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蔡骏《无尽之夏》:翻开1997年的上海夏天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5-11 20:07:48
1653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无尽之夏》是至今为止我最为独特的一本小说。”面对这部新作,蔡骏选择用“独特”来形容它。
在此之前,蔡骏已经
出版
了30多部中长篇作品,是国内畅销的悬疑小说作家。《无尽之夏》一书在作者看来却是一次创作上的转型尝试,除悬疑之外,蔡骏融入了自身对青春、对时代、对上海的回忆与感受。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的上海。香港回归前夜,年轻的女教师聂倩突然失踪,六位初中生为了寻找女教师决定踏上了一场追凶之旅,旅途的终点是位于上海东北部的崇明岛。
5月4日,在第296期思南读书会上,作家毛尖、《收获》
杂志
编辑吴越和作者蔡骏一同围绕《无尽之夏》展开对话,分享各自对阅读和写作的思考。
这部小说的写作缘起最初是在2014年,蔡骏构思了一个年轻学生寻找失踪女教师的故事。2017年的深秋,他重读了斯蒂芬·金的《死光》,然后从抽屉中翻出这个三年前的故事。这时他突然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去写了,于是将时间背景确定在了1997年,将地理空间从上海扩展到崇明岛,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文学想法融入其中。蔡骏坦言,小说主人公和自己的吻合度超过50%,“只是小说中的‘我’比真实的‘我’更加勇敢一些。”
《无尽之夏》的起点和终点都落在上海,吴越说这部小说就像是蔡骏写给上海的一首时代曲,非常深情。
从2017年底到2018年初,蔡骏几乎用了一整个冬天的时间写完了这部关于夏天的小说,作者在那个寒冷的冬天用全身的细胞去感受上海夏天的炎热与潮湿,回忆20年前的时代与自己。
翻开《无尽之夏》,上海夏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毛尖看来,很多青春作品中的季节感都需要依靠台词提醒,而看完蔡骏的《无尽之夏》,那种夏天感长久地留在阅读后的时间感里面。这种夏天感具有地域特征,这与小说中丰沛的水汽有关。小说中写到了有关水、海、港口等诸多细节,让人觉得这就是上海、是崇明岛。
谈及创作感受,蔡骏说:“我自己希望这个小说能够表现出更强烈的时代感,这种时代感不可避免地会带上当时很多的烙印,不仅仅是一般般意义上的怀旧,还隐含着很多深层次的变化。比如国企改革和互联网的接入。”
1997年夏天的上海,不仅充满了炎热与潮湿,还充满着时代变革的氛围。“青春政治感”是毛尖读到的第二个关键词。小说中反复提及了香港回归的时刻,还有当时的歌曲、VCD等,这些当时的流行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符码。在一些青春小说中也有出现像香港回归这样的大事记,但往往在这之后就退回到个人的生活中去了,而《无尽之夏》中的六位中学生是走出去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产生了一种交往。
对于青春政治感的解读,蔡骏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在小说中着重强调了全球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小说中写到一个细节,主人公们在横渡长江时,在渡轮上有一个集装箱货轮,那个集装箱货轮上写了“ MAERSK”,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的航运公司,里面隐含着上海跟世界的连接。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很多人都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香港、日本或者是美国。这种外面世界的诱惑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也是全球化的一种体现。
而谈到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时,蔡骏觉得中国这20年的变化远远超过了美国过去50年来的变化和发展,这种急速的变革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代人都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影响。在蔡骏的理解中,每个个体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做某件事或接受某种世界观其实都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在1997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暑假过去之后,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见证时代的变革之后,同时也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
在小说的尾声,蔡骏揭示了六位少年各自的人生走向。
“每个人的命运都折射出我们这代人,或者比我更小一点,像你们这代人的命运。这种命运的设计是结实的,让人非常感动。”毛尖说道。
“其实这样一个小说的酝酿绝不仅仅是一年两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这么久,里面的内容埋得特别深。小说中的地点不断迁移,故事越来越大,同时又有好几个时代包含在里面。”吴越说,“貌似是悬疑推理,实际上又好看,又严肃,是包含了很多我们所共处的时代和城市细节的小说。”
《无尽之夏》是一部以青春为主题的小说,但又不是寻常意义的青春作品;它有着悬疑的写法,却也不能单用悬疑的标签去定义它。蔡骏视它为一次创作的转型,是一次向严肃文学的转向。对于作者而言,《无尽之夏》的“独特”意义大抵就在于此。
“这个小说整个创作过程很快,但是又很漫长,我觉得这个漫长对于自己来说有一个慢慢成熟的过程。”蔡骏说。
蔡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纯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是2000年,当时得了一个文学奖。而从那时之后再到现在对于他来说是走了一条很漫长的道路。作为国内畅销的悬疑小说作家,蔡骏并不满足于这样简单的标签化。在蔡骏看来,悬疑既是一种类型,同时也是一种叙述方式,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类型小说中,也可以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一种素材存在于纯文学当中。在《无尽之夏》中,也充满着悬疑的元素,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一直在抓凶手,但最后发现凶手与失踪老师之间的关联度可强可弱,并不是悬疑小说的推理关系。
通常来说,悬疑小说的结构都是封闭的,出了一个事解决一个事,一般不会说去讲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一生的命运。“所以在类型小说领域,其本身内部也依然有很多空间可以去拓展。”蔡骏说,“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觉得自己可能还没有真正找到一种更好的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自己的过去也一直没有真正到某一成熟的阶段,所以还在慢慢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
在吴越看来,蔡骏的转型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我看蔡骏写的《创作谈》包括以前写的文章,他对经典文学非常熟悉,而且他的来路和养分一直是扎根于经典文学的,而且他有很多想法,所以他在文学上的企图心其实是比较靠近经典文学这一路的。”
蔡骏谈到了目前正在写的一部新长篇,是以最近20年为背景,书中人物众多,也富有上海特色,创作上会更加现实主义,文学性也会更强,但悬疑的元素依然会存在。来源:澎湃新闻
#蔡骏
#无尽
#之夏
#翻开
#上海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上海书展8月16日回归,助力暴雨受灾企业纾困售卖
0
5853
写手发布
2023-08-10
文化新闻
蔡骏:生活是最大的悬疑
0
5202
写手发布
2023-09-12
交易招聘
九州文化(上海)编辑招聘
0
5313
Rest丶Art
2023-10-14
文化新闻
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开幕 起点国际揭晓年度大奖
0
3778
乄iǎoシㄨī
2023-12-06
交易招聘
上海秋娱招聘短篇小说编辑
0
4524
neisalaan
2024-02-22
写作交流
雅笔文化(上海)大家小心,稿费一单有争议直接踢你出企业微信,五单都付稿费
0
2902
雅笔欠钱还钱
2024-05-11
文化新闻
上海、北京56家出版社突然宣布:集体抵制!
0
2597
aaa685433
2024-05-22
媒体约稿
200-300元/千字 | 「上海故事」约稿函
0
1881
静静的守护life
2024-06-06
媒体约稿
200-300元/千字 | 「上海故事」约稿函
0
1792
a3261921
2024-06-30
媒体约稿
《上海故事》2024年最新约稿函
0
2228
暴怒AngerSins
2024-07-2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山东少年救人错失春季高考获得考试机会—春季高考真有那么大的意
图书市场艰难,二手书是“避风港”还是“重灾区”?
封面新闻对话刘慈欣:《三体》之后,我一直耐心等待灵感的降临
4
告别肤浅阅读!原来我们都被“看”书骗了这么久?
5
《当代》揭晓2024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6
中国科幻小说,开始流行长篇历史题材?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