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出诗文集邓紫棋写科幻 文学与流行文化双向赋能

发表于:4 小时前 43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歌手邓紫棋在微博上发文宣布,她的首部20万字长篇科幻小说《启示路》已经创作完成并有望年内出版,引发瞩目。无独有偶,歌手韩红的新书《我与蒙面诗人》已翩然而至。这本由博集天卷联合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诗文集《我与蒙面诗人》,也是韩红的第一部图书作品。





明星出书早不是新鲜事儿,多数仍停留在写真图册与人生自述的路数。但韩红和邓紫棋的“非典型明星书”则让人看到艺人在纯文学领域内的潜力——如果说邓紫棋努力以科幻为舟驶向宇宙终极命题,韩红则借诗 OIP-C.jpg 性文字完成一场精神还乡。

叱咤歌坛几十年的韩红,在音乐领域成绩卓著,有目共睹。此次出书,这位实力唱将她的成长经历、内心世界,透过文字的形式给予表达,五十余载的人生际遇熔铸成诗行和散文独白。在诗作《提着月亮,牵着故乡》中,韩红用高原、南方等地理意象表达她的思乡之情, 风格大气:“我的灵魂遗失在南方的烟雨中/我的躯干流放至北方的飘雪里/我的狂野收紧于夏日的山荫道/我的羞涩悬挂在陌生的小镇上/我只是孤独的麦芒/不必有光去照亮/我可以左手提着月亮右手牵着故乡/南迦巴瓦峰的积雪/融化在我冰冷的心上……”在《烟火与人间》中,她又表现出柔情的一面,“我看见了梦里的姑娘/也看见了姑娘划的小船/我听见小桥流水水潺潺/也听见了吴侬软语声声慢/烟火与雾岚、繁华与恬淡、短暂与久远/都付此刻/人世间”。



韩红的文学才华得到专业作家的认可。双雪涛读完韩红的诗,在推荐语中描述他的感受:“惊讶于其中的辩证,之前以为歌者是抒情的,没想到在蒙着面的歌者后面有一个矛盾的、准确的、宏观的诗人。”

如果说诗歌是蒙面的艺术独白,散文就是敞开心扉的生命剖白。1971年,韩红出生于西藏昌都,童年时代随父母在成都。后因家庭原因,9岁的韩红一个人坐火车前往北京与奶奶、叔叔一起生活。当时火车要走几天几夜,穿很多山洞,给韩红留下深刻印象。韩红在北京的家在前门大栅栏鲜鱼口大街长巷的一个院子里,紧挨着防空洞,冬天的北京刺骨地寒冷,韩红跟奶奶一起去防空洞储藏大白菜,“一边等街上的白雪被暖暖的阳光融化,等树上的鸟儿多起来……”

几十年后,当这个小院子要拆掉,韩红赶回去见最后一面。近乡情更怯的她却不敢走进去,“我怕我会哭出声音来。”看到家门前奶奶种的大香椿树还在,她想起以前每到夏天,跟奶奶一起坐在树下,摇着大蒲扇子乘凉,听奶奶讲关于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关于做人的道理由此植入心里。艺术细胞敏锐的韩红从小不喜欢数学,“直到今天我看见数字的第一反应,仍是习惯地称它们为‘哆来咪’……那些年常常会有小同学举着我的数学作业本到我家‘报喜’(告状)……”有一年春天,韩红所在的小学开春季运动会,老师要求所有同学都要穿白色球鞋一起入场保持统一和整齐。不想逼奶奶买一双新球的韩红,在家翻箱倒柜找到一双大脚拇指破了个洞的蓝色球鞋,用将近一盒白粉笔将鞋涂染成白色。参加短跑比赛时白粉笔消失了……被不知情的老师批评“出风头,标新立异,不听话”的韩红,虽然觉得委屈,却并不后悔。

从雪域高原到京城胡同,从成长趣事到舞台聚光灯,韩红似乎是用文字完成了一场迟来的精神还乡。“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看了韩红的诗,读了她的散文,再去听韩红的歌,感受也变得丰富起来。对于韩红来说,少年时代在鲜鱼口胡同的防空洞里储存大白菜,在香椿树下听奶奶讲故事的夏日时光,成为理解她精神原乡的密钥。

邓紫棋的小说则涉及量子力学、宇宙起源等前沿话题,甚至设定了拥有情感的超级人工智能和多重平行宇宙。这些前卫的设置不仅吸引了众多书迷的关注,还成功引发科幻迷的关注。

从近些年方兴未艾的素人写作风潮,到一线歌手也涉足纯文学创作,文学对生命深度的挖掘和提振作用,也再次彰显。当流行歌手挑战科幻叙事,实力唱将用文字挥洒诗情笔墨表达真实自我,也为纯文学打破结界圈层,更多保持与现实的敏锐连接度,提供一汪清泉活水。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