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飞碟探索》休刊,一个集体热衷于神秘事件的时代远去了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1-12 09:52:51
1673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今年1月,有着38年历史的老牌
杂志
《飞碟探索》宣布休刊一年。现在这个品牌还没结束,杂志的微信公众号还是会继续运营下去,至于以后是否要复刊,则处于待定中。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所熟悉的《飞碟探索》在2013年左右就已经消失了。从这一年开始,《飞碟探索》经过了重整和改版,基本变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严肃科普杂志,和最火的时期相比完全是两码事。
休刊之前的《飞碟探索》已经是个正经科普杂志了
我个人对《飞碟探索》的感情挺复杂的。一方面,这个杂志确实在某些方面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对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产生了兴趣。
但是坦白来讲,这本杂志当年的内容又难称严谨,很多内容看上去像不可知论版的《故事会》。你很难说这本刊登过民科郭英森的引力波“论文”、把宋朝志怪小说解读成是外星人第三类接触的杂志,究竟是科普、科幻还是神秘主义文学。
01
在《飞碟探索》诞生的1980年,中国刚刚经历完压抑的年代,世界的大门刚刚打开,人们对新知,充满了渴望与好奇。
相对的,太多的新知识、新思想出现,也就难免掺杂了不少怪力乱神的迷信和糟粕的演进版本。像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也看走过眼,给“人体特异功能”这种江湖骗术背过书,普通人想要分辨什么是真相什么是传言,是个相当困难的工作。
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飞碟探索》,抓住了一个比较合适的点:外星人。
一方面,外星人在理论上确实很有可能存在,定义却十分模糊,很方便进行各种演绎和渲染,用来充当各种“神秘现象”的幕后黑手。
另外一方面,冷战时期有不少脑洞大开的武器、卫星实验,很多高度保密军事项目都被当成了外星飞船,给这一现象增添了不少“目击证据”。
更何况,外星人和UFO的热潮在欧美已经火了很多年,有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和爱好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灵感和素材的来源。
聚焦外星人现象,收录了大量外星人相关故事的《飞碟探索》刚一发行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本杂志都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以至于杂志封面的最醒目位置还有一句标语:
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UFO杂志。
从这本杂志在当年的普及度和深耕的领域来看,关于发行量的说法,应该是有根据的。按照官方的定义,《飞碟探索》也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科普杂志之一,直到2017年,依然入选“国家新闻广播电视总局2017年度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02
虽然名义上是甘肃人民
出版
社(现《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刊物,但是《飞碟探索》和甘肃人民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早年杂志内容的实际负责人,不是甘肃人民出版社的编内人员,而是美籍华人林文伟和作家朱福铮。
林文伟据说是个UFO爱好者,比较出名的是有一些自己拍摄的UFO“目击证据”,而朱福铮翻译的法国科幻小说《外星人》(1996年再版叫做《化身》)在今天看来剧情已经有点老套,但在当年作为较早进入国内的同类作品,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飞碟探索》的创办有两种说法。按时任甘肃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王化鹏的回忆,《飞碟探索》是当时出版社正在进行市场化的尝试,受到《读者》杂志成功的启发,由科技编辑部牵头组稿,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办了这么个“科普杂志”。
另外一个说法来自后来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总编王郁明,他回忆《飞碟探索》的起因是林文伟的团队找到了甘肃人民出版社想要挂靠一下,由这个团队进行内容采编,出版社负责出资发行。
不管怎么说,站在出版社的角度,《飞碟探索》本质都应该是个面向市场的外包创收项目。但是发行量大了以后,也不得不注重社会责任,不能太过于拥抱市场。
当时出版社的项目负责人王化鹏,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杂志的方向和内容有一些顾虑。1984年,杂志社收到了一封钱学森的来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国外对UFO现象的研究成果,并委婉地表示UFO有可能是自然地理光电现象引起的误会。
这封信对《飞碟探索》的工作应该也有一定影响。王化鹏回忆,编辑部后来审稿的一个重心,就是剔除“大方向”上有问题的稿件。
也许就是出于这个原因,《飞碟探索》的文章总有一种怪怪的味道。很多文章都是开头弄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中间云山雾罩地到处引用摘录一些“观点”和“证据”,最后轻飘飘来一句“也许,明天我们离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更近一步”。感觉像是老司机正想要带着读者灵魂飘移,却又在拐弯前一脚刹住了车。
03
当然,这种对“大方向”的把控,并不妨碍《飞碟探索》成为在国内传播神秘主义都市传说的一个重要媒介。像是纳斯卡巨画、百慕大三角、通古斯大爆炸、亚特兰蒂斯这些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类十大未解之谜”,《飞碟探索》基本都有所涉及。
在某段时期,国内图书市场就是这么个气氛,渲染各种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的书籍大行其道。和《飞碟探索》同时期创刊的《奥秘》,发行量也不算小,内容比《飞碟探索》更加富有幻想气息。
“人类十大未解之谜”之类的话题,当作虚构作品读读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当年他们很多是在“科普”“探索”“拓展知识”的名义下,瞄向了分辨能力不强的青少年。
时代不断向前。这几年,随着很多科普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这股神秘主义的风潮有所消退。
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许多神秘主义的谣言主要依靠信息不对称唬人。当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到某些“教授”其实是个水管工,或者某些“证据”不过是对原文断章取义的时候,许多谎言离破灭也就不远了。
在现在,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麦田圈、金字塔、复活节岛石像这些“古人难以制造”的东西都可以用原始的工具制作出来。任何新出现的谣言,都很快会被戳穿真相。神秘主义活跃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04
现在这种环境下,过去的《飞碟探索》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而新一代《飞碟探索》严肃科普的重新定位并不能算太成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面,《飞碟探索》和伪科学牢牢捆绑在一起,无法分开。
那些《飞碟探索》多年的忠实粉丝,也不喜欢杂志这些年的变化。他们觉得《飞碟探索》背离了“研究不明飞行物”的初衷,走上了歧途
但对不明飞行物和外星生命的研究其实一直没有停止,只是这些研究靠的不是似是而非的照片和笔录。加州伯克利大学的SETI@home项目可以把普通人的电脑连在巨大的雷达阵列里面,一起在宇宙辐射中寻找智慧生命的信息。那些执着于“宋代外星人第三类接触”的朋友,其实也有机会去参与。
话又说回来,社会整体对于未知世界的热情,可能也确实没有当年那么浓厚了。现代生活的关键词是“眼前”,与其为遥远未来的宏大叙事所困扰,倒不如关心一下年底了没被裁员那么奖金能有多少。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也已不再是这个世界的困惑了。(本文原载于:游研社 微博@游研社 微信公众号“游戏研究社”)
#飞碟探索
#一个
#集体
#热衷
#神秘事件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如何以人物开始,写一个复仇故事
0
2668
慢ban拍
2024-02-08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写书的一个相对全面的总结
0
30007
被玩坏的狗胖
2024-04-11
文化新闻
当一个编辑说他要“拼命”,他可能真的在拼命……
0
3458
写手发布
2024-04-13
写作交流
推荐一个在番茄写小说容易爆量的题材
0
5339
fjy房俊宇
2024-05-14
交易招聘
来一个写散文杂文小小说的老师~
0
2828
小胖老虎
2024-05-17
写作交流
推荐一个在番茄小说比较容易爆的题材
0
4398
惠州海之子
2024-06-05
文化新闻
当一个大三学生决定成为全职网文写手
0
3237
写手发布
2024-06-10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一个多月,就踩了这么多坑......
0
3632
敏敏而
2024-06-30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3007
写手发布
2024-07-05
休闲分享
读大学,还是不读大学,这是一个问题
0
1359
吴云云
2024-07-1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