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6-10-9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官员称呼对照表
  
官  职
称  呼
大学士
中堂
太子少保
宫保
吏部尚书
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
大宗伯
户部尚书
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
大司寇
兵部尚书
大司马
工部尚书
大司空
左都御史
总宪
左副都御史
副宪
通政使
银台
御史
侍御、都老爷
郎中、员外郎
部郎、郎官
主事
主政
总督
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
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
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
漕台、漕帅
学政
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
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
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
盐司
道员
道台、观察
知府
太守、太尊、黄堂、五马
同知
二府、分府、司马
通判
别驾、三府
知州
牧、刺史
州同
州驾、州司马
州判
别驾、州司马
知县
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
学官
教官、校官、学老师
县丞
左堂、二尹、捕厅
主簿
三尹
吏目
捕厅、右堂
典史
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检
捕厅、巡政、分司
提督
军门、提台
总兵
总镇、镇台
副将
协镇、协台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6-10-9 09: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官员的品级
清时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末入流”。列表如下: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省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修编,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待诏,刑都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末入流——(文)京、外县典吏,驿丞,河泊所所官。(武)无末入流。

二、官员的服饰
品级 顶 戴 蟒 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鹭鸶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打不出)是溪旁加一个鸟和涑鸟 旁加一个鸟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末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近几年来,以清代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越来越多。剧中的那些官员,在面对僚属、百姓和同级官员时,都无一例外地自称“本官”。其实,清代官员自称“本官”的事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在清代衙门中确有“本官”这一称呼,但那是地方州县等衙门中的束役在谈及本衙门的主管官长时使用的称呼,正如现在的机关干部在说“我们的县长”、“我们的区长”那样。
  清皇朝从入关以来,对于官制和官场仪注一直十分严格,各级官员的自称和互称也是不容弄错甚至“胡搞一气”的。如知县对僚属和百姓必自称“本县”;知府则自称“本府”,道台自称“本道”;臬台和藩台自称“本司”;各省巡抚因都挂有中央某部侍郎或副都御史衔,因此自称“本部院”;总督因都挂有尚书或都御史衔,因此自称“本部堂”(“本督”是武官中提督的自称,不是总督自称)。
  下级地方官员见到本省上司时的自称也有严格规矩,同知(即知府的副职,五品)以下自称“卑职”,知府自称“卑职”或“卑府”,道台则自称“职道”,藩、臬两司见督抚时自称“司里”。
  按照清代官场仪注,只有正四品及以上官员(如道台)可被称为“大人”,知府为从四品,只能被称为“大老爷”,五、六品的同知、通判、知州也可被称“大老爷”,正七品的知县和以下八、九品的佐杂官员便只能被称“老爷”或“太爷”。这便是以后的“县太爷”之称的由来。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2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