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视角] 别再说“80后”了,来谈谈“90后”文学吧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7-4-7 09: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80后文学”尚在被学界考察和热议,今天“90后文学”已经破土而出,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今年,“90后”作家群成现象地开始进入多家知名文学杂志的关注视野,其中《作品》杂志2017年每个季度将刊发一部“90后”作家的小长篇;《人民文学》 2017年第1期首次开出“九零后”栏目,首期发表了“90后”作家李唐的短篇小说《降落》。而在更早前,《上海文学》杂志2016年第12期专辟出“新人场特辑”,包括“小说”和“90后诗歌选”两大板块,集中推出谈衍良、吴彦哲、文西、冷含莹等90后作者,引起颇大的关注。
越来越多期刊关注跟进“90后”作家群
江山代有才人出。近年来,“90后”作家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开始频繁亮相于各种文学平台,呈现出当代青少年不一样的文学世界。而“90后”作者的写作潜力,也不断被一些很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慢慢挖掘和关注。《作品》杂志可以说是“90后”作家群一位非常重要的“伯乐”。或者说,《作品》杂志在力推“90后”作者方面首创气象,关注最早,力度最大。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作品》杂志2011年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了一些“90后”的来稿,他们的写作有“70后”、“80后”没有的特质,编辑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2012年开始,《作品》开设“浪潮1990”专栏,每期刊发一位90后作家的小说。其时,全国文学期刊,还在将“70后”当作新锐推介。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开始,《作品》杂志将“浪潮1990”改为“90后推90后”,一期刊发一男一女两位“90后”作者的小说,并推出过一次“90后作者散文专辑”,两次“90后作者诗歌专辑”。而《作品》杂志推介“90后”的方式也颇有特色。同样始于2014年,《作品》打破传统文学期刊作者投稿编辑选稿的模式,首创作者“接龙发稿”,即本期发稿作者,成为下一期选稿编者,将选稿权交给“90后”作者,《作品》编辑只把导向关,调动了“90后”作者的积极性与参与感。“‘90后推90后’将选稿权交给作者,但该作者的权限为从来稿中挑出三篇优秀稿件,然后由‘90后’作者投票三选一。为此建立了一个500名‘90后’的作者微信群,成为他们投稿,讨论文学的活动群。每期刊发两篇作品外,择优刊发‘90后’的短评。一期发表两个作者的作品加上20余人的短评,至今,已有200余名‘90后’在《作品》露脸。”杨克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关注跟进“90后”作家群。对此,杨克表示,《作品》杂志也在继续往前探索,《作品》2017年第三期发表了一部“90后”的长篇小说,成为最早刊发“90后”长篇小说的文学期刊,并计划每个季度刊发一篇,再一次走在了所有文学期刊的前列。由于《作品》在该话题上的首发优势,也使得许多报刊和出版社将该选题的合作和筛选交由《作品》来施行。据了解,《作品》还与《文艺报》合作,利用《作品》杂志在“90后”中的影响和作者资源,开办专栏“新天90后”。
他们的文学面貌比前辈作家更为丰富
面对“90后”作家群的蓄势待发,星光初现,一些优秀的“90后”文学新锐的写作特色彰显,尤其成长于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其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明显带有时代的烙印。作家刘汀最近就曾撰文指出:“90后作家很大一部分则是通过豆瓣或各种APP、公号等网络新媒体初步建立自己的文学标志。”由于文学的生长方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也决定了他们作品中‘新的时代性’,即有论者已经指出的‘轻叙事’,新媒体叙事,也就是他们的作品在起源上是为屏幕阅读而不是纸质阅读而作。”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文学评论家施战军也曾经谈到,“90后”作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稚嫩。他们看的书比较庞杂,阅读的手段和资源呈现多元特点。他们比兄姊们少了些偏激,看问题比较中正客观。”因此,施战军表示对他们的文学未来有信心。
杨克则更加毫不掩饰对“90后”作家的欣赏。谈及《作品》杂志“90后”写作的特色,杨克表示,“90后”作者大都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近半数作者更是有硕士甚至博士教育背景,他们来自物理、金融、国际关系、市场营销、临床医学甚至性学及垃圾处理学等各个行业。他们视野开阔,在国际化的视野和经典的标尺下思考与写作。“相对于‘70后’、‘80后’一代作家,‘90后’作家既受世界经典文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也汲取动漫、电影、音乐等等一系列流行文化的营养,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冲击下,他们的文学面貌比前辈作家更为丰富。他们不像‘70后’一代普遍打着先锋小说的烙印,也不像‘80后’一代与市场纠缠不清。他们的写作更纯粹。”
作为一股文学新力量,“90后”作者的写作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此间也受到一些批评和争议。比如有评论家曾说过“当下的90后作家和纯文学没有多少关系”,又如刘汀则批评他们“文学基本功的薄弱”、“从本质上失去了前辈作家所依赖的那种现实感”,等等。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毕竟,“90后”作家正在成长,他们的写作代表着未来文坛的新面向。杨克亦将“90后”写作视为“一种生长中的文学现象”。在他看来,“90后”的写作不太像前面几代作家,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为社会性问题,他们对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中的社会性原因尽管也有关注,但更多是关注人的命运的个人性原因以及其他奇特的原因。
据了解,“90后”作家也逐渐引起出版界的关注。去年底,上海世纪文睿推出了《我们的十种可能》、《对生活过敏》、《妄想代理空间站》等短篇小说集,集合了张晓晗、另维、国生、三三、徐畅等众多受读者欢迎的“90后”青年写作者,充分展现“90后”作家别具一格的文学实力。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2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