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吴岩:为什么读科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7-10 21:08:12
1757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科幻小说是200年前出现的一种小说类型。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弗兰肯斯坦》,这是一部讲述科学家怎么在实验室创造生命的传奇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科学、科学家都还是新颖的东西,但文学家已经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事物,并设想了它们的未来。科幻小说携带着时代的精神,因此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自玛丽·雪莱之后,科幻作品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1902年,中国的梁启超在他主编的《新小说》
杂志
上也开始发表科学小说。他所说的科学小说,就是今天的科幻小说。
看科幻小说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类作品中的故事多数发生在我们不熟悉的世界里:遥远的过去、被改变的现在、还未到达的将来。因此科幻小说虚构的成分更多,其中饱含了人类的期盼和愿望。我们希望科学带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对科学发展可能造成的种种风险怀有警惕。因此,在建构的同时批判,又在批判的同时建构,是科幻小说的故事核心。乌托邦描述人类的理想世界,反乌托邦说人类想要逃离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科幻中可以读到乌托邦,也可能读到反乌托邦。
科幻小说读多了还能发现其他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我们的世界其实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在17世纪,天文学家开普勒撰写了小说《梦》,在这个作品中,人类可以通过“鬼魂”进行太空飞行。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真的认为鬼魂是存在的,还能升空。
在今天的科幻小说里,飞向太空的方法多数是用火箭或者飞船。这些飞行器通过喷气推进。也有的作家走得更远,设想用引力波或者空间弯曲来飞行。飞行方法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科技的变化。同样,在19世纪凡尔纳的《环游地球八十天》里,绕地球一圈要接近三个月。但今天的科幻作品中,喷气式飞机用不了一天就能完成这次旅行。如果改用《哆啦A梦》里的任意门,一瞬间就可以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再举一个例子,20世纪初俄国作家别利亚耶夫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永生的小说,那时候我们还完全不知道基因的存在,永恒的方法纯粹是表面的推测。但今天的科幻小说中充满了以调整基因序列或修复带病基因来抗拒衰老、延长寿命的方法。1978年作家叶永烈发表了《小灵通漫游未来》。后来他说,没有提到电脑网络真是一个失误。今天的小说中,微信、微博、VR(虚拟现实)等社交方式随处可见。
有人说,变化不是我们世界的常态吗?是的。但如果变化太快,人就无法适应。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下知识更新速度太快,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不会新的技能,你后面的人生之旅将怎么顺利通过呢?再举个例子。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取代大量蓝领工作,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使律师、金融投资专家甚至教师和医生都统统失业。这就是快速变化给我们造成的危机。我们必须学会预学习和预创新。而所有这些在科幻作品中都提到过。科幻作品是未来的风向标,是适应未来的练习本。
当然,最重要的是,读科幻小说让我们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将向何处去?科学带给我们怎样的未来?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未来?如果不需要,我们该怎么行动?读科幻小说还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社会生活,更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我在人大附中听过他们的科幻物理学课程。教师通过科幻作品,真正把物理学投射到社会生活之中。“超人有多大力气?”“蜘蛛侠的行走方式真的更快吗?”看似天马行空,却是真实世界的物理学。我还在其他地方听到过如何用《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分歧者》等小说分析现实的研究。
科幻小说能够增进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家异想天开的故事、令人深思的情节、多种多样的人物,以及无法想象的结局,常常会令我们掩卷遐思。小时候读凡尔纳的作品,常常会为了寻找故事中的位置去打开地图。跟随主人公的旅行其实是一种心灵上的发现、想象中的漫游。阅读威尔斯的小说,既能让我们在大脑中构筑起四度空间的神奇形象,也能构筑起建设公平社会的蓝图。任何一个阅读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布拉德伯里、克拉克作品的人,其创造和想象的热情都会被激荡起来。和他们一样去创新科技、去建构未来,是许多科幻迷的美好愿望。
今年夏天我在硅谷出差,听到不少这里的创业大佬爱读科幻的故事。像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像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像亚马逊的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像脸书的发明者马克·扎克伯格,他们从童年就开始大量阅读科幻作品。在这个队伍中还有PayPal(贝宝)的创始人彼得·蒂尔。据说他的发明来自科幻小说《编码宝典》。特斯拉公司的埃隆·马斯克要用自己的飞行器奔向火星的呼吁,也来自他喜欢的科幻作品。在中国各地也有许多科技企业家大谈科幻小说的妙处。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360的创始人周鸿祎都是代表。他们无一例外都喜欢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据说,雷军还让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熟读这一作品,原因是作品中包含了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法则。
科学家对科幻的热爱,丝毫不逊色于企业家。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维纳·冯·布劳恩、杰弗里·兰迪斯、弗诺·文奇、安迪·威尔等都写过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卡尔·萨根等更是人尽皆知的科幻大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也写过科幻小说。还有人工智能专家马尔文·明斯基。中国的水利专家潘家铮、生物学家王立铭等都写过很好的科幻小说。
收录在《少年科幻大奖书系》中的作品,是编者从过去多年阅读的优秀科幻小说中精选的。全套一共四册,分别为《探索者》《创造者》《勇敢者》和《倾听者》。我个人的建议,应该从《探索者》读起。因为探索是发现之母,没有探索也就没有创新。第二本应该读《创造者》,在探索的基础上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方法。如果说探索者需要灵敏的感官,那么创造者需要强大的思想,需要永葆变革的心态。无论是探索还是创造,都需要勇敢,因此第三本要去看《勇敢者》。没有勇敢者,人类不可能走向宇宙,也不可能洞察宇宙深处的结构和生命的最终奥秘。即便我们能在这个宇宙中立足,也不能忘记和轻视大自然。第四本看《倾听者》吧,这本书讲述了更加高等的生命存在。与《三体》所讲的故事一样,人类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战战兢兢地、小心地发现宇宙的奥秘,才能保证我们自己更好地发展。
#吴岩
#为什么
#科幻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三体》何以成为国际顶流?科幻界资深编辑对谈剖析
0
3437
写手发布
2024-03-26
文化新闻
《三体》带来的科幻春风,还能吹拂多久
0
3625
写手发布
2024-04-14
写作交流
你为什么一直扑街?可能是这两点没有做好
0
2344
野爹
2024-04-28
媒体约稿
第四届「贺财霖科幻文学奖」征文启事
0
2287
1二货
2024-05-03
媒体约稿
《科普时报》“科幻微小说”栏目,全国征稿
0
2393
37紫虞
2024-05-03
文化新闻
网文影视化为什么都偏爱古装题材?
0
3810
写手发布
2024-05-08
媒体约稿
70-100元/千字 |《科幻世界》杂志,长期征稿
0
4183
嗳☆SaSa☆
2024-05-12
媒体约稿
200元/千字 | 「科幻文学」全国征文
0
2400
sacici
2024-06-12
文化新闻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0
6640
写手发布
2024-07-25
写作交流
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网友:写了一百万,才挣了三万多
0
3189
写手发布
2024-07-2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