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视角] 《白鹿原》是一部优秀作品吗?如何区分小说的文学价值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3-1 1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们阅读和欣赏属于文学范围的小说作品,除了休闲消遣,当然还更想读出一点什么来,当我们开始向这个方向迈出的时候,那你也就进入了作品鉴赏的层面,在这个层面完全不同于休闲娱乐式的阅读体验,而需要我们进行有理论依据基础的审美式阅读,这就像我们要进入一个矿场需要工具一样,你阅读一本文学小说作品,也需要工具和理论才能有效的读出你想读到的内容,这是很多人忽视的。
eJt2-htstzca6236415.jpg
忽视的表现在于他们过分的相信自己的主观认识,而没有对自己获取这些抽象的内容进行一个必要的理解和分析,就如你用铁锹去采集的矿产和用理论及其专业的工具,进行系统的挖掘,获得的价值完全不同,而你当没有获得那些东西之前,你总会以为自己原来获得的就是这个矿场的全部,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主观认识偏见,及其视角狭窄的表现。

今天我带给大家两个专业词汇的学习,也就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里的两个层面和视角,有人说一本小说好,好在哪?我们很多人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比如我拿陈忠实的《白鹿原》举一个列子,这本书我是比较喜欢的,喜欢在哪?有人说这本书写的与之前的作家立场不同,这是一个最大的优点。

之前的作家大多数站在歌颂某一个阶层的立场,因此会出现一种主观的说教,从而引导你进入他所歌颂的方向和群体意识,造成我们对于独立判断的缺失,从而成为一种灌输。为什么会造成判断的缺失呢?因为一旦提供你说教和灌输的内容,他们其实是替你做了价值判断,把一个二选一的命题人为的删掉了一个他认为错的一方,从而让你缺失了二选一的自我判断过程,这就是歌颂式的作家最大的缺陷。

而陈忠实却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选择了一个中立的态度,这是我认为值得肯定的一点,因为从他那个时代之前,我们文学作品缺少了最重要一点,这一点是文学的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真实”,一个没有真实的文学,我们就无从的对其做其他的价值评断,因此如今八十年代之前的文学作品几乎没有什么人对其进行文学层面的阅读,而更多的人是把它们当成文献来看。

对于陈忠实的《白鹿原》这本书,我曾经也写了很多篇的解读文章,但我又要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以这种所谓“真实”的角度肯定一本书,是可以代表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一本文学作品,其实以这种视角来进行判断显然是一种偏见式的判断,我们的这种视角,就是我题目提起的那个“文化价值”视角。

我们的这种角度,都始终站在文化价值的立场,比如我们分析白嘉轩的人格,分析人与人之间的敌对态度,分析黑娃和田小娥的悲剧,分析白鹿两家的家族恩怨,这些其实都是站在文化的立场上,因为这些分析背后都指涉文化范畴的内容,道德、传统、宗族、人格这些都基本局限在一个文化的立场,可以说从上世纪末至今,我们的文学作品大多数的专业解读也都会局限于这个角度。

虽然我们知道这个解读是一个片面的分析方式,但也因为主流的读者和参与者都熟悉这些价值的趋向与判断,因此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分析也就有了足够的人进行参与,于是这种文化价值也就堂而皇之的被很多人以为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好坏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其实这种判断标准的概念,和我们过去“文以载道”的文学理论有一定的关联,过去我们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一个所谓“道”的存在,大家都会以为这样的文学作品没有意义。

然而文学的悲剧也恰恰就是这种文以载道的立场,才容易走向一个极端,最终就会变成一种官方的宣传说教载体,文学艺术的价值随之便会丧失殆尽。

在这里我引出题目的另一个话题,这就是“文学艺术”的价值,文学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其“道”的多寡和优劣,而在于文字的艺术美,同时就如有些学者都会说那句“文学就是人学”的理论概念,一本小说的文化价值也恰恰是通过其艺术价值而进行呈现,一字一句的修辞,一个个人物内心的深度挖掘而实现,文化价值是局限的地域性、局限的时间性、局限的空间性,而艺术恰恰没有这些局限性,人性、文字的美感这些都是跨区域的,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价值范畴。

如果按照文学艺术的角度看《白鹿原》,那这本书的艺术价值就不能同它的文化价值那样鲜亮夺目,我们对于书中人物的角色做分析的时候,也都得到的是一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代表性、普遍性的人格特征,比如白嘉轩是具有传统文化中的矛盾心理特征,同时又具有仁义的儒家的传统观念,他表现出的换地行为和大公无私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那种矛盾特征,而白孝文就是一个明显的被“控制型”人格教出的范例,在这种控制型人格的影下之下,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而控制型人格恰恰又是传统家族对儿女的一种普遍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文化视角,我们不能以为这就是艺术的全部,这里挖掘出的价值,并不能是艺术价值,而艺术价值倾向于人性的挖掘,和情感的多重错位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还有文本中文字的修辞艺术等等,这一些恰恰是《白鹿原》所缺少的。

曾经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孙绍振,就曾经对《白鹿原》的文字修辞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这里我列举其中一条,孙绍振在书中这句(白嘉轩在白孝文出事后)“孝武归来及时替代了不争气的孝文的位置,也及时填充了他心中的空虚。”指出连续两个“及时”,第二个“及时”在修辞学上是大忌,同时“不争气”的孝文这部分语句里,“不争气”完全是画蛇添足,他对《白鹿原》里很多处修辞不足部分进行了指出,让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一部分语句在修辞的美感上还是有欠火候。

当然我们不能为此而对这本书的文学艺术价值完全的否定,毕竟每一个艺术家的角度都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仅仅是进行对比参考和学习,从而不断的深化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深度。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于文学类小说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做了一个梳理,并且举例进行了相对明了的阐述,从而让大家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一个更为具体而系统的认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这种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品读鉴赏能力。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