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秦朝到清朝古今官职大对比

[复制链接]
吖吖吖日 发表于 2016-12-29 08: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台侍诏  文官 七品  中央气象局局长  职责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俸禄秩俸二百石

  明堂丞   文官 七品  北京天坛公园园长  职责掌守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俸禄秩俸二百石

  八九品为乡,里,亭。  汉制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官主要有三老。蔷夫,游缴。三老掌教化,蔷夫掌一乡之行政,兼收赋税,游缴捕盗贼,官治安。  乡下有里,什,伍。里设里长,什设什长,伍设伍长,亭设亭长,秩俸百石以下。与秦朝相同。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9 08:02:58
 
  汉朝的军功爵位基本沿用秦朝二十等爵位,惟第二十等彻侯,因避汉武帝讳,改名通侯,与第十九等关内侯合称列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2168029 发表于 2016-12-29 08: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朝官职对比已完结,从上面可以看出两汉皇宫宿卫有很多,有较强的严密性和浓重的政治性。西汉初期的皇宫宿卫体系基本承袭秦制,卫尉领卫士,主要卫护宫城;郎中令领卫郎,主要宿卫宫殿。此外,职“掌徼巡京师”的中尉也负有拱卫皇宫的职责。这种由中尉、卫尉和郎中令所属力量构成的皇宫多层宿卫体系的雏形。而东汉建立后,皇宫宿卫体系内容变化较大。光武帝刘秀为进一步加强皇权,所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确立皇宫宿卫军的优势地位,并强化皇宫宿卫军宿卫皇宫的职能。
  首先是严密性,东汉皇宫宿卫体系自外而内主要由四个层次组成:城门校尉、北军中候监领下的北军五校尉、执金吾负责宿卫皇宫外围;卫尉负责宿卫皇宫宫城;光禄勋负责宿卫省外宫殿;文属少府的宦官负责宿卫省中。它们之间彼此独立,相互牵制又互相协作。例如《后汉书•礼仪中》记载的大傩逐疫仪式,也清楚地反映了东汉皇宫宿卫体系的严密性,其仪:在黄门令的号令下,由中黄门冗从仆射率领中黄门“逐恶鬼于禁中”,虎贲、羽林等宿卫前殿,“卫士千人在端门外,五营千骑在卫士外,为三部,更送至雒水,凡三辈,逐鬼投雒水中”。这种由虎贲、羽林、卫士和五营兵组成的宿卫层次,清晰而紧凑,体现了东汉皇宫宿卫军组织的严密性。
  第二是政治性,东汉以后外戚多操纵皇权,于是宿卫军权经常掌控于外戚之手。例如在大将军窦宪威名最盛时期,窦宪之弟窦环、窦笃和窦景分别任光禄勋、卫尉和执金吾,窦宪之叔窦嘉和窦霸任少府和城门校尉,余为“侍中、将、大夫、郎吏十余人”,整个皇宫宿卫力量几乎尽入窦氏门庭。还有外戚梁商梁冀父子秉政时,东汉外戚对皇宫宿卫力量的控制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梁氏专擅朝政的40余年时间里,梁氏宗族几乎占尽了从省中宿卫到京师宿卫的各主要职位。可以说,掌握宿卫军权成了外戚参与并控制政治的一个必须的保障。一句话就是皇城宿卫军永远由外戚宗亲掌权。
  最后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致使东汉皇宫宿卫力量成了当时外戚和宦官争夺政治权势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东汉皇权政治机制运行正常时,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的严密、宿卫军权的高度集中利于专制皇权的强化和巩固,反之,则容易成为皇权的威胁。东汉时期皇权的稳固与弱化正是这两种情形的客观反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9 08:02:14
 
  接下来是文官官职了,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首先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只是初具规模,由于因为秦王朝的短命,这一制度在汉代时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相比与秦朝,汉朝一部分列卿的官名有所变更,属官有所增减。如奉常,改名太常。郎中令,改名光禄勋等。职责不变。
  第二点变化是内朝形成。内朝又称中朝。内朝就是尚书台的兴起,内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系“外朝”相对应。外朝则逐渐演变为执行系统。皇帝依靠内朝制约外朝,内朝则恃皇帝之重凌驾于外朝之上。由于上下文书由尚书掌管,所以武帝死后又以大将军大司马领尚书事。自此以后,大将军大司马成为掌握实权的内朝领袖,丞相虽然还有一定地位,但实际职权却削弱了。
  到了东汉,尚书组织的地位更加强了,所以当时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说法。光武帝即位,勤于政事,不以实权交给三公,仅以侍从左右的尚书协助处理政事,于是尚书的权责日益上升,由原来的事务官演化为政务官,尚书台也就成为东汉中央非常重要的办事和决策机构。尚书台以尚书令、尚书仆射为长贰,由左、右丞辅佐,下设六曹尚书。皇帝可以自己直接指挥尚书台,所以政归台阁,实际上是皇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第三点变化表现在监察系统官制的变化上。司空的前身是御史大夫,东汉司空已无监察之责。主持监察的是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属官有治书侍御史二人,掌解释法律条文;侍御史15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郡吏奏事。东汉御史中丞秩仅千石,但权力却超过了原来的御史大夫,在朝廷上仅次于尚书令。这是因为御史中丞不再隶属司空,改隶少府,事实上归皇帝直属,成为皇帝直接掌管的、监察百官的工具。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zhuikop 发表于 2016-12-29 08: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骑都尉   武官 三品  中央武警机动师司令  职责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俸禄秩比二千石
  京兆尹、 左冯翊、右扶风   文官  四品  北京市市长  职责三个同为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尚书令  文官  四品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职责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参议大政,综管政务。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汉沿置,职权不大。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从而设内朝官,任用少府......
  -----------------------------
  这个又有点错误。
  西汉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东汉的河南尹,秩都是中二千石,高于郡国守相的二千石。不仅仅是两汉,历朝历代,京尹的品秩高于地方牧守。这很像当今,北京市委书记通常高配为政治局委员,高于一般省委书记。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蝴蝶为花碎 发表于 2016-12-29 08: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骑都尉   武官 三品  中央武警机动师司令  职责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俸禄秩比二千石
  京兆尹、 左冯翊、右扶风   文官  四品  北京市市长  职责三个同为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尚书令  文官  四品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职责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参议大政,综管政务。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汉沿置,职权不大。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从而设内朝官,任用少府......
  -----------------------------
  
  这个又有点错误。
  西汉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东汉的河南尹,秩都是中二千石,高于郡国守相的二千石。不仅仅是两汉,历朝历代,京尹的品秩高于地方牧守。这很像当今,北京市委书记通常高配为政治局委员,高于一般省委书记。
  -----------------------------
  的确是我写错了,因为我开头是认为品级虽然是中二千石,但京城三辅三个同级每人只负责京城三个区域,而不是一人独大像秦朝内史那样,明显是制衡的。所以评为四级。现在应评为三级吧与郡守同级。。。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we3312482 发表于 2016-12-29 08: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骑都尉   武官 三品  中央武警机动师司令  职责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俸禄秩比二千石
  京兆尹、 左冯翊、右扶风   文官  四品  北京市市长  职责三个同为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尚书令  文官  四品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职责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参议大政,综管政务。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汉沿置,职权不大。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从而设内朝官,任用少府......
  -----------------------------
     
  这个又有点错误。
  西汉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东汉的河南尹,秩都是中二千石,高于郡国守相的二千石。不仅仅是两汉,历朝历代,京尹的品秩高于地方牧守。这很像当今,北京市委书记通常高配为政治局委员,高于一般省委书记。
  -----------------------------
  
  的确是我写错了,因为我开头是认为品级虽然是中二千石,但京城三辅三个同级每人只负责京城三个区域,而不是一人独大像秦朝内史那样,明显是制衡的。所以评为四级。现在应评为三级吧与郡守同级。。。
  -----------------------------
  不能完全这么理解。
  西汉的三辅并不仅仅是品秩,实际权限范围也高于郡国守相,他们都驻京(京师长安为京兆尹辖区范围),特奉朝请。不仅仅行使地方牧守的权力,还与朝廷公卿一道,参与朝廷大事的处理与决策,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
  西汉时期,三辅驻京,只有三辅都尉驻外。到东汉光武中兴,定都雒阳置河南尹,以三辅宗庙陵寝所在,不改其号,惟减其秩,此时的三辅除了名号以外,实际地位形同常郡,左冯翊和右扶风驻地也迁出长安。而到魏晋时期,更是直接改称京兆(郡)太守、冯翊(郡)太守和扶风(郡)太守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YMM 发表于 2016-12-29 07: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骑都尉   武官 三品  中央武警机动师司令  职责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俸禄秩比二千石
  京兆尹、 左冯翊、右扶风   文官  四品  北京市市长  职责三个同为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尚书令  文官  四品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职责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参议大政,综管政务。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汉沿置,职权不大。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从而设内朝官,任用少府......
  -----------------------------
     
  这个又有点错误。
  西汉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东汉的河南尹,秩都是中二千石,高于郡国守相的二千石。不仅仅是两汉,历朝历代,京尹的品秩高于地方牧守。这很像当今,北京市委书记通常高配为政治局委员,高于一般省委书记。
  -----------------------------
     
  的确是我写错了,因为我开头是认为品级虽然是中二千石,但京城三辅三个同级每人只负责京城三个区域,而不是一人独大像秦朝内史那样,明显是制衡的。所以评为四级。现在应评为三级吧与郡守同级。。。
  -----------------------------
  
  不能完全这么理解。
  西汉的三辅并不仅仅是品秩,实际权限范围也高于郡国守相,他们都驻京(京师长安为京兆尹辖区范围),特奉朝请。不仅仅行使地方牧守的权力,还与朝廷公卿一道,参与朝廷大事的处理与决策,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
  西汉时期,三辅驻京,只有三辅都尉驻外。到东汉光武中兴,定都雒阳置河南尹,以三辅宗庙陵寝所在,不改其号,惟减其秩,此时的三辅除了名号以外,实际地位形同......
  -----------------------------
  哦,原来如此。谢谢解答。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9 07:58:20
 
  三国篇
  三国上承两汉下承两晋,这是一个战争连绵的历史时代,如何实现国家的统一,怎样才能重新恢复皇帝在国家政权中的至尊地位,各国君主都煞费苦心。反映在官制上,就是频繁地调整。调整的总趋向是从秦汉时候的三公九卿体制向三省六部体制过渡。
  因为魏、蜀、吴的三公九卿基本和汉朝基本相同或者废置,所以我就不多写了,或者一笔带过,带过的我会标明,例如曹魏保留的,而东吴废置。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Manboy 发表于 2016-12-29 07: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骑都尉   武官 三品  中央武警机动师司令  职责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俸禄秩比二千石
  京兆尹、 左冯翊、右扶风   文官  四品  北京市市长  职责三个同为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尚书令  文官  四品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职责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参议大政,综管政务。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汉沿置,职权不大。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从而设内朝官,任用少府......
  -----------------------------
     
  这个又有点错误。
  西汉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东汉的河南尹,秩都是中二千石,高于郡国守相的二千石。不仅仅是两汉,历朝历代,京尹的品秩高于地方牧守。这很像当今,北京市委书记通常高配为政治局委员,高于一般省委书记。
  -----------------------------
     
  的确是我写错了,因为我开头是认为品级虽然是中二千石,但京城三辅三个同级每人只负责京城三个区域,而不是一人独大像秦朝内史那样,明显是制衡的。所以评为四级。现在应评为三级吧与郡守同级。。。
  -----------------------------
     
  不能完全这么理解。
  西汉的三辅并不仅仅是品秩,实际权限范围也高于郡国守相,他们都驻京(京师长安为京兆尹辖区范围),特奉朝请。不仅仅行使地方牧守的权力,还与朝廷公卿一道,参与朝廷大事的处理与决策,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
  西汉时期,三辅驻京,只有三辅都尉驻外。到东汉光武中兴,定都雒阳置河南尹,以三辅宗庙陵寝所在,不改其号,惟减其秩,此时的三辅除了名号以外,实际地位形同......
  -----------------------------
  
  哦,原来如此。谢谢解答。
  -----------------------------
  互相学习,不用客套。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1粉丝

2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