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陈楸帆:在所有文类中,科幻最能够消解人类的焦虑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2-13 13:41:40
1818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科幻小说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天马行空,但其实有非常现实的语境。《三体》流行之后,非常多的互联网从业者、投资人试图从《三体》里面读解出降维攻击、黑暗森林法则、三体管理学等一些对企业管理有用的概念。而刘慈欣自己则非常实在地说:“我就是个写科幻小说的,而科幻的目的就在于科幻本身。”
那么,科幻到底有没有用?
科幻有什么样的特质,可以处理人类文明的普遍焦虑?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句话特别好地概括了科幻小说的作用——它是当今最重要的一个文类。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先生在接受《连线》
杂志
的一个采访时说:“科幻小说帮助大众形塑了对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新事物的理解。这些技术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彻底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
回到科幻小说诞生之初的1818年。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让许多产业工人下岗,同时生物学、电磁学也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时候的欧洲大陆,其实肆虐着黑死病。一群来自英国的文艺青年跑到了日内瓦去避难,无聊之余,他们提出大家每天来讲一个鬼故事来做消遣。其中有一位叫玛丽·雪莱的少女,当时年仅18岁,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科学家利用生物解剖学以及电力学的知识,制造出一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生命,这个造物反过来又摧毁了它的创造者。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弗兰肯斯坦》,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的一个缘起”。它的起点非常高,因为它所探讨的议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是否有权利用科技去创造一个新的生命?这个创造物跟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科幻小说面向的,就是人类作为一个文明整体,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之后,所产生的认知、情感、伦理上的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我们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不接受。就像被称为“20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之一的阿瑟·克拉克所说的,人类总是在高估一项技术所带来的短期冲击,但是低估它所带来的长期影响。
那么,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类,它为什么跟言情、武侠或现实主义不一样?它有什么样的特质能够来处理人类文明的这种焦虑?
科幻小说不是预测或者逃避,而是一种想象力的实验
我从历史上找到了三个理论家,他们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科幻小说到底是如何发挥功用的。
第一个叫达科·苏文,是一个加拿大裔的犹太人。他从诗学和美学的观念出发,第一次在历史上建立了一套针对科幻小说的系统性的理论。在他之前的所有评论家其实都是用主流文学、传统的纯文学的视角来评判科幻小说,比如文学性的强与弱、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但达科·苏文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认知陌生化”,从一个崭新的坐标系去告诉我们,科幻小说究竟为何区别于其他的文学样式。
在这个坐标系里,纵轴代表着认知性的高低,横轴代表着审美以及诗学上的从自然主义到陌生化的不同的阶段。认知性和陌生化其实不是一对撕裂的概念,它们其实是相辅相成,中间有着非常有机、辩证统一互动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得我们阅读科幻小说成为了一种不断挑战、打破、重塑我们认知与审美边界的一种思想的实验与冒险。
第二位理论家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韩裔美籍学者朱瑞瑛。她在2010年
出版
的著作《隐喻梦见了文字的睡眠吗》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观点——科幻是一种高密度、高能量的现实主义,而传统所认为的“现实主义文学”,只是一种低密度、低能量的科幻文学。
她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古希腊。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所有的文学创作其实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和再现。但到工业化时代之后,尤其现在越来越多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使得整个世界的现实图景已经高度的复杂化、抽象化,它远离了我们日常经验的限度。传统的文学话语已经无法再有效地帮我们去模仿、再现现实,这个时候,隐喻出现了。
大家肯定非常熟悉这样一些说法,比如说地球是一座村落,互联网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等等,其实都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来解释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这样的概念非常多,包括全球化、网络空间等。
而科幻小说里最有趣的一点是,这些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其实就是一回事。比如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里,网络空间被塑造成一个主角可以在里面自由穿梭,去进行冒险的虚拟的世界,叫作绿洲。这个“绿洲”其实具备了现实的一个功能,就是它在叙事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它在文本上又是对网络空间的一个比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科学的真实性和现实的隐喻性两个角度,去同时对绿洲进行理解和认知。
这就是朱瑞英所说的,在科技概念不断冲刷我们的认知的当下,科幻小说是一种能从更大的密度、更强的能量、更全面全息的角度,去描摹、再现我们复杂的现实场景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最大的现实主义。
第三位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2005年他出版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未来考古学》,在这本书里他把科幻小说当成一种从未来看当下、从他者看自我的思想框架。通过这种思想框架,我们可以对现实进行批判性的认知测绘。
从这个角度出发,科幻小说不是预测或者逃避,而是一种想象力的实验,是一种对完美的启发机制。它是一个认识论而不是本体论上的存在,是人类理解自我、把握当下的一种间接的策略。科幻作家们通过塑造很多太空歌剧、赛博朋克、后人类时代等这样一些他者世界来现实性地介入社会,推进人性,让读者在阅读这样一些故事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局限,从而保留了“在真实社会里面的一块文学想象性的飞地”。
可以看到,尽管三位大师各有侧重,但都是对科幻与文学、科幻与科技、科幻与现实、科幻与未来这四组关系进行思考。当我们了解了这四组关系之后,再回过头去看《弗兰肯斯坦》《三体》《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我们会有全新的感受。
通过阅读科幻小说,个体的焦虑终将被更为宏大的时空尺度所中和
至于我自己,为什么要写作科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回到我13岁时,读完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后,仰望星空,觉得宇宙如此的浩瀚,而我自己特别渺小。
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对变化的焦虑,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也在作为整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而科幻小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我们去体验这无数种可能性,去理解并感受超出日常经验之外的人类境况,由此,我们得到了超越此身此世的生命,我们作为人类个体的焦虑,也被更为宏大的时空尺度、超越人类中心的多元视角所冲淡、摊薄、中和。
就是这种原初的感动和敬畏,让我开始拿起笔来写作,创作我自己的科幻世界。在最早我写作科幻的时候,它无法给我任何经济上的回报,但是写作科幻,让我穿越了无数个时空,经历了难以言喻的精彩冒险,与诸多伟大的心灵产生共振,结交了遍布世界各地因为科幻而相识的好友。这些,都是无法用物质来进行刻度衡量的。
所以,尽管科幻不能解决个人的现实焦虑,但是能够解决人类文明整体的结构性焦虑。近几年有很多人问我:AI会不会让人类失业下岗?机器会不会取代人类、甚至奴役人类?这就是人类文明的结构性焦虑。
对我来说,答案也非常简单:与其焦虑未知,不如拥抱变化。
作为一个物种,人类跟其他的物种其实是一样的,有生老病死的周期,它最终也会有迎接灭亡的一天。但倘若我们能把人类文明通过某种方式传承到下一个文明、另一个物种中,那就是人类的荣耀。比如,我们在地球上留下多元性的建筑或艺术;我们向太空发射人类的信息,像旅行者二号,它已经飞离太阳风层,进入星际空间;我们教会机器以及其他物种理解人类、创造以及拥有情感。在这个喧嚣与骚动的时代,我们面对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一种开放乐观的心态,去拥抱未知、拥抱明天、拥抱现实。
这就是科幻能够做到的事。
(来源:文汇报 | 陈楸帆,作者为新生代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
#陈楸帆
#所有
#文类
#科幻
#能够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10月18日启幕
0
6275
qq814509843
2023-09-14
文化新闻
文学对谈|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0
5814
写手发布
2023-09-22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科幻文学创作扶持计划(2023年度)
0
5227
写手发布
2023-09-26
原创文学
誠招科幻小說寫手
0
1310
sherwood
2024-03-22
文化新闻
《三体》何以成为国际顶流?科幻界资深编辑对谈剖析
0
3446
写手发布
2024-03-26
文化新闻
《三体》带来的科幻春风,还能吹拂多久
0
3628
写手发布
2024-04-14
媒体约稿
第四届「贺财霖科幻文学奖」征文启事
0
2287
1二货
2024-05-03
媒体约稿
《科普时报》“科幻微小说”栏目,全国征稿
0
2393
37紫虞
2024-05-03
媒体约稿
70-100元/千字 |《科幻世界》杂志,长期征稿
0
4183
嗳☆SaSa☆
2024-05-12
媒体约稿
200元/千字 | 「科幻文学」全国征文
0
2406
sacici
2024-06-1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