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耳朵代替眼睛 有声书能否带来阅读方式新变革?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1-12 18:51:55
1542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2日电(记者 上官云)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逐渐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
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有多位读者和
出版
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喜欢“听书”的人群在逐渐扩大,未来也许会成为数字出版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碎片化时间里的“听书”
打开一款听书APP,戴上耳机,再随着涌动的人潮挤进地铁,如今成了90后刘菲(化名)每天早晨上班的必备环节。
这个习惯始于大约三年前。那会儿她刚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久,熟悉环境、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工作适应期内,刘菲的时间被分割地相当零散。
花在通勤路上的时间也变长了,这把休闲时间又分走了一小部分。“我平常很喜欢看书,但那会经常需要加班,很难再拿出时间去读一本小说。”逐渐地,她注意到“听书”这种阅读方式。
“我平时喜欢看的书,有不少都已经有了音频,‘听书’比起读书来,环境不受限制。也能保护视力。”刘菲对“听书”的一个重要感受是创新,“有些书不止朗诵得好,配乐也很好听”。
她计划着,以后再多下载一两个听书APP,“毕竟每家的内容不可能完全一样,多一些渠道,也能多收获一些比较优质的内容吧”。
逐渐扩大的“听书”人群和市场
这些年来,像刘菲一样选择“听书”的人们并不少见。
“听书”并不是只听图书的音频版。对“有声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解释,是指通过有声方式,包括通过录音带、广播、网络语音播报如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包括图书朗读、故事、外语学习等”。
据2017年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相当高,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高达28.4%。
近年来国内有声书市场也的确表现惊人。另有数据显示,中国听书市场起步于2014年,到2017年年底,市场规模已达40.5亿元,听书人口超2亿人。
“有声书已成为喜马拉雅FM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品类之一。”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亦曾透露,“在我们平台上目前的有声书活跃用户每天听书时长达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听书’这一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有声书”带来阅读方式的新变革?
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丰富化与灵活化,“听书”内容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不同于传统阅读方式的体验。
比如,人们逐渐借助“听”来学习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曾有文章指出,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线音频行业会继续成长,盈利模式也会朝内容付费方向发展。
“有声书增长比例很快。”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透露,“现在我们自己的网络小说,也在有意识地去主动组织、加工,将其‘有声化’”。
在张蓉看来,未来“听书”会是一个特别好的市场,也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地铁也好,公交车也好,还是‘听书’方便。‘听书’是阅读的一个好方法,也是传统阅读方式的有益补充”。
“从‘听书’产生的经济效益上来看,未来有声出版的经济产业链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更多可能。” 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音频媒介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唯一的伴随性媒体,“有声书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它和音频课程的普及也许会带来新的阅读革命”。
“内容”仍是听书领域制胜关键
虽然“听书”看上去有种种好处,但仍有一些读者并不买账。赵辰(化名)说,自己一直更喜欢看纸质书,注意力更集中,也方便做笔记。
“纸质书看着舒服,阅读体验也好。”赵辰也曾偶尔尝试去“听”一些文章或小说,但觉得效果并不很好,“另外,一些精品内容有声化的不那么全面,很难通过‘听’获得想要的知识”。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亦显示,在“不听书”的原因里,“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国民选择这一选项,“不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制约国民听书的因素。
在徐升国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阅读成本,便利用户参与内容制作,“有声阅读”可以算是阅读新的增长点。但作为一种新兴阅读方式,内容还需要不断丰富。
“此外,‘有声书’还涉及音频制作、版权等一系列问题。”一位出版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往后怎么发展现在还不能断言,但最终还是要有优质的内容,“那才是制胜的关键”。
#耳朵
#代替
#眼睛
#有声书
#能否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原创文学
眼睛
0
4839
明夏€
2022-03-29
文化新闻
AI入局有声书 福兮祸给?
0
10927
写手发布
2022-05-20
文化新闻
这9部期待很高的网文电视剧,拍一部毁一部,洗眼睛都来不及
10
55118
神经NH
2022-05-27
文化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今天,你用耳朵追剧了吗?
0
11942
写手发布
2022-07-25
文化新闻
暑期档13+部仙侠剧待播,《沉香如屑》能否打响第一枪?
0
12426
写手发布
2022-07-26
文化新闻
阅文集团“半年报”:IP运营能否“救市”?
0
11296
爱海之恋
2022-08-19
文化新闻
喜马拉雅3年狂亏20亿,耳朵经济现在也很难
0
11207
写手发布
2022-09-30
文化新闻
帮助涿州书业,众手能否托起“沉船”?
0
5764
写手发布
2023-08-10
文化新闻
“顾漫IP现象”能否持续?
0
3807
写手发布
2023-12-18
文化新闻
高速量产网文能否匹配审美迭代诉求
0
3214
写手发布
2024-01-0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诚聘 各科硕博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4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5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6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