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传统出版业拥抱知识付费:瞄准细分领域,满足小众需求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1-24 10:57:02
1692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些年,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新风口,传统
出版
行业也主动加入浪潮。中读、豆瓣时间、知更社区……一批出版社探索从内容生产者到知识服务商的转型,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对出版业而言,知识服务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出版业自身升级的契机。通过深耕细分领域,瞄准小众需求,出版业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更多希望;而随着出版业的加入,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在杭州一家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张照姗有一次逛博物馆时,萌生了一个问题:“中国人从何而来?”为了寻求答案,她想去看看考古方面的书,但专业书籍太艰深,恰好此时她发现中读APP上有一堂音频课“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于是花99元购买了这堂课。与张照姗一样购买了该课程的全国用户超过2.5万人。
考古、哲学、诗歌、古典音乐、名画欣赏……这些看似小众甚至冷门的在线课程,正聚集起越来越多的用户,他们的到来使知识付费热潮中的迟到者——出版业,看到了融合发展的希望。
入局
从姗姗来迟到“爆款”频出
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涌现出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千聊、知识星球等平台,一些热门课程的订阅用户数高达上千万。然而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平台由互联网创业公司创办,出版业姗姗来迟,所占份额微小,许多“爆款”课程的主讲人还是出版社相熟的作者。
局面正在变化。两年前,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三联生活周刊》曾推出两期封面报道“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读者反响不错。于是,2018年7月,周刊策划推出中读APP,以“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为主题,约请了10位学者围绕宋朝的社会风尚、生活习俗等推出10堂音频课。仅一个月,这门课就卖掉了2.8万份,收入近300万元,在当月全国知识付费课程排行榜上进入了前三名。“这就是互联网在渠道、用户、市场等方面给我们带来的机会。”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与数字出版部主任赖雪梅说。
课程成了“爆款”后,6家出版社找上门来联系出书,其中一家出版社引进版权推出同名图书,发行1.8万册。一家视频网站引进版权摄制了同名付费视频节目,版权费250万元。杭州一家房地产企业也希望合作打造宋朝主题房地产项目。《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中读APP负责人李鸿谷说,粗略统计,这一堂课创造了近800万元的产值。
目前中读APP的下载量刚刚超过50万,但一些课程的付费用户已达到一两万人,“转化率是很高的,说明读者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很强烈。”李鸿谷说。
豆瓣副总裁、豆瓣时间总制片人姚文坛认为,出版业对优质内容的精准把握,是其他内容生产者所难以相比的,在豆瓣时间上卖出了数万份的“爆款”课程,都是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出的。目前,豆瓣时间上的知识付费产品约24%来自于出版机构。
布局
从技能培训向终身学习转型
知更社区是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知识服务品牌,在知更社区负责人汪毓楠看来,人们精神需求的高涨正在使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值。
与希望通过知识付费来掌握具体技能的群体不同,中读、知更社区和豆瓣时间的用户有着鲜明的特点。汪毓楠用“高级外行”来形容:在某一领域上,他们是外行人,又希望深度了解。这批用户的特点是青春期延长,一生都在追求成长,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以往认为无法大众化、批量化、商业化的东西,现在就可以做了。”汪毓楠说。
李鸿谷认为,以往知识付费更多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用户希望有针对性地弥补某种技能的缺失,是带有教育培训性质的知识服务。但现在许多用户,更期待实现自我成长。
进入2018年,知识付费市场热度有所下降,用户的付费意愿不像以往那样强烈了。各大平台急需优质的差异化的内容,传统的内容生产者出版业因而看到了机遇。在荔枝微课课程总监王孟看来,出版社是知识服务的沃土,有很好的作者资源,有很好的内容,“只不过现在以图书的形式来呈现,其实完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知识服务。”
破局
生产流程、思维观念待升级
知识服务对于出版业而言不仅仅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出版业自身的一次升级。
知更社区曾约请了一位学者在10所大学讲10堂课。按照以往,完全可以使用同样的讲稿讲10次。但知更社区要求他每堂课讲不同的内容,组成一部10万字左右的书稿;同时对演讲内容进一步提炼,同步录制10堂音频课,打造知识付费课程。
汪毓楠认为,这样的流程带来3个好处:第一,以前作者写书就是闷头写,但现在作者每次讲课都会得到听众的现场反馈,直接反映到作者的书稿里;第二,建立粉丝群,通过网络报名收集用户,为社群营销打下基础;第三,拉长图书宣传推广期和销售期,解决以往一过3个月推广期热度就下降的难题。
但大多数出版社尚未开展这样的流程改革。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汤文辉认为,“分析其原因,一是行为的惯性,出版社习惯做纸质产品,融合发展的动力不足;二是思维的惰性,死守媒体分工,对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传统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奖励机制与新媒体的要求差距甚大。”
目前,《三联生活周刊》关闭了除今日头条之外的所有版权授权。过去有一家期刊网以每年3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周刊的内容版权,放到网上供读者付费阅览。“这样的收益对我们意义不大,每期周刊成本100万元,仅靠卖文字版权收不回来。”李鸿谷说,现在通过知识付费产品,文字内容的价值真正开发出来了。但不能直接把文字内容平行搬到知识服务产品之中,“必须从稿件中继续提炼IP,围绕IP做产品开发,本质上是知识的一次升级。”李鸿谷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知识服务的内容开始细分,一类是心灵鸡汤和人生指导,水平参差不齐,用户疲劳感已显现;另一类是以出版机构、科研机构为主制作的产品,在细分领域深耕,逐渐成为市场刚需,盈利能力强。但是,如果传统出版机构不能转变其固有理念和机制,未来知识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可能只有数字资源整合商,而没有传统出版机构。
不论怎样,随着传统出版业的加入,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更多了。张照姗说,看书时更专注,而听音频课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因此即使听了课,她仍然会去买书看。张贺/人民日报
#传统
#出版业
#拥抱
#知识
#付费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环保知识竞赛,培育环保意识
0
6411
wu123
2023-08-09
文化新闻
写网文月入三十万?读者在给什么样的网文付费
0
6334
写手发布
2023-08-29
写作交流
传统一点的题材,怎么操作才能“香”?
0
5412
17shao
2023-09-05
文化新闻
抖音宣布涉足付费领域,或助番茄成为最大的稿费平台。
0
4490
iiMessi
2023-11-17
文化新闻
唐四方:从相声到中医,传统文艺写进网文也很精彩
0
4566
写手发布
2023-11-18
媒体约稿
100元/千字丨《知识窗》2024年最新约稿函
0
3149
313061067
2023-12-26
文化新闻
网络作家尚启元:90后网络作家的传统文化新尝试
0
3948
写手发布
2024-01-20
写作交流
脑洞文和传统文的单价区别!
0
2435
未来之星wy
2024-03-03
写作交流
现在流行的付费短篇是怎么赚钱的?
0
2485
一等良民和绅
2024-03-25
写作交流
传统玄幻怎么月入10w+?《武道丹帝》作者告诉你怎么做到的
0
3822
写手发布
2024-05-1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