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九夜茴:一辈子没离开过我生长的那条胡同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3-3-30 15:42:55
872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月底,《曾少年之小时候》悄然上线,这部电视剧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北京一个四合院中几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宣发,没有流量明星担纲,每天播两集,五六日还停播,这么低调的一部电视剧,在豆瓣和知乎上评价却一路向好,豆瓣评分8.4,网友纷纷评论:“无意间看到这部剧,没想到一下子就陷进去了,胡同、小院、亲密的邻居、发小儿,我心想,这不就是我的童年吗?”“灯花胡同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肯定是回不去了,但还好,可以借这个剧来怀念怀念我的小时候。”“这才是青春的全部,而不是只有谈恋爱的青春片。”
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多观众的共鸣?就此,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了该剧编剧,同时也是原著作者九夜茴,听她讲述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以及选角拍摄的有趣故事。
1
把小时候的故事拎出来单独做一部剧
九夜茴是一位80后女作家,作品类型是青春文学。自2005年开始步入文坛的十年间,她基本以每年一本的速度
出版
新作,其中多部小说还由她亲自担任编剧制作成影视作品。
说到《曾少年》,九夜茴介绍,这个剧其实分为两部,一部是收官不久的《曾少年之小时候》,第二部就叫《曾少年》,已经拍完了,应该也快播出了。《曾少年》系列是根据九夜茴的长篇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几个80后孩子的故事,从出生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他们三十几岁的状态,在青春文学中,算是时间跨度很长的一部作品。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成年角色往往会由比较有实力的知名演员担纲,而小时候的角色不容易找到这种演员,所以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把年少的部分压缩,例如压到半集或一集的长度。但是《曾少年》在九夜茴心中非比寻常:“对这个作品我确实非常用心,在我整个创作履历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如果把其中小时候的故事只通过这样简短的方式去表达,我认为是一种损失。”
小说出版时,正逢影视行业IP热,这部作品得到很多制作公司和导演大家的青睐,纷纷找上门来谈合作,九夜茴也因此得到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她说:“我想把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单独做一部剧出来,这样的话,我自己非常用心地去创作的这部分内容,就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展示出来。”这个想法得到了合作方的认可,于是就有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曾少年之小时候》。
2
如果让我去想象青春是什么样的
可能就是张开泰这个样子
挑选演员的过程九夜茴一直都是全程参与,“大家很尊重我的想法,毕竟这个人物是我创作出来的,他们就会想说你心目中的‘他们’是什么样子。”故事从1997年开始,主人公当年14岁,九夜茴说,“我们不可能强行挑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去演14岁,那对演员本身来说很痛苦,对观众来说也会很痛苦。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用最年轻的面孔去展现最真实的青春,寻找最合适的那个人,而不是最有流量的那个人。在挑选演员的过程中,大家都是去看,谁是最贴脸的那个。”
“我看演员的时候,首先会去和我内心的人物相比。比如谢乔这个角色,是一个很可爱的少女,无忧无虑、单纯开朗,又有一些小女生青春期的那种小敏感,有点儿中二,另外这个小女孩的身上特别浓重的一点就是,她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姑娘,因为从小在大杂院长大。”九夜茴回忆,张籽沐(剧中谢乔扮演者)这个演员是导演先见的,然后导演让她也去见一下。“我当时听说这个小女孩才12岁,就有点担心,会不会太年轻了?”实际上,张籽沐虽然年纪小,但表演经历非常丰富,几乎演过所有“85花”的小时候,例如杨幂、唐嫣、赵丽颖……这次见面,让她的资料中再添一笔扮演少女“关晓彤”的经历。九夜茴这样描述她对张籽沐的第一印象:“我当时已经见了非常多的人选,见到这个小女孩,就觉得眼前一亮,是一个很清新的小姑娘,非常的自然。”
说到男主角的挑选,九夜茴称:“当张开泰(剧中秦川扮演者)被带到我眼前的时候,我就觉得他真的非常的‘秦川’。”电视剧中,张开泰把秦川“北京小爷”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播出之际,他发了一条微博:“我已经把我青春里最好的都交给了秦川。”张开泰告诉九夜茴,在塑造过的众多角色中,秦川是他最喜欢的一个,《曾少年》的剧本也是唯一一直留在他家的剧本。九夜茴对张开泰表演中的微表情赞赏有加,此外,她认为秦川的寸头造型也很成功:“我们是罕见的青春剧男主角是寸头,虽然中学生里男孩基本都是秦川款发型,但在影视剧中很少见。张开泰非常有秦川的气质,尤其是他的寸头。如果让我去想象青春是什么样的,可能就是张开泰这个样子。”
剧中,谢乔、秦川、何筱舟是在一个四合院长大的邻居,谢乔与秦川同岁,筱舟比他俩大两岁。但从演员的实际年龄看,张开泰和郭子凡(剧中何筱舟扮演者)同年,俩人比张籽沐要大上10岁。怎么才能让三个人有“发小儿”的感觉?九夜茴说:“我们要求这几个演员比其他人提前两周进组,两周的时间,吃、住,全让他们在一起。玩,每天玩,让他们先彼此熟悉,等开机的时候已经是好朋友了。”还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两个哥哥要陪妹妹去逛街。九夜茴回忆:“当时子凡和开泰陪着籽沐去逛街,逛完回来我问他们,今天逛得怎么样。两个男孩都特别蒙,说:‘她带我们去买手帐,手帐是什么东西?’然后籽沐就说:‘你们连手帐都不知道!’他们肉眼可见地慢慢亲密起来,再加上开泰本人的性格也非常开朗,在剧组里跟籽沐两个人玩得特别好,有时候子凡都跟开泰说:‘你是不是和12岁女生待久了,就变成12岁的男生了?’”
九夜茴介绍,剧组建了一个四合院,用于电视剧的拍摄,置景时每一个细节基本上都照顾到了,所以拍摄的时候特别有家庭感。饰演父母、奶奶的演员,都是一些老戏骨,对这几个年轻演员非常疼爱,给了他们非常多的关照。整个剧组的氛围让孩子们感觉,我们真的是一大家子人,就生活在一起。九夜茴说:“整个拍摄过程其乐融融,大家都特别开心。有了大家给他们营造的这种氛围,拍摄的时候很多小的肢体动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演员自然发挥,就有那种小伙伴式的感觉了。”
3
青春版演员:我们不能输
成长版演员:弟弟妹妹们真棒
《曾少年之小时候》(以下简称青春版)先拍,按计划后面要接着拍《曾少年》(以下简称成长版)。九夜茴回忆,青春版开机当天,大家一起给小演员们鼓劲儿,说:“咱们是演这拨儿孩子,长大了之后的他们是另一些哥哥姐姐来演,哥哥姐姐们都很厉害,所以我们要加油,我们不能输!”
轮到拍成长版时,九夜茴说:“演员进组后,我们在每个演员群都发了青春版的素材,让他们看粗剪的样片,感受一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他们看完都感叹弟弟妹妹们表现得很好。”张一山(成长版中秦川扮演者)跟九夜茴提出:“干脆我也来个寸头得了,跟小时候的衔接起来。”这次青春版播出时,关晓彤(成长版中谢乔扮演者)一直在给小演员们加油鼓劲,除了在微博上转发互动,还发了朋友圈,夸赞“弟弟妹妹们真棒”。
4
不去想流行不流行
想的是它好看不好看
九夜茴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都由她亲自担任编剧。影视表达和文学表达完全不同,她自己也是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转换通道。“记得早年写《花开半夏》剧本,在拍摄现场,李少红导演拿着我的剧本说,你看看你写的,‘阳光透过微尘,他看到这个人的脸’,你说你让我们怎么给你打光?怎么给你拍?”九夜茴笑言,当时自己会有很多这种文学性表达,“到《曾少年》的时候,我从青涩期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改编的时候更得心应手一些。”
《曾少年》小说出版于2015年,到今年电视剧播出,已有8年时间。当被问及改编时是否考虑过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九夜茴坦言,自己没怎么考虑过这个问题,她也不会去做跟风的作品。她的小说《匆匆那年》出版时,市面上没有这种青春文学,最火的是穿越、盗墓、宫斗。这本书的编辑都没抱太大希望,感觉销量不会好,因为题材不流行,“但是当年《匆匆那年》像黑马一样,哐地一下就出来了,然后你会知道,大家并不是只看流行的东西,好的作品一定会被大家发现。所以在创作时,我不去想流行不流行,我想的是它好看不好看,这是不是个好故事,这个是最重要的。”九夜茴的语气很坚定。
九夜茴认为,《曾少年》改编的难点主要在于时间跨度大,人物也非常多。把小时候这段单拎出来做一部剧,就是解决时间问题的方法。而说到人物多的问题,九夜茴称,《曾少年》是她少有的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原因就是出场人物太多了。当初开篇就写了很久,小说前几页出场十几个人,如果不用第一人称从一个能稳定住的视角去讲这个故事,都担心读者会晕。同时,这部作品中没有一个人物是所谓的镶边人物、工具人,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立的命运、独立的成长、独立的结局,“这是一个繁杂的故事,但你不能散点地去表现,还要通过一个主线给它串起来。所以从剧作改编上来说,其实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九夜茴坦言,《曾少年》的小说创作其实留有小小遗憾:当时恰逢《匆匆那年》电影大热,读者特别期待新作,所以编辑催稿催得很凶,有些东西没能完全铺开来写。而在这次的剧本创作中,遗憾得以弥补,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我把想表达的东西在剧作里全部表达出来了。比如当初没能痛痛快快去写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在剧作中我全部加进去了;再比如原先设定的一些人物结局,文学创作收敛的那部分,在剧本创作中也全部发挥出来了。”《曾少年》的剧本,九夜茴写了100万字,“青春版一稿一稿地改,再到成长版一稿一稿地改,每一次剧本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打出来的。这个作品,我没有愧对它,我挺安心的。”
九夜茴笑言,自己身为编剧和原著作者,对这部剧有“亲妈”滤镜:在观众看到这部电视剧之前,她其实已经看过很多遍,但每一次不管什么时候拿起来,都能一直看下去。电视剧播出后观众的反馈也让她感到欣慰:“一般这种IP改编,后续会有一点儿‘修罗场’,书粉大多会表示不满,但这一次90%的读者给我的反馈都是觉得改编得非常好,满足了他们看书时的想象和期待。”
5
当我遇到压力的时候
我会梦到小时候,很神奇
《曾少年》青春版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到2000年,剧中展现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事物,场景、服装、道具,给观众带来满满的“回忆杀”,而这些生活细节基本上都来源于九夜茴本人。拍摄之前,她会给美术组开会,告诉大家当时是什么样的。筱舟家的门帘,就是道具组用旧挂历自己卷自己搓的,因为那时候胡同里好多门帘就是那么做的。剧中秦奶奶做的炸酱面是孩子们的最爱,邻居们凑在一块儿包的是茴香馅饺子,用九夜茴的话说,“这是老北京必备,肯定要有。”谢乔上高中以后开始臭美,洗完头趁着头发湿的时候编了一脑袋小辫,睡一觉起来一解开就有烫发的效果。当年的女中学生都知道这门“技术”,但敢于实操的不多……
这些场景让有过亲身经历的观众倍感亲切,但对00后来说就比较陌生了,这是否会影响电视剧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呢?九夜茴用自己儿时的经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80后小时候也会看《血色浪漫》《年轮》那种父母年代的故事,那里面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也是陌生的,但并不影响我们观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其实是亘古如一的,不要说十几二十年的变迁,即使经历千年,只要你真诚地表达了这种情感,我觉得是不存在代沟的。”
《曾少年》对九夜茴而言,是情感系数极高的一部作品,“我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曾少年》就像一个从我生长的地方长出来的故事一样,它对我来说非常特别,难以取代。”她说,自己与剧中的谢乔同龄,“谢乔经历的很多事,也是我的经历。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我也去了广场跳舞,比谢乔幸运的是,我参加了,她没参加成。后来还有很多大型活动,比如1999年的50年大庆,也是去天安门,然后澳门回归,也是去天安门,还有迎接千禧年,是在世纪坛,所有这些活动我全参加了。”剧中有个情节,谢乔在去天安门广场跳舞的前两天月经初潮,老师就没让她去,有观众对此表示不解。九夜茴解释说:“1997年香港回归,是那几年唯一一次在天安门广场跳一宿舞。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跳,休息的时候就坐在地上,跳了一整宿,一直到第二天升旗结束。在那种情况下,老师不让一个月经初潮的女孩参加,是很正常的考量。”
电视剧中的灯花胡同让很多北京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剧迷中的考据党试图通过台词和原著,找到这条胡同的原型,比如东西向、离长安街不远,妈妈们都在协和医院生孩子,这些线索指向的位置应该在东单以北。九夜茴肯定了这个推测:“我从小就生活在东四,走不了多远就是灯草胡同,然后灯草胡同旁边是演乐胡同,您听这名字就能感觉出来了吧?剧中的灯花胡同和鼓乐胡同,各取了这两条胡同一个字。”
对九夜茴而言,儿时的胡同生活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我现在马上就40岁了,但是真的会梦回小时候,当我遇到压力的时候,我永远会做梦,梦到小时候,很神奇。”电视剧中,筱舟曾跟谢乔说:“我们小的时候,大家都是想要走出去,要走得很远,但其实最难的事是什么?是走不回来。”九夜茴对此深有同感:“我以前并不觉得生在哪儿长在哪儿对我的人生有什么特殊意义,在你最蓬勃的时候你感觉不出来,但是到了年纪渐长的时候,我才觉出来,其实你生在哪儿长在哪儿,你就永远生在那儿长在那儿,人是离不开自己生长的这个地方的,文学化的表达就是,我认为我一辈子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我生长的那个地方——我们家的那条胡同。”
九夜茴出道前十年,几乎每年一部小说,但现在最新一部小说,却还是2016年的《白狐的人生》。被问及这几年在忙什么,她笑言:“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怀孕生孩子,真的挺耽误时间的。写《曾少年》剧本的时候正怀着孕,最后肚子太大顶桌子了,够不着键盘才停的。”
谈到今后的写作方向,九夜茴说,因为年龄增长,她对当下正年轻的孩子们会有陌生感,所以像《曾少年》这种典型的青春文学题材以后可能会较少涉及。但与此同时,她对另外一些题材有了更深的感悟,更多的写作计划也将就此展开,比如想写一些家族的故事。此外,九夜茴透露,今年她将完成一个包含青春和悬疑元素的剧本,“创作其实一直没有停止,我觉得这可能是我的命运,从小就很喜欢这个东西,所以会一路坚持下去。” 北京青年报
#九夜茴
#一辈子
#没离开
#没离开过
#离开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原创文学
20年前的中国,这个村子男不娶女不嫁,简单自由爱一辈子
0
5643
13404674537
2020-05-30
原创文学
男人让你有这三个“担忧”,离开吧,他并不爱你
0
4695
建建~男
2020-08-08
文化新闻
卢思浩《离开前请叫醒我》:关于离别、相遇和青春
0
15528
写手发布
2020-10-12
休闲分享
离开才知道后悔
0
7221
何帅1983
2020-11-12
原创文学
磐石,你的坚硬让我奋斗一辈子,也让我痴迷一生,请裂开吧,与我融为一体。
0
7169
大尾巴狼
2020-11-15
休闲分享
等待还是离开
0
8723
书羽
2021-06-30
写作交流
新年灵魂拷问:网文能写一辈子吗?
0
7958
写手发布
2022-02-04
文化新闻
《庆余年2》被指换人:肖战郭麒麟离开,费启鸣可能演范思辙
0
9311
yinhuier
2023-03-13
文化新闻
周洲:愿意用文字造船,当一辈子 “水手”
0
5177
写手发布
2023-09-16
文化新闻
俞慕:写作是我一辈子坚持要做的事
0
3189
写手发布
2024-05-2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4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5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6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