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写作,首先你应当是一个有往事的人|文学课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39839
主页
发表于:2019-10-25 10:59:38
1563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写作,首先你应当是一个有往事的人。
谁都知道写作应当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也就是很多往事,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对往事的咀嚼与回望,就是对人生的反思与痛惜。比如我们常讲“人生苦短”、“人生无常”,这种感慨正是我们对往事经验的总经。一个没有往事的人,很可能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不珍惜往事的人,很可能缺乏心灵生活,很可能不是一个深情的人。
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件件一桩桩往事堆垒起来,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塑造我们的人品,影响着我们的灵魂,铺展开我们的命运。
没有往事的人就是健忘的人,健忘者不可能成为好的作家。写作,就是对忘却的一种抵抗。只有珍惜往事的作家,才可能拥有真正的生活与真正的写作。往事,是唤醒文学记忆的温床。往事,是疑结情感的容器。从功利意义讲,往事是我们的写作资源。
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谁又能没有往事呢?但是,我要讲的是写作者的往事,是文学意义的往事。
从童年开始,或者说从我们具有记忆开始,我们便有了生活经历。
每个人的经历各有不同。有人自幼娇生惯养,有人从小失去双亲,于是人与人自幼就显现出差异。这种差异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命运。命运从童年开始,童年成为命运的起点,这也是写作的起点。
写作者的生活经历各有不同,但是这种经历统统被写称为生活积累。这种生活积累,与写作者的生活轨迹是同步的。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乃至老年,每天每月每年的生活经历都成为写作者的生活积累,从而转化为写作者的写作资源。如何描述“生活积累”这个概念呢?我想用两个字来形容,这就是所谓往事。显而易见,从文学意义讲,所有的生活积累都属于往事——过往的人物与事情。
我们已经看到,人生往事的起点是童年。尽管你到了十八岁二十八岁甚至三十八岁才开始写作,你的写作出发地仍然是童年。因为我们的写作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童年时代恰恰是我们人生的一张白纸。人生没有第二张白纸。只有这一张。在这一张白纸上落下第一笔的肯定是童年经历与感受。广义地说,所有的人都是写作者。日后成为作家的,他属于显性写作者,日后没有成为作家的,他属于隐性写作者。两者的区别在于“你的往事是否被唤醒”,或者说“你的写作是否被往事所主宰着”,同时两者的区别还在于,“你的往事被唤醒后,你是否将它表达出来了。”
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个词形容成年人的某种天真行为,叫作“孩子气”,这是有道理的。这种被称为“孩子气”的行为,就是你重返人生出发点的表现,作家写作,无论热情还是冷漠,都跟这个原点有关。
大家经常在作家诗人身上看到“孩子气”,这便是我所说的显性写作者的表现。这种孩子气在官场及官员身上很少看到,因为他们的童年情结被后天环境遮蔽了。
无论童年或成年,都是人生。所以五四运动以来有句名言,叫做“为人生的文学”。郁达夫先生则说“文学是作家人生的自传叙”。这都是说我们的人生经历与命运产生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说我们的真实的人生经历产生文学作品。
《创作心理学》认为,一个作家终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一个作家的写作终生被童年经历所注定。比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名言,“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以前,人们解读福克纳这句话,往往认为他是个伟大的乡土作家。如今我认这恰恰说明作家终生为童年经历所注定。因为我们看到故乡二字,首先想到童年生活场景。无论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无论来自山区还是草原。
一个写作者童年的特殊经历,无疑属于他的往事范畴。他的真实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写作必然产生影响,甚至主宰他的后天写作。
关于写作者往事,除了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经历,更为重要的应当具有不真实的人生经历,或者说虚假的人生经历。你虚假的人生经历与你真实的人生经历相比,它才是文学意义上的“往事”。写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并不真实的“往事”。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写作才逼近于文学的本质。我们也将进入一个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写作天地。
写作,就是从真实到虚假,再从虚假到真实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作家精神化过程。就是所谓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抵达“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过程。
你是一个写作者,你积累的往事都是真实的。这些生活积累随着时光推移,你内心一次次复述着,便开始了“精神发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你难以察觉的,有时候甚至很像我们的潜意识。
我如何描述这个“精神发酵”现象呢?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那么你所积累的所谓往事应当是你真实经历的变形,这种变形过程就是我说的“精神发酵”过程。这个“精神发酵”过程正是你的最为原始的文学创作,它是依照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无意间创造出来的一个故居、一段经历、甚至初恋。有时候我们认定的自己的初恋或暗恋,很可能跟真实情况不一样甚至大不一样。我们根据自己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不知不觉创造了一段其实并非完全真实的往事。
写作者,恰恰需要这种并不真实的往事,同时恰恰需要具有这种创造并非真实往事的能力。
我们姑且将自己的生活积累称为“写作资源”。写作者应当具备的能力,就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道听途说的事情渐渐融合起来,酝酿出来一个精神化的真实世界,或者叫心理事实。久而久之,就连作家自己都难以辩别那些是亲历,那些是耳闻。这好比那句名言: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一个追求百分之百客观真实的作家,恐怕难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我们的小说、散文、诗歌,恰恰出自这个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讲,写作者是生存在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接壤地带的人,也是拥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双重身份的人,更是终生难以逃离童年情结的人。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气”其实恰恰逼进了写作的本质。谁能说得清楚“孩子气”属于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
童年情结是文学酵母,孩子气是这块文学酵母的气质特征。
写作者的生活积累是经过文学发酵的往事,写作者不需要绝对意义的真实。从文学意义讲,也不存在这种绝对意义的真实。
举凡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具体的,都是有形有状的,都是被几何原理锁定的,比如长的方的圆的扁的……因为太具体了,它们也失去弹性变形能力,不具备任何可能性了。如果我们被所谓真实经历锁定,1+1=2,恐怕永远就是这个样子了。
作家不应当这样。作家永远追求多种可能性,即使百分之百真实的经历,它储存在作家记忆里,也会不断被丰富被变形被改造,成为作家独有的记忆。这种作家记忆库里的东西,就是我所说的“往事”。这种往事已经不是通常意义的往事了。这就是文学创作的弹性功能。
一个孩子讲了一个故事,大人们肯定认为它只是故事,绝非真实。然而,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孩子与大人的区别。在这里,孩子代表着文学,大人代表着凝固的现实世界。
写作者大多是往事的编造者,这也是童年情结的表现与佐证。
写作,就是追求真实的虚假,或者说虚假的真实。只要用来自童年情结的“孩子气”来解释,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写作本身的动因。
因为,成年人说话都是有规矩的,有板有眼的,尤其会议发言与官样文章,遵循着约定俗成的规矩,既无创造力也无想象力,更没有文学意义的弹性。他们彻底丧失了童年精神,他们的叙述的所谓真实,才是市俗意义的最大虚假,他们这种虚假跟文学虚假毫无关系,因为,文学意义的虚假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高度写真。
写作者的任务就是拒绝这种固化的俗套的毫无精神含量的叙述,保持童真的表达。
一个写作者的写作初期,往往依靠直接生活积累,或者说以直接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这种例子很多的,比如知青年作家。新时期文学以来,大量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着知青经历的作家写出来的,也可以说他们在书写自己的真接生活积累。
工厂生活是我文学素材积累的第一桶金,我开始写小说就是以工厂生活为主的,也就是所谓工业题材。
然而,大家也看到很多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他的亲身经历或者直接生活积累。比如没当过警察的人,把警察写得活灵活现。没坐过监狱的人,把大墙生活写得惟妙惟肖。甚至男作家写女人,比不比女作家差。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引出“别人的往事”的概念。
首先,一个写作者要有将他人往事变成自己往事的能力。比如,通过阅读前人的回忆录,我得知了前人的童年生活,那么我便进入了他的童年世界,渐渐将他替换为我,将他的往事成为我的往事。于是我们获得了“提前出生效应”,或者“前世生活经历”,将自己的生命向前延展,你便赢得了120岁的生活阅历。作家,就应当有这种异乎常人的感觉——他山即我山。他人即我。前世即我世。
一个写作者通过间接生活积累方式,它能够使我们的灵魂抵达我们肉身所没有抵达的地方。比如没有去过西藏的人也可能写好西藏。这正是间接生活积累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同时也印证了文学属于精神世界,它肯定与人的灵魂有关。
将他人的往事化作自己的往事,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化作自己的生活积累,这正是一个写作者精神寄生的能力。
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呢?首先在于发现,然后将自己融入其中,甚至反宾为主。这种能力,不是虚空的也不是炫幻的,我将其命名为作家的“精神溶解能力”。
中学时代化学课老师讲“溶解”概念时,肯定提出“溶质”和“溶剂”这两个词语。以一杯茶水举例,茶叶是溶质,开水是溶剂。溶剂冲泡溶质,沏成一杯茶。
把生活积累比喻为溶质即茶叶,溶剂则是作者的能力。你有多少溶剂,就能沏开多少溶质。这是一个精神化的过程。一个作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我称其为“精神溶解能力”。
溶质是物质的,溶剂是精神化的,溶质是生活积累的素材,溶剂是作家的能力。一个作家的“精神溶解能力”大小,就看你有多少溶剂了。
写作者是生活的寄生虫。他寄生于社会生活,寄生于历史资料,寄生于他人的回忆录,寄生于所有不属于自己但是随时可以溶解的客体。从这个意义讲,写作者就是掠夺者,就是索取者,这使我想起婴儿时代,我们在母亲怀抱里理直气壮地吮吸妈妈的乳汁,稍不满意就哭泣。这使我想起童年时代,我们掠夺小伙伴的玩具,我们向大人索取糖果,这一切行为都将延续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只不过我们成人了,我们却以别样的方式掠夺与索取着,然后将自己对生命与生活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将“前人的往事”或者说“他人生活积累”化作你的写作资源,这反映了写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它更加逼近文学创作的本质,之后经过我们的重建与虚构,更加真实的传给别人。
写作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成年的成熟与清醒,同时也意味着童年的迷失。我们得意地看到,自己有了知识有了理性,有了面对社会生活的诸种本领,甚至可以打败竞争对手。我们也感伤地看到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没有重返童年可能,所以我们选择写作,写作的原始冲动很可能来自我们对生命终点的恐惧。从这个意义讲,我们通过写作力求逆袭,尽管我们知道这也是不可能的。
有时生活真假难辨,有时爱恨交织无解,有时真理甚至受到置疑,于是,写作只是微弱的人生表达而已。但愿,我们的写作依然能够不时流露童年时代残存的“孩子气”,这才是我们不愿放弃写作的基本理由之一。
没有之二。
原载2018年6月14日《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2018年第8期《散文海外版》转载
#写作
#首先
#应当
#一个
#往事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近期拆书心得,以及一些写作技巧总结
0
1799
nana831025
2024-06-12
写作交流
写作干货:终于有人把言情小说的爽点说清楚了
0
2242
heneica
2024-06-23
写作交流
写作素材:暗恋的10种表现,言情小说必备
0
1699
玲儿1234
2024-06-26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一个多月,就踩了这么多坑......
0
3065
敏敏而
2024-06-30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65
林皇
2024-07-01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302
林皇
2024-07-01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2520
写手发布
2024-07-05
休闲分享
想要快速通过写作变现的看过来
1
1949
弄墨
2024-07-06
写作交流
适合新人的小说大纲写作思路
0
1773
iiMessi
2024-07-07
休闲分享
读大学,还是不读大学,这是一个问题
0
1153
吴云云
2024-07-1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故事始于孤独终于温暖
话题
《关于“写手之家”的任何收费项目》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