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马伯庸:唐朝没有张小敬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7-12 19:15:02
1590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倘若让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过着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会尽己所能。我想要保护的,是这样的长安——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张小敬如是说。
张小敬曾在西域征战十年,后因杀了万年县县令而被投入死牢。由于突厥狼卫混入长安,而此时离上元节(即元宵节)还剩十二个时辰(即24小时),一场吞噬一切的劫难即将爆发。张小敬作为黑白通吃的边缘人,被靖安司庶务官李泌视为拯救长安的唯一希望。
这是一个看上去无法完成的任务,何况张小敬对唐王朝已失去信心。
在破案过程中,张小敬特立独行、玩世不恭,却自有逻辑:为了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为了看大雁塔的小沙弥,为了普济寺的雕胡饭,为了东市驯骆驼的阿罗约,为了舞姬李十二……长安是具体而鲜活的长安,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在其中挣扎,努力实现着卑微的梦想。因为他们,张小敬才愿付出牺牲。
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这个被设定在1275年前发生的虚构故事再度引起热议,它至少有两点打动了人们:
首先,复原了唐代都市生活的种种细节,从108坊的建筑风格,到长安人的生活习惯,乃至各种名店与美食,俨然是一部穿越版的旅游手册。
其次,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张小敬是一位“反英雄”,喜欢抱怨,下手毒辣,却忠诚于自己所相信的一切;对手曹破延狡诈、残暴,可在主子面前,却温驯无比,在他内心深处,保留着对女儿的一份深沉的父爱;李泌(电视剧中改为李必)少年得志、前途无量,可他向往着修仙,他一边扮演果敢、干练的能员,一边又对尘世多变、人心惟危充满厌恶……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犹如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述说着盛唐气象。为深入这个故事,我们特专访了原作者、著名作家马伯庸。
写长安,是为了试试自己的能力
北青艺评:您当初是如何想起写《长安十二时辰》的?
马伯庸:那是在知乎上,有网友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会把背景放在哪里?《刺客信条》是一个沙盘类的电子游戏,主角穿梭于一个古代或近代的城市里,执行各种刺杀任务,我很喜欢玩。
看到这个问题,我马上就想到了唐代的长安城。我想,如果有一个刺客在长安108坊中跑来跑去、执行任务,这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唐代的长安城对我来说,是一个梦幻之地。在那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实在是一个创作者所能想到的最合适的舞台。
我随手答了几千字,没想到网友纷纷留言,都对这个想法感兴趣。《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在这个回答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一部40多万字的小说。到后来,它与游戏已没什么关系了。
北青艺评:这本小说您写了多长时间?
马伯庸:写了大半年,其中搜集资料用了很多时间,我还去西安实地考察了好几次。
对我来说,写唐代长安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因为我希望小说尽可能靠近史实,在细节上要站得住脚,可相关资料太多了,而且用哪个不用哪个,不那么容易取舍。
此外,整个故事压缩在一天一夜之内完成,这是非常难处理的。如果你写几千字,时间短一点会比较好处理,可《长安十二时辰》是40多万字,需要持续保持张力。那时人们也没手机,通讯落后,做事效率也比较慢,如何写出节奏,把一个慢吞吞的古装传奇武侠剧,变成一个古代反恐题材的快节奏孤胆英雄戏,这是我给自己出的、一道极端艰难的考题。
我选择这种写法,也是为了试试自己的能力。
写“牵钩”,才有唐朝味
北青艺评:小说为何选择以天宝三年(744)为背景?
马伯庸:因为这一年没发生大事。在史书上,这是平凡的一年,所以我才想写。越是平凡的年份,越能凸显出故事性——长安城差点儿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但阴谋被及时拆穿,日常生活得以继续。表面上越是风平浪静,越能衬托出背后的惊心动魄。
此外,天宝三年,唐朝与突厥之间恰好发生了战争,乘突厥内乱,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出击,突厥惨败,在此背景下,他们派一拨人到长安来捣乱,以缓解边境的军事压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北青艺评:书中使用了“牵钩”(即拔河)、干谒(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等古代才使用的词,这是为什么?
马伯庸:我希望还原唐代长安人的生活细节,包括当时的人们爱说什么话、吃什么东西、周边的环境、平时用什么,这样才能展现出时代特色。如果我直接写成拔河,味道就没了。
北青艺评:书中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曹破延冒充胡商进长安时,门吏对他有怀疑,批了个“未”字,在一番贿赂下,又改批为“听”字,这种公文书写方法是您想象出来的吗?
马伯庸:不,这是历史事实。在敦煌,出土了许多唐代文献,其中有唐代对公文写作的要求,这个细节是依据相关文献而写的。
把外来文化转化成中国文化
北青艺评:您为什么这么关注唐朝长安?
马伯庸:我从小就对唐朝感兴趣,那时是因为听了《隋唐演义》的评书,后来又看了一些材料,对唐朝有更多了解,为写《长安十二时辰》,又深入阅读了许多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长安城最接近现代都市。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们生活在这里,不论你是高丽人、波斯人、东南亚人,还是欧洲人、非洲人,长安都能包容,大家彼此生活在一起。唐朝原本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拥有文化自信,可惜后来这种自信便越来越少了。
唐朝的开放,源于它开国时的气质,对不同民族、市场经济,都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所以海纳百川、多元丰富,而后来的王朝对这些往往采取抑制的态度。
唐朝不避讳外来文化,而是将它化为己用。比如葡萄酒,本是西域特产,葡萄自汉代时传入中原,中原曾试酿过葡萄酒,但应用范围比较窄。整体来看,葡萄酒是舶来品,可出现在许多唐诗中,它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当诗人们想起奢靡或异国情调时,他们就会写到葡萄酒。
再比如白居易的诗中,有“半江瑟瑟半江红”,而“瑟瑟”出自波斯语,本意是“玻璃”或“玻璃杯”,唐代诗人常用“瑟瑟”来表示颜色,比如杜甫的“雨多往往得瑟瑟”,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谁也不觉得“瑟瑟”是外来文化。
总之,唐朝的吸收能力、同化能力特别强。
张小敬只有一个优点
北青艺评:张小敬是一个争议人物,匪气较重,为何将他设定为故事的主角?
马伯庸:张小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有很多缺点,但他有底线,正是这唯一的优点,让他成了拯救长安城的英雄,这本身就很有趣。在传统文学中,少有这样的人物,一提起英雄,就是“高大全”。
从“高大全”到“反英雄”,这是现代审美转变的产物。比如早期动漫中的英雄,像超人、蝙蝠侠等,都是力大无穷,性格完美,而且相貌堂堂,可漫威开发出来的英雄,如钢铁侠、绿巨人、死侍等,都不能说是完美人物,他们在性格上各有缺点,却让我们觉得更亲切。
当然,唐朝可能不存在张小敬这种人,因为唐朝是一个高度重视身份的社会,不大可能产生张小敬这种强调人人平等、重视每一个体生命价值的认识,这属于现代人的价值观。但只有展现出现代性,读者才能理解,任何历史小说都如此,每个历史小说作家都会有所寄情,都会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去。
虽然张小敬的理想破灭了,他的努力被别人利用,他自己也遭遇了背叛,但长安城的平民得到拯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他获得了成功。
北青艺评:在小说中,岑参的感觉有些滑稽,而贺知章又给人僵化、官僚之感,与普通读者的印象不尽相同,为何这样安排?
马伯庸:我不认为小说中的岑参滑稽,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只是今天的读者对他有一种固定印象,觉得他是边塞诗人,长期生活在军营中。但人生有不同阶段,年轻时岑参和当时的人想的差不多,也试图走科举之路,只是今天读者不太知道这些而已。我希望捕捉不同历史人物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一个人在年轻、壮年、年老时的想法与表现是不一样的,岑参也如此。
至于贺知章,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他有僵化、官僚的一面。其实,我们过去在课本上从没说他不是个僵化的人,只是过于强调他是诗人,可事实上,他的主业是从政,副业才是写诗,我们原来对他的了解不够全面。
小说不可能奔着拍电视剧去写
北青艺评:在网上,读者对《长安十二时辰》评价不一,有的网友认为它是马伯庸的代表作,也有网友说它是“美剧思维+大唐风物”,认为这是一本悬疑小说,还说它充满野心,一开始就奔着拍电视剧去的,不如干脆写成剧本,您怎么看?
马伯庸:到目前为止,《长安十二时辰》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本小说,但读者有读者的权利,对一部作品有不同看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至于说“美剧思维”,我的写作掺杂了各种因素,美剧也是其中之一。在今天,作家要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汲取不同的养分。
至于《长安十二时辰》,我觉得很难用某种类型去套,如果一定要套的话,最多只能比较宽泛地算成是历史小说,因为它包含了多种元素,也可以称它是动作小说、政治小说等,很难说它是严格意义上的悬疑小说。
至于说一开始就奔着拍电视剧去,这绝对是外行的观点。电视剧是完全不同的专业,投资比较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有很多环节,不是你按着它的要求去写就行。任何小说都不可能按这个方向去写,就像没有一本小说是奔着得诺贝尔奖去写一样,那样写出来的小说肯定也没法得奖。
小说市场并未低迷
北青艺评:这两年,小说市场较低迷,您怎么看?
马伯庸:我没注意到这一现象,我觉得小说市场依然很热,和过去的情况差不多,写得好就会卖得好,不可能今天好卖,明天就突然不好卖了,关键在于有没有质量过硬的作品。
至于怎样的小说好卖,这没有一定之规,毕竟每位作家的风格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共性还是有的,就是足够好看。小说市场比较直接,只有好看,读者才会继续看,不好看就根本看不下去。
小说的读者群不会马上变化,但阅读方式会有变化,有的会买电子版,有的人会继续看纸质书。
北青艺评:《长安十二时辰》收集了这么多材料,您今后还会写其他关于唐朝的小说吗?
马伯庸:我肯定还会写小说,但具体写哪个朝代,现在没定,毕竟每个朝代的特点都不一样,看搜集材料的情况。至于会不会再写唐朝,现在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自《长安十二时辰》后,我一直没再写小说,今年年初
出版
了《显微镜下的大明》,那是非虚构写作。我最近这段时间就是在读材料,每天至少读一到两个小时,既看专著,也看论文,专著更有概括性,论文则注重深入挖掘。不论阅读什么,我都会做读书笔记,至于总共留下多少字的读书笔记,我也没数过,因为很多存在电脑里。
总之,不断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写的灵感了。
写小说的秘诀就是持续写
北青艺评:《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的网友认为它与原著存在一些不同,您怎么看?
马伯庸:小说是文本表达,电视是视觉语言,二者有完全不同的表达体系,肯定会有不同。从知道要拍电视剧第一天起,就放手让编剧去改,我没有参与其中的工作,而是交给更专业的人去自由发挥。我和我的团队对此有共识。
北青艺评:在今天,很多年轻人有意愿写小说,您对他们的建议是什么?
马伯庸:写小说的前提是,你得持之以恒地去写。我不是天分特别高的人,从开始写作,坚持到现在,也快20年了。在这期间,高考、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都没中断过写作。我见过很多有天分的写作者,他们初期的文字感觉非常好,可因为种种原因,中途放弃了,等回过头再想捡起来,那就太难了,文笔都生涩了。
其实上大学时,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和文学不沾边。上中学时,我的作文也只是一般好,算不上特别好。高中时写了两年日记,都是些流水账式的东西。上大学时,我才开始写小说,因为生活太无聊了,写东西才能让自己高兴一点。那时也没想过发表。写东西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爽,能让别人爽,那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让自己高兴也行。
回头再看当年的东西,确实比较青涩,但也有一些我现在不太能找到的闯荡劲,那时敢写,没限制,更自由自在。
总之,一路写下来,我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刚开始在电脑里写,后来在网上写,再后来就出版了,这么一直走了下来。我觉得,只要坚持得时间足够长,有人得到的回报多一点,有人得到的回报少一点,但不论如何,总会有回报。来源:北京青年报 | 唐山
#马伯庸
#唐朝
#张小敬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曹盾执导、马伯庸编剧,电影《敦煌英雄》杀青
0
10964
写手发布
2023-01-16
文化新闻
张若昀主演,马伯庸原著改编,《显微镜下的大明》定档
0
9476
写手发布
2023-02-06
文化新闻
马伯庸:小人物的执着让我心动
0
10351
写手发布
2023-02-14
文化新闻
《显微镜下的大明》口碑不错,马伯庸剧正在多元化
0
10993
写手发布
2023-02-15
文化新闻
《显微镜下的大明》豆瓣开分7.8,马伯庸的小说适合改编吗
0
9983
写手发布
2023-02-16
文化新闻
马伯庸在厦门分享写作秘诀
0
8739
写手发布
2023-03-31
文化新闻
关于科幻小说,马伯庸、天瑞说符和复旦教授严锋聊了什么
0
8865
写手发布
2023-04-03
文化新闻
原班人马回归 《唐朝诡事录2》发概念海报
0
8877
写手君
2023-04-13
文化新闻
马伯庸:作家最大的困扰就是“作家”这个词
0
6579
写手发布
2023-07-13
文化新闻
文画互补,马伯庸、施晓颉、陈佳勇三人谈“不烦”
0
6235
神星尘
2023-07-20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交易招聘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图书市场艰难,二手书是“避风港”还是“重灾区”?
封面新闻对话刘慈欣:《三体》之后,我一直耐心等待灵感的降临
告别肤浅阅读!原来我们都被“看”书骗了这么久?
4
《当代》揭晓2024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5
中国科幻小说,开始流行长篇历史题材?
6
最高500元/篇丨「余生坊」最新约稿函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