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视角] “文学鬼才”马伯庸,到底“鬼”在哪里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9-8-10 2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边辛苦追剧,一边读完了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总的评价是:一部不错的历史小说。

以下聊的是小说大的构思,不涉及具体情节,想读小说的不用担心剧透了。

历史小说在我看来,可能是小说里最难写好的一类,创作难度不亚于硬科幻。

中国历史太长了,浩如烟海的史料,将人物、情节通通“锁死”,其作用不亚于《三体》里锁死地球基础科学的质子。再优秀的历史作者,也只能在史料的夹缝里稍作发挥,才华无法尽情施展。

所以,历史小说写得出彩的,不多!

但《长安十二时辰》是出彩的,因为“文学鬼才”马伯庸构思小说时,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以一个小人物为主角,众多大人物为配角,让故事情节在有限的时空里展开。

这,就是马王爷最“鬼”的地方!

4108F8217A63E96206A81D405A3EDDBF58D7FB14_size68_w1080_h1077.jpeg

《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角,当然是不良帅张小敬。包括李泌、贺知章、李林甫在内的历史名人,都是在给这位无名小卒当“绿叶”。这些人物,只要没有洗白谁,没有抹黑谁,就能避开历史的“雷区”,得到读者认可。

至于张小敬这朵“大红花”,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他展开,由于是虚构的人物,为作者的想象力提供了巨大空间,想让他怎么绽放就怎么绽放。

这样的构思,相比于以大人物为主角、历史大事件为背景的小说,运笔就要自由得多,也更接地气得多。

对此,本人深有体会。

多年前,出于对某位西汉人物的偏爱,我也写过一部历史小说。同样是在掌握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开始写,可是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

写不下去的原因,我也一直在总结。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对这个问题理解更深了。

因为当年我那部小说的主角,在历史上名气太大了,想在这个人的身上安一些别的事情,需要的不仅仅是想象力,还有勇气。所以我笔下的人物、情节,总是不敢跟史书离得太远,同时又没有勇气,把大家所熟悉的主角变成好像另外一个人。
57D3C30E6F378F743D8A34B88D144779AAA36F56_size220_w1080_h1005.jpeg
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思维,就是完全被《史记》《汉书》锁死了。

如果现在再写,我想我选择的主角,也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以历史名人为主角的传记或小说,多少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比如唐浩明的《曾国藩》,可谓名家名作。这部国内最权威的曾国藩传记,以小说笔法写就,很全面也很细致,对了解曾国藩很有价值。但我读后有个强烈的感觉,很多地方作者明显放不开,写得缩手缩脚。

实话实说,阅读体验并不是太好。

以小人物的视角,讲大时代的新鲜事,这才是历史小说最聪明的写法。

不久前读过全球畅销小说《巨人的陨落》,作者是英国作家肯·福莱特。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一群年轻人为主角,写他们为生活而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

这些年轻人都是福莱特虚构的,但妙的是,他让这些虚构的小人物跟那个时代的重要名人产生交集,这些起到“绿叶”作用的人物包括丘吉尔、威尔逊、列宁等等。就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真正会讲故事的高手,都有这种把人物和情节在真实与虚幻之间随意揉捏的能力。

这一点,我想也是《长安十二时辰》获得成功的关键。来源:神探读书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