上浪头的人。”《丝绢案》里,“小人物”帅家默,就是被潮流推上浪头的“英雄”,虽然短暂,却很耀眼。
在马伯庸看来,“帅家默”并不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会出现的人。“但是我们现在会看到很多类似的这样的人。他的追求特别简单,非常单纯,就是‘真’,或者说就是‘对’,无关利益也无关情怀。”如果只是“算呆子”,人物又不够丰满。“大家能理解一个对于数学、算学有追求的人,但未必可亲,同时他内心的动机也不够强烈。”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剧照
于是,马伯庸给“帅家默”增加了一些前史和情感冲动。“他对于父亲的记忆,父亲对他的教导,都深深地给他带来了对数字的理解。当情感的冲动和本身技能结合到一块,最后会变成他现在的追求和执念。”从丈量田地面积发现问题,到对人丁丝绢税产生质疑,再到曲折不易的提告之路,精于算学帅家默以满腔赤诚与坚持,修正了长达百年的税赋错误,并与程仁清、丰宝玉(费启鸣 饰)联合,击败了以范渊(吴刚 饰)和马文才(康杰 饰)为首的乡绅官吏。
虽没有高高在上的庙堂之事,也没有波谲云诡的皇权斗争,马伯庸却以“显微镜”视角,放大明朝的社会现象,让读者和观众看到一项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如何在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下发生变化。“我相信,只有见到这些最基层的政治生态,才能明白庙堂之上的种种抉择,才能明白历史大势传递到每个神经末梢时的㜤变。”
马伯庸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提前剧透《丝绢案》大结局,这也是他最想呈现给读者和观众的——人在面临重重压力下,应该作出的抉择是什么。“从古至今,每一个人都会碰到、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会去想,如果碰到这样的事,我是帅家默我会怎么做?我是丰宝玉我会怎么做?这里面每一个角色,都在根据自己的立场作出或这样或那样的选择。”
接下来,《显微镜下的大明》系列其余五个案件,《龙脉保卫战》《杨干院律政风云》《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小吏舞弊案》《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也会陆续进行影视化改编,更多“小人物”将通过荧幕与观众见面。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剧照
对话:“通过比较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吸引一批志趣相投的人”
封面新闻:
你的作品特别受影视界青睐,《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的荔枝》《风起洛阳》等多部作品都成功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而且口碑热度都很高。能具备这样高的号召力和认可度,“秘笈”是什么?
马伯庸:
对我而言,分享是一种本能,写小说就是把我想到的、我感兴趣的东西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分享给大家的过程。我就是个写小说的,完成作品是我的本分,至于其他,都属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市场上历史作品始终就不是一个主流,因为读历史作品首先要有一定阅历,也要有一定的文史基础,这对大部分很多人来说是个很累的事,尤其是这个时代有这么多吸引人的东西,愿意读书的人会比较少。但是我不可能去吸引所有的人,不可能说比如现在市场流行言情文学,我就去写一部言情,我也写不了。我擅长写的还是在历史悬疑或者历史解构这方面的东西,那就只能通过自己比较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吸引一批跟我志趣相投的人,做好市场细分就够了。
封面新闻:
会刻意为了方便影视改编而进行创作吗?
马伯庸:
很多人会问我是不是为了方便以后影视化改编,才把小说写得特别有画面。我想说这是两码事,画面感归画面感,这是我从影视剧里学来的,但不代表它就是剧本。你写得再有画面感,到了剧本阶段还是会把这一切推翻重来。因此,作家既要能够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经验,也要能退得出来,不能完全被影视所束缚住。
封面新闻:
你很多作品的历史背景都是明朝,而且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为什么这么钟爱这个时代,钟爱这群人?
马伯庸:
明朝的民间是中国民间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阶段,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市井文化。我们都知道市井文化,或者说小市民文化是从宋代开始,那么到了明代,实际上这种市井文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非常繁荣的阶段。我们现在熟知的各种古代小说,像四大名著里面除了《红楼梦》以外,其他几部小说实际上都是在明代民间生长起来,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发展。包括还有很多的杂剧啊,很多的竹枝词啊,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发展的非常兴旺。那时候西洋文化也进来了,所以它又具备了一些海外意识和国际意识。也就是说,明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间节点,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代体制的一个巅峰状态,同时它又是一个近代中国的先声。
(图据受访者)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骑鲸文化CEO杨帅自杀未遂,曝出网文行业困境重重
网络文学第一人:为什么是唐家三少?而不是土豆、辰东!
阅文集团公布2020年“白金大神”名单,内容生态蓬勃发展
网文作家大学成立!这些作家和编剧手把手教你写小说
《都挺好》作者阿耐新剧来了!定名《野蛮生长》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十六国时期!关于这个年代,你有多少误解?
我们会不会第二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想写一本类似人间失格的书,以内心独白 ...
专访|张忌《南货店》:我终于写出了自己想写的东西
米读快手战略合作 短剧改编成网文IP变现路径
话题
《关于“写手之家”的任何收费项目》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