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张悦然:创作的过程就是天使人格与魔鬼人格的搏斗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7-10 13:10:08
1644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编者按】
作家张悦然近日
出版
了首部文学评论集《顿悟的时刻》,从人物、情节、冲突等创作要素,以及村上春树、波拉尼奥、艾丽丝·门罗等著名作家两个部分,分享写作的方法、技巧与阅读的体悟。澎湃新闻经授权摘录其中部分内容,标题为编者所拟。
写作中需要狭隘也需要宽容,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狭隘和宽容之间寻找平衡。狭隘捍卫着我们与主人公的深厚情感,而宽容则帮助我们建立起那个围绕在主人公周围的世界,使之真实可信。
在面对小说中的众多人物的时候,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没有那么多善与恶、对与错,有的只是不同的立场。好莱坞超级英雄式的电影里,随处可见那种以摧毁我们的英雄为唯一目标的大恶人,但是在伟大的小说里,这种恶人很少见。19世纪,在很多人还相信小说承担着教化功能的时代,我们还能找到一些,比如《双城记》里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贝姨》里的贝姨和华莱丽。到了现代小说里,他们几乎销声匿迹。
前面我们提到,在一部小说里选择一个或几个人物作为主人公,并非因为他们比次要人物更善良和高尚,而是因为我们和他们的情感连接最多。然而,我们也应该让小说里的每个人物拥有自己的立场。这个立场是由他的出身、过往、情感和性格建立的,表现为他的诉求和欲望。这个立场越牢固,我们的人物就越有尊严,也越有魅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之所以成为最伟大的复调小说,正是由于它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能压倒另一个。它们势均力敌,谁也不能打败谁,因为每个声音的立场都很牢固,都在阐释一种存在的本质。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曾在《爱与意志》一书,用《圣经》里雅各与天使角力的故事来描述创造这一神秘的过程。雅各与兄弟交恶,兄弟发起战书,明天要与他决一死战。当晚雅各一个人走到河边,陷入沉思。一个魔鬼忽然跳出来与他搏斗。他花了一整夜,终于战胜了魔鬼,但自己的大腿也受了伤。那个魔鬼其实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这个漫长的夜晚,可以看作雅各所做的一次思想斗争。罗洛·梅认为,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天使人格与一个魔鬼人格的搏斗。最终若是想胜利归来,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创作的本质也就是与自我角力的过程。这个角力既存在于对艺术边界的超越,也存在于不同立场的交锋。
如果小说里的人物没有固守他的立场,就很容易被情节裹挟和卷走。情节不应该是一个个耳光,抽打着人物,让他从东到西,疲于奔命,然后把他赶去早已为他准备好的结局。我们使用情节,目的是展现和揭示复杂的人性。在情节的推演中,我们必须时时关注人物内心的需要。这个需要根植于他们的立场。在小说里存在着一种民主,即便是那些次要人物,也拥有他们的立场和诉求。
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为了让故事更清晰,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一些人物固定和简化,以便留出来更多空间给你的主要人物。但是我们会慢慢发现,那些被固定和简化的人物也开始移动,变得丰满和复杂。这些是从他们的立场和诉求里生长出来的。
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理查德·耶茨的《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里的主要人物是一对美国夫妻。男的叫弗兰克,女的叫爱波。弗兰克是公司职员,爱波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30岁这一年,他们搬到了一个叫作“革命之路”的中产社区,过上了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庸常生活。可是这对夫妻非常自命不凡,觉得邻居全都滑稽可笑。他们幻想着可以去巴黎,过上一种艺术家的生活。在筹划离开的过程中,两个人的分歧渐渐产生。弗兰克没有爱波那么理想主义,对于是否要抛弃稳定的生活始终有点犹豫不决。随后,他获得了加薪升职的机会,上司好像对他变得很器重。他的内心变得更矛盾了。偏巧这时爱波怀孕,于是弗兰克借此为由,认为他们必须留下来。爱波却希望打掉孩子,继续他们的计划。但那个时候,堕胎并没有合法化,那么做是很困难的。弗兰克开始占据道德高点,攻击爱波想杀死孩子的念头有多么冷酷自私。巴黎的计划只好搁浅。幻灭的爱波,在一天目送弗兰克去上班之后,为自己实施了流产手术。这是相当危险的,她当然知道,但她不希望她的孩子来到这个黑暗的世界。最终她因大出血而送命,弗兰克则像是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失魂落魄,一个人带着孩子搬离了“革命之路”。
在这部小说里,耶茨以弗兰克的视角进入小说,他是第一主人公。也就是说,耶茨把情感支点放置在了弗兰克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弗兰克的理解超乎寻常。弗兰克的自私、脆弱、虚荣与自负,他的那些隐秘的得意与失意,全部暴露在读者面前。我们可以谴责他,但是我们很难厌恶他。因为他和我们很像,我们在他身上认出了自己。而爱波则是弗兰克的反面,一种理想的化身。可以说,她更接近于一种精纯的理念、一种笼统的符号,她使弗兰克省察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思想,最终,她用她的离去摧毁了弗兰克。在很多小说里,这样的人物是主人公的一种寄托、一簇念想、一个彼岸,并未与主人公发生真正的交锋,因为他们既坚硬又脆弱。坚硬是因为他们是纯粹的、绝对的、没有杂质的;脆弱则由于他们没有完全化为肉身,没有纤细的神经,没有莫测的情绪和幽暗的内心小径。他们没办法和主人公——这个在小说世界里最有能量的人物较量,正如雅各不能和壁画上的魔鬼摔跤一样。当然,我们可以改换比赛规则,我们永远都可以说,壁画上的魔鬼通过某种无形的力量战胜了雅各。不过这样的摔跤比赛好看吗?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谈一谈村上春树小说里的“恶”。在村上春树的小说里,恶是理念的、抽象的。无论是《1Q84》里的邪教,还是《刺杀骑士团长》里“二战”残留下的恶,无论它们是依托于一群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小小人,还是一幅画作,事实上都是一种理念,没有血肉。恶的降临,更像天空中飘落下来的一道符咒,这导致村上春树笔下的英雄们,胜利得并没有那么艰难,因为这场战斗的关键在于辨识和理解恶。但是在村上春树的小说里,恶已经经过了认证,是带着如假包换的证书来的。有时候还自带一份说明书,告诉你如何把它打败,主人公只要照做就好了——《刺杀骑士团长》里正是如此。所以那些英雄并没有真正的成长。从很早的时候,村上春树开始建立英雄历险的小说模式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他的英雄需要敌人。这个敌人还不能是因为私仇,那就太狭隘了。所以他开始在现实和历史里为他的英雄物色敌人。他招募到的这些敌人看起来块头很大,其实是空心的,不堪一击。或许是因为村上并没有真正理解那些敌人。他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他们,但最终还是无法理解他们,这可能很令人沮丧,不过我们必须承认作家的天性各异,村上的禀赋显然并不在此。
让我们回到《革命之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正在于爱波这个人物没有被简化,没有成为功能性的人物。恰恰相反,她是极为有力的女性形象。因为耶茨在浸没于弗兰克这个人物的同时,也在捍卫爱波的立场,每时每刻关注她的需要,使她挣脱了标签和符号,成为一个血肉饱满、元气充沛的女人。小说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两人之间的争吵,那些对话像激烈的对垒,写得非常精彩,因为他们都拥有完备的立场和充分的理由,谁也无法说服谁。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只有对手强大,才能凸现主人公的强大。爱波这个人物的强大,也使弗兰克的反抗更有力量。结尾的那个堕胎手术,预示着理想的流产,但它不是通过一种抽象的、象征性的叙述完成的,而是通过爱波这个女人,给自己换好衣服,用一堆管子和药剂为她那具鲜活的身体行刑来实现的。在这里,“理想之死”这个理念,有其依托,带来真切的剧痛。
另一个可以与之比较的例子,是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
和理查德·耶茨一样,约翰·威廉斯一生落魄,直到死后多年,他的作品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习惯了圆满结局,或者起码要给一点心理安慰的大众读者来说,两人的作品太黑暗了,是对美国梦的彻底粉碎。也许这是他们无法在他们的时代被接受的原因。当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人们不是直接面对,而是去反思,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斯通纳》的主人公斯通纳是一个大学教授,他曾经兢兢业业,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然而学术生涯和婚姻的双重挫败,使他日渐消沉,郁郁而终。他的妻子伊迪丝,在这部小说里主要承担着摧毁他意志的功能。小说和耶茨的《革命之路》一样,也用了不小的篇幅展示夫妻之间的冲突,但是和《革命之路》里的爱波比起来,伊迪丝显得异常单薄。她缺乏自己完备的价值体系和诉求,摧毁主人公似乎是她人生唯一的目的。她是彻底的恶人。小说里从未有一个时刻,我们可以代入她的立场,去体谅她和同情她。其结果导致主人公也显得很被动,他的绝望变成一种自怜,试图博取读者的同情。当然,我们也能体会到斯通纳是作者约翰·威廉斯的绝对情感支点,他浸没得如此之深,叙述者和人物紧密地贴合在一起。这部作品的力量正在于情感的支点非常结实,作者押上所有的情感做担保,读者几乎没有办法不动容。整部小说,我们都在斯通纳的内部,它激烈而动人,但同时它也是狭隘的。它的狭隘来自单一的价值判断,也来自作者对于主人公的过度保护。
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的主人公不是完美的,他的价值观当然一定会受到质疑和挑战。所以他需要“敌人”,但“敌人”并非恶人。来自“敌人”的质疑和挑战是一种馈赠,它将会为主人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做出改变提供契机,而我们所渴求的真理也总是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现身。 来源:《顿悟的时刻》
#创作
#过程
#就是
#魔鬼
#人格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新人创作投稿的流程攻略,如何赚网文的第一桶金
0
3366
寒冷刺骨
2023-12-01
文化新闻
2023番茄年度创作报告来啦,看看你的努力超越了多少作者
0
4133
敏敏而
2024-01-19
写作交流
爱潜水的乌贼:《诡秘之主》创作理念与心得分享
0
2695
1083543010
2024-01-29
写作交流
老作者的真实创作经历分享,从职员到小说作家
0
1847
547218
2024-02-17
写作交流
写爆款书的核心,就是满足读者的期待感
0
2017
yinhuier
2024-03-06
写作交流
套路就是读者最喜欢最买账的写法
0
1807
福仕缘
2024-03-14
写作交流
网文创作应该避开哪些高风险题材?
0
2359
写手发布
2024-04-18
写作交流
Lithe:套路就是读者最喜欢最买账的写法
0
1575
313061067
2024-05-29
文化新闻
AI创作出百万字小说,“人人皆能写长篇”不再是梦
0
2428
写手发布
2024-07-07
文化新闻
女频创作新风:“大女主”形象悄然转变
0
2183
写手发布
2024-07-2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大家都是怎样开始小说创作的
大家都是怎样开始小说创作的
大家都是怎样开始小说创作的
4
韩红出诗文集邓紫棋写科幻 文学与流行文化双向赋能
5
郭艳:女性写作及其文本策略
6
书旗作家某某尘:从社恐到网文作家,用键盘劈开世界的通天路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